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大跌22%,“宁王”市值跌至万亿关口!新能源赛道怎么了?
这个事情可以反映出新能源赛道的景气程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这个赛道确实有一些炒作过热的成分。
对于看好新能源赛道的人来讲,很多人会认为新能源赛道是接下来的发展风口,同时也会非常看好相关个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管新能源领域本身的发展情况如何,因为资本市场本身有着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所以很多个股的回调非常正常,我们也不可能指望着这些个股永远上涨。
宁德时代大跌了22%。
在宁德时代的暴涨故事结束之后,我们会发现宁德时代在短短15天内大跌了22%。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很多新能源的个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整个新能源赛道甚至已经回调了15%左右。虽然这个回调幅度已经非常大了,但市场普遍预测新能源赛道可能会继续回调30%~50%。如果情况确实如此的话,这个现象可能会导致很多投资人身陷其中。
新能源赛道本身已经炒作过度。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整个新能源赛道的炒作行情非常火爆,即便类似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没有实现大的盈利,宁德时代也可以暴涨到万亿市值。以我个人来看,我们确实可以看好新能源赛道的发展空间,但如果新能源赛道的个股没有实现大的盈利预期的话,我们需要用谨慎的眼光来看待相关个股的投资行为,最好不要因为个股的涨停问题而盲目进场,因为这个行为只会导致自己出现无谓的亏损。
最后,我个人非常看好新能源赛道的后续发展前景,但我并不看好新能源赛道在短期内的发展空间,因为这个板块可能会进入到深度回调当中。
我认为整个新能源赛道的涨幅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很多个股的回调非常正常。
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因为很多人本身非常看好新能源赛道,同时也把自己的持仓只要控制在了新能源赛道。这个行为其实非常危险,因为投资的问题本身就需要关注自己的投资逻辑和投资周期,同时也需要关注整个市场的风向问题。即便新能源赛道是今后的主流发展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个赛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走出这么高的行情,我们也没有必要盲目去投资新能源赛道的个股。
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宁德时代的股价的新闻,当宁德时代的股价突破历史新高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宁德时代在等待15天之内暴跌了22%,这个现象也导致很多投资人因此而出现了重大亏损。特别是当宁德时代公布了半年度的财务报告之后,虽然大家发现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0,000亿元以上了,但宁德时代的总体净利润竟然只有88亿元左右,这个数字显然没有符合大家对于宁德时代的市场预期。
新能源赛道本身已经有了过高的涨幅。
因为新能源赛道本身已经有了过高的涨幅,如果新能源赛道的个股不能实现相应的盈利回报的话,相关个股却是有着一定的回调需求。对于整个板块来说,虽然很多投资人非常看好这个板块,但这并非意味着相关板块可以一蹴而就达到历史高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整个新能源赛道的板块确实已经达到了阶段性的顶部,当很多机构和个人投资的获利了结的时候,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很多个股自然就会相应的回调,有些人也会因此而深套其中。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赛道竟然集体下跌,如此局面也让市场人气狠狠挫伤。至于指数何时能够企稳,有人猜测可能在9月的下旬有望回暖,并且放眼当下短时间内受制于政策发力以及海外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下跌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在股市上,新能源赛道一直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了不少股民的投入。甚至有基金经理给出建议,尽管买入的时候较为恐慌,但是卖出的时候特别兴奋,毕竟抛在了最高点上。本来一直被看好的赛道,但是在2022年8月份以来调整的坡度较大,细看之下新能源内部不少领域都出现下挫趋势。就拿中证内地新能源指数来讲,从8月份开始下跌的指数早已超出了10%。如此反弹现象究竟是短期的调整,还是新能源已经退出了高波动能赛道,让人纠结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的新能源赛道似乎特别敏感,只要有某个股出现偏利空,其他的板块都会整体下挫,如此局面也让广大投资者心寒。有资深的股民分析道,如此看不懂的局面,其实是因为当下整体新能源赛道中盈利增速有限,竞争特别激烈。而当下市场较未完善,但因为智能化让新能源的估值呈现较高的波势。如今出现扰动消息,大众一旦出现了恐慌,就调整的特别明显。
不过还是有不少股民持乐观态度,考虑到未来政策和碳中的影响,新能源必将在市面上占据很大的行业空间。尽管当下出现波动,但是整体渗透率会在未来10年之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所以当下虽然有些悲观,但只要不放弃,风雨之后必将迎来彩虹。对于这个说法小编也是赞同的,毕竟在当下这个时代,新能源行业其实确定性很强,未来必将会成为全球性的企业,所以长期持有未来效益应该非常可观。
年初至今新能源赛道出现了大跌的现象,那是因为估值实在是太高。受到疫情的影响,估值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商家想将新能源汽车卖得更好,于是消费者便出现了互相猜测的现象。假如估值不够准确的话,那必定会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多出一笔额外的费用。商家在生产中心的时候其实是有完整的产业链的,不可能让市场的行情一直低迷下去。每一个东西都得进行合理的涨幅,才能够摸清楚市场当中的一些规律。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风光其实都是有一些好因素的,主要是看购车的补贴如何。假如一直刺激行情的话,那发展必定会持续往上。面对新能源汽车不能够抱有一定的质疑,要进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不能定得太高,要不然风光根本没有办法保持住。新能源产业链一定要进行很好的发展,那样才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担忧。
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因为觉得非常方便,而且性价比比较好。充电比燃油要更加便宜,毕竟汽油已经越长越离谱。开车的人已经努力的节省自己的出行,不愿意轻易的将车开出去。面对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省下钱,用这些钱可以买到一个很好的车子。燃油车最便宜的也就是10多万块钱和新能源只需要一半,对比起来会觉得十分划算。
总来说好的东西一般都是有利有弊,新能源不好的地方就是电池的续航能力不不是太足。有可能会出现半路没电的现象,会对自身起到严重的影响。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必定会给消费者省下来一笔,那样会有更多的人去进行购买。加油站当中应该设置多一点的充电桩,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充电。不用再担心车走到半路的时候没电该怎么办,对自己来讲也是很好的保护。
雷布斯的这句“至理名言”曾经风靡一时,许多创业者把这句名言当成鸡血,时不时都会拿出来给自己和投资人打一遍,但他们都忘记了,猪是没有翅膀的,一旦摔下来,必死无疑。
在新能源 汽车 这个巨大的风口前,摔死的“猪”都快数不过来了。
2017年前后,在资本疯狂地加持之下,国内新能源 汽车 赛道热闹非凡,几百家造车新势力迎风起飞,盛况空前。至2019年后,造车新势力开始迎来了首波倒闭潮,一大批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其中不乏被市场看好的种子选手,如乐视、拜腾、前途等;就连现在当红的蔚来 汽车 也差点倒在黎明前黑夜里。
2021年,还在飞的老面孔寥寥可数。“理小蔚”作为新势力的领头羊,已经先后在美股上市,成功实现软着陆;其中,小鹏和理想选择回归港股进行二次上市,这些已经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在资本的不断加持下继续向前狂奔。
而没有成功软着陆的新势力们则与“理小蔚”们形成鲜明对比,钱“烧完了”车还造不出来,就算是造出了,销量也非常惨淡。拜腾是造车失败的一个教科书式典型,其烧光84个亿仍然造不出量产车,已经破产重组的拜腾还在苦苦挣扎,时不时还能“诈尸”一下。和拜腾一样倒下的新势力们,随之成为行业加速的燃料,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那么,新能源 汽车 这个风口的格局定了吗?
并没有,“理小蔚”等造车新势力只能说是暂时安全。随着新能源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演愈烈。前两年淘汰掉的基本都是一些没有太多实力背景的新入局者。
而这两年,传统造车巨头相继转身,外国品牌如大众、通用、奔驰等,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城、长安等,都在加速向电气化转型,市场布局脚步越来越快。造车新面孔不断涌现,恒大、百度、小米、滴滴、创维等异业造车躬身入局,就连法拉第未来都能绝处逢生;需要警惕的是,特斯拉正大举降价砍刀大杀四方。
相较于几年前,其实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波倒闭潮的余波未平,第二波或许又要来了。正如软银亚洲总裁阎焱近日接受采访时所说:“造车新势力倒闭潮不会太远,绝大部分会‘死’掉,最后能活下来的就那么几家寡头。”
这话像极了美团王兴之前对造车新势力格局的预测。只不过现在,“造车新势力”这个概念已经太过局限了。
这个风口现在的玩家,大都是“王者”段位,有的是自带资本,根本不需要融资,如恒大、小米;有的手握亿万用户基盘,如大众、福特;“理小蔚”们的打怪升级之路,难度明显增加了不止一点点。
风口仍在,乾坤未定。逐鹿新能源,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