俄乌冲突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因美欧国家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与反制裁而产生连锁效应,最终通过大宗商品、贸易渠道、金融资本等,不可避免地对中俄贸易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
一、中俄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中俄在政治、经济、 科技 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两国高层引领下,中俄增强战略互信,签订了《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协定,双边经贸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特点。2018-2020年连续三年中俄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2021年双方贸易额突破140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额正向2000亿美元目标迈进。
从中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国内油气储量有限,主要依靠进口。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是世界重要能源出口国。中国把俄罗斯当作最可靠的能源供应者,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的领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中,石油、天然气占比60%以上,其次是矿产品、金属制品、木材、农产品等。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从整体来看,能源、原材料、机电产品、农产品在双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二、变局中的危与机
俄乌发生冲突后,美欧国家在贸易、金融、 科技 、运输等领域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制裁,俄罗斯经济遭受到严重损失,对外贸易发生格局性变化,也对中俄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进口方面。
1、油气能源。油气是俄罗斯的大宗出口产品,其原油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10%,天然气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近20%。俄乌冲突后,美欧已停止或减少对俄罗斯的油气进口,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进而更加依赖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出于能源安全需要,中俄把能源合作上升为为国家战略,两国建设了跨境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能源贸易额逐年提升。202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额达50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4%。俄乌冲突后,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上涨,但中俄双方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能源交易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从长期看,地缘政治变化将进一步拉近中俄能源合作,双边能源贸易将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状态。
2、粮食。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供应国,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在国际粮食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俄罗斯小麦出口3290万吨,占全球粮食贸易额1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在基本自足的情况下,每年仍需进口一定量的粮食。2020年中国小麦进口838万吨,占俄罗斯小麦出口量的1/4。俄乌冲突后不仅俄罗斯粮食出口受阻,还影响其从国际市场进口农药、种子等农资,这将导致今年出现粮食生产和供应出现波动,世界粮食总体供给水平面临较大风险。同时为先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相关国家对粮食出口进行了限制,进一步使国际粮食市场供应紧张,推动粮价上涨。今年五月,俄罗斯国内食品价格上涨达20%。近期中国放开了进口俄罗斯粮食地域限制,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我国从俄进口粮食将受到一定影响。
3、化肥。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氮肥和尿素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年钾肥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19%,对全球化肥供应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化肥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进口俄罗斯化肥占据我国进口总额的30%以上。俄乌冲突使俄罗斯化肥生产受到波及,一些化肥生产企业面临停工和减产的危险,加之对俄罗斯的贸易禁运,打破了化肥市场的供需平衡,化肥价格上涨会导致中国进口化肥成本上升。
4、煤炭。俄罗斯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其煤炭热值高、质量好,由于炼钢需求,我国每年进口一定量的俄罗斯煤炭。202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89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7%,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炼焦煤买家。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避开了俄罗斯的煤炭供应,中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抓住机遇增加俄煤进口。仅4月份进口量就达137万吨,创下 历史 纪录。导致我国进口俄煤大幅增加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制裁使俄罗斯进行市场转向,将煤炭降价促销。4月份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为每吨473美元,中俄煤炭的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吨386美元。二是由于中国近期减少了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而转向俄罗斯市场。三是前不久我国放宽了煤炭进口政策,将煤炭进口税率降为零,降低了进口成本。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可能继续增加俄罗斯煤炭进口,总计超7100万吨。 (二)、出口方面。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美欧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层层加码、步步紧逼,撤出在俄罗斯合资企业,对俄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多个因素导致俄罗斯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性更强,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对俄贸易出口迎来新机遇。
1、 汽车 。以小 汽车 为例,俄罗斯家用轿车制造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 历史 ,自苏联解体后整体处于衰落态势,目前大部分需要进口。进口国主要是美国、德国大众等车企均停止了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为中国车企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预计,未来俄罗斯必将进一步加大从中国的小 汽车 进口量,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2、电子产品。俄罗斯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特别是电子产业相对落后。俄乌冲突后,许多西方国家的 科技 巨头,如说苹果、三星、爱立信等宣布停止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俄罗斯电子产品市场出现巨大空缺,如此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良机。我国对俄罗斯出口一直以机电产品为主,如家用电器、智能手机、无人机等。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家电制造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些家电企业还在俄罗斯拥有工厂和研发基地,如海尔智家在俄罗斯建设了4个工厂,白色家电正成为中国产品对外的一张名片。在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在俄罗斯拥有很大的市场,深受俄罗斯消费者欢迎。特别今年3月份后,因西方产品出现市场空缺,中国电子产品在俄罗斯的销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媒体评论称,目前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电子产品。
3、纺织类产品。俄罗斯是中国纺织品类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在双边贸易中服装等纺织品占据很大比重。自2000-2020年间,中国对俄罗斯纺织类产品出口额增长了近6倍。达到76.5亿美元。在俄罗斯进口纺织类产品中,中国产品占据其三分之二以上,居于市场主导地位。其次是意大利、土耳其、法国等产品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俄乌冲突以来,西方超过百家时装零售商关闭了在俄罗斯的店铺,撤离出俄罗斯市场,为包括李宁、安踏等中国品牌进军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于西方品牌,中国品牌服装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更适合俄罗斯的消费市场。
4、农产品。由于气候寒冷,俄罗斯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部分依赖进口。每年秋冬季节中国对俄出口大量新鲜果蔬。特别是在俄远东地区,苹果、香蕉、番茄等果蔬产品满足着俄罗斯居民的餐桌消费。中国果蔬出口以陆路运输为主,通过绥芬河、满洲里等口岸输往俄罗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来自美、澳、加等国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为弥补禁令造成的供应短缺,势必加大了从中国的进口量。为扩大出口需要,近期在黑龙江省东宁口岸,已设立对俄蔬菜、水果跨境出口贸易专区,并设海关监管库、专用物流运输、储藏等设施,这将会大大减少果蔬出口清关时间。
三、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中国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占有很大比重,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经济与西方国家出现脱节,客观上为中国产品扩大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中国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需要做好研判,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一方面要注意规避时局和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保障在俄罗斯市场的良性竞争。国内企业可根据俄罗斯的政策和市场调整,采取灵活多变方式填补市场空白,拓展新兴贸易领域。
1、加快电商产业布局。俄罗斯人非常喜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2021年俄罗斯电商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预估2022年将达到440亿美元。大数据显示,家电产品在俄罗斯的电商网购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0%以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
2、扩大转口贸易。由于美欧与俄罗斯进行相互经济制裁,停止了绝大部分贸易活动,但相互间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未来俄罗斯商家可能会采取变通方式,如借道中国进行贸易转口第三国,这为从事转口贸易服务的企业带来了机遇。
3、开展平行进(出)口。所谓平行进口,是指未经相关知识产权人授权的市场销售行为,俗称“合法水货”。因美欧产品纷纷撤出俄罗斯,为填补市场需求,今年5月,俄罗斯发布允许平行进口政策,平行进口商品清单包含 汽车 、化妆品等96种商品。中国企业可利用俄罗斯这一政策,研究市场方案开展出口业务。
4、规避汇率风险。当前,俄罗斯开始在商业活动中去“美元化”,并以人民币、卢布等货币进行结算。国内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应密切关注卢布汇率变动和结算方式,增强风险意识,避免遭受损失。
中俄建立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深化石油领域合作
●共同举办二战欧亚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
●应当放弃策划、支持、资助或鼓励更改他国宪法制度或吸收他国加入某一多边集团或联盟的行为
●对当前信息通信技术被用于与维护国际稳定与安全目的相悖、损害国家主权和个人隐私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
●必须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
●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
当今国际 社会 风云变幻在,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都因此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合作共赢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一直与很多国家保持深度合作的关系,近期中国又同两国进行了深入合作。
据美媒报道, 蒙古国境内的三条重要铁路建设,将会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工,并且全部与中国有关 ,若是这三条大动脉能够贯通,会对亚洲商品市场形成影响,中俄能源合作也能更加安全。
在之前的中蒙合作当中,蒙古与中方已经建立13个贸易港口, 这些港口主要是运输煤炭以及铁矿石和铜金矿等资源 ,但是由于蒙方交通系统并不发达, 以往中蒙两国都是通过铁路以及公路作为出口枢纽,利用卡车运输货物。
就在今年2月, 蒙古国总理访华期间,中蒙两国敲定了3个主要的铁路建设项目的蒙中过境点,这三条铁路项目连接了中蒙矿产丰富的南部戈壁 ,其中塔-宗铁路全长为416.1公里,预计会在10月底完工,到时能够增加每年1500万吨的货运能力。
此外还有塔温陶勒盖-噶舒苏海图铁路, 将提供3000万吨的货运能力; 宗巴彦-杭吉铁路,全长为226公里,抵达中蒙满都拉口岸,已于3月动工,出口量2000万吨。
其实从2009年开始,蒙古国就开始投入资金改善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扩大出口,之前由于交通受限,致使蒙古国的出口权利并没有充分发挥,此次这三条铁路经过蒙古国一直延伸到中国境内,对于中蒙、中俄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也能让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更加畅通。
对此美媒却开始炒作,近日美媒发表文章,称中蒙俄三国将会对商品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让中俄能源能够向内陆找寻贸易机会,蒙古也会成为中俄之间贸易合作的新纽带,在这些跨境铁路竣工之后, 很可能会出现美国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对美国的霸权体系形成造成严重威胁。
不管美国如何解读,中蒙俄三国的合作是实打实的, 多个铁路项目的合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公路运输能力不足,解决两国物流问题, 并计划在2025-2028年出口增加到140亿-170亿美元之间,到2029年增加到2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就是中吉乌铁路预计在2023年开工,事实上这条铁路已经规划了25年左右, 并成为中欧班列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近日表示, 在集安组织峰会期间,他与普京进行了会谈,向普京介绍了中吉乌铁路的重要性,称这条铁路对于吉方来说,就如同水和空气一样重要, 如果俄方不反对,那么就可以尽快开始建造; 后来普京表示不再反对该项目, 因此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后将于明年开始建造。
至于这条铁路为什么要获得俄方的同意,是因为由于此前由于俄方担心中方在中亚的影响力过大,导致中亚各国更加依赖中国 ,因此俄方会反对修建中吉乌铁路,之所以计划了20多年,也是因为俄方的反对。
据悉整条铁路采用同中国相同的标准轨距,铁轨间距1435mm,全长为523公里,在中国境内有213公里,在吉方境内有260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50公里 ,计划从新疆的喀什出发最终到达乌方的安集延,在建成之后,这条铁路会让中方与中东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更加迅速, 时间可缩短7-8天,路程减少900公里,极大地提高运输效率。
相信这条铁路在建成之后,能够将欧亚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铁路也是欧亚各国加强贸易往来的最佳选择,而且中方能够与俄方,欧洲以及中东合作共赢,成为连通中欧的一条“新丝绸之路”。
有了中蒙以及中吉乌铁路,对于中国来说能够降低对于海上物资来源的依赖,能够更好地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 ,在食物以及能源上有了供应源,也更不容易在资源上被西方限制,更好的应对美国的挑战。
一、辽港股份股票601880,最新股价1.85元,总市值379.75亿元,近一年涨幅6.94%。集团在集装箱码头加强航线市场开发,全年新增10条航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和辽宁自贸区建设等战略,结合自身口岸冷链物流等业务优势,持续深挖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新兴航区市场潜能和南北运输需求机遇,新增7条东南亚航线,1条远东航线及2条内贸航线,实现对东南亚区域核心港口的全覆盖,并进一步优化升级相关口岸集装箱航线网络。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收86.88亿元,净利润141287.91万元,同比增长-11.29%。
二、青岛港股票601298,最新股价5.82元,总市值351.31亿元,近一年跌幅-10.29%。积极构建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持续完善功能链、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聚焦全程物流、智慧物流、特色物流,深度融入“端到端”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加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收121.52亿元,净利润307572.07万元,同比增长4.36%。
三、中国外运股票601598,最新股价4.51元,总市值279.90亿元,近一年涨幅0.89%。目前,公司海运代理业务中,中俄线路业务量占比不到1%空运有部分相关业务涉及俄罗斯,但业务量占比不大。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收978.16亿元,净利润307925.24万元,同比增长47.91%。
四、小商品城股票600415,最新股价4.86元,总市值266.88亿元,近一年跌幅-4.42%。公司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中白工业园区内欧亚小商品集散中心(EACC)项目,与俄罗斯华盛集团、西班牙winningstar达成了供应链合作框架。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收41.26亿元,净利润120924.59万元,同比增长8.98%
五、郑煤机股票601717,最新股价12.66元,总市值210.26亿元,近一年跌幅-7.66%。郑煤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拥有覆盖国内全部产煤区的销售网络成功开发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市场。2022年1月14日至1月29日,三列满载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等成套煤矿综采装备的“郑煤机整车专列”陆续在郑州铁路局开封货运站发车,经满洲里出境,奔赴遥远的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本批次班列运输的成套设备将用于俄罗斯煤炭主采区的煤炭开采,开采的大部分煤炭将用于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收219.76亿元,净利润157720.07万元,同比增长30.01%。
引言:在天然气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又进行了一项世纪工程。这个世纪工程就是西伯利亚力量。根据相关报道来看,“西伯利亚力量-2”将会在2024年动工并且在2030年完成和投入运营。在了解“西伯利亚力量2”之前,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西伯利亚力量”。西伯利亚力量管线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运输管线。虽然这是俄罗斯建造的,但是对很多国家都很有利。
根据相关信息来看,俄罗斯不仅完成了“西伯利亚力量”的全线注气工作,而且,雅库特恰扬达油气田产天然气已经输送到了相关天然气计量站。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方面的天然气管线已经具备了可以对中国输送天然气的条件。“西伯利亚力量”不仅全线长大约3000公里,而且输气管的直径是142厘米。“西伯利亚力量”不仅是中俄合作的一项世纪工程,而且是中国东北方向上首条陆地上天然气跨境通道。
这一项工程不仅可以推动两国的合作,而且也是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相邻,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外交关系。在很多方面,中俄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的能源开发不足以满足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我国需要大量的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在众多的国家中,我国和俄罗斯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方面合作的特别多。
由于“西伯利亚力量”工程的成功,中俄又进行了再次的合作。“西伯利亚力量-2”就是中俄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根据相关信息,这个项目全线长2600公里。这个项目不仅有助于中国天然气的供应,而且也是首次把供应欧洲的天然气田与亚洲进行连接。“西伯利亚力量-2”不仅每年可以向我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且和德俄北溪-2项目比肩。
中俄(哈尔滨)经贸曾经的指数报告中发布报告显示,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1077.7亿美元,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中俄贸易指数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中俄贸易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可期。
中俄进出口贸易总额曾经大增,据俄罗斯海关公布的消息,俄罗斯与中国贸易总额为858.54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423.04亿美元,435.5亿美元,二者增长都在27%以上。
在新冠疫情下,中俄贸易取得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都出现快速增长,中俄贸易越来越紧密相连了,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小麦、牛肉等,俄罗斯的能源能够有效地替代澳大利亚的一些出口商品。
在曾经,中俄又签了两个油气大单,这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有良好促进,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一是中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二来中国能源更有保障,三是中俄贸易有了新的增长点,未来将持续增长。俄气公司跟中石油签订的每年4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合同,一下子比原来每年增加了100亿立方米,大概为我国2021年进口天然气总量12,135.6万吨(1699亿方)的十七分之一。
第二个大单是一亿吨石油大单,俄罗斯石油公司跟中石油签订过境哈萨克斯坦向我国供应,协议期十年,平均每年大概1000万吨,大概相当于我国2021年进口石油量5.13亿吨的2%。两个能源大单的签订,显然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从而可能让我国经济发展的更稳,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