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井”的污水处理器有着怎样的作用意义?
1、厌氧生物滤池的作用原理
1)、过滤作用:填料截留过滤进水中的大的颗粒物和悬浮物;
2)、水解作用: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质水解转化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质;
3)、吸收作用:厌氧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以沼气的形式通过U型水封出;
4)、脱氮作用:将接触氧化床出水回流至厌氧滤池,厌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态氮并将其转化为氮气,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
农村污水经厌氧滤池处理后,降低了悬浮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的浓度,也降低了后续的接触氧化床的负荷。
2、接触氧化床的作用原理
1)、吸附作用:好氧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相互部结形成表面积较大的、浓度较高的生物膜,可以大量吸附水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2)、摄取、分解作用:在向反应器内不断通空气的情况下,好氧微生物可以将吸附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摄体内,进行代谢,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接触氧化床使农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出水CODcr、BOD5去除率达到80%以上,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触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悬浮污泥下沉至池底,从而使之从水中去除,保证较好的出水水质;
2)、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动返回至接触氧化床,以维持接触氧化床的污泥浓度。
4、消毒池 通过采用固体氯对出水进行消毒,可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大肠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处理后的水清亮透明,无臭味,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可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纵观世界汽车的发展史,欧洲有着属于他们的小车文化,美国有着他们的皮卡文化。然而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却鲜少人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旺盛,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5年已达1.72亿,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汽车大国”,然而汽车文化的缺失却我们却不能把自己叫做“汽车强国”。那到底我们的汽车文化是什么呢?
一说到汽车,无论屌丝还是高富帅都会联想到车展,而一说到车展,那……满脑子都是车模啊~每次看到车展图片,模特比车亮眼,模特比车多,模特比车。不过现在车模已经少了很多啦~大家可以好好看车啦~而看什么车?中国有着很独特的汽车市场环境,比如说改装车违法、二手车交易量低、赛车运动落后、老爷车收藏更是无从谈起,很多人就怀疑中国哪有什么汽车文化?
1982年,昌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用日本铃木ST-90V微型车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微面文化至此在中国大陆拉开了序幕。很快,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与超大的载物空间,微面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站在了浪尖上,成为了大多数人创业致富的首选。
考虑到定义汽车文化,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索性,我们就近翻开陆忠东先生2016版的《汽车文化》一书,开篇便给出一颗定心丸——是汽车和汽车产业,孕育了汽车文化,汽车文化又时刻指引着汽车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
而除了生意上的好伙伴,它更是在很快的时间内占据了大街小巷。居家出行,黄包车出租,爬雪山过草地似乎样样精通。然而,到了2003年,政府宣布因为微面前端没有碰撞吸能结构,必须停止销售,从此,“平头微面”成为了历史。
人·车·文化,从汽车搭载上我们的那天起,汽车文化便随之生根发芽。广义上看,就在你问“中国有汽车文化吗”这一动作发生时,汽车文化,就已经被你重申了一遍它的存在。
说完日井生活中的微面,我们再来谈谈官场上的汽车文化。没错,我想说的就是桑塔纳。上世纪90年代,桑塔纳可谓妇孺皆知,如果你说起小轿车,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概念,但说起桑塔纳,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便是桑塔纳的影响力。
诚然,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给个人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迅速带来了拥堵、污染和大量交通事故,当然这个锅不能汽车一个人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已然在汽车新能源领域奋起直追,这不免温暖了亲历中国汽车文化生根发芽的一代人。
如果要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寻找一个起点,那么桑塔纳的问世义不容辞的可以担起这个责任。1983到2012,这是桑塔纳走过的30年,是上海大众诞生的30年,是中国轿车工业国产化探索与发展的30年,更是老百姓实现轿车梦的30年。
国内逛北上广车展,出国观国际五大车展,这成为不少人出行出游的新选择;收藏修复老车,或者亲身尝试改装车,这样的汽车发烧友也逐年增多。以上,不都是汽车文化存在并向前发展的明证吗?如果说,地理是历史的第四维,那么我们的汽车文化之旅早已上路,滞留在原地的,恐怕只是少数没搭上车的徒步者。
但一开始,桑塔纳20多万的价格却无法让所有人梦想照进现实,当时的桑塔纳审时度势,踏准了中国轿车发展的节点,在公务车市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时至今日,仍旧固执地无视中国汽车文化,便显得不合时宜。我们因为刚需,而购车、换车、关注汽车发展走向;因为兴起,而集结于车主俱乐部,或各种车友会、发烧友部落。
整个80年代,桑塔纳70%以上的销量用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车,90年代,它依然活跃在各级别政府大楼的门前,直到雅阁,别克世纪,A6等车型的问世,在官场上,它才终于算是有了对手,但桑塔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
就像车迷们懂得为何MINI和菲亚特500之流可以风靡欧洲市场;Mustang和Camaro并驱争先;保时捷与甲壳虫渊源一样,有了历史的印记,冰冷的机械便变得有血有肉,也就有了属于它们的文化。
面对中国特有的汽车文化,请求同存异。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的汽车文化纷繁复杂,历史的、未来的、国家的、地域的;在形形色色的汽车品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技术文化等等面前,面对复杂,保持喜欢。来,笑一个!
汽车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款产品是个冷冰冰的机器,我们也无法揣摩它的感情。但当一个机器有了故事,有了传承,它便有了文化。微面与桑塔纳显然可以给我们讲太多当年的故事,也承载了太多藏人心底的情感。
因为迷恋,而改装、收藏、传承……曾几何时,你熄灭引擎,将孩子抱坐上膝头的驾驶座,大手握小手,小手紧握方向盘,你们欢笑着,窗外晴空辽阔……这便是汽车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
中国的新车销量逐步走低,二手车时代即将到来,文化上的缺失还能让自己的产品在二手车市场上延续品牌忠诚度吗?缺乏传承与灵魂的车型能让年轻人说服自己来打开荷包吗?二手车市场上最保值,甚至比新车价格还贵的车型是哪些,厂家知道吗?我想他们是知道的,但目睹国内车展,厂家依旧在配合着刺耳的音乐和性感的车模吆喝卖车;某车企为了赞助球队的胸前广告不惜动用国家关系来与对手打得火热,我想他们并不懂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那么之后,我们还会迎来哪些汽车文化呢?中国的汽车文化将会怎样传承下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文化与归属感?在这个利益与颜值分别竞争的时代,会有多少汽车厂商能将文化带入汽车当中?也许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