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中国第二大能源

兴奋的抽屉
愤怒的板凳
2023-02-01 16:57:26

中国第二大能源

最佳答案
背后的冷风
神勇的大雁
2025-09-11 21:24:29

中国的第二大能源是石油。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的能源需求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能源需求激增,中国能源更多依靠外部“输血”。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消费量达68.8%,石油天然气为23.1%,总体上看我们还处在煤炭时代。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成为一名晚了近百年的世界石油消费国俱乐部里的“新生”力量。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有专家预判,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

此外,2009年起,中国从一个煤炭净出口国变成煤炭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超第二名的日本近亿吨。天然气也开始大量进口。

最新回答
忧心的樱桃
细腻的钥匙
2025-09-11 21:24:29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蕴藏量较为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黑龙江的大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十多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和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石油生产原理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

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陶醉的蚂蚁
复杂的背包
2025-09-11 21:24:29

在中国石油是第二大能源。

石油是我国的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虽然我国也有大油田,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的缘故,石油的开采量可能不是很大,一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

我国有四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渤海油田、胜利油田,其中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

中国第一能源煤炭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

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怕黑的灰狼
柔弱的鲜花
2025-09-11 21:24:29

是的,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我国重要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矿产资源不能保障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结构性变化导致对资源消费需求增大。

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更加剧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状况,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矮小的项链
风趣的月饼
2025-09-11 21:24:29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为主导地位。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始终占70%左右。中国进口石油已占石油消费的55%,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

中国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保证能源供给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

扩展资料

从1990-2011年,中国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5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58%。在同一时期,发达国家下降35%左右,全世界的下降平均水平为15%。

这表明,中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长足进步。

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过去20年里,中国GDP年增长率超过10%,能源消费的总量增加了3.5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增长对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实现宏伟的能源战略,促进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持。全世界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加,让该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就业的领域。中国国内有广阔的市场,企业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努力占据技术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迷路的凉面
闪闪的花生
2025-09-11 21:24:29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察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我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t,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kW·h,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kW·h,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