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如何做产业转型探讨
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一旦资源耗尽或者资源丧失了其经济性,煤炭企业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拓展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做好未来企业的产业转型工作。一、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现实价值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性产品,因此国家一方面在通过宏观调控来压缩煤炭的产量,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政策倾斜,鼓励煤炭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空间。就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来说,产业的转型不仅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转型,使富余的人力资源得到妥善的安置,尤其是女工;煤炭资源在近阶段效益比较好,在整体效益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的生成,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以后的恶性局面;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摸索出一套相关的经验,使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在未来的产业转型方面有一定的依据;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不仅在表层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深层次上能够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通过解放思想来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兴国的内涵;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因素也会随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得到有效改善。总之,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无论是从资源的经济性上,还是对于环境保护,甚至解决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多赢的意义与价值。二、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工作方向根据以往的经验,煤炭企业的转型通常是发展以非煤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实现有机调整,以非煤产业的第三产业与煤炭相关的辅助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往的做法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综上所述:第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应当建立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上,提倡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实现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第二,通过产业延伸与产业替代的途径,明确企业产业转型的思路。第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第三产业的产权,期权与股份进行改革,要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有效保证产业资金链条的衔接与通畅,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改革,此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与资源的整合。第四,确立企业愿景,形成初步发展战略。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有一个先决的优越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优势,在企业产业转型阶段要科学地利用品牌资源,将品牌的文化力,承载力包括其资本运做的内涵都有机地转嫁到新兴的产业基础上,不仅达到可以综合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煤炭企业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第五,建设企业文化,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由于传统的煤炭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劳动比重远远大与脑力劳动,也就注定了在劳动成果的评估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相对简单。那么转型以后的新兴产业在管理上则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煤炭企业产业转型阶段科学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技术,资金,人才队伍,生产规模也都将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不过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抓好上述这几项工作的落实,才能确保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顺利推进。 三、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几点思考与建议1.建设园区、搭建平台促进转型建设新的产业园区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关键。园区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既为现有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又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建设平台。2.品牌带动、产业延伸推进转型推进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必须实施品牌带动项目,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接替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多元产业格局。3.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带动转型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在环境建设上应“软硬兼备”,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用环境吸引投资者,用服务留住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国内外资金引来留住,让引进项目落地生根。4.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转型煤炭企业产业转型进程中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精干主体,剥离辅助,聚集优势资产,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型煤炭企业要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消除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煤炭企业第三产业的活力。5.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支撑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接替产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战略,转产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坚决制止低水平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型城市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政府、企业、区域、产业和社会五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6.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树立资本运作观念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品牌,所以煤炭企业的产业延伸要在品牌上下工夫,不仅要抓住品牌发展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规模化扩张,更要在行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融合与行业文化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母品牌下的子品牌的含金量,通过有形的资金,社会效益提升转型后企业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最终达到资本运作。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是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重点工作,如何高效地使企业实现转型与产业延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更多的同行业老师还有更好的经验与办法,但是事实证明: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加总结,探索,正确早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办法。参考文献:[1]吴宇晖,郭静,张嘉昕.东北煤炭城市产业转型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06,(04).[2]张嘉昕,郭静.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炭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6,(04).[3]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7,(02): 4-7.
煤炭产业将步入转型升级发展时期,主要有四个特征是优化、融合、升级、变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优化。一是国家层面布局优化。比如说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等的政策调整。二是煤炭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突出主业,主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次主业要适度发展,副业要转型发展或改革退出,新兴产业适度建设。三是按照区域协同进行优化。根据“十一五”、“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主要是按照纵向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进行调整的。未来煤炭产业链应按照集中化、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链条化、协同化的要求进行调整,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现在大集团都分别在省外甚至是国外开拓市场,在这种新的产业分布格局形势下,企业要对自己的产业布局区域进行分类战略定位,明确哪些是创利区域?哪些是开发区域?哪些是战略后备区域?对于创利区域、开发区域、后备区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政策,实行区域协调、有效发展,比如说新疆区域,现在还不具备开发条件,应确定为战略后备区域,但是若干年之后,新疆将会成为中国煤炭开发的第一线。
在新时期,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协作融合发展,按照以价值协同为主题的产业价值、升值要求,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融合。按照园区化、清洁循环发展和经济融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呈现纵向融合、横向融合和交合向融合的三大趋向。煤炭产业的纵向融合具有深化、细化、转化、净化和升级的特征。深化——煤炭调配、洗选深加工;细化——根据用户要求细分产品转化——向气、向电、向油、向化工等转化;净化——循环经济方式,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适应度,满足用户需要。
煤的未来发展方向:煤炭供需格局将由过去的分散型向块状型转变。目前,区块供需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完善。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应遵循现代煤炭经济体制,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确保煤炭行业的发展质量。提升行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体系建设。
石油的未来发展方向:石油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能源。未来,石油仍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气未来的发展方向:天然气是很环保的,而这种环保适应市场的需求,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是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行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二五”1亿吨。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煤炭流通企业总量约为10万家,规模偏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偏低,为不同规模的煤炭流通服务商提供了生存空间。
国家正大力推动煤炭开采企业的整合,煤炭流通市场也将趋向集中,这将逐步提高煤炭流通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小规模煤炭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不断缩减,大规模、跨区域的流通服务商将成为主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