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十强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有:小鹏汽车P7、唐新能源、蔚来ES6、小鹏汽车G3、欧拉好猫、汉、蔚来ES8、Aion LX、几何A、宏光MINIEV。
1、 小鹏汽车P7
定位中型纯电动汽车的小鹏p7整体外观设计比较前卫,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简约的设计风格。小鹏p7的内饰依旧和外观一样简洁,整体营造出更具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最长续航里程达到706km,国内目前的顶尖水准。
2、 蔚来ES6
蔚来ES6是一款中型纯电SUV,相比ES8来说它的价格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感官方面,ES6的外观内饰都很有档次感,空间的表现也很不错。驾驶方面,蔚来ES6的感受会比较模糊,介于运动和舒适之间,这一方面仍需改善。
3、小鹏汽车G3
作为小鹏汽车的第一款上市车型,小鹏G3具有很多比较前卫的智能型的理念。它的外形比较时尚,配置水平非常高,获得了不少年轻互联网消费者的青睐。小鹏G3的搭载了145千瓦的前置电机,能够提供300牛米的扭矩,最高365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用车的需求。
4、汉
比亚迪汉定位为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DM版本,两者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动力必定也是比亚迪汉的最大亮点,混合动力DM版本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性能十分强劲。
5、蔚来ES8
蔚来ES8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家用SUV,而且性能也非常强悍,百公里加速只要4.4秒。作为家用车,蔚来ES8主打豪华感和舒适性,与传统豪华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ES8的体积太大吨位太重,所以能耗偏高。
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宏光MINIEV、汉、Model-3、唐新能源、AION-S、小蚂蚁、东风风神E70、欧拉好猫、小鹏P7。
1、宏光MINIEV
五菱宏光miniev一直都是“王者级别”,从上市以来它已经七度登顶全球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第一,也是实打实的新能源百万销量品牌,人民五菱还是让人信得过的!如果想入手高颜值代步车,五菱宏光miniev真的可以作为首选方案。
2、汉
自从2020年推出EV版车型之后,其销量表现一直向上推进,今年又加入了DM-i插电混动系统,覆盖人群变得更加广泛。如此出色的产品力,也让它高居榜首。其中在能耗、外观、动力、空间、舒适性等多个板块上都非常优秀。
3、Model-3
前中网采用封闭式设计,两侧前大灯为细长造型,内部采用led光源,视觉效果十分科幻。新车侧面线条流畅,隐藏式的门把手搭配五辐式轮圈,极具科技感。车尾部分整体造型较为简洁,尾灯组采用了贯穿式设计,配合大尺寸扰流板及底部扩散器,增添了运动气息。
4、唐新能源
唐新能源前脸看上去十分清秀,采用了矩阵式中网,看上去比较硬朗。同时,前车灯呈现出个性的设计风格,算是前脸上的点睛之笔。该车配备了LED日间行车灯、大灯高度调节,自动开闭,自适应远近光,延时关闭,雨雾模式等。
5、AION-S
作为广汽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专属品牌,AION系列电动汽车与全新传祺换代车型具有一脉相承的气质。
6、小蚂蚁
新车不仅继续搭载了301km与408km两种版本,能够满足我们日常通勤的需要,同时也在外观、内饰、安全等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7、东风风神E70
东风风神E70的总体外观风格较年轻时尚。封闭式的前脸设计,搭配两侧锋利的大灯组造型,非常时尚。包围两侧内凹设计的雾灯区域,呈刀锋设计,菱形的进气格栅经过了熏黑处理之后,提高了整车的辨识度。
8、欧拉好猫
欧拉好猫的车头采用的是圆滚滚的大灯设计,日间行车灯与远近光大灯融为一体,特别的俏皮。
9、小鹏P7
小鹏P7的是一款四门五座三厢车,宽体的车身与低趴的造型加上前低后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运动轿跑范,但是与常见的肌肉轿跑相比,新车大量采用了曲线设计元素,整体更加优雅而灵动,并带来了更低的风阻系数。
10、几何A
前脸立体方正显得很绅士风度,封闭式中网上凸起车标,极具品牌效应。灯组刻画得很深邃锐利,并配置不错的灯光功能。层次扩散的水涟漪的前包围,很有层次感,还有尺寸不小的进气格栅,整体效果还是很有未来的感觉。
易车原创 在电动时代的十字路口,以特斯拉、蔚来等品牌为首,成功入驻高端新能源市场,豪华品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势力”的冲击。虽然奔驰EQC早已上市,但终归还是“油改电”的车型。如今,豪华品牌终于推出了第一台原生平台国产电动车,而它不是德系三巨的BBA,而是在国内的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LYRIQ。
当然有朋友会说,“豪华品牌一哥”的奔驰EQC和“二线一阵”的凯迪拉克LYRIQ,它们的尺寸和定位都不一样,直接对比并不合适。不过,二者的价格高度重叠,未来无疑将直接竞争,那么我们还是来看一看二者都有何区别。
作为凯迪拉克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SUV,LYRIQ量产版车型的外观设计高度还原了概念版车型的设计理念,前脸依旧以盾形元素为基础,采用凯迪拉克最新的家族设计风格,融入多条LED灯带,垂直纤细的流光星雨直列式LED大灯配合独特的黑晶光曜格栅,带来富有未来感的全新视觉效果。
而奔驰EQC作为奔驰首款纯电动车型,如今面世已有两年,可以说是继承了奔驰的家族风格之余,也加入了更多作为新能源EQ车型的专属元素,车头封闭式格栅和几何多光束大灯展现了不错科技感。
侧面来看,凯迪拉克LYRIQ车顶略微朝后下沉,带来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效应,这对纯电车型尤为重要。曜黑穹幕全玻璃车顶从A柱一直延伸至D柱,一体性很强。同时,一条笔直的腰线贯穿整个车侧,隐藏式门把手没有缺席,新车充电口位于左前翼子板处,采用触摸开启。原厂配备的是20寸轮圈,轮胎品牌为米其林,尺寸为265/50 R20。
奔驰EQC的车身的侧面线条非常流畅,配备AMG外观运动组件,肌肉感十足的比例、修长的车顶线条,一眼就能看出是奔驰的设计,翼子板处还配有“EQC”标识的铭牌。带有低矮腰线的车窗布局和轿跑式车顶后部,让EQC车身造型介于GLC SUV与轿跑SUV之间。
凯迪拉克LYRIQ定位于豪华中大型纯电SUV,整车尺寸为5003/1977/1637mm,轴距为3094mm。而EQC整体比例接近于奔驰GLC,其长宽高分别4761/1884/1624mm(带外后视镜的宽度为2096mm) ,轴距为2873mm,空间上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LYRIQ目前有4种基础车身颜色以及3种特定车身颜色,我们本次实拍车辆为夜光月白,14层底漆工艺打造的漆面,能使整个车身随着不同的光线角度呈现强烈的“流动感”。
车尾部分,凯迪拉克LYRIQ尾部造型和前脸造型相呼应,尾灯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而是经过熏黑处理的分体式尾灯,尾灯延伸至封闭式D柱的侧面,配合溜背幅度很大的D柱线条,设计很抢眼,后保险杠和车身不同色,尾部的辨识度极高。
奔驰EQC的边灯技术,多件式尾灯和前脸灯带遥相呼应,共同构成“时空之环”的整体设计理念,运动风格的修长轮廓伴以低矮的车顶扰流器。车顶轮廓和侧窗布局在视觉上巩固了EQC的跨界SUV身份,车尾的整体视觉感也十分前卫。
凯迪拉克LYRIQ采用全新一代VCS智能虚拟座舱,在硬件层面最为抢眼的是,全系标配的33英寸巨大弧面OLED屏幕了,该屏幕分辨率达到9K级别,同时采用10Bit面板,可显示10亿种色彩,显示效果顶级。
LYRIQ使用的多功能方向盘样式为凯迪拉克品牌全新设计的三幅式方向盘,常规的音乐控制、菜单选择、增强型的Super Cruise”驾驶辅助系统控制等都有具备。中控区域,新车采用怀挡式换挡,全新的多媒体系统控制旋钮造型极其科幻。
巨大的弧面屏做到了271PPI(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成为车机屏幕的NO.1,甚至比今年发布的iPad Pro更高,使用了高通旗舰级8155芯片,屏幕整体集成了仪表信息、娱乐系统、车辆控制、HUD抬头显示设计等等功能,可分为三块区域显示不同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还配备了包括头枕扬声器在内,1400w功率的19颗扬声器AKG录音室级高保真音响系统,配合极其优秀的屏幕能带来顶级的视听体验。而EQC则是使用了柏林之声(Burmester)音响系统,设计师们在后视镜三角区等处为车主们安置了高音音箱。
在配置层面,LYRIQ也给到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整车采用大量的热成型钢、超高强钢和高强钢等材料,占车身比例达到75%,而电池包的壳体更达到99.9的占比。同时全车标配前排安全气囊、前排安全侧气囊以及贯穿式前后侧气帘,配合新增自动变道和指令变道功能的全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LYRIQ可给到消费者充分的行车安全保护。
凯迪拉克LYRIQ前排的储物空间非常丰富,除了杯架以及手机无线充电外,在中控台的中部还有两个可以开闭的储物格,内部也有皮质包裹有着很不错的质感。
EQC则延续了典型的梅赛德斯-奔驰翼板轮廓,双10.25英寸的仪表盘和中央触摸屏位于一个共享的玻璃曲面后方,形成一个大尺寸独立式屏幕,具未来设计感的空调出风口则被安置在充满科技感的垂瀑式中控面板上,车机支持CarPlay和Carlife智能手机互联服务,并在储物盒中设置了无线充电功能。
EQC还装配了EQ系列车型专属的“电路板风格”的空调出风口、蓝紫色的仪表背光、氛围灯等组合,整体还是熟悉的奔驰味道,用料高级、工艺精湛,讨喜程度依旧满分。
三辐式方向盘并拥有双拇指控制(Dual Thumb Controls)系统,功能性和操作便利性也很强大。而中控下方的空调和多媒体物理按键区则延续了奔驰GLC设计风格,下方的COMMAND操作区域进行屏幕控制。
EQC搭载MBUX智能系统,仪表以及中控显示效果非常细腻,并且支持中文化的语音交互、远程控制功能。MBUX系统处理器基于Nvidia GPU,配有8GB的<a href="https://car.yiche.com/ram/" title="RAM"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
1、 Model 3
官方指导价 : 26.57-41.98万
级别 : 中型轿车
特斯拉Model 3差不多已经是公认的电动车里的豪华品牌了,所以带有一定的吸睛能力。它的优点很明显,就是拥有一大堆黑科技,同时舒适性和操控性都很不赖,超长的续航里程以及广布的充电桩也不用太过担心没电的问题。不过价格方面的问题确实值得商榷,但如果你不介意它价格随意波动,那么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选择。
2、小鹏汽车P7
官方指导价 : 22.99-40.99万
级别 : 中型轿车
定位中型纯电动汽车的小鹏p7整体外观设计比较前卫,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简约的设计风格。小鹏p7的内饰依旧和外观一样简洁,整体营造出更具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最长续航里程达到706km,国内目前的顶尖水准,车主反馈实测可以达到600多公里。
3、欧拉白猫
官方指导价 : 7.18-8.88万
级别 : 微型轿车
白猫外观部分的设计很吸引人,呆萌圆润的外表让人印象深刻,对概念车的还原度比较高。内饰设计挺有科技感,没想到双联屏设计居然会出现在一台代步小车当中。401公里的续航能力即使打个八折都有320公里左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完全没有问题。
4、汉
官方指导价 : 23.00-28.00万
级别 : 中大型轿车
比亚迪汉定位为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DM版本,两者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EV版本采用全封闭格栅,更符合纯电动汽车设计,线条凌厉,而DM版本则采用家族龙脸面谱。动力必定也是比亚迪汉的最大亮点,混合动力DM版本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性能十分强劲。
5、宏光MINIEV
官方指导价 : 2.88-3.88万
级别 : 微型轿车
自特斯拉Model 3国产以来,月销过万基本是基本常态,但7月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 EV打破了常局,8月销量突破1.5万辆、9月销量突破2万辆,成绩远超特斯拉,成为新能源销售榜龙头。
前段时间特斯拉总裁马斯克是个被热搜眷的“宠儿”,先是“父”凭子(特斯拉)贵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后来又因曹植的一首《七步诗》被冠以“念诗之王”的称号,众多网友纷纷为其打赏。大家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朴实的有钱人究竟多有钱,换句话说,他的身家相当于中国富豪榜前8位的总和相加。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经济都呈下行趋势,很多行业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原因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这也给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展机遇。毕竟,一台能上绿牌、能效低的新能源车谁不想要呢?
很多人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脑海里都被一个问题久久缠绕,新能源汽车哪个牌子好?接下来,我就以凌宝为例,跟大家讨论下应该从几个方面来验证它好不好用。
品牌
就中国市场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鱼龙混杂。有些品牌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作支撑,很难发展壮大,在市场往往会是昙花一现。都消费者来说,若买到小品牌车,很容易出现售后无门的现象。凌宝BOX所属的吉麦拥有新能源乘用汽车生产资质和商用汽车生产资质双资质,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拥有自有工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创始人鹿守光同样也是金彭的创始人,金彭长期位于电动三轮车市场第一梯队,在三线城及广大乡镇已形成庞大的用户积累。借助金彭之力,吉麦品牌上立得住。
质保
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质保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质保直接影响我们对品牌的体验感。电池的耐用性不像燃油发动机,电池损耗更应该得考虑到。一般电动汽车都会专门对动力电池保护进行专项设计和验证。对于电池的保护问题,凌宝BOX车架采用了承载式高强度笼式车体结构,整个车身高强度钢比例达到53.3%以上保证了电池不会被撞击冲压,搭载了低温预加热充电技术以及电池保温技术,用来面对冬季续航衰减等问题,冬天出行也不会有动力焦虑的问题,电芯终身质保安全感更足。
另外,补贴政策也很重要,现在国家有很多新能源车下乡补贴的政策,购买时我们需要及时查看,确保买到最低价。
其中:
风帆股份:军用启动铅酸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单位,年生产能力达到350 万KVAh致力于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科力远:公司生产泡沫镍和镍系电池,镍氢动力电池项目正在积极研发过程中。
德赛电池:公司是国内外手机电池的主要供应商。
TCl 集团:子公司生产锂电池。
涉及到锂电核心技术产品的主要是中信国安、江苏国泰、西藏矿业、杉杉股份、中国保安、佛塑股份,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
西藏矿业:布局上游,等待锂电革命的到来
公司所属的扎布耶盐湖的碳酸锂含量保守估计200 万吨,公司拥有其20 年开采权。目前扎布耶锂业具有碳酸锂实际产能逾2000 吨/年,今年预计产量超过1500 吨。估计再投入7-8千万元,有望达到5000 吨/年的一期设计产能。
碳酸锂和尼木铜矿是公司未来重点项目,而建设资金不足是软肋所在,但我们始终相信好项目不愁钱。7 亿元可令公司碳酸锂产能在2-3 年内增至3 万吨/年,跃居全球前三。3 亿元可令尼木铜矿产能达到5000-8000 吨/年。
锂行业前景明朗,公司的资源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一旦动力锂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西藏矿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大放异彩
公司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由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生产,目前的产能均约为2,000 吨/年。华荣公司从2002 年开始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了近千种型号的中高档产品,并且得到国外众多大公司的认可,30%的产品用于出口,并且通过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性能,开发新产品,产品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随着新产能的建成投产,业绩将获得大幅增长。
锂电池电解液目前主要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以及矿灯,约占锂离子全部使用量的90%。电子产品、矿灯等用锂电池的需求将保持每年10%的稳定增长。
华荣化工、日本宇部、韩国三星是全球锂电池电解液产能前三的企业,09 年,华荣化工锂电池电解液的产能将达到5,000 吨/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
江苏国泰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具有优秀的管理以及战略眼光。其外贸业务在目前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稳步发展其锂电产业,市场前景好,业绩增长快。未来其锂电电解液必将大放光彩。
杉杉股份:锂电新贵 超常发展
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产能12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简称CMS)。CMS 项目是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近几年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继续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负极新产品MGS 和FSN-1 在大规模推向市场后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东莞杉杉电解液的销售额与销售量目前已经排名国内第二位。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技术与市场占有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销售收入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世界前三甲的正极材料供应商。
半年报显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已达9.9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已达40%,比增速极为惊人。随着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到来,作为替代新能源的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也将超常规发展,其"钱景"不可估量。
中信国安:锂电上下游一体化 发展潜力巨大
中信国安 (00083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经过多年的培育期,大力开发了青海盐湖资源综合项目,其总计氯化锂资源储量763.85 万吨,氯化锂含量一般 2.2~3.89 克/升之间,矿床开发的内外部条件好。中信国安投资建设了2 万吨碳酸锂项目。在碳酸锂方面,继万吨级生产线年初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后,青海国安重点对喷雾干燥车间、盐酸车间等相关设施进行了设备检测及技术改造,边调试边生产,逐步提高生产能力。
中信国安盟固利(简称MGL)是中信国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90%的子公司。MGL 始建于2000 年4 月,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MGL 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公司动力电池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2008 北京奥运纯电动公交车的独家供应产品。公司开发的新型钴酸锂产品销售势头良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在市场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报告期内,盟固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62%。
政府推动和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相关拥有动力电池等项目的上市公司充满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宝安:星星之火 布局锂电
公司控股的贝特瑞公司主导产品“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子负极材料/BTR-818”于今年初获得了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 “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报告期内,公司还获得了“2007 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最具成长性企业)”和“深圳市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参股的天骄科技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正级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是锰镍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成倍增长。公司年产1000 吨三元材料的扩产项目已于08 年5 月底竣工,并于6 月试产成功。
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和医药,08 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90%,包括锂电在内的其他收入占比不到9%。目前锂电项目对公司的贡献不大,但是布局未来,可以关注。
佛塑股份:比亚迪“铁电池”的合作者
公司与比亚迪共同出资281 万美元组建合资成立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特种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特种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优厚的利润空间,本公司协同该薄膜产品的主要用户共同投资介入相关产业领域,有利于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