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运输问题
我国煤炭资源多集中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而用煤“大户”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重要。虽然近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速度加快,但赶不上需求增长,煤炭运输仍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主要集中在两条通道,即大秦线(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港)和朔黄线(山西神池-河北黄骅港)。据了解,朔黄线终端黄骅港吃水较浅,仅能容纳3万吨级轮船,且港口航道上淤泥侵扰严重,进一步扩能存在困难。另一条通道大秦线今年经过扩能改造之后,运力将增至2亿吨,然而与之相连的秦皇岛港装运能力已达1.5亿吨,进一步扩展接卸能力的空间有限。按照规划,未来大秦铁路运输能力将增至4亿吨,秦皇岛港将难承其重。
基于此,我国着手开辟第三条“北煤南运”大通道。据了解,目前迁曹铁路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已经结束,工程建设将于近期全面展开,预计明年6月底前全线运营。迁曹铁路从中国煤炭运输专线-大秦铁路迁安接轨,实现曹妃甸港、京唐港两大港口与大秦、京秦、京山(北京至山海关)等国家铁路干线的连接,成为港口连接内陆的纽带。该段铁路全长大约200公里,全线位于河北省境内,是北煤南运的重要工程。迁曹铁路建成后将为大秦线煤炭运输提供一条便捷的出海通路,充分发挥大秦线运煤大通道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大秦线远期实现4亿吨运量提供有力的疏运保证。 与时同时,曹妃甸港煤炭码头也在紧张建设之中,第一期工程按5000万吨能力建设,争取到2007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并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尽快形成1亿吨能力。到2010年,我国第三条“北煤南运”通道将达到2亿吨运输能力。(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02/content_3298853.htm
北煤南运 coal transport from north area to south area
中国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运输,是中国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华北地区是煤炭主要产区,煤炭生产大于消费,是煤炭输出区。华东和华南地区煤炭消费大于生产,是煤炭输入区。这种煤炭产消分布格局决定了华北地区,特别是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西部煤炭,向华东和华南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运输。
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主要采用铁路、海运和内河水路运输。京沪、京九、京广、焦枝等铁路、沿海、长江和京杭运河水路运输线都是北煤南运的主要线路。
西煤东运 coal transport from west area to east area
中国西部地区煤炭向东部沿海地区运送。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是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大,外运量多,2000年经铁路和公路向东部地区运输约2.5亿多吨。“三西”煤炭东运主要由铁路运输,并且集中在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上。
北通道有大秦、丰沙大、京原三条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55%,除供应京、津、冀地区外,大部分在秦皇岛港运海运,并有一定数量运往东北地区。新建的神木-黄骅铁路也是西煤东运的主要线路,煤炭在黄骅港转海运。
中通道有石太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5%,大部分经石德铁路转青岛港海运。
南通道有太焦、邯长、侯月和南同蒲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0%,经新菏兖日铁路从日照港转海运。
西气东输 natural gas transport from west area to east area
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西气东输包括:陕西省靖边天然气向北京、天津输送;青海省涩北天然气向西宁、兰州输送;川渝地区忠县天然气向武汉输送;新疆天然气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输送,这是西气东输的主流。当前所谓西气东输工程是指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至长江三角洲及上海天然气管道建设。这项工程穿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微、江苏,到达上海,延至杭州主干管线,全长4000km,管径1016mm,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最终年输气量200亿立方米。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于2000年8月23日批准西气东输工程立项;2001年12 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部分区段开工。 2002年7月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线开工。管道建设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年底将建成陕西靖边至上海段,长1516km,先利用陕、甘、宁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启动上海市场;2004年建成新疆轮南至靖边段,长2484km,管道全线贯通,2005年开始供气,确保稳定供气30年。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天然气资源量8.3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的22%,盆地北部是天然气密集带,资源量超过3万亿立方米,具有建成世界大气区的潜力,现已累计探测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已占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稳产30年所需储量7200亿立方米的69%,还将加紧勘察增加地质储量。因此,启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天然气资源量是有保障的。
根据市场需求并考虑到管道建设过程,西气东输管道供气量预计2004年为28亿立方米,2005年80亿立方米,2006年100亿立方米,2007年120亿立方米。
http://www.chinaenergy.gov.cn/news.php?id=1824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路矿局就有修建之议。袁世凯时亦拟修大潼铁路(大同至潼关),但均未动工。
1928年,阎锡山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修建同蒲铁路的要求被拒绝后,便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同年10月,同蒲铁路开始正式勘测。1929年4月,阎锡山聘请德国工程师任测量队队长,1931年3月全部测量完毕。德国工程师认为工程艰巨,费用浩大,建议修建窄轨铁路。1930年,由于中原军阀混战,阎锡山下台,同蒲铁路也随之停建。
1932年2月,阎锡山再度执政山西。10月20日,晋绥兵工筑路局成立;1933年1月21日,晋绥兵工筑路指挥部成立,阎锡山任总指挥,晋绥公署机关各处处长兼任各组组长,阎锡山调3万兵工修建同蒲铁路。
北同蒲铁路原定线路由皇后园经棘针沟、大泉沟、樊家庄、石岭关、刘家沟、韩家沟、水峪、双堡村、紫岩村至忻县。由于这条线路地形复杂,特别是石岭关,需要开凿隧道,而且坡陡弯急,工程量很大。工程处处长李其昌提出改线,后经工程师田普霖、宋彤、赵福增分别率领测量组经过三次测量后,测定新线由皇后园,经过马坡头村、高村,北白村,田庄,平社,豆罗至忻县。由于新线比原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是一条经济线路,故决定按新线走向修建。
1933年5月,北同蒲铁路与南同蒲铁路同时开始施工。1935年8月1日太原至原平通车;1937年3月通车至阳方口;同年8月铺轨至大同十里河桥南岸,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后因大同沦陷而终止,距大同仅差8公里未能全线铺轨。1939年3月,日军强迫民工修通了大同至宁武间和宁武至太原间的路段。 从1943年起,面对抗日军民的不断抗击与破袭,日军控制的北同蒲线仅能勉强通车。当时由太原至原平需要7小时,时速仅为25公里至35公里,列车牵引重量为300吨左右。
1945年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又掌握了山西大权,接管北同蒲铁路。194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对北同蒲铁路进行了有计划的破袭,大同至忻县间桥梁、车站站房、钢轨、枕木、电线杆、电线全被拆除;忻县至高村间的枕木全部烧毁,钢轨运走,路基分段挖断、炸毁。电线杆、电线、桥梁、车站站房拆毁,北同蒲铁路陷于瘫痪,至新中国成立都没有修复通车。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1日大同解放,6月7日成立了太原铁路管理局,并于11月6日成立了山西省铁路修复指挥部。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北同蒲工程大队负责铁路抢修工作。11月开始,铁道兵一支部队开始抢修皇后园至忻县(80公里)和忻县至史家岗支线(38公里,现为忻河支线)全长118公里的线路。
1950年3月至6月,铁道兵一支部队负责修通了平旺至朔县的线路和桥梁。忻县至朔县段,由于坡度大,弯道多,桥梁破坏严重,抢修难度也大,由太原铁路管理局工程大队、衡阳铁路管理局桥工队和天津铁路管理局朔县工程处于1950年8月至1951年7月修复通车。至此,平旺至忻县段全部抢修通车。北同蒲铁路于1951年8月2日举行了全线通车典礼,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亲临剪彩。 1957年1月25日,北同蒲铁路技术改造工程开始。太原铁路管理局放弃了宁武至轩岗段家岭间90%的旧线路,另筑新线。新筑段家岭隧道长3345米,当时仅次于川黔铁路的凉风垭大隧道,为全国第二长大隧道,于1959年10月30日竣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同蒲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部分线路进一步取直,曲线半径加大,增加站线,更换重型钢轨,线路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行车设备更加现代化。1983年6月开工,1989年7月31日开通。1992年4月1日,北同蒲铁路全部废除蒸汽机车,改由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牵引,成为晋煤外运的主要干线之一。
一、矿区简介
1、地理位置
贺西煤矿它位于吕梁市柳林县城东南15公里的陈家湾乡贺家社村西。
2、自然条件
气候:吕梁市属于中温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春季干燥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气温:全市的年平均气温为6.8℃-10.5℃。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467-625mm,大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年蒸发量1560-2150mm。
风况:全年平均风速1.6-3.8m/s之间。
霜况及冰冻:无霜期150-190天,冰冻期较长,一般从上年11月到次年3月止。
3、交通条件
贺西煤矿矿区有乡级公路与柳石二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吕梁公路、铁路条件十分便利,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密度达29.3%。
铁路:全区境内有介(休)西(泉)、孝(义)柳(林穆村镇)两条铁路。介西铁路是南同蒲的一条支线,为南北走向,从南同蒲的介休火车站接轨由介休的义安进入吕梁境内,孝柳铁路为东西走向,从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的孝西火车站接轨。
公路:307国道与209国道构成了我区大“十”字型主骨架,9条省道和离临柳石扶贫公路构成骨架网,县乡公路形成网络。
二、矿区发展
1、矿区历史
贺西煤矿原为枊林县地矿局劳动服务公司兴办的集体煤矿。
1998年被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买断兼并。同年经省、地有关部门批准对其井田进行扩界,扩界后全井田面积达18.9平方公里。
2000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晋枊王”商标,以“晋枊王”为主生产的洗选精煤远销韩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经过两次技改,投资2.1亿元,生产能力增至150万吨/年。
2、矿区规划
三、矿区现状
1、矿区条件
贺西煤矿井田面积18.9平方公里。贺西煤矿现有两个综采队、两个综掘队、一个普掘队、一个开拓队和十一个辅助队(上皮带队、下皮带队、上机电队、下机电队、通风队、防尘队、互检队、抽放队、运搬队、准备队、监测队),在册职工1800余人,现有固定资产1.49亿元。
①储量
地质储量达1.06亿吨,可采储量8809万吨,服务年限59年。
②生产能力
贺西煤矿井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
2、煤种煤质
贺西煤属低硫低灰优质主焦煤,其中灰分为12-14ad%,全硫<0.6std%,且高热值、粘结性和结焦性强。
贺西煤矿以其煤种为主生产的产品,可广泛用于冶金、电力、炼焦制气等,深受用户青睐,被誉为"煤中瑰宝",是汾西矿业集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晋柳王"主导产品。
凤凰山煤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洗选能力为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距晋城市区约10公里,位于白马寺森林公园北麓,处在优质无烟煤资源储量丰富的沁水煤田东南边缘。矿区铁路专用线与太焦线相连,太洛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便利。
凤凰山煤矿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质较硬,煤种为无烟煤,主要产品九级洗中块曾获国优银牌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其它产品也分别获省优、部优奖,是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行业和民用的优质原料和燃料,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远销韩国、日本、土耳其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扩展资料凤凰山矿始建于1965年,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1970年简易投产,1981年达到设计能力,1987年进行改扩建,1991年底完成改扩建工程,1996年产量达400万吨,采掘机械化程度达100%。
经历了从普采到综采,特别是2003年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德国DBT全自动刨煤机采煤设备以来,连续实现稳产高产,创造了日产11650吨的全国同类设备最高记录,为凤凰山矿薄煤层开采注入了新的动力。
井下建有完善的运输信集闭系统、瓦斯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等安全保障设施,全力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安全生产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凤凰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