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主要产地都有哪

称心的楼房
单身的墨镜
2023-02-01 06:12:43

煤炭主要产地都有哪?

最佳答案
舒服的溪流
勤劳的绿茶
2025-05-16 22:16:28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贵州、云南、四川、新疆等省份。

2012年度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11320亿吨。

由于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煤炭生产基地远离消费中心,我国煤炭流通呈现“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而且跨越不同区域,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海运、河运)接续,因此,运输成为我国煤炭流通的关键环节。

扩展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地理名著《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并记载了几处“石涅”产地,经考证都是现今煤田的所在地。

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有悠久的用煤历史,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找煤经验和煤田地质知识。在现代地质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创造出在当时具有一定水平的煤田地质科学技术。

地质学家们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多,分布广,煤种齐全,具有广阔的开发远景。中国煤田地质勘探部门肩负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寻找和探明煤炭资源的重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煤炭工业

最新回答
缓慢的小蝴蝶
感动的人生
2025-05-16 22:16:28

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中国的南方。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 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

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特别是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部地区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煤炭资源量最少的浙江省仅为0.50亿吨。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形的小懒虫
风中的宝马
2025-05-16 22:16:28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

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丰富的黑猫
搞怪的咖啡豆
2025-05-16 22:16:28

(1)评价

有利条件: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②流域内资源丰富,)内河运输需求量大;③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利于航运开发。(6分,每小点2分)

不利条件:①地势起伏大,多急流险滩;②水位季节变化较大;③有的河段通航能力低。(6分,每小点2分)

有利影响:①缓解广东省能源紧张状况;②推动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8分,每小点4分)

(2)原因: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②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③地形崎岖,坡度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6分,每小点2分)

试题分析:

(1)对河流航运条件条件的评价一般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如自然有利条件有河流径流量丰富,不利条件有地势起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有运输需求量大和由资金、技术支持等。后一问只需要说明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和推动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解题时要注意审好题。

(2)一般来说,降水丰富,旱灾少发,但贵州大部分地区旱灾多发,因此解题时要联系贵州的区域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季风气候、地形等,注意本题要求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

害怕的小海豚
义气的导师
2025-05-16 22:16:28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90.3%,其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地区占北方地区的65%;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的地区,只占全国的9.7%,其中90.6%又集中在川、云、贵、渝等省市。

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89%,该线以东地区仅占全国的11%,是煤炭贫乏地区。中国煤炭基础储量3261.44亿吨。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储量较少。根据BP2009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8年底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比例的13.9%,人均储量约86.4吨,约为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69%。

中国煤炭资源和现有生产力呈逆向分布,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大量煤炭自北向南、由西到东长距离运输,给煤炭生产和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扩展资料

煤炭可分为褐煤和硬煤两大类,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硬煤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高变质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褐煤-低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

由于碳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同一成煤年代产生的煤种并不相同,相同的煤种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例如:侏罗纪煤普遍为低变质烟煤和气煤。

而宁夏汝箕沟的侏罗纪煤由于受到火山余热的影响,加速了碳化进程,煤种为无烟煤.辽宁抚顺的长焰煤来自第三纪,阜新的长焰煤来自白垩纪,甘肃华亭的长焰煤来自侏罗纪,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来自石炭二叠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资源

简单的咖啡豆
冷傲的咖啡豆
2025-05-16 22:16:28
我国煤田分布特点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 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 我国北方17个省 (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 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 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由于这一地区煤炭资源过度集中,并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不仅给当地的煤炭生产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而且解决不好,还将制约整个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影响煤炭的长期供应问题。因此,开发这一地区的煤炭资源,除了运输困难以外,还突出地存在煤炭生产和煤炭洗选过程中的工业用水和民用水源问题。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和加大用水,必然要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沙漠继续向外蔓延。

三优质动力煤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不多

我国煤类齐全,从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化阶段的煤都有赋存,能为各工业部门提供冶金、化工、气化、动力等各种用途的煤源。但各煤类的数量不均衡,地区间的差别也很大。在1996年末的10 025亿t保有储量中,各煤类的储量和所占比重,如表2.2.10所示。

通常将煤的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由此看来,我国非炼焦用煤储量很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 所占比重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 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资源十分丰富。这三类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各主要矿区的原煤灰分一般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硫分为0.75%;弱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硫分为0.87%。 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好于全国其他各煤类。例如,闻名中外的大同弱粘煤和新开发的陕北神府矿区和内蒙古西部东胜煤田中的不粘煤,灰分为5%~10%,硫分小于0.7%,被誉为天然精煤,是世界瞩目的绝好资源。它不但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部分还可作气化原料煤。其中部分弱粘煤还可作炼焦配煤。所以说,我国的低变质烟煤数量大,煤质好,是煤炭资源中的一大优势。

无烟煤除作动力用煤外,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无烟煤保有储量为1 156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1.5%。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其次是河南和四川。山西省的无烟煤,只有产于山西组中的灰分和硫分一般较低,而产于太原组中的则多为中高硫至特高硫煤;贵州省和四川省的无烟煤多属高硫至特高硫煤;河南省的无烟煤灰分、硫分均较低,但多属粉状构造煤,其应用范围较小。虽然,我国宁夏汝箕沟的无烟煤,灰分、硫分都很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湖南湘中金竹山的无烟煤,灰分为3%~7.5%,硫分0.6%;宁夏碱沟山的无烟煤,灰分小于7%,硫分0.6%~2.9%,都是少有的优质无烟煤,但这些矿区规模不大,储量有限。因此,我国优质无烟煤不多。

我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的保有储量为2 54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不仅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炼焦用煤的原煤灰分一般在20%以上,多属中灰煤,基本上没有低灰和特低灰煤,而且硫分偏高,约有20%以上的炼焦用煤硫分超过2%,而低硫高灰者,可选性一般较差。华北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是炼焦用煤的主要含煤时代。山西组煤的灰分、硫分相对较低,可选性较好,是我国目前炼焦用煤的主要煤源,但其结焦性一般不如太原组煤好;太原组煤属中—中高硫者居多,脱硫困难。北方早、中侏罗世产有少量气煤,其灰分、硫分均较低,可选性也较好,但因粘结性差,很少能用于炼焦。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虽属炼焦用煤,但因灰分或硫分过高,可选性很差,精煤回收率极低,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宜入选,只能当作一般燃料使用。因此我国优质炼焦用煤也不多。

四煤层埋藏较深,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很少,适于露天开采的中、高变质煤更少

据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埋深在600m以浅的预测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预测资源总量的26.8%,埋深在600~1 000m的占20%,埋深在1 000~1 500m的占25.1%,1 500~2 000m的占28.1%。据对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初略统计,煤层埋深小于300m的约占30%,埋深在300~600m的约占40%,埋深在600~1 000m的约占30%。一般来说,京广铁路以西的煤田,煤层埋藏较浅,不少地方可以采用平峒或斜井开采,其中晋北、陕北、内蒙古、新疆和云南的少数煤田的部分地段,还可露天开采;京广铁路以东的煤田,煤层埋藏较深,特别是鲁西、苏北、皖北、豫东、冀南等地区,煤层多赋存在大平原之上,上覆新生界松散层多在200~400m,有的已达600m以上,建井困难,而且多需特殊凿井。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比较而言,我国煤层埋藏较深。同时,由于沉积环境和成煤条件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我国多以薄—中厚煤层为主,巨厚煤层很少。因此可以作为露天开采的储量甚微。

据《中国煤炭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统计结果,我国适宜露天开采的矿区(或煤田)主要有13个,已划归露天开采和可以划归露天开采储量共计为412.43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1%。而且北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煤层,煤类多为中等变质程度的炼焦用煤,但因煤层厚度小,基本上只适宜井工开采,仅个别煤田有少量储量可以划归露天开采。如,山西平朔矿区、河保偏煤田和内蒙古准格尔矿区。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的煤层,煤类多为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但厚度较大,在成煤条件适宜的地带,常形成厚—巨厚煤层,可以划归露天开采。如,陕北神府、内蒙古西部东胜、内蒙古中部胜利、内蒙古东部伊敏、霍林河、宝日希勒、元宝山和新疆、云南小龙潭、昭通等矿区(或煤田)。因此在我国可以划归露天开采储量中,煤化程度普遍较低,最高为气煤,最多是褐煤。在已划归露天开采保有储量342.52亿t中,气煤为44.32亿t,占12.9%,长焰煤为39.99亿t,占11.7%,不粘煤为1.65亿t,占0.5%,褐煤为256.56亿t,占74.9%。

露天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好,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应该充分利用,加大开发规模。然而,我国露天采煤发展缓慢,建国40多年来,产量比重一直在10%以下,多数年份在5%以下,近年来只占3%~4%。而世界上开采条件好的国家,露天开采比重在50%以上,开采条件差的国家,也都超过了10%。以1994年为例,加拿大露天采煤量占该国原煤年产量的比重为88%,德国为78.3%,印度为73.8%,澳大利亚为70%,美国为61.5%,俄罗斯为56.1%,波兰为33.3%,英国为23.6%,日本为11.6%。相比之下,我国露天开采比重太低。究其原因,由于我国露天开采储量中,褐煤所占比重很大,它不但水分高、发热量低,有些褐煤矿区煤层结构还比较复杂,原煤含矸率较高,加之多数矿区(或煤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这是以往不曾大力开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在规划煤炭生产建设时,必须从我国这一具体特点出发,打破行业界线,冲破条块分割,鼓励煤矿办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在建设露天煤矿的同时,同步建设坑口电站,实行就地转化、煤电联营。这样,不仅加快了露天采煤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减轻运输压力,促进煤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煤矿办电是保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

五共伴生矿产种类多,资源丰富

我国含煤地层和煤层中的共生、伴生矿产种类很多。含煤地层中有高岭岩(土)、耐火粘土、铝土矿、膨润土、硅藻土、油页岩、石墨、硫铁矿、石膏、硬石膏、石英砂岩和煤成气等;煤层中除有煤层气(瓦斯)外,还有镓、锗、铀、钍、钒等微量元素和稀土金属元素;含煤地层的基底和盖层中有石灰岩、大理岩、岩盐、矿泉水和泥炭等。共30多种,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有些矿种还是我国的优势资源。

高岭岩(土)在我国各主要聚煤期的含煤地层中几乎都有分布,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其中以石炭纪—二叠纪最重要,矿层多,厚度大,品位高,质量好。代表性产地有山西大同、介休,山东新汶,河北唐山、易县,陕西蒲白和内蒙古准格尔等地的木节土;山西阳泉、河南焦作等地的软质粘土;安徽两淮、江西萍乡的焦宝石型高岭岩。此外,在东北、新疆和广东茂名等地的煤矿区也发现有高岭岩矿床赋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含煤地层中高岭土已查明储量为16.73亿t,远景储量为55.29亿t,预测资源量为110.86亿t。矿床规模一般在数千万吨以上,有的达几亿至几十亿吨,属中型至特大型矿床。

我国所有的耐火粘土几乎全部产于含煤地层之中,已发现的产地多达254处。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贵州等省。到1988年底,保有储量为20.13亿t。其中,华北各煤田占86%。

膨润土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沿海各省(自治区),尤以吉林和广西的储量大、品质优、钠基膨润土所占比例大,是我国最重要的膨润土基地。在全国31个大型膨润土矿床中,产于含煤地层中的有25个。赋存于含煤地层中的探明储量为8.88亿t,其中钠基膨润土在5亿t以上。

硅藻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山东、浙江、云南、四川、湖南、海南、广东、西藏、福建、山西等地。产出时代以晚第三纪为主,第四纪次之,多与褐煤共生。我国硅藻土储量超过22亿t,探明储量2.7亿t,其中含煤地层中储量占70.5%。

我国的油页岩多数与煤层和粘土矿共生,主要成矿期也是历史上的成煤期,在全国主要含煤省(自治区)几乎都有分布。截止1988年,共有产地62处,探明储量320.5亿t,保有储量314.6亿t,预测资源量7 277亿t,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的工业硫源67.6%来自硫铁矿,而含煤地层中的共生硫铁矿占各类硫铁矿保有储量的33.9%。主要赋存在南方的上二叠统和北方的中石炭统,产地集中在南、北两大片:南方有四川、贵州、云南和湖北;北方有河南、河北、陕西和山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共生硫铁矿产地240处,保有储量(矿石量)34.6亿t,预测矿石量113.7亿t。另外,高硫煤层中的伴生硫铁矿也很丰富,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已探明的高硫煤储量达111.9亿t,平均含硫量3.5%,其中,黄铁矿硫按55%计算,则共含有效硫2.15亿t,折合硫标矿6亿t以上。

我国石膏类矿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已发现矿产地500多处,集中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内蒙古、湖南、青海、湖北、宁夏、西藏和四川等省(自治区)。到1991年末,全国保有储量达573.7亿t,其中,位于含煤地层中或其上覆、下伏地层中储量达115.7亿t。

原资料搜集自矿产资源网

认真的金针菇
热心的雨
2025-05-16 22:16:28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

煤的最重要产区。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力度,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全省查明保有资源量549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50亿吨、资源量399亿吨。煤炭生产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1. 5亿吨,“十一五”原煤总产量超过6. 3亿吨,比“十五”期间增长70. 3%.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0%,比“十五”初期提高22. 6个百分点。

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

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2011年,贵州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 56亿吨,累计销售煤炭1. 52亿吨。其中省内销量煤炭总计12434. 12万吨,省外销量为2814. 8万吨。

谦让的大船
醉熏的煎饼
2025-05-16 22:16:28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

根据2007年的《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我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煤质优良,煤类齐全,约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85%。13个基地中有10个基地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先天不足,煤炭开发将可能加速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破坏地下水系统,并造成环境污染。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总需水量296万立方米/日,现有供水能力152万立方米/日,缺水144万立方米/日。除云贵、两淮基地水资源丰富以外,其余11个基地均缺水,到2020年,年需水约26亿立方米(日需水700万立方米、年缺水约12亿立方米、日缺水330万立方米)。 环境容量小的基地有4个,即晋北、晋中、神东、陕北煤炭基地;环境容量较小的基地有8个,即晋东、两淮、蒙东(东北)、河南、鲁西、宁东、冀中、黄陇煤炭基地;环境容量大的基地有1个,即云贵煤炭基地。13个煤炭基地1500米以浅的预测资源总量为7819.40亿吨。其中,小于1000米预测资源量为4106.77亿吨,占基地预测资源总量的52.52%;1000米~1500米预测资源量为3712.63亿吨,占基地预测资源总量的47.48%。神东、云贵、晋中基地位居前3位,均超过千亿吨,其次是陕北751.17亿吨、晋东532.79亿吨、宁东377.70亿吨,其余7个基地均小于300亿吨。

缥缈的电脑
乐观的眼神
2025-05-16 22:16:28
转一个别人写的,希望能有帮助

1.煤炭主要产地: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煤炭资源在世界居于前列,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煤的种类

1烟煤(末) 6000大卡,硫:0.8,挥发分:27,灰分:18

2动力煤7000大卡,硫:1,挥发分:13-15左右

3无烟煤7000大卡,硫:0.3

4主焦精煤硫:0.6,挥发分18-23,粘结指数>85

5肥精煤硫:0.6,挥发分:32,粘结指数>85

6 1/3焦精煤硫:0.6,挥发分:28,粘结指数>80

7无烟煤(中) 6800-7200大卡,硫:0.6-1,挥发分:9-10

8无烟煤(小) 6800-7200大卡,硫:0.6-1,挥发分:9-10

9无烟煤(末) 5500-6200大卡,硫:0.6-1.2,挥发分:9-12

10电煤5500大卡,硫:1,挥发分:28

3.煤炭消费用途: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1)动力煤

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10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煤,其比重约占该10大公司煤炭总产量的82%;美国动力煤产量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动力煤产量也占到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

在国外,动力煤绝大部分用来发电,工业锅炉也有一些用量。全世界约有55%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需求的增量部分基本上都在电力部门,但中国例外,在中国实施工业化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动力煤)。

从动力煤的品种来看,以长焰煤和不粘煤储量最大,分别占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21.70%和20.35%;褐煤和无烟煤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贫煤和弱粘煤则相对较少,仅为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7.66%和2.49%。

煤种

占全国动力煤储量,%

占全国煤炭总储量,%

长焰煤

21.70

16.14

不粘煤

20.35

15.14

褐煤

17.63

13.12

无烟煤

16.02

11.92

贫煤

7.66

5.70

弱粘煤

2.49

1.86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发电用煤:我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

煤炭发热量分级

4.煤炭中转港:

秦皇岛天津京唐港日照枝城

连云港广州钦州徐州芜湖

煤炭调出区:

内蒙古山西陕西日照河南

宁夏黑龙江贵州四川新疆

煤炭调入区: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

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5.煤炭报价方式:

1.坑口价:是在煤炭生产的地方交货的价格。

2.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

3.不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也就是说,没有在煤价上加13%的税。

4.场地价:是指在某个堆放场地交货的价格,一般是不包括税的。

5.船板价:是指把煤装到船上,未经过平整(不包括这项费用)的交货价。

6.平仓价:是指把煤装到船上,经过平整以后,包括这项费用的交货价。

7.含税价和不含税价:是指价格里包括不包括增值税(13%),比如,不含税价是100,含税价就是113。

8.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是指,把煤运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的价格,一般是用火车或者船、或者汽车运输。含税和不含税是说用户需要不需要发票,如果需要发票,是以煤价和运费为基础,加上税。

9.含税车板基价:(和2.含税车板价一样),不包括火车运费的价格。

10.到站价:和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一样。坑口价:是指在坑口进行交易的价格,一般不包含除煤价外的费用(如山西装火车费用的代发费、站台费、装车费、借户费、能源基金等等),也叫出厂价。

6.按加工方法分类:

按煤的加工方法和质量规格可分为原煤、精煤、粒级煤、洗选煤和低质煤等五类。

原煤

是指从地下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经筛选加工去掉矸石、黄铁矿等后的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未经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等。

精煤

是指经过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粒级煤

是指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灰分小于或等于40%的煤。按不同的粒度可分为洗中块、中块、洗混中块、混中块、洗混块和混块、洗大块和大块、洗特大块和特大块、洗小块和小块、洗粒煤和粒煤。

洗选煤

是指将原煤经过洗选和筛选加工后,已除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矸石、硫分等杂质,并按不同煤种、灰分、热值和粒度分成若干品种等级的煤。其粒度分级为50mm、258mm、20mm、13mm、6mm以下。洗选煤可分为洗原煤、洗混煤、混煤、洗混末煤、混末煤、洗末煤、末煤、洗粉煤、粉煤等品种。除洗混煤的灰分要求小于等于32%外,其余均要求小于等于40%。

低质煤

是指灰分含量很高的各种煤炭产品。低劣煤用于锅炉燃烧,不仅经济性差,而且造成燃烧辅助系统和对流受热面的严重磨损以及维修费用的增加,因为低劣煤灰分比较大,经济性差,灰分量大,对受热面的冲刷、磨损严重。

7.煤的工业分析中各项指标:

1、水分,水分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到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在现代煤炭加工利用中,有时水分高反是一件好事,如煤中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加氢气化的供氢体。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基础数据。

2、灰分,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在煤质研究中由于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活性及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性。由于煤灰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因此可以用它来算媒中矿物质含量。此外,由于煤中灰分测定简单,而它在煤中的分布又不易均匀,因此在煤炭采样和制样方法研究中,一般都用它来评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中,一般也以煤的灰分作为一项洗选效率指标。在煤的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粘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

3、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如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挥发分产率为65%~>37%;变质阶段进人烟煤时,挥发分为55%~>10%;到达无烟煤阶段,挥发分就降到10%甚至3%以下。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在我国煤炭分类方案以及苏(原)、美、英、法、波和国际煤炭分类方案中都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和测定挥发分后的焦渣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途径。如高挥发分煤,干馏时化学副产品产率高,适于作低温干馏或加氢液化的原料,也可作气化原料;挥发分适中的烟煤,粘结性较好,适于炼焦。在配煤炼焦中,要用挥发分来确定配煤比,以将配煤的挥发分控制到适宜范围25%~31%。此外,根据挥发分可以估算炼焦时焦炭、煤气和焦油等产率。在动力用煤中,可根据挥发分来选择特定的燃烧设备或特定设备的煤源。在气化和液化工艺的条件选择上,挥发分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挥发分还作为一个制定烟雾法令的依据。此外、挥发分与其它媒质特性指标如发热量、碳和氢含量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利用挥发分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碳、氢、氯含量及焦油产率。

4、固定碳,固定碳是煤炭分类、燃烧和焦化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煤的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在煤的燃烧中,利用固定碳来计算燃烧设备的效率;在炼焦工业中,根据它来预计焦炭的产率。

8.煤炭质量指标分级:

煤炭质量是指煤炭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适用性,其主要指标有灰分、水分、硫分、发热量、挥发分、块煤限率、含矸率以及结焦性、粘结性等。

正确使用微机量热仪、升降式微机全自动量热仪、微机灰熔点测定仪、自动测氢仪、工业分析仪、快速灰化炉、微电脑粘结指数测定仪、奥亚膨胀度测定仪煤燃点测定仪、煤炭结渣性测定仪、活性炭测定仪等煤炭化验设备,可以测试出煤炭的不同指标,从而可以确定煤炭质量。

煤炭硫分按下表进行分级:

序号

1

2

3

4

5

6

级别名称

特低硫煤

低硫分煤

低中硫煤

中硫分煤

中高硫煤

高硫分煤

代号

SLS

LS

LMS

MS

MHS

HS

灰分(Ad)范围,%

≤0.50

0.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煤炭灰分按下表进行分级:

序号

1

2

3

4

5

6

级别名称

特低灰煤

低灰分煤

低中灰煤

中灰分煤

中高灰煤

高灰分煤

代号

SLA

LA

LMA

MA

MHA

HA

灰分(Ad)范围,%

≤5.00

5.01~10.00

10.01~20.00

20.01~30.00

30.01~40.00

40.01~50.00

煤的固定碳按下表进行分级

级别名称

特低固定碳煤

低固定碳煤

低固定碳煤

中等固定碳煤

中高固定碳煤

高固定碳煤

特高固定碳煤

代号

SLFC

LFC

LFC

MFC

MHFC

HFC

SHFC

分级范围(FCd),%

≤45.00

>45.00~55.00

>45.00~55.00

>55.00~65.00

>65.00~75.00

>75.00~85.00

>85.00

试验方法

GB212

9.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65,称强粘结煤。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参见GB5751-1986。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贮存时易风化碎裂。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褐煤的特点为: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常达15~3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除了以上的煤种以外,我国其它的煤炭品种尚有:

(1)烛煤:有一种炭,用纸就可点燃,并发出明亮的光焰,像蜡烛一样,因此人们称它为烛煤。烛煤通常呈灰黑色或褐色,光泽也较暗淡,有时略带油脂光泽,断口呈贝壳状,含植物小袍子较多,可含少量藻类,也可能不含。烛煤挥发物含量和焦油产出军较高。主要产地:山西的浑源、大同,山东的新滇、兖州和枣庄。

(2)藻煤:有—种光泽暗淡、结构均一、呈块状构造、韧性较大、易燃、有沥青味的煤;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它主要是由密集的藻类组成的,也含有少量粘土矿物,这就是藻煤。藻煤的挥发物氢含量高、焦油产出宰高,但有时灰分也高。主要产地:山西的浑源、蒲县,山东的肥城和兖州。

(3)弱钻煤:弱粘煤是隔绝空气加压时产生的。胶质体很少,有时也可单独炼焦,但焦炭多呈小块,易粉碎。炼焦时可小量配用。它的主要用途是作气化原料和机车、发电厂燃料。主要产地有陕西的彬(县)长(武)矿区、铜川的焦坪等。

(4)煤精:煤精是煤的一个特殊品种,煤精又称煤玉、炭精、灰根、乌玉、墨石、煤根石、墨精石等。它同普通煤一样可以燃烧,其主要特点是质地致密,具有一定的韧性,不透明,黝黑闪亮,抛光后呈玻璃光泽,硬度2.4—4,相对密度1.3—1.35,可用作工艺雕刻制品原料;实物资料证实,有些煤精制品及其坯料被埋在地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仍保存完好,没有风化、龟裂现象。沈阳新东遗址发掘出来的煤精雕刻制品,是我国从六七千年前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利用煤炭的直接证据。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10.煤的发热量:

煤炭发热量按下表进行分级:

序号

1

2

3

4

5

6

级别名称

低热值煤

中低热值煤

中热值煤

中高热值煤

高热值煤

特高热值煤

代号

LQ

MLQ

MQ

MHQ

HQ

SHQ

发热量(Qnet,ar)范围,MJ/kg

8.50~12.50

12.51~17.00

17.01~21.00

21.01~24.00

24.01~27.00

>27.00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1.4比重液分选后的浮煤的发热量(或灰分不超过10%的原煤的发热量)。成煤时代最晚煤化程度最低的泥炭发热量最低,一般为20.9~25.1MJ/Kg,成煤早于泥炭的褐煤发热量增高到25~31MJ/Kg,烟煤发热量继续增高,到焦煤和瘦煤时,碳含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挥发分的减少,特别是其中氢含量比烟煤低的多,有的低于1%,相当于烟煤的1/6,所以发热量最高的煤还是烟煤中的某些煤种。

鉴于低煤化度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的变化较大,所以,一些国家常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作为区分低煤化度煤类别的指标。我国采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来划分褐煤和长焰煤。(1)发热量的单位

热量的表示单位主要有焦耳(J)、卡(cal)和英制热量单位Btu。

焦耳,是能量单位。1焦耳等于1牛顿(N)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位移所做的功

1J=1N×0J1MJ=1000KJ

焦耳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采用的热量单位,也是我国1984年颁布的,1986年7月1日实施的法定计量热量的单位。煤的热量表示单位:

J/g、KJ/g、MJ/Kg

卡(cal)是我国建国后长期采用的一种热量单位。1cal是指1g纯水从19.5C加热到20.5C时所吸收的热量。

欧美一些国家多采用15Ccal,即1g纯水从14.5C加热到15.5C时所吸收的热量。

1cal(20Ccal)=4.1816J1cal(15Ccal)=4.1855J

1956年伦敦第误解蒸汽性质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蒸汽表卡的温度比15Ccal还低,其定义如下:

1cal==4.1866J

从上看出,15Ccal中,每卡所含热能比20Ccal还高。

英、美等国家目前仍采用英制热量单位(Btu),其定义是:1磅纯水从32F加热到212F时,所需热量的1/180。

焦耳、卡、Btu之间的关系

1Btu=1055.79J(≈1.055×1000J)1J=9471.58×10的负7次方Btu

20Ccal/g与Btu/1b的换算公式:

因为1Btu=1055.79J,1B=453.6g所以1Btu/1b=1/1.8cal/g1cal/g=1.8Btu/1b

由于cal/g的热值表示因15Ccal或20Ccal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国际贸易和科学交往中,尤其是采用进口苯甲酸(标明其cal/g)作为热量计的热容量标定时,一定要了解是什莫温度(C)或条件下的热值(cal/g),否则将会对燃烧的热值产生系统偏高或偏低。

为了使热量单位在国内外统一,不须以J取代cal作为煤的发热量表示单位。

悲凉的画板
笨笨的高跟鞋
2025-05-16 22:16:28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其余省(自治区)市约占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