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对工程建设领域38项全文强制性规范征求意见,其中包含13项项目规范,25项通用规范,《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作为通用规范在列。现《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1月28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建筑环境通用规范》正式列入今年编制计划。《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设计院、高校和企业,针对建筑声、光、热环境、暖通空调等多专业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历时两年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梳理,形成了一部多专业集成,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性的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分为总则、基本规定、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特殊洁净环境共8个章节和2个附录,内容涵盖了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和洁净受控环境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基本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分为总则、基本规定、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设计;施工、调试及验收及运行维护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基本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
中国暖气的供暖分界线是以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陕西北部、河南北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新疆大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都建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管道网络,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公司运营,在冬季提供集中供暖服务,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和供暖起止日期,在各地各有不同。
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没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网络,但存在较小规模(如一个住宅小区内、一个校园内、一个厂区内)的暖气网络。
南方不装暖气的原因:
1、潮湿气候不适合
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潮湿,尤其是冬季,经常下雨,这样的气候若是供暖设备修到了南方,没出多久便会在潮湿气候中腐坏,一来二去的修,花费大。四季南方的气候都是比较潮湿,这设备建在那,使用寿命不会长久。
2、使用效率低
北方地区最晚入冬到11月也就入冬了,而南方,起码要到12月中旬才入冬,南方冷得比北方要晚很多,到了春季,南方也升温回暖得比较快,所以寒冷的时长比较短,这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建好的供暖设备,才刚开没多久,就要关了,一年更多时间是闲置。
3、提倡因地制宜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特点,提倡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时,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温性能。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为建筑集中供暖。
扩展资料:
我国供暖主要方式为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方式。集中供暖能源利用理论效率高,适于长寒冷期全空间连续供热,但也存在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一次投资高、供热量调节难度大、空气污染严重、无法调动节能等问题。
分散供暖有建设规模小、周期短,运行、管理灵活方便,便于计量等特点。但如采用燃煤则热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大,受地域、资源、环境、建筑类型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但如采用电热、可再生能源则完全不一样。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寒冷地区大,因此,这些地区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
如采取北方传统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将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约相当于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暖总能耗的17%;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约73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约5.2万吨,烟尘排放量增加约1.2万吨;将会增加这一地区能耗总量,加剧环境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暖气-基本信息
人民网-住建部:南方有必要设供暖设施
海立睿能空气源热泵10HP商用热水机组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继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之后的第四代热水器产品,2015年空气热能正式得到住建部认可将被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海立睿能应用在压缩机领域拥有23年技术积累的海立集团自主研发的4X-POWER空气源热泵专用压缩机,4倍能效、4倍高效、4季高效,将空气源热泵技术提升至新高度,以技术优势打造实力品牌。
新型取暖方式:空气能+太阳能+水地暖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地产2014/5/26 9:42:05
提要:在建筑能耗中,使用能耗约为建筑能耗的15倍左右,而在使用能耗中又以取暖和空调能耗为最高,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供暖能耗几乎占总使用能耗的35%。北京郊区农村新建和旧房改造项目,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热源作为冬季地面辐射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热源,取得很好效果。
来源:艾肯家电网
在建筑能耗中,使用能耗约为建筑能耗的15倍左右,而在使用能耗中又以取暖和空调能耗为最高,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供暖能耗几乎占总使用能耗的35%。因此,供暖系统的节能是建筑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采用了可再生资源,如地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热水以及空气源热泵技术,并取得了可观的节能减排的效果。空气源热泵技术可以不受地面环境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许多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冬季可提供50℃左右的低温热水。
空气源热泵节能性体现在。它可从室外空气中获取大量大自然的免费资源,并通过电能将其转移到室内。它的节能原理是,使用1份电能,可以同时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免费的空气能,能产生3份以上的热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在国内的最新进展是:采用高压腔直流变速压缩机或喷气增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使低温启动更佳,使运行范围扩大到-20℃,根据室外气温自动调节,可使舒适性和节能性最大化。2008年空气源热泵也和太阳能一样被欧盟指定为可再生能源。进入2000年,随着热泵技术的成熟,在欧洲形成了将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辐射式地板采暖的热潮,至今已经销售几十万套。欧洲EN14511标准就是出台于这种情况下。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散热效率提高,热媒水温可低于50℃,进回水温差可控制在5℃以内升温响应时间快,可控性高。如预制沟槽薄型地面辐射采暖,其进水温度35℃回水温度31.12℃,在空气基准温度20℃的条件下,实验室检测散热量值,可达每平方米100瓦。通过缩小加热管管径,增大加热管网敷设密度。以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进行辐射供暖。测试数据表明“散热末端温度越低,系统热效率越高,热损失越小。”因此,用该技术与空气源热泵组成采暖系统,是确保该采暖技术节能能效比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太阳能热水技术在国内外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热效率更高。以往,上述技术通常是各自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作用,互不关联,所以,未能发挥综合效益。现将空气源热泵技术、低温热水辐射地暖,太阳能热水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组合成一个新的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系统集成。
从2011年初开始,北京市建筑工程物资协会组织大专院校、设计科研单位、企业等11家。共同承担了住建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能效研究”科技项目。该课题完成了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及生活热水,不同组合系统技术的优化设计与示范,并在多个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其中在北京市、秦皇岛市、青岛市、上海市、重庆市和长沙市等地的房屋建筑(13项工程)中进行了重点测试。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暖的组合系统冬季采暖平均能效比(COP)均超过3.0。具有运行能效高,运行费低的特点。它们完全可以满足华北等寒冷地区,(室外最低气温高于-17℃,建筑采暖室内平均温度保持18℃)的需求,以及华中、华东等冬冷夏热地区冬季采暖的需求。该课题于2012年11月26日通过了住建部科技项目成果验收。
通过对住宅建筑不同供热方式模拟计算及测试结果显示,不同供热方式的一次能源消耗排序如下: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方式<燃气壁挂炉<大型燃煤锅炉供热方式<区域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直接电采暖供热方式。经该课题示范项目测试:在华北地区北部,2011年~2012年采暖季,一月份室外平均温度-4℃,最低温度-17℃,采暖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18℃。凡达到50%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冬季采暖+生活热水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的运行费用为每平方米14~16元使用空气源热泵的为每平方米18~20元。低于其它采暖方式的运行费用。以上电费均是以2012年北京电费标准(0.49元/度)实际发生费用计算。2003年电价调整后如采用峰谷电,费用基本相当。如采用阶梯电价每平方米费用增加4~5元。
其中课题组在北京市跟踪、测试了十多个项目。例如:北京市区南四环的鸿博家园小区测试项目(该建筑为2011年竣工经适房项目,高层楼板,围护结构按65%节能标准设计)。2011年~2012年采暖季,室外:最低温度-9.8℃,最冷日平均温度-4℃,最冷月平均温度-2.52℃。室内:整个冬季平均温度保持在20℃~22℃。地板采暖供水温度35℃。按采暖季125天,以每户建筑面积平均82平方米计算,采暖总耗电不超过2000度,约为33度/平方米。空气源热泵能效比(COP)在3.2以上。采暖季电费15元/平方米左右。低于同期同户型壁挂炉散热器采暖运行费用。
北京郊区的几个测试项目中:其中室外温度最低的一个别墅项目,冬季室外平均温度-6.2℃,最低气温-18.8℃。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20℃,空气源热泵的COP值仍可达3以上。冬季取暖加生活热水所用电费19.7元/平方米。低于北京市燃气锅炉采暖费。
北京郊区农村新建和旧房改造项目,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热源作为冬季地面辐射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热源,取得很好效果。如房山区西白岱村项目测试数据:2011年~2012年采暖季,一月份室外平均温度-4℃,最低温度-17℃,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18℃。系统采暖和生活热水总耗电量5367度,制热能效比(COP)3.16,其中太阳能集热器面具16平方米,冬季太阳能制热贡献率占总制热量30%。
如在太阳能集热器主动式采暖的同时,从结构设计上增加房屋太阳能被动式采暖技术设施,如:加大向阳窗采光面积,安装日落后使用的保暖窗帘(挡板),使用储热材料等,可使太阳能的采暖贡献率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