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能源专业在中国难就业吗
不难。
可持续能源(英语:Sustainable Energy)是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以满足目前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后代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能力。促进可持续能源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地热能,潮汐能,同时也包括设计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水力及新能源为组成部分的能源行业充当着动力支持的角色,可以说能源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东方强国梦的实现。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对于我国能源未来发展来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只有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为宗旨,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以此为基础,我国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在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上,重点是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天然气、水能、核能等清洁、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降低煤炭比例。在能源节约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经济效率,在能源贸易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通过进出口多元化,满足能源发展需要,在能源科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能源环保上,实现煤炭资源优质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常规能源资源逐渐耗竭,以及环境生态遭受破坏,在能源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性逐渐显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的能源产业,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于2011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学、力学、机械、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与地热能等新能源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生能在能源、建筑、交通、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专业涵盖行业广泛,国家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必然增大。毕业生能在能源、建筑、交通、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1、新能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 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际国内新能源科技与产业的人才需求,以风力发电为重点,并包含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利用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能源、控制、机械、材料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新能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范围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燃烧供热、农村农林废物发电等。所以,在新高考方案的选科要求中,部分高校本科专业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是为了培养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能源开发利用,设施农业工程及环境工程的设计、规划、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