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印尼煤炭出口有没有退税

知性的背包
鲤鱼小馒头
2023-02-01 05:17:03

印尼煤炭出口有没有退税

最佳答案
洁净的荔枝
彩色的书本
2025-05-16 05:44:07

有。

煤炭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自营出口和受托代理出口的煤炭都给予退税。属于自营出口的,按煤炭的出厂价(征收产品追赶的价格。下同)计划退税。直接退给出品企业。属于受托代理其他企业出口的,该税款一律由主管委托方退税的税务机关退给委托方,其中工业企业委托出口的,按煤炭的出厂价计划退税。其退税计划应在已下达给你省的退税计划之内。

最新回答
正直的鸵鸟
温柔的云朵
2025-05-16 05:44:07

受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煤电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为配合今冬明春能源供电保障工作,减轻煤电供热企业税负,缓解企业财务困难和经营压力。中国已实施减税、退税和减免措施,以支持对煤电和供热企业的救助。目前,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燃煤发电、供热企业渡过难关,各级税务机关逐户对燃煤发电、供热企业的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安排,形成了燃煤发电和供热企业名单、税收优惠名单和可延期纳税名单。

一步一步地履行责任。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制,将税制工作从一个极点推进到底。建立了从总局到省、市、县局的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各单位负责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加强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求地方税务部门积极融入发改委牵头的能源供电协调机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各级税务机关对燃煤发电供热企业的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了逐户检查,形成了燃煤发电供热企业名单、税收优惠清单、税收优惠清单三大清单,以及可延期缴纳的税费清单。同时,通过12366纳税服务专线、电子税务局等方式,点对点提醒,通知企业申请延期纳税,确保政策全覆盖。

建立了一个账户,每天跟踪煤电和供热企业的减税、退税和延期。截至11月4日,全国燃煤发电供热企业共办理减免税150.7亿元,其中减免税57.8亿元,缓缴税92.9亿元,有效缓解了燃煤发电供热企业的财务压力和生产经营困难,促进了今冬明春的能源供应工作。充分享受燃煤发电、供热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退还增值税退税,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暂缓减税。

害怕的纸鹤
开朗的鸡翅
2025-05-16 05:44:07
一、正面回答

煤炭、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为3%;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除煤炭、农产品以外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货物如:小农具、农药、化肥等,以及从小规模纳税人收购的符合退税条件的货物农产品除外,出口退税率为6%;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的一般工业品,出口退税率为9%;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其支付的工缴费部分的退税率为14%。

二、分析

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送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将其在出口前的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国务院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的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出口退税是一种国际惯例,是国际产品公平竞争的基础。我国于1985年开始确立了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增强了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

三、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如何查询?

1、登录电子税务局客户端,点击我要查询-出口退税查询;

2、出口商品退税率查询,筛选商品名称或商品代码,即可查询到所查商品的征税率和退税率;

3、双击单条信息,查看特殊商品标识。商品标识为禁止出口或出口不退税,应征税处理。若标识为免税,即适用出口免税政策。

炙热的大象
可爱的钢笔
2025-05-16 05:44:07
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2019年我国在全行业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以来,将2019年3月底作为存量与增量的划分节点。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大部分未退;2019年3月之后的增量,全行业可退60%,2019年7月和2021年5月分别对4个和9个先进制造行业实行100%退税。2022年留抵退税的进展在于:将小微企业和六大类行业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一次性退还,将其后未退的增量按月100%退还,其它行业的中型和大型企业继续按月退还60%,政策力度空前。

留抵退税的形成原因。一是,由于价格管制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涵盖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是出于煤炭、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重企业盈利压力的考虑。二是,由于多档税率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所针对的四大服务行业,均适用6%最低税率或9%中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增值税“高进、低销”的问题。三是,由于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形成的周期性留抵。2022年对小微企业实行的留抵退税,正是着眼于疫情阶段性冲击下,帮助市场主体度过寒冬。四是,由于宏观环境变化形成的留抵退税。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步入反弹,结构性通胀问题凸显,均会加快留抵税额形成,而留抵退税政策有助于释放相关压力。

留抵退税的负担机制。2022年由于留抵退税触动存量,规模大增,中央额外安排了共计1.2万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齐地方落实新增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所导致的减收。地方承担的留抵退税仅占总额的9%,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实。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4000亿专项转移支付已于3月21日提前下达。从我们比对来看,预算分配基本上体现了各地留抵税额的规模结构,并体现了对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财政实力较弱县区的倾斜。

留抵退税的效应分析。制造业中,存量留抵税额较高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链、黑色和有色金属制造业、以及存货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可能在2022年留抵退税中占比较高。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对于:1)此前未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电力热力供应、化学原料及制品、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行业,具有显著的降成本作用;2)对各类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等已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将在存量退税中显著降低潜在营业成本;3)预计制造业平均而言可降低潜在营业成本高于0.43个百分点,对实际盈利的增厚大于0.4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