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能源战略投资奥动新能源:布局换电/电池回收领域
日前,电哥从媒体处获悉,软银集团旗下公司 - 软银能源,正式与奥动新能源达成战略投资合作,主要布局换电模式与电池回收领域。
据悉,软银能源表示奥动新能源换电模式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通过这次合作有利于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并且奥动新能源在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换电服务基站,共计换电站222座,高于排名第二的蔚来。另外软银能源也非常看重奥动新能源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与专利技术,通过战略合作,有望进一步加速奥动新能源的研发速度。
补贴新政利好换电模式
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正式下发《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年的全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新政之下:1.补贴续航门槛提升、2.补贴金额下调、3.补贴车型限制在30万内(“换电模式”车辆不受第3点变化限制)。
对于前两点意料之中的改变,大伙可以说都做足了准备,但有意思的是第三点的改变,直接将补贴限制在了30万元以内的车型,这样一来,许多定价在30万以上的中高端电动车过渡期后直接进入了无补贴状态。这一政策一出,各家车企各施各法,来应对这一次“补贴大地震”。
如果不细看政策条文,只看30万的补贴限制线,蔚来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但其实政策条文中加入了一项,就是鼓励采用换电模式,故使用换电模式的车型不受30万元补贴线限制,蔚来目前在售的车型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新能源车补贴。
而对于“补贴退坡”的部分,蔚来也很迅速地表示,在5月31日前提车的用户,仍可以按照2019年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退坡部分蔚来“自掏腰包”补足差额,具体补贴标准如下:
在外界看来,蔚来是此次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出台后的受益者之一,换电池的做法得到了认同,由此不难看出,除了蔚来相继会有吉利、软银能源等大鳄布局换电模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终于换电模式成了香饽饽,在沉寂了近十年之后,它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日前,软银能源(日本软银集团旗下子公司)与奥动新能源正式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双方将通过资本为纽带进行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换电模式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
用软银能源首席执行官Shigeki Miwa先生的话术说,“软银能源非常高兴能与奥动合作,通过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应用,希望可以带来电能运输方式的转变。”
电能运输方式的转变,让曾几何时满是诟病的换电模式迎来自己的春天,如今的它正朝着“我是宠儿”的方向并进。
积力十载
似乎已经忘却“换电模式”开始的时间,但它确确实实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史。
一步又一步,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2020年迎来爆发,这一切都被认知为,换电模式的新时机到了。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通知》的最后一部分中,“大力发展换电模式”的几个字,润物细无声地让换电模式重回大众视线。
5月换电站被纳入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在7月末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下一步将加快发布。
工信部已明确支持换电模式的发展。
终于换电模式的背后树起了最为坚实的力量,它的前路再也不是无尽的黑暗,而是一片大好河山。
“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鼓励企业使用场景化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成为了换电模式前方之路上最美的铺垫。
一场有关换电模式的市场之战即将打响,庆幸的是,那些从一开始便入局的人,并没有放弃。
早在2011年国家电网某一次普通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就给电动汽车的基本商业运营模式定下基调: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
一晃间,十年过去了,换电模式迎来了最佳时机,这个大有可为的市场正随着路面上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同比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高效成了换电模式的“制胜法宝”。
当下的纯电车型几乎都使用充电桩充电,即便是快充(从20%-80%的电量)也需要二十分钟,但其实纯电车型使用率最高的场景并不是个体用户的家用充电,而在共享出行。
那群每日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司机们最有发言权的,在对长期开纯电车型的司机进行的小规模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司机们对于换电模式持有期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换电够快。
按照规划,一台纯电车型驶入换电站,进行匹配换电,整个过程仅需要五分钟时间,纯电车型便可搭载一块完整蓄电量的电池继续上路,比起纯电车每天要充电两次,每次约为半小时的低效率而言,换电模式对于共享出行市场简直就是“天堂”。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换电模式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勇气。重启,只因为市场需要另外一种升级。
截止于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1万个,私人建设充电桩74.9万个。此外,国家还计划建成“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一切尽在掌握中,换电模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慢慢茁壮着自己的枝干。而那些曾经瞧不起换电模式发展的声音,如今看来着实打脸。
跑赢市场
在国内,致力于换电模式的车企不多,蔚来和北汽新能源是凤毛麟角。
而奥动新能源在没有和软银合作之前,一直属于默默付出型选手,在行业内鲜有人知。
但奥动新能源却是目前国内拥有最大换电规模的运营商,在奥动新能源旗下共计拥有换电站222座。
正是因为奥动新能源的这些换电站,促成了与软银能源的合作。
强大的市场占比让奥动新能源在换电市场有着独树一帜的地位,在换电模式正式红火起来之前,奥动便已获得先机。
软银认为奥动新能源具备远大的发展潜力,其实就是看中了奥动在国内的全面布局。
争气的奥动新能源也在熬过近十年的平淡期后,赢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一座奥动3.0型号的换电站,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周转电池28块,3分钟换电,一天可以最多服务420次;同时,通过电池分仓管理和自研的锁止机构技术,可实现为不同车型换电。”奥动新能源对于目前换电站的运营做了如上的表述。
和我们构想中的换电模式如出一辙,奥动新能源的换电站意在快捷的处理纯电车型充电瓶颈的问题。
而如何让换电站更加快捷工作,答案只有一个,和充电桩布局一样,他们需要建设更多的换电站。
在北汽新能源的计划中,到2021年-2022年,北汽将建成换电站3000座,运营车辆50万台;从2018年投入大规模换电站至今,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全国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
但遗憾的是,北汽新能源大手笔大规模的建设基建,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带头作用,面对换电站,北汽新能源似乎更在乎先把纯电车型卖出去,擎天柱计划也一直不痛不痒的活着。
真正让换电站火起来的其实是蔚来。
李斌曾表示:“蔚来在2020年将加速电池服务(Battery as a Service)的推进。这一服务战略也将成为公司提升销量的策略之一。”
电池即服务的概念,将换电站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距离蔚来2019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已过去四个月,但在四个月内,蔚来的电池和换电站却有了更多的进展,截至7月,蔚来已建成140座换电站,覆盖63座城市。目前蔚来换电站最北至哈尔滨,最南至三亚。
在今年的计划中,蔚来将建造50座以上换电站,明年蔚来还将推出第二代换电站,达到一天一座新站的频率。
商人李斌,从蔚来后台不断爬升的蔚来用户换电渗透率中看见了未来的商机。
据数据显示,当前蔚来用户换电渗透率为48.7%,累计扫码换电超过37万单,如今这个数据还在上升,作为单一车型的换电站使用率,蔚来换电站的数据值得小窃喜一番。
抓住这支微弱市场的旗杆,蔚来顺势而上。
李斌说,“利用蔚来的电池可以换电,以及我们全国的换电站的部署,这个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系的优势。因为全世界只有蔚来可以把所有电的部分打通,变成一个租电池,可以快速的换电,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升级不同容量的电池包。”
在换电市场,蔚来为自己扳回一城。而近日被爆出的蔚来正在规划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推动车电分离的消息,又让蔚来成为了最早实现换电站商用化的车企之一。
而在奥动新能源的规划中,他们决心向2025年建设500座换电站的目标努力,目标是服务2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巨大的数据背后是一场电能运输方式的变革,诚如软银能源所告知的那样,“他们期待奥动新能源的下一步。”当然软银也期待着自己在中国市场提前布局,占先机,才能赢得主动权。
从B端到C端
市场永远都是驱动商业模式发展的根本。在换电市场开始拥有更多认可之时,它便开了从To B逐渐走向To C的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换电比起任何形式的充电都要快,这是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本质的区别,也是换电唯一握紧的盈利点。
但从B端到C端,换电模式的野心可不是简单的代替路面的充电桩,它们想要侵占的是燃油车市场。
如同燃油车需要加油一样,换电模式是唯一可以在快捷上媲美燃油车的方式。这个“快”也正是纯电车型有效普及的重要突破口。
如今,这个风口正在慢慢变大。
随着路面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换电模式在效率上的优势愈发突出,但如果问“换电模式目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电池标准规格的统一性一定排在靠前的位置。
如同充电桩诞生之初,五花八门的充电桩插头不仅充电需要配对,而且充电功率的不统一占用太多适应时间。经过十年的摸索和沉淀,充电桩实现统一标准,从充电口的大小口径到充电桩的使用便利性上都有极大的提升,这一点,换电模式也可做到。
但电池规格的标准化始终是横亘在换电模式上的一座大山。如果多品牌间可以实现电池互换互交,换电模式才能走向成熟。
从B端到C端,换电模式的商业普及不仅利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展开,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还能为车电分离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可以对电池集中管理,养护与管理,也有利于电池的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面对已走过十周年的换电市场,期待着它下一个十年的发力,这场积极正面的拉力赛,从不缺少入局者,而这些一直不放弃的人儿,慢慢成为了换电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若要真正实现B端到C端的商业化,他们任重道远。
无邪/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拓展资料】
日本软银,就是softbank,老板叫孙正义,韩裔。起先是日本雅虎(日本最大的综合网站,相当于中国新浪+淘宝+世纪佳缘)的大股东。孙正义是1957年8月11日出生在日本的朝鲜半岛韩裔男子,他1981年在日本东京创立软件银行。2006年2月28日,其股价总额约为328亿美元。(直至1991年,孙正义才正式归化为日本人, 所以在1991年的时候他还不能称为日本籍。)
软件银行集团,简称软银,是一家致力于IT产业投资的综合性风险投资公司,由孙正义于1981年9月3日创立,1994年在日本上市。软银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网络电话、科技服务、控股、金融、媒体与市场销售等,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是世界500强企业。2021年11月8日,软银发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软银第二季度销售净额1.5万亿日元,第二季度净亏损3,979.4亿日元。
软银股份有限公司是日本一家电讯与媒体领导公司,其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网络电话、科技服务、控股、金融、媒体与市场销售等。软件银行拥有多个不同的公司,如日本宽带公司Cable&Wireless IDC、有线电视公司BB-Serve与游戏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另外,软银与多个外国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如Yahoo!、E*Trade与Morningstar。2006年6月,多个媒体报道软银正与苹果公司共同为日本市场研发内建iPod播放器的3G手机。一年以后,iPhone面世,但由于2G网络不兼容,未在日本市场发售。其升级版iPhone 3G和iPhone 3GS,相继于2008年和2009年在日本市场推出。
softbank对日本社会最大的影响应该出于2个:让日本的普罗大众习惯依赖于互联网的生活(日本雅虎),给日本的服务行业带来免费的运营模式(之前的网络申请免费,现在演变成申请NTT光缆倒贴几万日元;而手机间通话免费也开始渐渐被其他2个运营商:DOCOMO和AU接受借鉴)。
5月12日,据日经中文网报道,软银集团(SBG)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净利润超过4.9万亿日元。而2019财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软银集团曾巨亏9615亿日元。
孙正义的商业帝国是什么?
孙正义的商业帝国主要是以日本软银的形式存在。本人最初是一家软件分发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几乎是无所不包。从电信,电商,科技金融到机器人等都有涉足。同时孙正义还有一家叫愿景基金的投资公司。因热衷于投资科技公司,也被称为科技界的巴菲特。这个基金公司了不得,总规模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愿景基金投资了阿里巴巴,雅虎,盛大,新浪,网易,携程,滴滴,Uber等互联网企业。至今软银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这些企业加在一起,总市值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这就是孙正义的商业帝国。
日本首富孙正义为何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
因为她的祖先来自一个神奇的地方,莆田从福建出海漂流到韩国,在游荡到日本,恰逢当时日本二战惨败,对滞留境内的韩国人充满歧视,有着泡菜味又贫穷的孙正义自小就被主流排斥,受尽白眼,虽然生活不易,但是孙正义的父亲经常跟他说你是一个天才,后来孙正义狂言不断,却也为她打开了许多机会之门,孙正义顺利考上了美国圣名大学,当时正是硅谷崛起的年代,孙正义决定转学到伯克利去学计算机,它的转学成绩还没有达到计算机系的要求,最后进入了经济学系。
孙正义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的?
当时孙爸爸病着还每个月还坚持给自己汇20万日元,孙正义开始琢磨怎么暴富,他想到了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在创办松下电器之前,身无分文靠着自行车,车灯这种发明专利才攒够了第1桶金孙正义觉得这个套路特别适合自己,于是他每天除了学习给自己留5分钟搞发明创造,几个月后孙正义积累了250多个发明,其中一项是他说服伯克利的语音合成领域,大牛莫泽尔博士共同开发的一款语音翻译机,把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并赚得了100万美元。
它主要致力 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拥有多数股份。已投资的公司有Yahoo! 、 Etrade 、 eloan 、 Verisign 、 ZDnet 等。软银在 2003 年的总收入超过 4000 亿日元。2006年2月28日其股价总额约为328亿美元。
软银集团于2004年5月收购了日本第三大固网运营商日本电信,从而正式进军传统的电信业务领域。
软件银行拥有多个不同的公司如日本寛带公司Cable &Wireless IDC、有线电视公司BB-Serve与游戏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另外软银与多个外国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如Yahoo!、E*Trade与Morningstar。
在中国的成功投资有UT斯达康(即“小灵通”)与马云的阿里巴巴,在2011年年初网络电视服务商PPLive 也获得了软银的2.5亿美金注资。
软银可能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也可能需要通过持有大量现金的方式来不断加仓。
对于软银来说,虽然很多人把软银的投资当成教科书来看待,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当中,软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亏损情况。特别是当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对比较差的时候,因为软银重仓了很多科技公司,这也直接导致软银在两个季度出现重大亏损。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软银也不得不选择主动抵押阿里巴巴的股票,很多人也不看好软银的后续发展行情。
软银在单个季度亏损了1,580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他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之后,软银竟然在第2个季度亏损了1,580亿元。我们要知道原因主要是一家投资各个科技公司的投资公司,很少会有投资公司出现如此重大的亏损,这个亏损幅度也创下了软银历史上的最高亏损记录。
软银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因为软银的持仓主要是科技股,很多科技股的表现本身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之下,软银一方面需要主动减持相关科技股的股票,同时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主动加仓。因为市场上没有任何人知道科技股的后续表现如何,在软银已经出现了重大亏损以后,软银更需要主动预测后续的市场行情。除此之外,软银也需要持有大量的现金,因为这个方式不仅可以保证软银的正常业务运营,软银更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适当加仓,这个方式也可以帮助软银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持仓成本。
软银所遭遇的困境确实比较麻烦,因为软银不仅需要应对业务压力的问题,更需要应对因为亏损而导致的投资人不信任的问题。
软银最佳全球性质的投资公司,软银到主要业务也是投资各种初创企业,同时也会投资一系列的科技企业。
对于软银这样的公司来说,大家对软银最大的印象就是孙正义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阿里巴巴基本上寻求不到融资渠道,在孙正义主动投资了阿里巴巴之后,阿里巴巴也因此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之后,孙正义更是通过投资阿里巴巴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很多国内的小伙伴也开始知道了软银这家公司。
软银抛售了大量的阿里巴巴的股票。
为了缓解自己的运营危机,软银开始主动抛售阿里巴巴的股票,并且决定把阿里巴巴的持仓降低到14%左右。对于软银来说,软银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至少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亏损,很多人一开始已开始质疑软银的投资策略是否正确。在整个科技股进入到寒冬之前,软银并没有选择主动减持相关股票,反而大量加仓各种科技公司,这也直接导致了软银深套其中。
软银主要是以投资公司为主。
软银本身是一家投资公司,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之后,软银的业务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成功投资阿里巴巴之后,软银在全球范围的投资界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很多人也会把软银当上一家顶级投资机构来看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软银确实有过几次成功投资的经验,但这并非意味着软银每次都能投资成功,软银其实也在很多投资经历中出现了重大亏损。
总的来说,软银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软银已经通过投资阿里巴巴取得重大成功,软银也没有必要始终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
软银主要致力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
软银股份有限公司(日语: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中文翻译软件银行,简称软银)是日本一家电讯与媒体领导公司,其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网络电话、科技服务、控股、金融、媒体与市场销售等。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拥有多数股份。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软银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机构,隶属于软银国际风险基金,是软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基金致力于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协助优秀的创业者共同创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把企业带入一个由300多个遍及全球的已投资的高科技企业所组成的软银大家庭。
此公司对处于各种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包括无线、宽带、互联网、IC设计、数字媒体、计算机硬软件等行业中优秀的企业都有兴趣。
软银并不会选择直接撤出中国市场,对于软银来说,软银所持有的不仅仅只有阿里巴巴的股票,同时也包括众多中国的科技公司的股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软银是一家以投资企业为主的投资机构。因为软银本身所涉及的投资业务非常多,软银的投资种类也非常的丰富,即便软银选择大量抛售阿里巴巴的股票,这并非意味着软银会全面离开中国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很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软银会选择继续扎根中国市场,同时也会布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和半导体业务。
软银会继续抛售阿里巴巴的股票。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软银需要通过抛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现金流。特别是在软银所投资的其他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因为阿里巴巴本身属于软银的优质资产,所以软银完全可以选择提前获利了结,软银也没有必要非得长期坚持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
软银不会撤出中国市场。
不仅软银不会主动撤出中国市场,世界上一流的所有投资机构基本上都会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而不是选择离开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本身有这个无限前景,很多公司的发展情况非常好,中国市场也有着健全的商业模式,所以包括软银在内的很多投资机构会非常青睐中国市场,抛售部分公司股票的行为也并不意味着软银会离开中国市场。
总的来说,每个投资机构都会有自己的运营情况和业务问题,因为软银出现了两个季度的重大亏损情况,软银才会选择销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但这个行为只跟软银本身的业务经营有关,和软银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没有关系。
软银称软银集团,又译为软库集团,全称软件银行集团。该集团于1981年由孙正义先生在日本创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软银集团于2004年5月收购了日本第三大固网运营商日本电信,从而正式进军传统的电信业务领域。
软件银行拥有多个不同的公司如日本寛带公司Cable &Wireless IDC、有线电视公司BB-Serve与游戏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另外软银与多个外国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如Yahoo!、E*Trade与Morningstar。当初孙正义是通过募集资金建立的软银,当初很多他看中的财团都没看中他的项目,后来找到了资金支持后,软银才得以证实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