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煤炭的利用率这么低?
由于煤炭价格偏低,对大多数用煤企业来说,煤炭或作为燃料,或作为原料,均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变小。实行煤炭低价政策,等于国家用巨额补贴补了用煤企业,用煤多少对其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因而普遍缺乏节约煤炭资源的压力和动力,更不愿投资于节能措施,造成煤炭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2003 年,我国 GDP 仅占世界总数的 5% 左右,但煤炭消费却达到了 30% 以上。
碳中和政策将推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碳生产,其中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
一方面,燃烧一吨煤炭(标准煤)可产生约2.77吨碳排放,根据我国煤炭消费量28.04亿吨标准煤测算,对应碳排放量为77.7亿吨,意味着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若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要降低煤炭消费的碳排放。
但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其仍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短期内需求大幅下滑的概率较低。
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碳中和预计从三方面对煤炭行业造成影响:
第一,煤炭利用效率提升有望节约煤炭用量。我国煤炭(约52%)主要用于发电,但目前国内煤电平均利用效率仅为35%。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56%的煤电量仍来自效率较低的亚临界电厂,而效率较高的超临界(效率38%)和超超临界(效率45%)电厂的煤电量占比较低,分别为25%、19%。通过提高电厂煤炭利用效率,可减少煤炭用量,直接实现碳减排。若按照2030年煤炭50%的平均利用效率测算,可实现节约标准煤8亿吨(占目前用量约29%),减少碳排放约22.2亿吨。
第二,低碳生产压力促使行业产能趋稳。煤炭开采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开采设备的直接排放以及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排放。煤炭企业实现减排需通过降低高碳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发展减碳技术等措施。因此碳中和将为煤炭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或导致新建产能放缓,未来煤炭行业产能有望保持平稳。
第三,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煤化工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化学产品的生产方式,我国约7%煤炭用于煤化工。由于煤制化学品路线导致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所以天然具备减少碳排放的能力。所以建立低碳循环、清洁高效的煤化工产业有望持续提升煤炭消费中煤化工的占比,驱动煤炭行业低碳发展。
碳中和政策将推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碳生产,其中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
一方面,燃烧一吨煤炭(标准煤)可产生约2.77吨碳排放,根据我国煤炭消费量28.04亿吨标准煤测算,对应碳排放量为77.7亿吨,意味着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若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要降低煤炭消费的碳排放。
但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其仍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短期内需求大幅下滑的概率较低。
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碳中和预计从三方面对煤炭行业造成影响:
第一,煤炭利用效率提升有望节约煤炭用量。我国煤炭(约52%)主要用于发电,但目前国内煤电平均利用效率仅为35%。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56%的煤电量仍来自效率较低的亚临界电厂,而效率较高的超临界(效率38%)和超超临界(效率45%)电厂的煤电量占比较低,分别为25%、19%。通过提高电厂煤炭利用效率,可减少煤炭用量,直接实现碳减排。若按照2030年煤炭50%的平均利用效率测算,可实现节约标准煤8亿吨(占目前用量约29%),减少碳排放约22.2亿吨。
第二,低碳生产压力促使行业产能趋稳。煤炭开采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开采设备的直接排放以及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排放。煤炭企业实现减排需通过降低高碳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发展减碳技术等措施。因此碳中和将为煤炭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或导致新建产能放缓,未来煤炭行业产能有望保持平稳。
第三,煤化工有望加速发展。煤化工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化学产品的生产方式,我国约7%煤炭用于煤化工。由于煤制化学品路线导致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所以天然具备减少碳排放的能力。所以建立低碳循环、清洁高效的煤化工产业有望持续提升煤炭消费中煤化工的占比,驱动煤炭行业低碳发展。
动力煤、炼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加氢液化用煤等。
动力煤
1、发电用煤:中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3%。
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扩展资料
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优点:
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对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拉长煤炭产业链,拓宽煤炭产业面。以煤炭为基础,发展煤的衍生产品,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立不同产业间的共生和耦合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就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态势。
图45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能源消费缺口不断扩大。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3.7亿吨标准煤,同比上升7.2%,是2001年13.74亿吨标准煤的1.7倍,期间年均增长9.5%;同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14.32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6.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0.8%。2007年供需缺口为2.57亿吨标准煤(图46),比2006年上升0.4%。从2001年到2007年,虽然中国能源生产持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因此能源缺口不断扩大。
中国以煤炭为能源消费主体格局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国,2001~2007年,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的比重在从66.7%上升到69.1%,石油的比重从22.9%下降到 19.4%,天然气从2.6%上升到3.6%,水电、核电、风电三者所占比重从7.9%下降到2003年的6.8%,到2007年又回升到7.9%(图47)。中国能源消费中,煤一直占2/3以上的份额,因此以煤为消费主体的格局短期内不变改变,这就决定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优先考虑煤。
图46 2001~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占世界的15.9%,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同世界能源结构相比,中国煤消费比重相对较大,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1.0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3个百分点和20.7个百分点(图48)。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别迫使中国的能源政策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图47 2001~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图48 2006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仍较低。中国单位GDP能耗处于下降态势,由2001年的11.47吨标准煤/万美元降低到2007的8.06吨标准煤/万美元,年均下降率为5.7%。尤其是2004年以来下降更快,2004年至2007年四年间单位GDP下降了3.89吨标准煤/万美元,年均下降率为12.3%,这表明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节能减排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3.7和5.4倍,是印度和巴西的1.4和3.3倍(图49)。
图49 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