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保有量已达477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达94.5万辆
易车讯 1月29日,根据上海交警发布,2022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537万辆,其中汽车477万辆;上海机动车驾驶人达944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930万人。2022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机动车66.2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5.3万人。
新注册登记机动车66.2万辆,新注册登记汽车61.7万辆。截至2022年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537万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37万辆,增长7.36%。2022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机动车68.7万辆。汽车保有量达477万辆,占机动车总量88.83%,比2021年增加34万辆,增长7.67%。上海新注册登记汽车61.8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达22万辆,占机动车总量4%,比2021年减少2万辆,减少9.12%。上海新注册登记摩托车21366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4.5万辆,全年新注册登记32.7万辆。截至2022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4.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9.81%,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31万辆,增长48.84%。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2.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5.13%。2022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2.7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53%,与上年相比增加6.8万辆,增长26.25%。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9年的6.9万辆到2022年的32.7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2022年上海新能源车销售占比为45.31%。
截止2023年1月17日,根据澎湃新闻的相关报道可知,2022年上海汽车销售总量为739280辆,新能源销售量为334973辆,新能源占比为45.31%。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有不少人问我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的走向,尤其居住在上海朋友,随着内环限制外牌和限制高架通行时间的地方性举措,大家都有点担心上海这样的城市下一步限行的普遍走向。下面我结合《10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监测月报·乘用车篇》里面的数据来做一些判断。
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情况
在上海,如果对比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沪牌来看,已经达到一个零界点。2016-2019年燃油车沪牌投放量分别为 13.2、13.3、13.5、11.2万张,2020 年全年预计达17万张;而2017-2020年(预估)新能源车牌照为5.1万,6.87万、6.05万和10.63万。从结构比例来看,按照这个状态2021年新能源汽车牌照的需求肯定在超过沪牌。
图1?2017-2020年(预估)沪牌燃油车牌和新能源汽车上牌对比
从10月来看,限行政策是10月24日发布的,很有趣的地方正好10月份新能源车的上牌数据只有7260台,是近期的一个低谷。上海地区每个月的新能源上牌数据大概在7000-10000台之间。而按照10月各个车企在上海门店收到的订单量都是翻倍来看,上牌数据有望11月就翻倍到1.8万台,12月突破2万台。
备注:上海新能源汽车车牌对于申请人的资格是有要求的,这个不是随便发的
图2?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事实上,上海这么多人,从新车量来看,之前一部分沪C、一部分外牌、一部分新能源和一部分沪牌。从2016年到2020年(1-9 月)上海市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分别为69、69、63、60、40万辆,剔除每年新上沪牌车辆,特别是限制来看,这里对新能源汽车是有刚需的。从2020年开始,外牌的保有量会进一步拉低,目前的占比是31.48%,按照当前的情况,限制内环会拉低5%;到限制中环的话,外牌占比会降到20%左右。
图3?现有上海的外牌和总量的关系
PHEV的问题
按照这个趋势,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需求,会带动上海的消费者申请绿牌。从结构来看,之前上海新能源车型销量一直是PHEV车型为主,而拐点则是特斯拉在上海拉量,今年2020年1-9月份,BEV车型首次突破60%的占比。
备注:这里有几个数据,今年1-10月,新能源车上牌的总量为6.836万辆,管理中心累计接入57469辆新能源乘用车(这里有滞后效应),其中BEV占比65.7%。
零售数据方面,2020年1-9月,上海市新能源车零售销量58489辆,其中插电混动22102辆,主要包括荣威 ei6、荣威eRX5、帕萨特 PHEV、途观L PHEV、宝马5系 PHEV、卡罗拉插混、比亚迪唐插混、理 ONE、比亚迪宋插混;纯电动36562辆,主要包括特斯拉Model 3、荣威 Ei5、蔚来 ES6、别克 Velite 6、比亚迪汉 EV、小鹏P7、蔚来 ES8、宏光MINI EV、威马EX5。
图4?上海的PHEV和BEV上牌数量占比
上海地区的数据,根据平台监控中心的数据量来看,10月特斯拉的单月接入量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从累计接入量也能看到今年上海地区BEV的占比提高,主要是由特斯拉、上汽乘用车和蔚来三家企业拉起来的。而且合资企业的PHEV,有很大的一批是在上海上牌的。
图5?上海数据中心接入的数据分类
我个人判断上海地区新能源车市场有以下几个走势:
1)上海的新能源牌照发放也会在一个范围内,可能在15万左右,以后新能源车牌也是一个稀缺资源,慢慢过渡到拍卖,应该会和燃油车牌照拍卖的投放数量持平。
2)PHEV目前在上海占比会逐步下降到40%,在总额限制的条件下,PHEV车牌未来单独拍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今明两年如果不想买BEV,建议可以入手PHEV了。
3)由于上海有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因此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符合其标准,未来这块的管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年看到情况的就是整体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往下走到地方实质性推进,也客观存在一定的筛选。
小结:从当前的状态来看,想要在上海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还是早入手一台新能源汽车为妙,我们家的配置也是要变为一台PHEV和一台BEV的组合。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
2021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其中,汽车443万辆;上海机动车驾驶人达89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881万人。2021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机动车68.7万辆,新领证驾驶人37.7万人。
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截至2021年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3万辆,增长4.99%。2021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机动车68.7万辆,比2020年增加11.3万辆,增长19.67%;比2019年增加18.7万辆,增长37.4%。
汽车保有量443万辆。截至2021年底,上海汽车保有量达443万辆。2021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汽车61.2万辆,比2020年增加11.8万辆,增长23.81%。其中,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8743辆,比2020年增加6260辆,上升252.11%,呈上升趋势。
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895万人
2021年,上海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89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881万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8.44%。2021年上海新领证驾驶人(驾龄不满1年)数量达37.7万人,占上海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4.21%,比2020年增加10.2万人,增长37.09%。从驾驶人性别看,男性驾驶人达566万人,占63.24%;女性驾驶人329万人,占36.76%。从驾驶人年龄看,26至50岁的驾驶人645万人,占72.07%;51至60岁的驾驶人120万人,占13.41%。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3.5万辆
截至2021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3.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33%,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5.2万辆,增长65.7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2.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55%。2021年上海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5.9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42.46%,与上年相比增加15.6万辆,增长151.46%。近三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9年的6.9万辆到2021年的25.9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汽车转移登记数量持续增长
2021年,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业务7.3万笔。其中,汽车转移登记业务6.6万笔,占90.41%。近五年二手汽车转移登记与新车注册登记数量的比例由0.67上升至1.07,反超新车注册登记量,在取消二手车“限迁”及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等政策积极助推下,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392万次
2021年,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推行补换领牌证等31项交管业务“足不出门”网上办。上海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相关业务118万次,比2020年增加30万次,增长34.09%。其中,发放免检标志39万个,占33.05%;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等17万个,占14.41%;网上发放临时号牌36万副,占30.51%;开展线上满分审验教育26万人次,占22.03%。
自2015年以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4万辆,下降11.43%;不过,新能源汽车表现依然坚挺,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220.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 ,创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6月底,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 ,正式突破“千万大关”。在外界看来,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图片来源:公安部网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那么,哪些城市撑起了日益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又将搅动怎样的格局变化?
城市版图据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80.93%。
从增势来看,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57万辆,与去年同期下降11.43%。根据分析,主要原因出在受疫情影响的4月和5月,新注册登记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不过,新能源汽车不降反增,并创下历史新高——上半年新注册登记220.9万辆,同比增加110.6万辆,增幅高达100.26%。
进一步看,汽车保有量城市版图也在变迁之中。
截至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达到622.4万辆,排名首位;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分别为589.6、563.6万辆,分列第2位和第3位;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汽车保有量均超过400万辆。相比2021年底,武汉变化较为明显,从300万量级成功跃升至400万量级。
这20个汽车保有量超300万的城市,保有量总和达到8090.1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是妥妥的“汽车大户”。
若对比公安部此前公布的2020年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底至今一年半时间里,这20个城市中,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多的前五位依次是杭州(78.4万辆)、重庆(59.2万辆)、西安(48.3万辆)、成都(43.9万辆)及天津(42.9万辆)。
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少的则是北京,一年半时间汽车保有量增长19.2万辆。这可能与北京严格的限购政策有关。目前,全国仍有8地保留汽车限购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天津、杭州、深圳及海南。其中,北京是汽车限购最为严格的城市,采用燃油车摇号与新能源排号的限购方式。
不过,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地方都通过松绑限购、增加指标或给予补贴等方式,鼓励市民购车。仅今年内,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及天津就已相继增加投放购车指标。
进一步看20座城市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最高的是苏州,每百人拥有37.6辆汽车;其次是东莞和郑州,每百人分别拥有35.5、34.9辆汽车。最低的是人口基数最大的重庆,每百人仅拥有17.5辆汽车,广州、上海每百人也仅拥有17.6、19.1辆汽车,排名靠后。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保障本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用能需要,进一步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国家能源局批复,近日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时期,上海能源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能源建设有序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五交四直”市外来电通道、500千伏双环网、市内5大发电基地、“6+1”多气源等为支撑的能源联供体系。
二是能源需求平稳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更加趋于优化。2019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17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二五”的1.3%回升至1.7%。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31%,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升至12%、18%。
三是能源技术取得突破,能源发展进入调结构新阶段。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取得多项突破,推动本市能源加快转型发展,本地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从7%提高至9.8%。
四是能源体制改革提速,能源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印发《上海市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成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改革试点省份。依托建设国家级油气交易平台,上海在全国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五是能源服务聚焦民生,能源区域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持续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推动我国“获得电力”指标世界银行排名跃升至第12名。完成315万户居民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扩容改造和40万户居民住宅老旧立管改造,全市充电桩车桩比达到1.1∶1。
从“十四五”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看,一方面,能源发展迎来动能转换期。用能需求再电气化、低碳化趋势明显,新产业、新基建、新科技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本市低碳发展仍需大规模新增市外来电,新的特高压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能源安全步入“立破”衔接期。能源低碳安全转型要求“先立后破”,要求更多发挥可再生能源作用。上海需多措并举,以实现能源发展安全、低碳与经济多重目标的统筹。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低碳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这对上海能源转型提出更高要求。实现能源更高质量发展,上海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电力供应仍存薄弱环节。直流外来电带来了较大的调峰压力,部分区域电网仍较为薄弱,老旧煤机亟需转型升级。
二是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需加快完善。储备能力有待提高,洋山LNG外输面临单一通道风险。三是可再生能源面临场址资源不足等发展瓶颈。四是成品油规划布局需继续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