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康巴什那边的自然环境如何
鄂尔多斯市四季分明,自然灾害少,如地震、水灾什么的自然灾害(天灾)发生机率极低,每年只有几天有沙尘暴,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煤、油、天然气等,但是过度采挖形成人灾也不好说。康巴什城市规划、建设、环境较好,但都是人文、人造的,周边就不怎么样了!
话说来内蒙有几年了,去鄂尔多斯是因为施工。去了两次感觉就是第一基础建设很好。公交站,学校, 体育 场,公园建设的都很好,不输任何一座大城市。第二人是太少。说停车位紧张我信,因为几乎家家有车,堵车是不至于的。我们在鄂尔多斯施工,住在伊金霍洛,很好的酒店八十一晚,要开车去现场,下午三点回来,大街上没人。只有主干道的红绿灯是开的。我们还特意去了一趟康巴什,真的是没人。高楼林立,晚上一栋楼里能亮三盏灯的都算有人气的。伊金霍洛人还是不少的,红绿灯的那个地方我也不知道地名,不过是在标志性的那六栋楼附近。两三年前去的,现在不知道人多了没。
作为一个外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我来说说我的感受吧!鄂尔多斯是一个能源城市,依靠煤炭资源强势崛起。鄂尔多斯全境86752平方公里,据说是我国煤炭储存量第一大市,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也还能开采个几百年。
前些年煤炭价格暴涨,鄂尔多斯房价迅速崛起,各个楼盘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地打工者也络绎不绝的涌入鄂尔多斯,一时之间鄂尔多斯空前繁荣。盖房就要征地,鄂尔多斯本来就地大人稀,那些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谁家没有个几亩十几亩的地?征个几百万都算少的,那时鄂尔多斯人的有钱程度可想而知,好些人都不适应这突然的暴富,于是各种买豪车(房是不用买的,那地一征,哪家都陪着几套房),放高利贷……,小香港的称号由此而来,一时之间真可谓是风头无俩。 但正所谓花无百日好,没多久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可怜的鄂尔多斯人民钱打了水漂,所以渐渐进入沉寂期。
说完了鄂尔多斯的发家史,再来说说我眼中的鄂尔多斯。说鄂尔多斯,其实主要还是说的东胜区,因为东胜区是以前的市政府所在地,人口也最多,最具有代表性。
鄂尔多斯的优点是治安好,环境好,这是公认的,早在十几年前我同学去天津学习回来就说鄂尔多斯比北京天津那些大城市干净的多,夏天凉爽,冬天雪有点少。
说完优点自然是缺点,由于前些年的财政富足而市领导又没看到自身地大人稀的缺点,所以把摊子铺的特大,直接导致了康巴什鬼城的出现和东胜区随处可见的烂尾楼,我们都知道人是一切经济的基础,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但是鄂尔多斯市政府却主打适宜居住的城市主题,所以铁西区和康巴什区基本没什么商圈,人们还是习惯到旧城区消费和 娱乐 ,至于康巴什区,我同学住在哪里,说买东西基本回东胜买,这样的新区建起来有何意义?我也问过在康巴什区上大学的学生,他们说他们学校跟前什么都没有,也不让出校门,那么我又想问问敬爱的鄂尔多斯市领导,你们建这个学校干什么呢?花费几个亿就为了让您家的孩子上学离家近点吗?那可是几千号大学生,就是每人每天花十块钱,也能贡献不少gdp吧?
这些年政府又主打 旅游 ,说实话鄂尔多斯的 旅游 资源很有限,在我看来都属于观光 旅游 ,游客参与有限,而且价格死贵死贵的,虽然游客嘴上不说,但想必心理想的是以后再也不来了!
随着国家棚改新政的的落实以及地方政府五年内不批准新建商品房规定的执行,鄂尔多斯主要城区阿镇一康巴什一东胜一沙圪堵一薛家湾的房价稳中有升,以东胜、阿镇、薛家湾为例,新房均价已由2800元/平上涨为4900元/平,康巴什属特例,新房均价已达9500元/平,同热点炒房城市不同,鄂尔多斯市在经历过山车经济后,民众头脑冷静,购房者以刚需购买群体为主,且成交量平稳。随着2015年底之后煤炭经济的回暖,经济复苏,就业率及收入得到显著提升,民众购买力增强,CPI指数均位居全国三线以上城市前列,用一句玩笑话概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鄂尔多斯市在经历了煤炭经济的10年黄金期后,出现了近4年的低迷期,但雄厚的煤炭、天然气资源以及完善的基础建设注定会让鄂尔多斯再续辉煌,根据2017年国家经济指标统计,鄂尔多斯人均GDP继续位居全国榜首(除港澳地区)。2018年,鄂尔多斯市政府不再盲目追求GDP政绩,重点抓债务清偿、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务实工作,全力挤压GDP水分,还大家一个真实的鄂尔多斯。欢迎到鄂尔多斯做客。
首先说一下 经济 鄂尔多斯经济总量在内蒙古地区还是稳稳的第一,虽然说经历了早年的房地产阵痛和民间借贷风波,但是依靠其经济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属性鄂尔多斯还是挺了过来,经济也在慢慢步入正轨。近几年也培养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依靠丰富的煤炭发展起来的 煤化工产业 ,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形成了完备的煤化工体系,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其中还有很多国家级大型示范项目。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有 装备制造基地,京东方鄂尔多斯产业园。 都为鄂尔多斯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人文环境 鄂尔多斯常住人口相对单一,以东胜附近的本地居民为多。在当地一些正式场合还是日常交流多用本地方言,普通话使用较少。城市高楼林立,街上行人不多,人们出行基本都是开车,公共交通使用人数较少。当地人生活安逸富足。
旅游 鄂尔多斯市的 旅游 资源丰富,如鄂尔多斯大草原,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自驾游鄂尔多斯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本世纪的头十年,鄂尔多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却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在最鼎盛的2007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25.8%,财政收入更是增长38%!这个增长速度,即使是放在年均增长达到10%的中国,也是很疯狂的一件事情。
但是,鄂尔多斯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鄂尔多斯的经济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在这一轮的经济降温中,鄂尔多斯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严重,2011年还有15.1%的增速,到2015年就下滑到7.7%,几乎腰斩。到2017年进一步下滑到5.8%,还不及最高峰2007年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鄂尔多斯也在谋求经济转型。一是延长煤炭产业链,在煤改气、煤化工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产业链也延长了,附加值也提升了。二是发展其他制造业,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鄂尔多斯的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0%,已经有很很大提高,一煤独大的局面正在改观。
2011年前,鄂尔多斯经济增速连续9年都是内蒙古的状元。随着民间借贷和房地产坍塌,加上煤炭市场跌至冰点,鄂尔多斯经济遭到重创。近两年来,煤炭价格回暖,棚改货币化深化,鄂尔多斯获得走出低谷的喘息机会。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近两年,鄂尔多斯煤炭价格持续回暖。2017年,鄂尔多斯煤炭均价每吨307元,涨幅48%。2017年,鄂尔多斯煤炭产量6亿吨,同比增长6.7%;销售煤炭6.2亿吨,同比增长14%。
2017年鄂尔多斯GDP3579.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5.8%。
不过,鄂尔多斯的财政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鄂尔多斯财政收入356亿,同比增长5.1%,财政支出477亿元,同比下降15.1%。同时,鄂尔多斯工业投资在2017年恢复了下滑趋势,全年工业投资1749亿,同比下降7.8%,吸纳产业的能力仍未复苏。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一市两区,老城区东胜和新区康巴什。康巴什,曾因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报道《中国鄂尔多斯:一座现代鬼城》,引发世界关注。
2010年~2015年,康巴什房价长期徘徊在每平方米4000元~5000元,但随着这两年去库存加速,康巴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鄂尔多斯2016年、2017年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分别达到了94.5%和100%,这在全国棚改货币化过程中首屈一指。通过棚改,鄂尔多斯去库存效果显著。2016年和2017年,鄂尔多斯通过棚改消化的存量商品房面积分别为589.8万和511万平米。
棚改也成为助推房价回升的主力。目前,康巴什房价已迅速上涨到10000元,翻了一倍还多,逼近康巴什区房价 历史 最高水平。不过,康巴什小区的入住率依然偏低。
老城区东胜房价徘徊依旧,均价5到6千每平米,略有回升。
…………………………………………………………………
最新的信息是,“鬼城”逐渐抬头,房价重新回到每平米万元的水平。
在2010前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鄂尔多斯被称作鬼城,就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空置新房,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真的让人想之恐怖。
虽然说房价徘徊在4000元-5000元之间,但成交寥寥,怕是给人住都没人要了。
回顾过往,2006年,在煤炭产业带来的资金爆炒下,鄂尔多斯房地产业开始飙升,一两年内从每平方米1500元涨至5000~6000元。2010年是最疯狂的时候,有些地区的房价达到每平方米2万元,人均3~4套房子。
如今,事情似乎有较大的变化。
2018年6-7月的新闻,多是积极的报道。
比如有媒体报道“借力棚改货币化 昔日鬼城鄂尔多斯房价大涨”,《证券时报》7月26日刊文“鄂尔多斯新区房价回升:如何摘掉鬼城帽子”,都在说,房价在过去两年迅速突破10000元/平米大关,重回 历史 最高水平。
《证券时报》调查发现,东方纽蓝地、锦绣山庄、金信翰林苑、华莹馨城等小区均价已过万。就连“公务员小区”,该片区房价最低时跌至每平方米2000元,现已涨到5000元左右。
政策刺激让鄂尔多斯的库存得以快速消化,有棚改货币化安置、房票制、政府回购等政策。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鄂尔多斯2016年、2017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分别达到94.5%和100%,如此高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全国罕见。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一市两区,康巴什区是新区,各种条件都比老区东胜区好许多。所以从鄂尔多斯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很难说已恢复 健康 。烂尾楼依旧随处可见。
一个城市的 健康 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产业得以维持,鄂尔多斯的未来,依旧让人忧心忡忡。
受棚改带动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短期内或促使需求暴涨,中长期看,依旧难言乐观。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掏空身体求外表的一个城市,按照鄂尔多斯的实际能力,怎么做也无法达到前些年的“辉煌”。
但是,鄂尔多斯前些年确实“辉煌”了,“辉煌”到刺伤了很多人的眼睛。
只是,这样的“辉煌”,只会留下今天的萧条。因为,鄂尔多斯玩的是掏空身体的方式。凭借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暂时繁荣,开始大搞房地产,并用房地产制造虚假繁荣,与能源的繁荣互为作用,掏空城市资源,透支城市未来。
想一想,象鄂尔多斯这样的制造业等都不怎么发达的城市,就靠能源和房地产能够支撑多久呢?在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以后,支撑鄂尔多斯“辉煌”的基础没有了,房地产也就迅速崩盘了。没有了这两大做支撑,还能维持得下去吗?所以,对鄂尔多斯来说,实际已经是一个徒有外表的城市。毕竟,没有制造业,没有良好的创新条件,没有有效的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等待鄂尔多斯的,就是重新开始,踏踏实实地做一些符合实际的事,发展一下制造业。眼下所谓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不是鄂尔多斯经济复苏的体现,而是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新的虚假繁荣。鄂尔多斯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只有依靠发展实体经济,用实体经济弥补前些年发展留下的畸形结构。
未来的鄂尔多斯,可以充满信心,但前进的道路之崎岖,可能比很多城市都要更加艰险一点,困难更多一点。
鄂尔多斯的过去的辉煌的,因为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曾经在整个中国也是大大有名的存在,房价也因此不断上涨,但最近几年因为资源枯竭等问题鄂尔多斯现在是真的衰落了。
房价方面,从2006年起,在煤炭产业带来的资金支撑下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十分火热,等到了2011年的时候鄂尔多斯的部分地区的房价就已经涨至两万多,但现在因为种种原因鄂尔多斯的房价已经跌倒了三千元,而且还无人问津。更可怕的是因为房地产遇冷,很多在鄂尔多斯的项目都已经停工了,也就是说传说中的烂尾楼。
经济方面,虽然在经过了房价腰斩之后,鄂尔多斯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仅仅放在内蒙古来看,鄂尔多斯依旧是内蒙古经济最强大市区,数据显示2016年鄂尔多斯全市人均GDP高达21.55万元, 排名 全国第三。
不过鄂尔多斯毕竟是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能量的升级换代,以后鄂尔多斯的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所以笔者认为未来鄂尔多斯的发展重心要朝着 旅游 方面进行发展,毕竟鄂尔多斯的 旅游 资源崖还不错。
外国人说中国人穷,基础设施很差,结果是完全相反;外地人说康巴什是鬼城,没人,结果是鄂尔多斯当地人一房难求,每天堵车,风景好的不得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请实地看了再发言,要不让当地人笑话你没文化!
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波动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能源需求却是永恒的,一个城市的能源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也能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害。这次黑凡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内地排名第一富裕的城市,或许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接下来请细心看完。
(鄂尔多斯)
这个曾经内地最富裕的城市就是靠着煤炭资源而暴富的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而所称的“鬼城”指的是鄂尔多斯市政府斥巨资建设的康巴什新区,不仅是政府所在地同时这也是一个世界级旅游项目,该地区还有4A级的景区供游客游玩。因为该新城区建设的面积大人口不多,一座很繁华的城市到了夜幕降临时很多楼盘都是黑的,所以有“鬼城”之称。
(康巴什新区)
那么这个地方真的不行吗?其实并不是,很多报道都会以偏概全,据黑凡身边有去过这个地方的朋友所述,街道空气以及建筑等环境都很不错,鬼城之说只是因为居住的人少了而已。康巴什新区是鄂尔多斯04年开始建设的,在10年该地方就有“鬼城”的言论。而从客观事实来说,由于城市建设没有完善所以前往该新区的人口并没有几个。
(鸟瞰康巴什新区)
而曾是内陆最富裕的城市,鄂尔多斯因为煤矿使得人们都富裕了,有着中国1/6煤储量的鄂尔多斯一下子资金富裕,所以有了煤矿和房地产开放这两个项目,但是之后随着资金链断了撤资,而留下了很多刚建好没有装修的楼盘。再加上康巴什新区的建设时间短,虽然能正常居住,但因为故土难迁,很少有人会入住。
(康巴什太阳广场)
人口密度极低,房地产泡沫严重等这些问题导致鄂尔多斯面临尴尬的处境,其实近几年康巴什新区的建设已近逐渐起来毕竟是市政府所在地,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地方终将会热闹起来。
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开发的一个新区,鬼城之说由来已久。
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区,距离老城区30多公里,由于经济发展,政府决定在康巴什建立,因为开发速度快,楼多人少,当时按照十几年以后规划的,有点超前。
而且依靠资源煤炭来发展经济,但是煤炭行业不景气,导致房地产泡沫出现,急转直下,人们到一个地方首先保证就业情况下才可以谈其他的。
鄂尔多斯人均拥有3至4套房,花费60亿元巨资打造的康巴什新区,这里高楼如同森林一样密集,成片的住宅区却人烟稀少,被部分媒体成为:“鬼城”。
历史沿革:
康巴什区夏代为熏育部落活动的地区。
商代为舌方、鬼方等部族的游牧之地。
西周时成为严狁之牧境。
春秋初期被林胡等部族占据。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领兵30万,北击匈奴,占据黄河以南地,区境全部属秦上郡。秦末,匈奴又复南下,今区境为匈奴驻牧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区境归汉所辖。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设西河郡,区境属西河郡辖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康巴什区
鬼城这个词最早出自美国媒体,时代周刊有次刊登了一篇报道,将鄂尔多斯居住的人口数量和实际可容纳的人口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来了鬼城的结论。虽然鄂尔多斯确实经历过鬼城的阶段,但是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变得欣欣向荣。
一,因煤炭而崛起的鄂尔多斯大家耳熟能详的鄂尔多斯羊毛衫其实真的出自鄂尔多斯,但是让鄂尔多斯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还是发现了大量煤炭资源。
由于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丰富并且易于开采,再加上政府大力的招商引资,这让鄂尔多斯在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既然常住人口增多,那么鄂尔多斯的市政府自然想着把这些人留下来,于是在2004年开始斥巨资拉开建设新城区康巴什建设的帷幕,并且在2006年市政府迁址入驻,这无疑让康巴什新区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为了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市政府按照十几年后的标准进行规划进而开发了大量的房地产。再加上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看起来非常有优势,那时楼房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万元每平方,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算的上独一份。
二,成二,也煤炭败也煤炭虽说当时鄂尔多斯的煤炭行业搞得红红火火,但是由于无限制的开采以及没有进行合理的相关规划,在鄂尔多斯务工的人员很快发现煤炭快开采完了,当地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于是纷纷离开了鄂尔多斯。
房地产行业最怕的就是常住人口太少,随着外地人纷纷离开鄂尔多斯的房价也断崖式下跌。虽然价格逐渐恢复到其他地区的正常水平,但是由于鄂尔多斯短期内没有任何发展潜力,买房的人依旧不多。以康巴什新区为例,能容纳一百多万人口的房子只有不到十万人,在路上甚至经常半个小时都看不到人,被称为鬼城也不足为奇。
三, 鄂尔多斯已经今非昔比说鄂尔多斯是鬼城的其实已经是过去式了,随着入住率逐渐提高,鄂尔多斯现在虽然算不上二线城市,但是也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鄂尔多斯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以及旅游业,优美的景色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去鄂尔多斯观光,进而拉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康巴什县级行政区,它也是已中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鄂尔多斯的现代城市建设,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旅游富民的效果正日益明显。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是鬼城已经是个旧新闻了,没有了煤炭虽然让鄂尔多斯失去了强大的助力,但是并没有将鄂尔多斯打垮,鄂尔多斯现在以崭新的形象欢迎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迎大家去鄂尔多斯走走看看。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鄂尔多斯神话是破灭的过程:
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鄂尔多斯神话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扩展资料:
类似的事件还有,甘肃玉门,如今状况堪忧: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量的90%以上,奠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玉门输送大量人才和技术。这里繁华兴盛,拥有近11万人口,经济发达。
然而,过度的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滑,环境破坏严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参考资料:人民网—鄂尔多斯资金“脱实入房“
“鬼城”指的是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区,距离老城区30多公里,由于经济发展,政府决定在康巴什建立,因为开发速度快,楼多人少,当时按照十几年以后规划的,有点超前,而且依靠资源煤炭来发展经济,但是煤炭行业不景气,导致房地产泡沫出现,急转直下,人们到一个地方首先保证就业情况下才可以谈其他的
鄂尔多斯人均拥有3至4套房,花费60亿元巨资打造的康巴什新区,这里高楼如同森林一样密集,成片的住宅区却人烟稀少,被部分媒体成为:“鬼城”
当时按照十几年以后规划的,有点超前,而且依靠资源煤炭来发展经济,但是煤炭行业不景气,导致房地产泡沫出现,急转直下,人们到一个地方首先保证就业情况下才可以谈其他的。
过去,鄂尔多斯的经济繁荣,特别是煤炭和羊毛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移民。然而,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康巴什地区已经建造了太多的房地产,人口并没有那么多,这导致了大量的空置,使得鄂尔多斯成为房地产的变形代表。
扩展资料:
过去,鄂尔多斯的经济繁荣,特别是煤炭和羊毛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移民。然而,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康巴什地区已经建造了太多的房地产,人口并没有那么多,这导致了大量的空置,使得鄂尔多斯成为房地产的变形代表。
因为康巴什新城没有人,所以它已成为“鬼城”。但是,在这里访问后,我发现:行政中心,新闻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美食城,各种社区别墅,酒店等,应有尽有。图为市民活动中心。到了晚了,我觉得康巴什“活着”了。
在乌兰木湖,这条河上挤满了人。我们想知道康巴什的所有人是否都出来了,岸上的人都很密集。很多人来看喷泉。如果晚了,座位不容易找到。河的另一边的建筑物互相反射。据说有必要将康巴什建成香港。然而,虽然目标雄心勃勃,但它必须基于实际情况,一步一步。
如今的的“鬼城”:
澳大利亚工程师加德纳再次来到康巴什时,发现这里和8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德纳说:“当年康巴什经济结构很单一,产业园区和写字楼里人很少。目前在康巴什产业园区,能看到许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工人们都很忙碌,一片繁荣景象。”
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依托于当地政府产城联动政策。康巴什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目前已达到4750多家,成为内蒙古重要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产业基地。周边地区不少优秀人才看中康巴什的经济发展潜力,纷纷选择工作定居于此。
涌向康巴什的不只有寻找发展机会的各类人才,还有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西安工作的法国人巴蒂斯特今年选择在内蒙古休年假,原本康巴什只是旅途中的中转站,但巴蒂斯特被这里兼具现代性与蒙古族文化特点城市的景观所吸引,临时决定在康巴什多待几天。
“这里不仅有以传统文化作主题的蒙古象棋广场,还有风格独特的现代建筑鄂尔多斯博物馆。路边盛开着格桑花、雏菊和薰衣草,还弥漫着鲜草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巴蒂斯特说。
近年来,康巴什推动文化旅游业率先发展,成为中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城市绿化率达到42%,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2016年,康巴什累计接待游客78.5万人次,同比增长46.2%,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56.5%。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曾被称“鬼城”,康巴什“财气”渐旺
1、包头的风沙比鄂尔多斯小得多,包头本地人常说,包头一年刮两次风,一年六个月,春天,如果包头人真去了鄂尔多斯,包头的风沙与鄂尔多斯的风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
2、鄂尔多斯的绿化环境远不及包头,包头经过几十年的绿化,城市绿地覆盖率特别高,赛汗塔拉生态园和奥林匹克公园是天然的养吧,阿尔丁植物园也是昆区一个非常大的休闲、跑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3、包头的城市系统更集中,更能优势互补。
4、东胜是鄂尔多斯过去的市政府所在地,现在市政府所在地搬迁到康巴什新区。
5、康巴什的整体环境比较好,但是人口比较少,很多人买了房子并未去居住,也就是说,人口主要集中在东胜。去过东胜的人都了解,无论从绿化,到街道的布局,东胜是没法和包头相比的。
这个要看地区了,煤矿多的地方生活水平相对高一点
现在的政府所在地是康巴什,全市共有八个旗区,分别是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
按地域位置,全市可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煤田。东部即准格尔煤田,西部即桌子山煤田,南部即东胜煤田,北部 即乌兰格尔煤田。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20户重点煤炭企业之一。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是以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煤炭化工、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及所辖企业分布在素有“塞外宝库”之美称的鄂尔多斯市境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具有“三低二高”特点的优质“绿色”精煤(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份)。
其他矿产业很多,你看看这个吧。http://baike.baidu.com/view/7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