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化论 汽车能源的演变
没有企业的竞争,就没有产业的进步。回溯全球汽车百年征程,既是一部市场竞争史,更是一部技术创新史。今天查博士来为大家介绍汽车能源的发展变化。
众所周知,目前汽车能源类型繁多,主要有汽油、柴油、天然气、油电混合、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增程式。但这些能源的变化却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史。
很多人都认为汽车发展史是从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燃油汽车开始的,其实不然,汽车的元老应该是1870年发明的蒸汽机汽车,汽车的“汽”字就是由此而来。
到了1881年,伴随着铅酸电池的使用,使用铅酸电池充电的电动汽车诞生,最大续航里程可达40公里,并在市内通勤、短距运输等实际市场中有了应用。
1885年,从本茨发明的第一辆燃油汽车开始,由于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竞争也在不断继续,汽车进入了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并行的三足鼎立时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25年后,由于蒸汽车外燃机技术效能低,电动汽车成本高、技术发展落后,导致二者市场规模不断萎缩,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汽车能源开启了燃油汽车独霸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能源进入了电气化、新能源化甚至智能化的发展阶段,由于部分工业化城市,如美国加州、英国伦敦饱受汽车尾气造成的雾霾困扰,且1973年第一石油危机,让低排量、轻量化、电气化趋势开始影响汽车领域,而相关的材料、电力电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发展也使电动汽车开始重新受到重视,逐渐影响了汽车能源领域的发展格局。
1990年,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电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电池技术终于实现了新突破,密度、续航能力大大提升,电机动力也不逊于低排量的燃油车,各国开始大力推广环保型电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我相信,在大家看来,无论是车场老将或是新势力,唯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能源更新为主线,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在当今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赢得竞争新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被广泛应用于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部分地方政府也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予以支持。
中国新能源汽车定义演变历程
1、根据“十五”和“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主要政策,在2001年有了电动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2、根据“十五”和“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主要政策,在2006年有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3、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主要政策,在2009年有了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主要特征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4、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八五”期间,实施了国家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九五”期间进行了示范运营尝试。并启动了国家清洁汽车行动项目,重点开
展燃油汽车清洁化,燃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并确定了12 个清洁汽车示范
城市。
“十五”期间,电动汽车开发被列入“863”计划,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
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
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布局展开研发。
“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与清洁燃料汽车合并列入“863”计划,基本形成了
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
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在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首批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所以,在未来的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目前还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出租车,例如可以应用换电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车。
2.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用户不再担忧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后发现,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里程焦虑将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随着更多颠覆性的电池和充电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将不再是问题。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充电解决方案以提升充电便利性,包括换电模式,移动充电服务以及整合大量充电设施运营商的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等。
3.新零售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直销模式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但直销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因此,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能驾驭的。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从传统经销商体系直接转型为直销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表面上看,用户喜欢直销模式带来的体验,包括透明的价格和友好的店内体验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零售转型将围绕渠道协同与业态创新两个方向发展。
4.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竞争,市场格局将被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中外汽车厂商竞相发力的重要领域。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讲,唯快不破。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而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价款产品布局,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结算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实力四是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使再大也无法支撑当前近500家注册在案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并存发展。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是未来两三年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
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出行市场、新科技将成为重要利润池。新能源汽车将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有了很大的延伸。上游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科技产业,下游产业链则延伸至终端消费者市场的零售、用户生命周期服务、电池回收等业务。价值链的演变带动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和资本链的激活,在资本驱动下,不仅新造车企业纷纷入局,更吸引各种跨界巨头加速布局。
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动力来源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计数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分为纯电动(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它新能源(飞轮、超级电容瓶等)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定义演变历程
1、根据“十五”和“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主要政策,在2001年有了电动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2、根据“十五”和“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主要政策,在2006年有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3、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主要政策,在2009年有了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主要特征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4、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1、氢能: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化重整制氢和焦炉气重整制氢技术;
2、核能: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核聚变堆进;
3、生物质能:我国目前加大沼气工程的建设,已形成年产沼气数十亿立方米的能力;
4、化学能:源 钒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及有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内容;
5、风能:风机大型化技术。
新能源行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汽车“新四化”大势所趋,由于更适合演变为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产业“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不具备“四化”特征便很有可能被淘汰。预计到2027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无网络不生活。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
3.新能源汽车产销将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万亿。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00万辆,2020年达到200万辆。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将突破1300万辆;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将成为客车销售主力。2018-2030年间,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达13.9万亿元。为了跟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预计在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在接近7000万辆的情况下,其充电服务对应的市场空间在5100亿元。
2015-2030年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网联汽车数量普及及路线
全球范围内,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600万辆;2030年,全球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1.03亿辆。
4.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立足需要资金和技术。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造车势力正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大浪淘沙的过程已然开始。企业立足需要三项条件:一,有核心技术;二,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有资本支持或融资能力。
从能源格局演变看,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能源发展轨迹和规律是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
开发利用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符合能源发展的轨迹,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减小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提高能源安全性,减少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