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现在越南在核能和新能源领域跟中国、美国的关系是什么

感动的火
生动的砖头
2023-02-01 04:14:09

现在越南在核能和新能源领域跟中国、美国的关系是什么?

最佳答案
香蕉月光
听话的香水
2025-07-13 13:19:52

新能源领域不知道,也没人关心,关心的都是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国家的行为和表现.

关于核能,中国和越南没有任何的联系,原因是很明确的,很简单的,很直白的,

而在这一点上,美国和越南的关系很好,美国为越南的核能发展提供了技术/资金/政策/法律/政治上的支持和保护,提供了超常规的帮助和支持.

最新回答
霸气的歌曲
健壮的向日葵
2025-07-13 13:19:52

 力帆股份(行情,问诊)4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于4月1日与河南省济源市政府签署 《力帆电动车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拟投资22亿元在当地建设力帆电动车项目,生产LF520、LF520i、LF320、LF330等新能源电动车。其中,一期预计产能为1万辆/年,实现总产值5亿元;二期产能将达到10万辆/年,总产值预计50亿元。

\r\n\r\n力帆股份表示,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是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布局。虽然上述框架协议由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签署,但明确实施主体为力帆股份及其子公司。鉴于河南济源市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较好的机械加工基础,而力帆股份具备乘用车和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公司希望通过该项目带动整个电动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r\n力帆股份还表示,此次双边合作,既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可充分利用和享受济源市政府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推进公司行业领先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为公司产业链的延伸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背后的钥匙
大胆的小伙
2025-07-13 13:19:52

历时8年的RCEP协议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 RCEP全称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除去尚有部分重要问题没有解决的印度未加入以外,其余十五国签订的该协议意味着,彼此之间将基于该协议为各方提供便利。

今年早些时候,能源一号对于逆变器和组件厂商在海外工厂、联络点以及办事处做过相对完整的梳理,以下是具体信息。今年以来,包括晶澳 科技 、隆基股份在内,还陆续收购和新建了一些海外基地。这些中资在海外的办事机构及投资项目,不少属于RCEP所在的亚太国家范畴内。

因而,以下公司都会备受RCEP协议签订的利好而获得更大的业务增长机遇及发展空间。

所以,RCEP的建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新能源贸易往来,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在未来在布局这些地区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带来更多便利。

举例来说,中资设在亚洲各地的海外工厂,可直接将中国的制造能力进行复制及略作变化,把产成品输向美国等个别对中国光伏设置贸易壁垒的地方。

中国企业本身,也可借由较好的贸易政策与RCEP协议所在国保持更好的关系与沟通,从而带动中方及贸易伙伴国家一同做大新能源产业。

疫情期间,有海外产能和强大分销渠道的公司,与世界各地朋友做生意的顺畅度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地缘优势虽不能彻底体现出来,但因根深蒂固的海外厂区、办事机构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关系,让业务协作并不受疫情问题的困扰。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出色的中国A股及美股等公司,恰恰是上述这类企业。

从组件市场来看,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协鑫等都在全球各地布局了大量产品生产线,不少位于亚洲等地。良好的海外工厂,加之部分厂商也同时拥有海外的硅片、支架等周边伙伴产能,对企业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便利。

逆变器领域来说,包括华为智能光伏、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爱士惟、固德威等逆变器厂家,则可以通过庞大的分销网络、当地销售人员来承担及保障疫情期间的产品供应。

随着RCEP的签订,中国企业征战全球的战略意义更加深远。相关细节显示,RCEP所在国的所有货物贸易中,都可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协定中指出合作应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金融、 旅游 、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因此,需要金融、工业伙伴支持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中长线也会获得更多的利好。

再结合诸多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的情形,我们会发现,今后带给包括中国新能源厂商的机遇也会进一步扩大。9月,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紧接着的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宣布,韩国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11月,日本有消息称考虑为实现2020碳中和目标采取税收刺激措施。此前,新西兰已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大趋势下,其余国家预计也会陆续确定碳中和的目标。

能源行业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十五国共同签订的协议,将为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下面将从光伏布局的角度来看看,中国企业在RCEP协议所在国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脉络,以及这些国家本身所制定的新能源目标情况是怎样的。

东盟各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具有较大潜力。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都有相当规模的光伏项目布局,以下以中国企业在越南、泰国的光伏布局为代表进行盘点。

越南的光伏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争取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有关光伏布局包括大型光伏项目、工厂建立、产能收购、产品出口等颇多。

2019年,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光伏组件达4.48GW,今年中国对越南市场的布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疫情的担忧并未影响到相关项目进程。

今年2月,隆基股份收购越南生产基地3GW电池、7GW组件;5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禄宁55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6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富美33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11月,晶澳 科技 越南基地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顺利举行,该项目利用越南基地现有土地,投资7 亿元,建设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这些布局也是看好越南当地作为良好的产品输出地、贸易、土地、人员及新能源政策有优势等综合判断而进行的。

据国内多位负责越南市场的销售、项目开发负责人表示,今年越南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在3.5~4GW左右。此次签署的RCEP或将进一步开拓中国企业在越南光伏市场的布局。

同样属于“东盟”十国的泰国,也是中国企业布局的关键市场。今年2月,中国能建签署泰国58.5MW浮体光伏EPC合同;4月,中能建葛洲坝国际逆势签约泰国90MW光热光伏项目EPC合同,投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2个月之后,晶澳 科技 为泰国12.5MW漂浮电站供货高效PERC组件。随后的8月,中国能建助力泰国11.56MW光伏停车场落地。

根据泰国的电力发展计划,到2036年,泰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7GW,泰国仍然有巨大市场供光伏发展。

签订自贸协定的十五国中,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韩国。

今年7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政策:光伏组件供应商应具备低碳认证资质,且该政策未设置缓冲期,要求立即实施。而在中国光伏企业申请此项认证时,韩国认证部门以新冠疫情为由,拒绝到中国进行低碳认证,无法得到认证的中国企业对韩国的出口受到了阻碍。

国内业界普遍认为,韩国此举是人为向中国设置了贸易壁垒。此次签署的协定明确规定,协定各国在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中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韩国对中国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有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今年5月,韩国也公布了一项长期能源计划:至2034年,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所占的比重将从32.3%下降到31%。在贸易壁垒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中国企业有望在韩国市场大展身手。

另一邻国——日本的新能源市场也表现不错,中国企业积极在当地开疆辟土。晶科能源、华为等早就在日本地区取得了相当惊艳的销售业绩。

今年3月,隆基股份也与日本信越集团签订掺镓相关专利许可协议;4月,日本的82MW光伏项目竣工,均采用来自国内厂商的铝合金架台;6月,晶澳 科技 宣布为日本关西地区110MW光伏电站供应单晶PERC MBB组件,该项目是日本市场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之一。

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实质上减为零的目标。同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碳中和目标市场布局,日本光伏市场在未来同样具有巨大潜力,中国企业也有望因自贸协定在交易过程中获利。

新西兰已经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澳大利亚还未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或碳价的方案,但于今年9月表示,计划未来十年内在能源技术方面投资180亿澳元以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布局包括,今年1月传来消息即将完工的,东方日升投资并承建的澳大利亚西部最大的132MW Merredin光伏电站。今年6月,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也签署了澳大利亚85MW光伏电站的EPC项目。

在组件及电站领域,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等都在澳大利亚拥有较广泛的布局及渠道伙伴商。而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固德威、阳光电源、爱士惟等核心逆变器厂商也在澳大利亚的分布式市场斩获不少订单,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好评。

新西兰方面,当地的电力输送国企Transpower于今年4月表示,到2050年,新西兰可通过基于风力、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的多能源发电满足全国的电力需求。在装机容量方面,新西兰预计2050年太阳能容量可达6GW。中国企业在新西兰已经展开相应的市场开拓。未来随着RCEP的确定后,也会看到更多项目的开花结果。

综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两国对相关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在自贸协定的加持下,中国与两国开展相关项目合作或能得到一定的便利。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国与国之间交易长久以来难以避免的问题,或是为保护本国企业而颁布的措施,或是为进行部分不正当竞争,然而历时八年才签署的协议向世界表明,合作才能共赢。

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最终指向实现“碳中和”,随着协议的签订,放开可再生能源的布局的脚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指日可待。

故意的戒指
勤劳的飞机
2025-07-13 13:19:52

获取本报告PDF版请见文末

出品方/分析师: 浙商证券 张建民 汪洁

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以柔性覆铜板为基材制成的一种电路板,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连接,具备配线组装密度高、弯折性好、轻量化、工艺灵活等特点。FPC一般可分为单层FPC、双层FPC、多层FPC和软硬结合版。

随着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发展,FPC在弯折性、减重、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进一步体现,FPC在车载领域的用量不断提升,应用涵盖车灯、显示模组、BMS/VCU/MCU三大动力控制系统、传感器、高级辅助系统等相关场景。

战新PCB产业研究所预计单车FPC用量将超过100片。尤其新能源 汽车 的大发展带动车载动力电池用FPC需求大幅增长。

1.1. 动力电池FPC广获应用动力电池FPC替代铜线线束趋势明确。

采集线是新能源 汽车 BMS系统所需配备的重要部件,实现监控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的电压和温度;连接数据采集和传输并自带过流保护功能;保护 汽车 动力电池电芯,异常短路自动断开等功能。

此前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采集线采用传统铜线线束方案,常规线束由铜线外部包围塑料而成,连接电池包时每一根线束到达一个电极,当动力电池包电流信号很多时,需要很多根线束配合,对空间的挤占大。

Pack装配环节,传统线束依赖工人手工将端口固定在电池包上,自动化程度低。相较铜线线束,FPC由于其高度集成、超薄厚度、超柔软度等特点,在安全性、轻量化、布局规整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此外FPC厚度薄,电池包结构定制,装配时可通过机械手臂抓取直接放置电池包上,自动化程度高,适合规模化大批量生产,FPC替代铜线线束趋势明确。

动力电池用FPC已经在新上市的新能源 汽车 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7年前后行业导入初期,由于产业小批量初期的高成本和 汽车 电子领域对可靠性的高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大多还处在观望的态度。

随着FPC展现出的优异性能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快速降本,FPC替代传统线束的进程明显提速。高工锂电2018年调研显示,国内动力电池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在pack 环节批量化应用FPC。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塔菲尔、欣旺达、孚能等企业也均开始应用FPC。

目前FPC方案已经成为绝大部分新能源 汽车 新车型的最主要选择。

综合考虑存量车型,动力电池用FPC整体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由于当前销售中,仍有一定比例存量车型销售,根据车主之家数据统计,2020年新能源销售中,2020年、2019年、2018年新上市车型占比分别约39%、27%、26%,部分存量车型还在使用线束等解决方案。而随着这些车型的退市和更多新车型的出现,动力电池用FPC整体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1.2. 升级CCS单车价值提升

FPC厂商进一步布局下游集成产品CCS,明显提升单车价值。

FPC厂商进一步向下游CCS(Cells Contact System,集成母排,线束板集成件)产品布局,通过FPC向CCS的拓展提升单车价值和盈利空间。CCS产品由FPC、塑胶结构件、铜铝排等组成,铜铝排将多个电芯通过激光焊接进行串并联,FPC通过与铜铝排、塑胶结构件连接从而构成电气连接与信号检测结构部件。

FPC 及 CCS 单车用量与电池模组设计相关。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一般都多个电池模组组成,单车电池模组数量根据设计差异较大,以特斯拉为例,锂电派数据显示,大部分特斯Model S车型的电池包分为16个小模组,而Model 3长续航版的电池包只有4个模组。目前主流车型以7-12个模组的用量居多。

每一个电池模组配备一套CCS,每套CCS配备1-2条FPC,并且CCS还集合了塑胶结构件、铜铝排等结构,相较FPC,CCS环节价值量更高,我们判断CCS单车价值将达到FPC的2-3 倍,测算依据如下:

参考奕东电子招股说明书,2020年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FPC 产品收入7772万元,并且公司披露了每平方米排版数量(FPC/平方米)15个以下、15-50、50 个以上各规格产品的收入和每平方米单位售价,以此框算,2020年奕东电子 FPC 产品单价约 60 元。

当前主流车型以7-12个模组的用量居多,单个电池模组对应 1 个CCS,1 个CCS一般配置 1-2 个 FPC,框算2020年FPC单车价值在500-800元。

2020 年 1-6 月高澜股份下属子公司东莞硅翔对塔菲尔的产品销售额为1357万元,以CCS 为主,占塔菲尔同类产品采购比例为85%。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量39.7万辆,塔菲尔动力电池装机份额1.30%,对应2021年塔菲尔配套新能源 汽车 约0.52万辆。

若按照2021年上半年的1357万元全部为CCS收入,塔菲尔车型全部采用FPC方案,则 对应 CCS 单车价值 1596 元,考虑到部分车型没有采用FPC方案,以及CCS外的其他收 入,框算 2020 年上半年 CCS 单车价值在 1500-2000 元。

1.3.FPC/CCS市场空间广阔

基于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FPC产品单价等假设,我们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和CCS市场空间进行框算。

销量假设:

EVTank数据,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331万辆,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0万 辆。2020-2025年复合增速40%,2030年预计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50%左右,达到4000 万辆。

中汽协数据,2020年我国 汽车 总销量 2531 万辆,其中新能源 汽车 136.7万量,预计2025 年我国 汽车 总销量有望达到 3000 万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基于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提速,GGII预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300万辆,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会超过20%,小鹏 汽车 则预测有望达到35%,并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比超过80%;理想 汽车 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

基于新能源 汽车 销售数据,我们乐观预测2025年、2030年全球采用FPC动力电池方案的新能源 汽车 将达到1600-1800万辆、3500-4000万辆;2025年、2030年国内采用FPC动力电池方案的新能源 汽车 将达到800-900万辆、1800-2000万辆。

价格假设:

目前主流车型以7-12个模组的用量居多,单个电池模组对应1个CCS,1个CCS一般配置1-2 个FPC。CCS集合塑胶结构件、铜铝排等结构件,CCS单车价值有望达到FPC的2-3倍。

基于奕东电子招股说明书信息,我们判断2020年FPC单车价值在500-800元。基于高澜股份公告信息,我们判断2020年上半年CCS单车价值在1500-2000元。

随着新能源 汽车 销量持续增加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车载动力电池FPC产业链的逐步成熟,我们假设后续FPC单车价值量约400-600元,CCS价值量约1000-1500元。

我们乐观预期:

2025年全球、国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FPC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4-108亿、32-54亿元,2025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60-270亿、80-135亿元。

长期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CCS空间更为广阔,预计 2030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FPC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40-240亿、72-120亿元,2030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50-600亿元、180-300亿元。

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预期乐观。

全球在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了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包括欧盟、英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和政府提出了相关规划和愿景,带动全球储能市场发展。

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

储能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储能锂电池的销售。

宁德时代募投公告显示,根据GGII数据,2020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27GWh,同比增长58.8%,其中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16.2GWh,同比增长70.5%。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8%。

安全稳定运行是储能电站核心要求,对储能电池运行状态的监控和信息传输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FPC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到储能领域,公开信息显示业内已经有部分公司有相关方案。

起点研究预测,2025年、203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出货量为873.6GWh、4704.1GWh,2025年、2030年全球储能锂电池预计出货量为167.5GWh、1566.7GWh。

由于当前储能产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成熟度不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暂时按照电池规模进行空间框算:

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1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按车型划分的平均装车电量44.4kWh,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45.2kWh,假设新能源 汽车 单车电力容量 40-60度,参考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CCS单车价值量400-600元、1000-1500元假设,按照电池规模进行框算,则1GWh的储能电池FPC、CCS投资有望达到800-1200万元、2000-3000万元。

2025年储能电池FPC市场贡献的规模有望达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19%,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 FPC、CCS 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2-21亿元、30-51亿元。

2030年储能电池FPC市场贡献的规模有望达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33%,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FPC、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6-79亿元、116-198亿元。

3.1. 需求端/供应端向国内集中

需求端向国内集中。

据起点锂电统计,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多家企业规划产能已达到3155GWh,相较于2020年底461GWh的总产能增长幅度巨大。其中,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占有超40%优势份额,有利于带动国内供应链发展。

宁德:

宁德时代2020年年报数据,产能69.1GWh、在建产能77.5GWh,2021年中报数据产能65.45GWh(年化130.9GWh),在建产能92.7GWh,可以推断此前建设产能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投产,目前公司规划产能已经超过550GWh。

比亚迪:

比亚迪目前在全国9个城市建成或在建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有产能为80GWh(已有产能惠州2GWh、深圳14GWh、西宁24GWh、重庆20GWh、长沙20GWh),全部投产后产能接近200GWh(在建产能重庆15GWh、贵阳10GWh预计2021年底投产,西安20GWh、蚌埠20GWh、长春45GWh预计2023年底达产),预计都将在2023年投产。

中航锂电:

中航锂电目前主要建成产能在洛阳(10GWh,已投产)、常州一期(一期2.5GWh已投产,二期6GWh预计2022年6月投产开工,三期22GWh预计2021年2月开建,四期25GWh、五期、六期规划中)、厦门一期(一期20GWh已投产,二期30GWh 2021年3月开工,预计2022年投产),继洛阳、常州、厦门之后,中航锂电先后签约成都(5月签约,产能规划50GWh)、武汉经开区(5月签约,产能规划20GWh)。

供应端同样向国内集中。

FPC领域最早由欧美等地区主导,随着欧美等地生产成本的提高等逐步转移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为主的亚洲地区,近十年来国内制造成本优势和需求规模充分体现,海外FPC厂商在国内设立厂,同时国内(大陆)包括东山精密、景旺电子、弘信电子等厂商也逐步形成销售规模,国内制造占比大幅提升。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印制线路板的主要生产基地。

PR Newswire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的PCB市场空间占据全球市场总额的约53.8%。FPCworld数据显示,按制造地来看,2018年中国大陆FPC产值占比达到56%,中国台湾占比6%。

3.2. 车载动力 FPC 具有一定门槛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产品需要一定的验证周期,并且在设备、工艺等环节具备壁垒,此外由于 汽车 FPC产品在长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高于消费电子,整体来看具备一定难度与门槛。

由于每台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模组形态和数量不一,因而动力电池FPC的规格和用量也存在差异,前期需要定制化设计开发。

一般而言,电池模组容量越大,所需的FPC长度相应越长,FPC产品在工艺难度和成本方面相应也会越高。

此外,当前行业内以单面板产品为主,未来随着动力电池密度的进一步提升等,FPC产品材料工艺等也面临进一步升级。

3.3. 国内FPC供应厂商积极布局

国内供应商已经成为宁德、比亚迪、中航锂电等核心电池厂商的主力供应商。由于车载动力 FPC领域的门槛,以及早些年各厂商的投入策略的差异,目前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消费电子领域完全不同。

基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行业的广阔成长空间,包括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安捷利、高澜股份(东莞硅翔)、景旺电子、弘信电子、奕东电子、合力泰、中京电子、恒美股份等厂商积极在动力电池FPC领域进行布局。

4.1. 盈利预测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全面替代传统线束方案,行业需求迎来爆发。

2025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4-108亿元、32-54亿元,2025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60-270亿元、80-135亿元。

长期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FPC空间更为广阔,预计2030 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FPC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40-240亿元、72-120亿元,2030年全球、国内新能源 汽车 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50-600亿元、180-300亿元。

此外储能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带动储能电池FPC/CCS产品需求,2025年、2030年规模贡献有望达到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19%、33%。

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FPC、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2-21亿元、30-51亿元,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FPC、CCS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6-79亿元、116-198亿元。

注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在业务规模上处于领先的高澜股份、安捷利实业,以及在消费电子FPC领域积累深厚并且积极投入车载FPC领域的弘信电子、景旺电子等。

4.2. 高澜股份(300499.SZ)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股权切入新能源 汽车 领域。

东莞硅翔成立于2008年5月,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和 汽车 电子产品(FPC柔性电路板、线束板集成件CCS),客户涵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亿纬锂能、比亚迪等核心动力电池供应商。

公司动力电池相关FPC、CCS产品在2019年形成规模并且迅速放量。

2021年上半年硅翔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达到3860万元,同比增长140%,尤其新能源 汽车 电子制造产品(以FPC、CCS为主)实现收入1.88亿元,大增482%。

当前公司FPC+CCS产品收入规模业内领先,公司动力电池FPC产品具备明显的规模、客户优势,未来成长预期乐观。

4.3. 安捷利实业(1639.HK)

安捷利实业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柔性电路板行业头部企业,主要产品为柔性电路板及柔性电路板封装基板及其组件,应用场景涵盖智能手机及其模组、消费电子、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及 汽车 电子等领域,并且向可穿戴产品、光学摄像头模组和显示模组等领域进行拓展。

公司业务全球化布局,目前已经在广州、苏州等地建立了自有工业园区,在福建建立了福州工厂,在海外成立韩国分公司和印度、越南工厂。

公司是较早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FPC 领域布局的厂商,新能源 汽车 电池及 汽车 电子等领域是公司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019年,公司与合作伙伴宁德博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州安博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专门开发新能源 汽车 电子模组产品,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FPC领域竞争实力。

4.4. 弘信电子(300657.SZ)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FPC领域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FPC、背光板、软硬结合板等,目前已经形成以手机模组为基本盘,手机直供、车载电子、FPC+、工控医疗、海外业务等重点突破的多元化全方位的业务布局。

客户涵盖深天马、小米、京东方、华星光电、深超光电、欧菲 科技 、群创光电、东山精密、比亚迪、联想/MOTO、OPPO、vivo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结合公司6月投资者问答回复,目前公司车载业务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新能源 汽车 的动力电池配套及车载显示配套领域取得突破。

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知名动力电池生产商开展紧密合作,经过二季度整合,公司新能源电池订单已平稳过渡至主力工厂。

车载显示配套领域获得全球车载显示龙头企业供应商资质。目前公司产品已应用于蔚来,小鹏,吉利,广汽等多个品牌的主流车型。

7月公司公告聘任丁澄先生、苏晨光先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丁澄先生此前曾担任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柔性电路板事业部工艺经理、厂长、事业部总经理;苏晨光先生为现任辁电光电、源乾电子董事长,有望整体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强化了公司车载业务增长预期。

车载领域是公司当前重点布局的业务领域,布局方向涵盖动力电池、车载显示配套、车载灯光系统、车载 娱乐 系统、车载监控系统等领域。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需求爆发,结合公司的产品优势,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 汽车 动力电池厂商,并且在车载动力电池领域调整和扩充产能,为进一步获取更多份额打下基础。

4.5. 景旺电子(603228.SH)

景旺电子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从事印刷电路板及高端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产品类型覆盖刚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金属基电路板等多品类、多样化产品的厂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在 汽车 领域,公司业务布局涵盖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自动驾驶等领域,目前 汽车 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Atech、海拉、博世 汽车 、法雷奥、德尔福、柯斯达、蔚来、理想等零配件厂商和终端客户,新能源 汽车 方面,公司通过 汽车 零配件厂商供应产品。

公司5月在投资者问答表示,2020全年公司 汽车 电子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24%。

公司也为车载业务积极储备扩充产能, 汽车 领域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成长动力:

江西二期工厂主要面向 汽车 、工控等高品质要求的市场,自2020年末开始满产,一季度 汽车 电子订单需求增加,带来 汽车 电子收入占比提高;

珠海景旺HLC、HDI(含SLP)工厂是公司技术升级的主要载体,使公司的制程能力跨入一个新的台阶,主要面向5G通信设备、服务器、 汽车 用多层印制电路板及任意阶HDI和含mSAP技术的HDI等产品;

龙川软板二期项目是公司布局多层软板、软硬结合板产能的孵化地,主要应用于车载显示、TWS、触屏、OLED等产品。

动力电池FPC领域竞争加剧的风险;动力电池采集线方案迭代导致FPC用量不及预期;新能源 汽车 、储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储能领域FPC方案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PDF版报告请登录【远瞻智 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还单身的身影
和谐的小熊猫
2025-07-13 13:19:52

近些年来越南的经济一直被各个国家看好,2018年4月份越南的股市直接飚升至1200点,直接跻身世界股市增长排在第二的国家,可见越南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十分大的。从股市中就可以体现出不少的信息。

外国工厂纷纷搬到越南

据相关消息,越南国内迎来的投资特别多,106个国家纷纷来到他们国内投资建厂。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越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世界的工厂呢?不得不感慨,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压力。从我国的发展来看,相当好。

GDP总量同比增长8.1%,其中制造业创造的经济同比增长27.4%。接着医疗器械和医疗制造等高端企业也比同期增长了18.2%,发展相当迅速。

像最近几年,新能源相关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但我国出口的这些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也比去年增长了两倍。虽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有不好意思的一面。那就是很多工厂现在相继去了越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工厂,选择撤离中国搬到越南呢?

原因有很多,比如越南的外贸政策和环境、中国和欧美的贸易冲突等。但真正关键的原因,就是越南的人工足够便宜。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曾经是我们崛起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是靠着这一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可是给人家代工,终究只能赚点代工费;所以我国现在大力提倡产业升级。

后来中国经济发展,工人的工资水准也随之上涨。可这对于那些外国工厂来说,在中国建厂的成本就新增了。而恰好此时,越南经济开始发展,良好的外贸环境和更加低廉的人工,便成为优势。

既然有好的地方,那为什么不搬呢?所以,那些外国工厂就纷纷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这并不是越南出了什么奇招,而是资本自然而然的选择;或者说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往人工更低的地方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咱们当年刚刚改革开放,不也是成为外国企业工厂转移的目的地吗?

越南在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

这也是得益于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不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越南自然是很多工厂的首选目标。

要说越南增长最快的,还是外资投入到越南的规模和速度。不过越南自身的实力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外资回流,越南实际能够得到的经济量较为有限。想要将这个转化成本国的发展动力水平就更加“困难”了,所以这就成为了限制越南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按照越南现在的发展来看,经济稳定上升还是没有问题的。希望未来越南在经济这一块能有着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