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快递是用燃油车还是用现在的新能源纯电动车,哪个要好一些?
首先说说快递行业对车的磨损比较大,如果用燃油车保养费不少,燃油成本也比较贵,使用电动物流车的话,电费便宜,不需要各种保养,成本不到燃油车的三分之一,新能源电动物流车肯定要好一些,要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燃油车面临着限行指标等问题,有些厂家如陆地方舟这些手续全部厂家办理,你直接提车就能用,非常便捷,你可以去看看。
4月2日,国家邮政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与物流业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供应链的融合提出明确方向及要求,指出快递业应当深度融入汽车、消费品、电子信息等制造领域,鼓励快递企业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车辆的同时,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的预测,在国家及地方政策、各地政府、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推动下,新能源物流车将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并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电动物流车产销量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0%,增量规模达百万辆。而2020年城市配送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意见》提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快递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基础。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服务保障。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对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快递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和邮政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还指出,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应当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示范推广、强化交流对接、完善标准体系及加强人才培养六个方向,形成涵盖多方面、高层次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家邮政总局等部委已经多次发文,要求物流业积极引入新能源汽车,并将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与发展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相结合。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重点区域达到80%。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消息,截至3月底,除湖北外全国公路货运市场整体恢复势头良好并趋于稳定,全国开行车辆日均行驶里程也比上年上涨14个百分点。某券商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表示,虽然疫情对汽车产业整体销量产生负面影响,但居民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也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买菜等电商平台配套物流的轻型商用车公司直接受益。
中韩合资企业CJ荣庆物流相关负责人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利用新能源汽车解决中短程城市物流,加快物流车辆的物联网与智能化对接,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发展趋势。他同时提出,主管部门在要求物流企业更换新能源车辆的同时,应加快公共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补贴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配合。物流企业则应该借此机会实施精细化服务和管理的升级,“如果新能源物流车能够配合物流行业的集约化管理趋势,例如引入绿色物流智慧服务平台、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以及枢纽内充电维修设施等的建设,能提升物流运输行业现代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3岁的王帅刚好历经京东的物流用车从燃油车时代走向低碳的电动化时代。对他而言,电动车并不难学,也没了尾气困扰,他对更方便、好用的电动工作用车仍有更多期待。
1月14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围绕“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展开研讨。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先期组织了“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专题调研。该调研就数据服务平台、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政府监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建议。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绿起来”,是物流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在2021年11.11超级战报中,京东发布了减碳账单:11.11期间,京东物流通过减量化包装、新能源车运输、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智能设备应用等全链路减碳措施,累计减碳2.6万吨,其中京东物流使用循环包装1135万次,新能源车减碳高达1.5万吨。
从运输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是很多物流企业在现阶段可以快速实现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而公路运输在交通全行业碳排放中的占比达到80%以上。因此,在物流运输方式上的调整,也是国家在政策层面的主要措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 汽车 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力争达到80%。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情况,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
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京东物流目前已经布局使用了约两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2千万棵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从干线物流货车到终端的快递车,规模化的新能源车队覆盖了京东物流多种业务场景。如今,京东物流已经将北京的自营城配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在服务2022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 体育 赛事中,京东物流在赛区城市配送、场馆内部物流服务中全部使用电动物流车,所有服务车辆100%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并且在张家口赛区内试运行氢能物流车。
除此之外,更为多元的绿色运配模式,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在2018年,京东物流联合新能源产业链的主机厂、充电运营商、车辆运营商等20家龙头企业共同启动“京东物流新能源产业共生联盟”, 推动新能源物流 汽车 的普及,输出更好的产品、模式、标准,向行业和 社会 赋能。2021年10月,京东物流发起“青流计划”新五年倡议,将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合力推进全国重点城市清洁能源 汽车 上路。
去年10月,京东物流对外宣布,将继续投入10亿元用于加码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建设,还计划未来5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35%。
在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建设过程中,京东物流在技术层面的不断投入已经初见成效。据段艳健介绍,京东物流不断在新材料技术方面创新,将包装瘦身技术应用于多个物流包装上,瘦身胶带、低克重高强度纸箱、轻薄塑料袋等。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箱型,推出智能包装推荐系统“精卫”,根据内装物品的尺寸体积匹配最合适的纸箱型号,可实现空箱率降低15%以上;在多个场景下应用自动化包装技术,通过“量体裁衣”将平均每个包裹使用的材料减少20%以上。联动供应链上下游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原厂直发包装理念,出台电商物流包装标准协同品牌商家从源头上实现减少物流环节二次包装使用,自原发包装行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减少一次性包装近百亿个。
京东物流还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发起多个绿色联盟,积极参与多项国家/行业绿色相关标准起草和修订工作,积极发挥平台影响力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不论快递包装还是车辆电气化,都是物流全链路减排中的一环。在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平台智能园区创新部负责人者文明看来,物流涉及到的链路比较长,从供应链端到端整个环节里面,几乎所有环节都会涉及到降碳,主要从三大方面来着手,即园区、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
物流园区是物流减排过程中的关键单元。京东西安“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将率先建成我国物流行业首家碳中和示范园区。者文明介绍,在园区内,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以及园区内各作业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例如通过5G专网端边云协同技术,将仓储机器人的大量算法上移到边缘侧,一方面可以降低机器人成本和能耗,另一方面也能让机器人反应更快、更灵敏。
另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的物权交接,将大规模、冗杂的签单过程简化,既节省时间又节约纸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物流包装的耗材推荐,相比人工目测装箱,同样的商品可以使用更少的填充物更小的纸箱进行打包运输。
者文明表示,更快、更准、更安全的购物、物流体验,是消费者可以直接感知到的,而这背后都是依靠技术创新。而且用 科技 的手段去做能效的优化,不但能实现效率提升,企业的成本也会降低,配送费也就更便宜了。
京东物流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拓展。据者文明介绍,国内外很多品牌商自身的成品仓内也需要仓储机器人,以及仓配一体化的履约服务等,京东物流可以提供相应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随着全球气候行动不断推进,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品牌商开始对绿色低碳提出专门的要求。
物流减排降碳的第三大方面是能源。者文明说,京东在能源板块,首先是尽量改变能源的结构,用以风光为主的绿色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具体来说就是更换物流车辆、在物流园区大面积安装屋顶光伏等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新能源和能源智能管控的设备,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控,降低能源的损耗优化能效,从而做到节能减排。
占地面积大、具备一定电能消耗的物流产业园区,其相对平整仓库、厂房屋面本身就具备建设分布式能源的优质基础条件。京东在国内拥有丰富且优质的物流园区屋顶资源,京东智能产业发展事业部新能源业务负责人沈剑透露,京东目前主要着手在做西安和宿迁两个碳中和园区的屋顶光伏和储能建设工作,其中宿迁有3.5兆瓦光伏发电,西安是9兆瓦,储能设备都是300千瓦,690千瓦时的小型储能设备。
“截至2021年底,京东建成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约100兆瓦,年发电量可供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放眼未来,我们计划在全国各地的“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都逐步建设屋顶光伏和充电设施,部分园区会做储能。整体来看,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能够为85%的京东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与此同时,将通过我们的园区综合能源建设与管理经验的积累,未来将为更多行业伙伴,针对上下游链条上优质的屋顶分布式资源赋能建设与运营。”沈剑介绍。
分布式光伏不仅需要一定的设备投资,还对建筑的屋顶角度、承重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还需要园区具备一定的电能消化能力。一般来说,为实现用电侧“削峰填谷”,最大程度上的应用绿色电力,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储能设施保障稳定持续供电。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但沈剑表示,投资分布式光伏既要算项目运营的“小账”,更要算企业发展的“大帐”,既要保证项目投资的合理收益,又要着眼于行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将绿色能源作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必备的基础设施。
沈剑也对于参与CCER、全国碳市场交易表示了期待。“如果未来随着工商业一步步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京东也需要进行碳配额履约,那么现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减排任务,甚至在抵消后还有充裕的情况下,还能进行配额交易。”
据他介绍,目前京东在新能源方面主要是和新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分阶段地推动综合能源利用不同步骤、不同方案的实施。“我们目前很看好这个赛道,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这些优秀的企业学习。”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从干线物流货车到终端的快递车,规模化的新能源车队覆盖了京东物流多种业务场景。如今,京东物流已陆续将北京的自营城配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在服务2022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 体育 赛事中,京东物流在赛区城市配送、场馆内部物流服务中全部使用电动物流车,所有服务车辆100%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并且在张家口赛区内试运行氢能物流车。
除了规模化使用清洁能源运输外,创新技术应用正有效提升运配效率,降低能源损耗。京东物流利用大数据优化北京及周边地区仓储网络规划,通过大数据进行实时最优路径规划,减少在途车辆。并对收货环节进行精准排产,避免车辆集中到达,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另外,跨区包裹和仓间调拨的车辆则可安排夜间运行,减少日间车辆近30%。而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中,通过调度算法和运筹优化技术指挥车辆精确地走向适合的月台;同时,通过可视化导引、摄像头识别,指导司机准确进行停靠,有效降低车辆在园区外的排队时间,以及在园区内的等待时间。
事实上,绿色低碳已贯穿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全流程。自2017年启动“青流计划”以来,京东物流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在构建绿色低碳商业模式上的独特优势,在“仓储、包装、运输、回收”等环节释放出巨大的减碳效能。
在京东物流多个智能物流园区内,光伏发电、风光多能互补、发电充电一体化、电储能、水蓄冷,雨水收集等措施正逐渐成为仓储环节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今年,江苏宿迁和陕西西安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将建成全行业首批碳中和示范园区,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建设,为园区提供持续的绿色能源。而聚焦绿色包装环节,京东物流通过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统筹规划包装材料,并实施胶带“瘦身”,无纸化作业和电子面单使用,以及向全国投放可循环的青流箱、生鲜保温周转箱等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包装成本,减少一次性包装废弃物。
编辑/田野
2019年年底的各大车企年会上,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展望即将到来的2020年。然而,一场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车企进入无限寒冬。那么,疫情下的新能源物流车前路如何?
2020年,车企压力不小
福田汽车年会上,展示了以“智蓝”命名——包括旗下欧马可、奥铃、图雅诺等多款纯电动、氢能源商用车产品;
东风汽车股份年会上,展出了东风EV350纯电动厢式运输车、东风EM1O纯电动冷藏车,展示了2020年东风汽车股份的方向之一;
中国重汽王牌商用车年会上展出了中国重汽王牌翼狮4X2纯电动牵引车;
……
这些画面依稀还在眼前,但疫情的爆发让大家措手不及。从停工停产,到复工复产,像坐过山车一样。同时,车企还要面临艰巨防疫任务、供应链短缺、资金短缺问题,车企苦恼可想而知。甚至从部分车企的降薪风波中,也可看到这次车企遇到的麻烦并不一般。
1月产销:“绿”的让人眼晕
2020年1月,新能源专用车2589台的销售走势相对较差,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处于历史低位。
2020年前2月,国内新能源专用车共生产3435辆。车辆类型方面,新能源物流车占94%,环卫车占5.8%,其他专用车占0.2%。企业方面,前两个月有新能源专用车产量的企业共47家,与繁荣时期的130家相比,有约64%的企业在今年前两月没有生产新能源专用车。
不难看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也已陷入低潮。
希望之火:创新布局,抢占市场
疫情下,车企同样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车企复工正面临挑战:生产资料供应受阻;整车销售恢复缓慢;企业应对标准法规的难度大幅加剧;企业出口压力大;防疫物品不足影响员工上岗工作;企业资金紧张……
但面对抗疫复产,车企还是勇敢奏响战斗的号角。
3月9日,北汽集团多款卫健物流产品进行线上首发。最新发布的五款卫健物流产品,为响应民生所需,构建城市物流的科技防疫保障。
3月10日,吉利商用车与传化智联合资公司传化慧联—湖南烟草吉利远程E200新能源物流车交车仪式在长沙隆重举行。
3月12日,福田智蓝新能源2025战略的发布,标志着福田汽车在抢占新能源商用车未来发展制高点有了更明晰的发展路径,也为福田智蓝新能源成为全球新能源城市物流领导者的目标奠定了发展基础。
车企对于新能源物流车的布局从未止步,创新布局、抢占市场,成为当下车企攻坚的主旋律。
新趋势:新能源物流车的“危机”
好消息其实也在不断传来,像春风一样温暖,给遭遇严寒的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带来了希望。
2020年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物流车占比约61% ,约2倍于环卫车数量。卡车车型数量最多,其中卡车底盘共有19个型号。
近期,23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及,对纯电动轻型货车不限行或少限行。
地方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其中,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为新能源战略计划作出了下一步部署。《计划》第九条,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邮政、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基本采用电动车。年底前,力争邮政、城市快递、轻型环卫车辆(4.5吨以下)、办理货车通行证的轻型物流配送车辆(4.5吨以下)基本为电动车。
3月17日,工信部下一步拟开展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
此外,3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公交、环卫、出租、通勤、城市邮政快递作业、城市物流等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行业来说,这些政策无疑都是利好的消息。由此来看,危情之下,新能源物流车或将迎来一波新的机遇。
砥砺前行:发现问题 持续成长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发展趋势,熊猫智联曾在《城市绿色货运新能源物流车应用分析报告(2019)》中提出三个方向:城市货运应用场景丰富化;用户市场结构变化;产品结构变化提升物流市场渗透率。
未来日子里竞争会更加激烈。城市物流车未来仍以4.5吨蓝牌轻卡为主,各大车企肯定会加大其纯电动轻卡产品布局,比拼竞争力。新兴物流车企业的搅局,如吉利远程、比亚迪等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让纯电动轻卡企业竞争格局更加扑朔迷离。还有,由于现阶段产品同质化也促使竞争越来越严重。
当然,纯电动产品作为重要的市场产品,由于购车成本高,推广起来困难,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获得市场。
一方面,其在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路权。2019年,新能源物流车政策和路权更加明朗,但随着购车补贴的退坡,新能源车辆在价格上已经逐渐失去优势,市场压力会更大。
另一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完善。毕竟,充电桩普及才能使电动物流车在城市配送中展露风采。此外,技术需要革新、5G建设、服务质量也需要提高。
小结:
众所周知,新能源物流车在不少大城市不仅享有路权,还享有专为新能源物流车的运营补贴等政策。随着技术发展,新能源物流车优势终将显露。2020年新能源物流车的春天似乎来得晚些,但我们相信和期待,车企仍在奋斗的路上继续拼杀,“春天”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物流商用车网 记者 晓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