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是什么?
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它的物质组成,性能和用途。根据矿床开发利用的需要,并以矿床成因类型为基础所进行的分类,人类在开始大量利用矿物资源的早期,矿床学知识不够丰富,只能按矿产性能和用途进行矿床的分类。
矿床工业类型的特点
矿床工业类型是指:矿产主要来源,并在世界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既依据矿产的地质特征,而又强调矿床的工业意义,矿床工业类型是指根据矿床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特别是有关采矿选矿加工工艺和冶炼等方面特征所划分的矿床类型,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矿床的分类,即一般把那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
不同的工业类型矿产开采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据此,可按矿产资源工业类型划分出以下7种类型:油气类、煤炭类、金属矿产类、灰岩类、卤水盐矿类、石材类、磷硫化工类等。
次烟煤: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阶煤。
烟煤: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温(应该是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
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即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不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无黏结性的烟煤。
弱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气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肥煤: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
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贫煤: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结焦。
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天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馏而形成的焦炭。
一、按照物态划分,矿床可分为固体矿床、液体矿床和气体矿床。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
二、按照成矿作用方式划分,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
三、按照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划分,矿床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煤和天然气)。
矿床是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一个矿床至少由一个矿体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甚至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矿体组成。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0.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矿床种类繁多。固体矿床(如煤、铁、铜、石灰岩、岩盐等)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的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及再生矿床等。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和能源矿床。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床常共生组合成分布范围更大的成矿带。
一、北山地区
(一)金属矿床(点)
北山地区横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北山和塔里木三大古板块,区内构造形迹复杂、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岩浆岩类型繁多、变质岩出露广泛、成矿地质环境优越和金属(或非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从现有的资料和数据看,北山地区的金属矿产主要以金、铁和铜为主,次为铅-锌-银、稀有金属、钨和钼等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萤石和煤为主,次为磷和菱镁矿。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者通过对金、铁、铜、铜-镍、钨、钼、铅-锌-银、稀有金属、钒、磷、煤、萤石和菱镁矿等20多种矿产的勘查与评价,先后发现各类金属矿床93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和中小型矿床91处。统计数据显示,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矿种主要有:①金矿床29处,其中代表性矿床为小西弓、南金山、马庄山、金窝子和照壁山;②铜矿床3处,代表性矿床有公婆泉、白山堂和辉铜山;③铜-镍矿床2处,代表性矿床有葫芦;④铅-锌-银矿床4处,代表性矿床为花牛山;⑤稀有金属矿床2处,代表性矿床为七一山;⑥钨矿床4处,代表性矿床有红尖兵山和鹰咀红山;⑦铁矿床30处,代表性矿床为黑鹰山、狼娃山、跃进山和碧玉山;⑧钒-磷-铀矿床2处,代表性矿床为方山口;⑨钼矿床3处,代表性矿床为流沙山和花黑滩。需要提及的是,尽管本区在各类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矿产地的勘查程度较低:在所收集的各类地质报告中,多为普查地质报告。从各类金属矿床的金属储量级别来看,除少部分为工业级储量外,大部分为地质储量和远景储量。在矿产储量勘查程度上,普查级约占 90%,探矿深度一般在300m 以内,大都为普查钻孔,其深部和外围尚存在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其二,勘查手段落后:金、铜和铜-镍矿床勘查工作基本采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的技术方法,钻探设备陈旧落后、效率低、成本高,资料数据可靠性差。考虑到上述两方面情况,我们认为现有矿产地深部及其外围和延伸部位的找矿预测应是本区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区找矿突破的关键所在。
(二)找矿预查区
除上述已发现的93处矿产地外,近3年来,我们与内蒙古地质调查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工作,先后在内蒙古北山和甘肃北山地区发现和圈定金、铜和钼矿预查区3处,其中找矿前景极佳的金矿预查区为甘肃金塔县百莲图,钼铜矿预查区为内蒙古额济纳旗额勒根乌兰乌拉,铜矿预查区为内蒙古额济纳旗青山。在本报告的第四章中将对这些预查区进行详细介绍。
(三)成矿区(带)划分及主要地质特征
根据上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北山地区共划分出了Ⅲ级成矿带3个,Ⅵ级成矿带8个,Ⅴ级成矿带、成矿区、矿田或预查区32个,成矿带的划分依据及其主要特征详见聂凤军等《北山地区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2002b),在此不再赘述。
二、阿拉善地区
(一)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阿拉善地区地处塔里木和华北陆台的交汇部位,位于天山-兴安成矿域的中部。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在阿拉善地区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主要有煤、盐湖、芒硝、铁、金、磷、石灰岩、石膏、膨润土、滑石、饰面花岗岩等;其中大型2处,中型5处,小型8处,矿点几十处。另外,百余处地球化学异常和更多的找矿信息尚有待于进一步查证。上述地质特征表明,阿拉善地区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并为今后寻找大型矿床提供了导向和目标。在这些已经发现的矿产地中,金属矿产以铁、金、铜、稀有金属、铬和铂为主,共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9处,矿点9处,预查区2处(表1-4-1),其中①铁矿床(点)12处,代表性矿床有叠布斯格、卡休他他和查汉陶勒盖;②金矿床(点)6处,代表型金矿床有朱拉扎嘎、查干楚鲁和呼伦西白;③铜多金属矿床(点)2处,代表性矿床(点)有脑木洪和珠斯楞海尔罕;④稀有金属矿床2处,代表性矿床有桃花拉山和其格特敖包;⑤铬矿点1处,即小松山;⑥铂矿点1处,即阿拉坦敖包。
尽管阿拉善地区在找矿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与邻区相比,无论在矿床(点)发现的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总体来说,本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工作程度低。近年来,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院和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分别在珠斯楞海尔罕、查干楚鲁和巴音高勒等地发现了较好的铜和金矿化带就是很好的例证。阿拉善地区内各地段均显示出巨大的金属矿床找矿前景,一些生产矿山外围和深部亦有找到隐伏金属矿体的可能。
表1-4-1 阿拉善地区主要金属矿床(点)一览表
(二)成矿区(带)划分及主要地质特征
1.划分的原则与依据
如前所述,阿拉善地区是一个以铁和金为主,同时又兼具铜、稀有金属、铬和铂的重要成矿区。各类金属矿床(点)大多集中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局部地段,它们彼此相连,形成更大规模的矿化集中区或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无论在铁和金矿床方面,还是在铜、稀有金属、铬和铂矿床上均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远景。如何根据区域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对本区金属矿床(点)进行较为准确的区带划分,不仅是当前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工作部署的当务之急,更是进行综合性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和更准确地进行成矿预测,我们在划分成矿区带时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金属矿床(点)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相同,区域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一致;②容矿围岩(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在时空分布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③区域性构造与控矿构造内在联系的一致性;④区域性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内在联系的一致性;⑤区域性成矿体系与单个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统一性、相似性或一致性。另外,划分成矿区带的主要依据有:①金属矿床(点)主要地质特征及分布范围;②主要控矿因素(地层层序、沉积岩建造,岩浆岩发育程度、火山岩分布范围、变质岩变质级序和断裂构造型式);③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特点和分布范围及其与金属矿床(点)的关系;④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影像特征及其与金属矿床(点)的空间对应关系。
2.成矿带(区)的划分
根据上述成矿带(区)的划分原则和依据,并且按照原地质矿产部部关于《固体矿产成矿预测基本要求》(试行稿)分级定名参考意见,将阿拉善地区看作为兴蒙成矿带(Ⅱ级)的一个Ⅲ级成矿带,那么其下依次可划分出4个Ⅳ级成矿区。它们分别是:①叠布斯格-苏海图沉积变质型铁矿带;②扎木敖-巴音诺尔公-叠布斯格金-铁-铜-钨成矿带;③乌力吉铁铜金成矿带;④雅干铜金成矿带(图1-4-1)。
图1-4-1 阿拉善地区成矿区带划分简图
(图中其它代号的含义请见图1-3-2)
3.成矿带基本地质特征
(1)叠布斯格-苏海图沉积变质型铁矿带(Ⅳ-1)
该成矿带位于阿拉善Ⅲ级成矿带的东南部,呈北东向展布,整个矿带长约250km,宽约100km,面积约2.5万km2。鉴于该矿带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均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地层中,因此该矿带分布范围与这些中深变质岩的出露范围一致。这些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也是阿拉善地块的最古老岩石,构成了阿拉善地块的基底。尽管该区各类岩体(层)曾遭受到过后期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并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沉积岩所覆盖,但是这些产于古老变质岩中的铁矿床基本未受到明显影响。迄今为止,已在该成矿带发现了包括叠布斯格、宽湾井、克林哈达、查汉陶勒盖和敖伦布鲁格86异常等一批中小型铁矿床和一大批铁矿点和异常带。需要指出的是,已发现的铁矿床(点)主要集中产出在该矿带的北部。相比之下,南带也有大面积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因此在南带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也是大有希望的。
(2)扎木敖-巴音诺尔公-叠布斯格金-铁-铜-钨成矿带(Ⅳ-2)
该成矿带紧靠阿拉善北缘断裂带南侧,呈北东向分布,整个矿带长500km,宽80~100km,面积5万km2。该矿带位于阿拉善地块的边缘,出露的地层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中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该带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到燕山期岩浆岩分布广泛,尤以海西晚期岩浆岩最为发育。成矿带内的绝大多数的铁、金、铜和钨等矿化都与这些岩浆岩关系密切。迄今为止,在该成矿带上已经发现了朱拉扎嘎大型金矿床、卡休他他中型铁-金-钴矿床、芦草井小型铁矿床和脑木洪小型铜矿床以及一些铁、金、铜和钨的矿点和矿化点。由于该成矿带地处阿拉善地块的陆缘,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造就了其优越的成矿环境。尽管已经发现了不少铁、金、铜和钨矿床(点),但是与该带的分布范围相比,找矿潜力依然巨大,是找矿突破的首选地区。
(3)乌力吉铁铜金成矿带(Ⅳ-3)
该成矿带位于恩格尔乌苏断裂和阿拉善北缘断裂带之间,整个成矿带长170km,宽50~70km,面积1.2万km2。成矿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的一套火山碎屑岩与正常的沉积岩,主要岩浆岩为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在该矿带上,已经发现了查干楚鲁和巴彦高勒金矿点或预查区以及一些铜和铁铜矿(化)点。尽管迄今为止,在该矿带范围内尚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矿床,但是鉴于其所处的独特的构造环境,因此在该区寻找与岛弧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是较大的。
(4)雅干铜金成矿带(Ⅳ-4)
该成矿带位于恩格尔乌苏断裂与雅干断裂之间,整个矿带长110km,宽30~50km,分布面积5500km2。成矿带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上古生界的碳酸盐-碎屑沉积岩以及少量元古宙沉积岩,岩浆岩主要为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类,局部地段见有加里东期与印支期侵入岩。该区矿床(点)较少,到目前为止,仅发现有拐子湖铁矿点、呼伦西白金矿点和珠斯楞海尔罕铜-金矿预查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珠斯楞海尔罕铜-金矿预查区产出有斑岩型铜-金矿化体,但是由于工作量投入有限,因此,对其矿化特点及控矿因素还知之甚少,加大该预查区地质工作的投入,实现找矿突破是大有希望的。
三、金属矿床(点)类型划分
阿拉善地区金属矿床(点)以铁、金、铜、稀有金属、铬和铂为主,并且以矿床类型繁多、成矿时代相对集中和容矿围岩复杂为特点。除了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以及砂铂矿外,绝大多数金属矿床(点)与海西期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暗示了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的成因联系。鉴于本区金属矿床(点)的研究程度较低,对不同金属矿产的矿床类型划分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这里尚不能对本区的金属矿产进行统一分类,而是按照矿种的不同进行矿床分类。下面对这些主要矿产的矿床类型进行简要介绍。
(一)铁矿床
铁矿床是本区最重要的金属矿产之一,已经发现中型铁矿床2处,小型铁矿床7处(表1-4-1)。按照成因类型可将其划分为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和沉积型4种类型,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以规模最大和品位高为特点。
1.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叠布斯格至查汉陶勒盖一带。成矿时代为前长城纪,铁矿床赋存在太古宙叠布斯格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含铁石英岩中,代表性铁矿床(点)有:叠布斯格、宽湾井、克林哈达、查汉陶勒盖和敖伦布鲁格86异常(表1-4-1,表1-4-2)。
2.矽卡岩型铁矿床
该类型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海西期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有关。该类型矿床以矿石品位富、伴生有益组分多和储量较大为特点。代表性矿床(点)有卡休他他、克布勒和沙拉西别等。
表1-4-2 阿拉善地区主要金属矿床(点)的简要地质特征
续表
续表
3.热液充填型铁矿床
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地块,其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代表性矿床点有阎地图拉和芦草井。
4.沉积型铁矿床
该类型矿床以产出规模较小和分布零星为特点,与石炭系沉积岩具密切空间分布关系。代表性矿点有拐子湖和道玉济敖包。
(二)金矿床
本区金矿床(点)分布广泛,除了20世纪末在阿拉善左旗发现的朱拉扎嘎金矿床为大型规模外,其它均为矿点或预查区,共有大型金矿床1处,矿点(包括预查区)5处,伴生金矿床(卡休他他)1处。本区金矿床类型较多,主要有:①与浅变质碎屑岩有关的金矿床,如朱拉扎嘎金矿床;②与次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如查干楚鲁金矿预查区;③与矽卡岩有关的金矿床,如巴彦高勒和卡休他他;④石英脉型金矿床,如呼伦西白。尽管这些金矿床的赋矿围岩不同,但是这些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均与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三)铜矿床
迄今为止,在该区仅发现脑木洪和珠斯楞海尔罕2处铜矿点或预查区,矿床类型分别属于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其成矿作用与海西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四)稀有多金属矿床
尽管矿床(点)数量不多,但是它们的产出规模比较大,包括1个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和1个矿点,其中桃花拉山铌矿床产于前寒武系碳酸岩中,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相比之下,其格特敖包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则与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有关,矿化主要沿碱性花岗岩与碳酸盐接触蚀变带分布。
(五)铬铁矿床
迄今为止,仅发现有1处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铁矿床-阿拉善左旗小松山矿床,鉴于矿床铬含量较低,因此,此矿床尚不具有任何工业价值。
(六)铂矿床
目前所发现的2处铂矿点均分布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附近,属于砂矿,矿体在第四系冲、洪积物和砂砾石层中产出。
上述各代表性金属矿床(点)的主要地质特征见表1-4-2。
金属矿床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案较多,如矿床的成因分类、含矿建造分类、赋矿围岩分类、矿质来源分类、矿体形态分类、矿石构造分类、矿石成分分类与矿床工业分类等(袁见齐等,1979;朱奉三,1982R.W.Boyle,1979)。本书主要据特征性赋矿围岩与矿石成分,结合矿床成因,进行矿床类型划分;将燕山陆内造山带金矿床划分为9种类型,银(多金属)矿床划分为2种类型,铅锌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铜矿床划分为3种类型,钼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燕山造山带赋矿围岩类型繁多,时代各异,一些矿床对赋矿围岩的岩性选择性较差,如表2-1所示,因此一般的赋矿围岩对区分矿床类型意义不大。但有部分赋矿围岩,如碱性岩、火山岩、砾岩、斑岩、夕卡岩等,与矿床成因存在一定联系,对矿床分类有重要意义,称之为特征性赋矿围岩,这类围岩可作为矿床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燕山陆内造山带主要金矿床类型
(1)岩浆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金矿(简称为石英脉型金矿),如水泉金矿、华尖金矿、峪耳崖金矿、小营盘金矿、茅山金矿、山家湾子金矿、红花沟金矿、东坪金矿、金厂峪金矿等。
(2)岩浆热液成因蚀变岩型金矿(简称为蚀变岩型金矿),如后沟金矿、高家店金矿、洼子店金矿等。
(3)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如二道沟金矿、红石金矿、奈林沟金矿、小五台山金矿等。
(4)韧性剪切型金矿,典型实例为排山楼金矿。
(5)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如半壁山金矿、苗杖子金矿等。
(6)古砾岩型金矿化,如冀东古元古代朱杖子群含金古砾岩系、中元古代长城群底部含金古砾岩层,均发育有这类金矿化。
(7)斑岩型金矿,如对面沟金铜矿、楼上金矿等。
(8)碱性岩型金矿,如东坪金矿、中山沟金矿等。
(9)“长城型”金矿(陆松年,1997),如小马坪金矿、军屯金矿等。
后两种金矿实际上不是独立的金矿床类型,都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金矿这一大类,仅仅是赋矿围岩与其它石英脉型金矿有所不同。如分布于冀北碱性岩内的东坪金矿、中山沟金矿,虽然被称为碱性岩型金矿,但与冀北小营盘金矿、冀东茅山与华尖金矿、赤峰红花沟与金厂沟梁金矿等石英脉型金矿床相比,在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成矿时代、成矿阶段、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都相同或相近。所谓“分布于长城沿线”的小马坪金矿、军屯金矿等“长城型”金矿,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金矿新类型,分布范围也不仅仅限于长城沿线,在远离长城的山家湾子、白庙子、唐杖子等地区的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碎屑岩系内均有分布,而且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控矿因素、矿床成因都类似于华尖金矿、茅山金矿等其它石英脉型金矿床。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与分析中,不将碱性岩型金矿与“长城型”金矿单列出来剖析,而将它们划归为石英脉型金矿。
表2-1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银、多金属矿床赋矿围岩对比表
二、燕山陆内造山带主要银-多金属矿床类型
(1)岩浆热液成因脉型银矿(简称为脉型银矿),如丰宁银矿、东山银矿、姑子沟银矿、梁家沟银矿等。
(2)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如满汉土-小扣花营银矿。
三、燕山陆内造山带主要铜矿床类型
(1)夕卡岩型铜矿,如寿王坟铜矿、小寺沟铜矿等。
(2)硫化物石英脉型铜矿,如东荒峪铜矿、谢杖子铜矿点。
(3)火山热液型铜矿,如将军关铜矿、翟庄铜矿等。
四、燕山陆内造山带主要铅锌矿床类型
(1)沉积层状铅锌矿,如高板河铅锌矿、沙窝店铅锌矿等。
(2)夕卡岩型铅锌矿,如八家子铅锌矿、口前锌铜钼矿等。
(3)岩浆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铅锌矿(简称为脉型铅锌矿),如蔡家营铅锌银金矿、青羊沟铅锌矿等。
(4)变质热液成因脉状铅锌矿,如业家坟铅锌矿点。
五、燕山陆内造山带主要钼矿床类型
(1)夕卡岩型钼矿,如北松树卯钼矿、刚屯钼矿、莫古峪铜钼矿等。
(2)斑岩型钼矿,如兰家沟钼矿、大庄科钼矿、肖家营子钼矿等。
(3)硫化物石英大脉型钼矿(简称为大脉型钼矿),如旧门钼矿、岭前部分钼矿体、撒岱沟门钼矿等。
(4)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如大庄科钼矿、董家沟钼矿等。
此外,燕山地区尚存在一些过渡类型矿化与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矿化叠加所形成的复合型矿床,如金厂沟梁金矿、撰山子金矿区存在一些特点介于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化之间的过渡型矿化;岭前钼矿早期夕卡岩型钼矿化与晚期脉型钼矿化空间上叠加在一起构成复合型矿化。在这些情况下,本文据主要矿化类型对矿床进行归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岩浆热液”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岩浆期后热液与由于岩浆活动的热力作用而使地表水、地下水温度升高所造成的热液。
已发现的矿床中,金矿以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火山-次火山岩型与韧性剪切型金矿为主;银矿以脉型银矿为主;铜矿以夕卡岩型铜矿为主,铅锌矿以沉积层状铅锌矿、脉型铅锌矿及夕卡岩型铅锌矿为主;其他类型的金、银、铅锌、铜矿化不占主导地位。
一、矿床类型
1.成因类型
(1)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显晶质鳞片石墨
该类矿床分布在片岩和片麻岩等区域变质岩石中,矿石自然类型有石墨片麻岩和石墨片岩,石墨在矿床中呈鳞片状、片状、星散状,片厚0.05~1.5mm居多,少者可达5~10mm,矿石品位一般为3%~14%,这类矿石可选性好,其中风化矿(黄矿)比原生矿(青矿)易选,选后精矿品位高,润滑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其工业价值最大,用途最广。
(2)接触变质矿床———隐晶质石墨
煤或富碳沉积岩在热接触变质作用下形成,该类矿床的石墨几乎都是微晶质。世界非晶质石墨矿床大部分是来自这类矿床,这种成因的石墨呈致密块状,粒径在0.1~0.001mm,矿石中C含量为60%~90%,但可选性差,一般手选大块夹石,磨细后直接加以利用。由于片小,工业用途也不如显晶质石墨。
(3)岩浆热液石墨矿床———显晶质石墨
呈石墨脉产于花岗伟晶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的一些节理中,品位较高,矿床规模很小,花岗岩型矿床可以达到中型矿床规模。一般石墨含量不到岩石的1%,有的局部可达5%。此类矿床构造复杂,变化大。
2.工业类型
工业上将石墨矿石分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和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两大类,晶质石墨矿又可分为鳞片状和致密状两种。我国石墨矿石以鳞片状晶质类型为主,其次为隐晶质类型,致密状晶质石墨只见于新疆托克布拉等个别矿床,工业意义不大。
二、石墨的资源分布
从世界范围看,鳞片石墨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我国石墨资源丰富,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有石墨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90余处,种类齐全,品位中等,质佳易选。其中鳞片石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柳毛,山东南墅、北墅,内蒙古兴河,湖北宜昌,河南灵宝、鲁山,吉林敦化,陕西省银洞沟、铜峪等。隐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湖南鲁塘,吉林盘石,内蒙古红旗店等地。我国石墨矿产资源分布见图10-2。
我国石墨的出口量,在我国非金属矿出口产品中,仅次于菱镁矿、萤石、铝矾土矿而居第四位。
图10-2 我国石墨矿产资源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