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对国际能源危机有管辖权吗
一、成立背景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对抗西方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
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年2月召开的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以指导和协调与会国的能源工作。同年11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在巴黎通过了建立国际能源机构的决定。同年11月18日,16国举行首次工作会议,签署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议》,并开始临时工作。1976年1月19日该协议正式生效。
二、机构成员
国际能源署现有29个成员国。
1974年的创始成员国有16个,分别为: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日本、瑞典、瑞士、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英国;之后加入的13个成员国(加入年份)分别为:挪威(1974)、希腊(1977)、新西兰(1977)、澳大利亚(1979)、葡萄牙(1981)、法国(1992)、芬兰(1992)、匈牙利(1997)、捷克(2001)、韩国(2002)、斯洛伐克(2007)、波兰(2008)、爱沙尼亚(2014)。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
三、作用特点
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是在1973年至1974年的石油危机后,于1974年11月成立的,它是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自治的机构。国际能源署由28个成员国组成,总部设在巴黎,拥有来自其成员国的190位能源专家和统计学家。
国际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系统,改进全球的能源供需结构和协调成员国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国际能源署秘书处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统计的权威。秘书处每月发行一期石油市场报告,一年发行两期全球能源展望,这两种能源报告在世界上都颇具影响力。
国际能源署的能源技术合作项目是在能源技术研究委员会(CERT)的指导下进行的。为了协助这些项目,CERT建立了四个由成员国组成的专家组,即化石燃料工作组、可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组、能源终端用户技术工作组和核电协调委员会。另外,还建立了专家组对电站技术、项目研发优先权的设置和评价及石油和制气提出建议。
这些项目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能合作共事,同时分享成果,其成果一般以出版物的形式公开发表。项目的目标是提高能效及技术的可靠性,评估最新的能源技术,减少使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与非成员国合作。
当石油供应量出现7%缺口额时,国际能源项目组织要求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限制对石油的需求,增加储备,并共享有效的石油供应资源,要求成员国持有的石油储备至少应相当于上年度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国际能源署通过非成员国委员会(CNMC)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之外开展重要的工作,并组织研讨会。已就黑海能源调查、有关中国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性方面的探讨以及东南亚制气提交了研究报告,并就俄联邦的能源政策、印度的电力市场的发展、南美制气及印度能源供应中煤的问题等专题进行研究。
四、主要活动
1、在出现石油短缺时,该机构在成员间实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即当某个或某些成员国的石油供应短缺7%或以上时,该机构理事会可作出决定,是否执行石油分享计划。该机构各成员国根据相互协议分享石油库存,限制原油消耗,向市场抛售库存等措施;
2、该机构还要求各成员国保持一定数量的石油库存,即不低于其90天石油进口量的石油存量;
3、在加强长期合作计划方面,该机构采取了加强能源供应的安全;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在能源保存上合作;加速代替能源的发展;建立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改革各国在能源供应方面立法上和行政上的障碍等措施;
4、开展石油市场情报和协商制度,以便使石油市场贸易稳定和对石油市场未来发展有较好的信心,以及加强与产油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
5、对能源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应有的行动,如限制汽车、工厂和燃煤的火力发电厂的排放物,对较干净的燃料进行研究;
6、该机构定期对世界能源前景作出预测,供全世界参考。
如果全球疫情持续,我们该怎么办?钟南山院士给出答案,如何处理?假如全球疫情不断,人们可能在动态清零中逐渐的完成对外开放,完成科学合理的防止和医治管理方法,仅有如何才能逐步推进动态清零。疫情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都增添了一定的干扰,尽管说通过两年的抗击疫情,我们已经汇总出完整的经历来抵抗疫情的发展,可是有其他国家是平躺的心态,并且病毒感染还在不停的基因变异,所以我们必须搞好长期性迎战的筹备,在动态清零中慢慢完成对外开放。
新冠疫情极有可能会不断;尽管说我们一直在以积极的态度抵抗疫请,但也不会太难发觉,新冠疫情一直有反复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我国都挑选平躺,完成全员免疫力。虽说说大家国家的政策较为优异,我国有信心抵抗新冠疫情,可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新冠疫情极有可能会不断。
动态清零,创新管理;在近些年的抗疫情况下,我们已经汇总了充足的经历来解决疫情的发展。为了能防止疫情的蔓延给大家产生更阿基消极的危害,倡导动态清零,创新管理。所说的创新管理,就是为了精确的防控疫情,在新冠疫情发生迹象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吹灭,阻隔新冠疫情的传播途径。动态清零就是为了完成社会层面的清零。
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防范和医治;因为降低疫情的重症患者,许多人注射了新冠病毒疫苗,那也是降低疫情传播导致的危重症。除此之外,还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在我国还在加速产品研发新冠药物,药品发售以后便会进一步的操纵疫情的发展。再者,大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搞好安全防护,外出佩戴口罩,确保自身的安全性。仅有那样,才可以降低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对我们生活的危害。
不仅英国人在节约能源,德国、法国和奥地利早前也发布了相关文章要求自己国家的市民能够尽可能节约能源、削减需求,这是因为俄罗斯很可能停止向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国际能源署署长罗尔也发布相关文章督促欧盟各国节约使用能源,尽量缩短用气需求,之后也会采用煤炭、石油等物资来发电。俄罗斯停止输送天然气的做法,势必会让欧盟各国出现市民情绪动荡,俄罗斯做出的反击实在是大快人心,一下子就给到了欧盟各国致命一击。
电,已经是一个大家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东西了,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欧盟各国没有空调仅能依靠电风扇等设备进行降温。在俄罗斯取消向欧盟各国输送天然气之后,意味着欧盟各国的国民将艰难的度过这个夏季,并且还要调低恒温器或关灯来避免停电。除了能源上的供应不足之外,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的能源费用也将持续上升,最终需要缴纳的费用将是一个特别昂贵的数字,这也给这些国家的国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压力。
早在英国之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出现了这种问题,如果不是因为欧盟和俄罗斯进行决裂,这种情况断然不会出现。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也间接表示,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德国人可能无法度过这个冬天,这句话也足以说明俄罗斯给欧盟提供的天然气有多么的重要。
欧盟与大国俄罗斯的决裂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受害的是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人民,毕竟俄罗斯是有名的天然气大国、粮食大国,一年出口的物资足以供多个国家享用。俄罗斯与欧盟关系闹僵之后,欧盟也给俄罗斯做出了一系列的“肮脏”举动,这种互相伤害的行为应该还会持续很久。
(一)光伏行业持续突破,户用光伏发展势头强劲
“十四五”首年,我国光伏发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度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同比提升13.9%,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2021年,分布式光伏年度新增规模约2900万千瓦,历史上首次突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0%,约占55%。同时,在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的年度新增装机规模继2020年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后,2021年首超2000万千瓦,达到约2150万千瓦,发展势头强劲。
消纳利用水平持续好转。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利用小时数1163小时,同比增加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疆、西藏两地光伏消纳水平显著提升,光伏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2.8和5.6个百分点。
(二)太阳能热发电稳中有进,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底,玉门鑫能50MW太阳能热项目全面投运,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名单又添一员,累计装机规模持续上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并网投运8座太阳能热电站,包含2020年底之前并网的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项目等7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和鲁能格尔木多能互补50MW塔式项目(国家能源局多能互补示范项目)。通过运行调试、不断消缺,这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性能和发电量逐步提升。
其中,作为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太阳能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电站实现了连续运行107天的记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太阳能热示范电站2020年三季度发电量较2019年增长31.3%,2021年三季度再度增长39.7%,目前电站各项性能指标仍在大幅度提升。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太阳能热电站自2019年10月开始,除汽轮机发生故障的个别月份,绝大多数月份电站实际发电量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下一阶段,伴随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的陆续启动,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有望实现持续提升。2021年10月,青海省、甘肃省、吉林省分别举行了工程启动仪式,共计101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建成并网。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协办,扬中市人民政府、中经社新华丝路事业部、中经社江苏中心承办的“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中国•扬中)”将于2017年9月15日到16日期间在江苏省扬中市举办。
大会以“全球绿色能源应用与扬中实践”为主题,将集中展示新能源最新技术产品和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共同探讨绿色能源的创新发展道路。
大会拟邀请中国光伏产业奠基人施正荣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Martin Green,国际能源署副署长Yanglei,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等做主旨发言。同时,拟邀请澳大利亚利文斯顿市市长Bill Ludwing,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江苏省、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外约400名专家学者和重点企业代表参会交流。
中国经济信息社将在大会期间发布《2016-2017年全球绿色能源应用发展年报》(下称《年报》),聚焦全球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热点问题,分析全球绿色能源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机遇,为政策制定者、业界人士和绿色能源投资者等提供前沿信息参考。
发展绿色能源是我国推动低碳环保事业、保障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把以风能、太阳能光伏等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年来持续支持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绿色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扬中市是国家能源局批准创建的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扬中市依托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的优势,于2015年提出了建设“绿色能源岛”的目标,重点规划在扬中市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微电网、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绿色能源发展与应用的扬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