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豚新能源汽车怎么样?
比亚迪海豚新能源汽车不错。
比亚迪海豚,是海洋车系的首款车型,使用比亚迪全新LOGO的首款车型,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的首款车型。海豚拥有2700mm的超长轴距,内部空间媲美B级车。
2021年8月13日,比亚迪海洋车系正式发布。作为该车系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海豚的预售同步开启,共四款车型,预售价格为9.68万元—12.48万元。
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
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2017年11月8日,比亚迪入选时代影响力·中国商业案例TOP30。
比亚迪元新能源535:1、全新比亚迪元EV535由国际化造车团队倾力打造,外观沿用了极具特色的DrangonFace家族式前脸;底盘由德国专家负责,打造纯正德系豪华车悬挂系统;2、NVH方面来自韩国专家负责优化设计,为此比亚迪专门建立了达到国际标准的NVH实验室,利用全球顶尖NVH分析方式进行仿真优化,使得整车的封密性、静音性及舒适性提升显著;3、全新比亚迪元EV535配备了高压系统多重断电保护功能,包括碰撞保护、高压互锁保护、开盖保护、主动泄放、被动泄放、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保证人身安全及产品功能,使用户的出行尽在掌握中比亚迪还有着博世、3M、法雷奥、麦格纳、大陆、海拉等全球顶级供应商体系,全面保障全新元EV535的品质。
比亚迪海豚新能源车最值得买。
作为比亚迪最新的e平台3.0下首款车型,海豚身上有着不少的技术亮点,比如业内领先的8合1电动总成、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的升压快充系统、能让冬季续航提高20%的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等等。
同时在设计上它也是比亚迪首款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的车型,而之前的比亚迪车型基本都是所谓的“Dragon Face”,即龙脸设计,当然,“海洋美学”设计理念依然是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的作品。
车型特点
在配置上海豚也是相当丰富的,12.8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VTOL放电功能,手机NFC车钥匙与蓝牙钥匙等等。
比亚迪海豚,是海洋车系的首款车型,使用比亚迪全新LOGO的首款车型,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的首款车型,海豚拥有2700mm的超长轴距,内部空间媲美B级车。总的来说从家庭的第二台车和日常通勤精品车型的角色来看,海豚真的能做到超越飞度等传统A0级燃油车,胜任高品质出行的任务。
第一款:秦PLUS-2021款,官方指导价格:12.58万元。外观方面:从前脸看,秦PLUS带着明显家族式风格,辨识度很高,采用部分封闭式的前格栅,更加突出机舱盖线条的流畅性,带出霸气感。大灯组设计得棱角分明,类似箭矢的造型显得别出心裁。
第二款:元PLUS-2022款,官方指导价格:13.78万元。外观方面:在这款车还没有上市之前,就有不少人因为它的颜值而对它寄予期待,可想而知,这款车的外观设计有多亮眼。从前面看,新车造型简洁,但却非常时尚前卫,带有运动感,有着年轻活力。翼羽龙晶LED大灯组不仅有效地提升照明宽度,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整个车头的美观度。
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比亚迪生产厂家在哪里
比亚迪不是单纯的汽车制造公司。它是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也有IT业务。比亚迪生产电池和一些电子元件。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比亚迪的工厂位于宝龙、葵涌、惠州、Xi安、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
比亚迪旗下拥有众多轿车和SUV,车型有f3、g6、秦、速锐、s7、唐dm、元、秦ev等。
比亚迪有很多 纯电动 汽车和插电式 混合动力 汽车。比亚迪拥有一整套制造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
比亚迪有一款动力强劲的插电式混动suv叫唐新能源,是中型suv,但是百公里加速时间比高尔夫r快。
比亚迪新能源采用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192马力。
这款车有单电机款和双电机款,双电机款的两台电机加起来是394马力。
唐新能源采用6速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这款变速箱更适合搭配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
比亚迪这几年的设计风格变化很大,比亚迪也在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比亚迪秦新能源用了什么发动机
比亚迪新能源采用1.5升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比亚迪新能源是一款紧凑型轿车,长宽高分别为4740mm、1770mm和1480mm,轴距为2670mm。比亚迪新能源有纯 电动车 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
比亚迪新能源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扭矩154马力,240牛·米。该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5200转/分,最大扭矩转速为1750至3500转/分。这款发动机搭载缸内直喷技术,采用铝合金气缸盖和缸体。
使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可以减轻发动机的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机动性和燃油经济性。
与这款发动机匹配的电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00 Nm。
这款车使用三元锂电池,大部分纯电动汽车和 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都会使用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由三元材料制成。
比亚迪新能源采用6速双离合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可以提高汽车的换挡速度和传动效率。
比亚迪秦新能源的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比亚迪生产厂家在哪里@2019
膨胀一下,笔者是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的见证者。比亚迪这次邀请了400多家媒体参加,算上自己家的高管、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商和各种合作伙伴,少说也有500多人。没错,笔者就是500多人中的其中一个。虽然没人认识我,但是我坐得够靠前,位置也绝对好,算是把“下线仪式”的各个精彩瞬间尽收眼底。
好了,咱们回归主题,按理说,比亚迪 汽车 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应该吹捧一波它“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多牛逼,但在网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吹捧实在是太多,我都不好意思点了,所以,我决定泼泼冷水,说说比亚迪完成这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下线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2000年那会,比亚迪还在捣鼓手机电池,以及各种电子产品,反正就跟现在的富士康干的活差不多,也不知道老王哪天突然就醒悟了,咱们不能一直当打工仔,必须要干票大的。于是,2003年,有钱的老王花了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 汽车 有限公司(现比亚迪 汽车 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进入 汽车 产业。
时至今日,西安的比亚迪 汽车 工厂都是仅次于深圳的存在,宋系列车型、秦系列车型很多都是在那里产的,再看看长沙比亚迪工厂,不争气,我都没脸说。
再插句嘴,比亚迪从决定进入 汽车 行业再到完成对秦川 汽车 的收购,只花了很短的时间,这就是私企的魄力,说干咱就干,不搞那弯弯绕,要是把这事给那帮国字号车企,还没等程序走完,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这也就是现阶段民营车企要比国字号车企更强,更有活力的原因。
不要以为只有恒大、吉利是“钱钱钱,买买买”,当初的比亚迪也是,毕竟 汽车 这玩意是人类 科技 的结晶,一百多年了,不搞点别人技术还真玩不转。
2008年10月,老王又用2亿的小钱钱收购了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纬。至此,比亚迪左手握着电池,右手握着半导体,口袋里面还有数不清的小钱钱,开始了造新能源 汽车 的宏图伟业。(注意:巴菲特2008年8月就入股了比亚迪,比亚迪股票大涨;2009年,老王成为中国首富,所以比亚迪那时候是真有钱)
果不其然,2008年12月,比亚迪首款新能源 汽车 F3 DM正式上市,这时候国内那帮车企还在嘲笑比亚迪搞什么新能源 汽车 ,老王则在旁边呵呵: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现在来看,不得不佩服老王当初的高瞻远瞩,不愧是体制内出来的人,消息果然灵通。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一举成为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扛把子”,哦,不对,是引领者。这时候嘲笑老王的那帮人估计哭晕在厕所,打电话聊着:老王,你的三电技术给我用用;刀片电池卖点给我;我这边缺芯,IGBT芯片也搞点;“542”是怎么搞出来的,既然敢把车卖到30多万,还有那么多人买,都怪我当初有眼不识泰山,勿怪,勿怪。
把时间线拉回来,F3 DM让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崭露头角,但是那会儿大家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车市依旧是燃油车的天下,再加上比亚迪那会的设计、做工、品牌形象跟现在是真的没法比,所以它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流入了出租车市场,就如同现在的吉利新能源 汽车 也是流入出租车市场一样。
那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并不得意,销量一直平平无奇,离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估计还差一个“0”。这个时候,太平洋对岸的特斯拉正在猥琐发育。
汽车 真是一个烧钱的行当,要不说有钱好呢。虽然那时候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平平无奇,但是老王路子野,这里不赚钱,别处来补充,总之一句话:新能源 汽车 的研发不能停,能不能赚更多的小钱钱,过上好日子,就看你们研发部门了。
于是乎,比亚迪研发部门“996、007”,终于在2015-2016年这两年看到了效果,“542战略、王朝系新车”横空出世,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仅2015年一年销量就干到了6.2万辆,同比暴增234.7%。(这个时候,特斯拉还在亏钱,继续猥琐发育)
由此可见,比亚迪 汽车 在这之前,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确实不怎么好,而在这之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销量破10万辆,同比增长62.3%;2017年销量破11.37万辆,同比增长13.7%;2018年,艾格老爷子让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颜值大增,其销量一下子干到了24.8万辆,同比增长118%。
所以说,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卖到100万辆也就最近几年的事情,它也就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是真的不容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王飘了,扬言“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句话具体什么时候蹦出来的笔者也搞不清楚了,2013或2018左右),殊不知,特斯拉猥琐发育完成,开始来中国市场搅局。
2019年,比亚迪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 汽车 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冠军,没想到特斯拉“横刀夺爱”,以36.8万辆的成绩把22.9万辆的比亚迪摁在地上摩擦。
怎么着?本土作战,我比亚迪还能让你给欺负了?随后,汉EV、刀片电池问世,势必要打得你满地找牙。可事是这么个事,汉EV确实对Model 3有威胁,不过当时的市场早已不是10年前,比亚迪不仅要揍特斯拉难,还要应付蔚来、理想、小鹏这帮造车新势力。
多线作战,销量自然不理想。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16.29万辆,同比下滑12.52%。这时,你再回过头看看,比亚迪完成这1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容易吗?是真不容易啊。因为这个时候,猥琐发育,走全球路子的特斯拉已在2020年3月完成了100万辆新车的下线。比亚迪表示压力山大。
老王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既然离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还差个几万辆,那咱们就搞点新路子给他们瞧瞧,100万辆对咱们都是小意思。于是,你又看到了老王撸起袖子,从自家的“技术鱼池”中把“DM-i这条鱼”给捞了上来,一场颠覆传统燃油车的行动由此打响。
果然不出老王所料,大家还是很在乎油耗和续航,以及价格的嘛,秦、唐、宋系列的DM-i车型一经问世,便走俏市场,订单随随便便破10万都不是事(这不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就有了)。奈何生产线上的兄弟不给力,产能跟不上,把用户都急得去写“告状信”了,销售部的兄弟哭晕在展厅,提成没有就算了,客户还跑了几个。
事情到这儿,距离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也就是时间上的事情了,可以说为了这100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是几经波折。
不过事还没完,通过复盘“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背后的故事,笔者发现了更有趣的事。原来发财真的就那么几年,前提是你必须要做足准备。2008-2014年,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平平无奇,可到了2015,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开始大幅增长,这自然离不开它研发部门的“996、007”。所以说,造车新势力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就这几年了,长成了成为车界一霸,没长成套现走人,就这么简单。
其次,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每一个阶段都靠1-2款车发力,而不是全部发力,又或者均衡,这点很要命。
譬如:2015-2016年,这段时间主要是秦80、秦100在开疆拓土,第一代542系列的唐,以及宋系列仅仅是辅助的份。2017-2018年,这段时间唐DM迎来高光时刻,元EV的表现也还不错,因为秦80和秦100面临升级为秦Pro DM,所以销量一般,至于宋系列的新能源车型继续打酱油。2019-2020年,唐系列车型滞销,汉系列扛起销量大旗,DM-i系列的秦、宋车型也开始热销售。
总之,比亚迪的这种毛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是奇怪得很。
最后就是产能问题,比亚迪每当一款车型销量好的时候,工厂的产能就会受到影响,以前的宋MAX、唐DM,汉EV,现在的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而这也导致了其客户的流失和品牌公信力受到损失。难道比亚迪生产部的兄弟和销售部的兄弟有仇?有钱一起赚不香吗?
复盘完了,再展望展望。
老王还很年轻,大有可为,而比亚迪 汽车 也不会止于第一个100万辆,还有第二个100万辆,第三个100万辆,以及第10个100万辆,甚至更多的100万辆在等着它。
现如今,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会在第四季度与大家见面,助力比亚迪 汽车 品牌向上。其次,上海车展发布的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新车更是有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2.9S的加速成绩,这个车分给e网卖,因为那边确实没有啥车卖得好,就靠宋PLUS系列在那里撑场子。另外,比亚迪又要走出国门了,这次不是公交车、大巴车,而是正儿八经的乘用车—唐EV,卖到北欧的挪威,今年计划干到1500台,开始赚外国人的小钱钱。
最后,比亚迪要向当年笑它的人卖刀片电池,又是赚钱。至于比亚迪赚了这么多小钱钱后是不是又准备推新技术、新车就不知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下一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会很快到来。
写在最后,别以为比亚迪卖到100万辆新能源车有多容易,它很辛苦的,好在迎来了一个好时代,时代造就了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也在引领时代。(文/优视 汽车 向前)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因为有些人骨子里就瞧不起BYD,见不得国产好崇洋媚外,外国的 比较圆,目前BYD是国产新能源的标杆,不是有句话以前没钱才买BYD,现在没钱买BYD,喷子车黑也多,我觉得那些喷子大部分都没有开过BYD的车,就跟在别人后面瞎起哄,我不是BYD的拖,也没拿过好处费我是车主,我觉得20多万以内的车不管是合资,还是什么车,性能秒杀一切,随便比什么都可以,配置也合资高太多了。我倒觉得国人就是太看重所谓的面子,不买个合资车就没面子,作死的贬低国产,我倒觉得现在花10来万买合资的才傻,配置要撒没撒,各种简配,就图所谓的面子。
首先来说的话,这是比亚迪自己的一个失误,在营销层面如果能够学习国内,比如说吉利以及哈弗等等的营销,我比亚迪的销量也就不会目前这么惨淡了,要知道一年销量才几十万,几乎是吉利 汽车 的1/3,可以看出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除此之外比亚迪的logo本身其实蕴含着身影,比亚迪的缩写其实是build your dreams的一个缩写,这里面蕴含着和福特 汽车 一样的普惠理念的问题,在于在国内普惠性价比其实就等同于没档次,没品牌!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是比亚迪自己的问题,怪不了别人,品牌是可以用钱砸出来的,营销方面对于品牌的提升或者整个产业销量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我们说新能源 汽车 目前来看的话,确实还算不上主流,虽然对于比亚迪来说,新能源 汽车 已经接近于50%的销量,但对于整个 汽车 市场来说,能源 汽车 的存量或者说未来发展的前景,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加上本身我们说新能源 汽车 领域里,被特斯拉和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造车厂商所抢走风头,比亚迪又输在了所谓的宣传之上和营销上。
事实上,国内的传统 汽车 厂商的比亚迪在电动 汽车 或者说新能源领域的沉淀和积累是非常充足的,同时由于电池方面的优势来看的话,即便是将来品牌升级,价格提升直面特斯拉也是不畏惧的这一点,确实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中间力量,但问题在于比亚迪目前也不是没有短板首先就是电池的定位问题,比如说特斯拉所使用的松下应该算得上是新能源的顶级电池,比亚迪目前的整车售价还配不上这样的高级别电池。
其次则是在所谓的电控系统,我们知道新能源 汽车 2点最重要一点,可能就是电池本身,另一点则是电控系统,这一层面也只有特斯拉做的非常出色。
所以未来的比亚迪不仅要在电池方面努力,说在电控系统努力同样的还要两条腿走路,在营销宣传上面也是要加大预算,国内消费者真的是非常吃这一套的。
因为你叫比亚迪,你出生于中国!殊不知中国人有个特点,允许陌生人成功,却难以接受身边人发达,越近的人越不愿意承认他的成功,外人反而像偶像一样崇拜!还有一个心理现象,维护自己的选择,即使是错误的!
中国新能源一哥还有人忽视?,我就不要出这种无中生有的题目了!
一哥还能被忽视?
为什么有人忽略比亚迪也是新能源汽车?
题主这个问题全凭个人喜好和猜测,完全不把数据放在眼里,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说:“题主,你在无中生有,暗渡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胡言胡语,无可救药……”
众所周知,在气温变暖、能源枯竭、大气污染等多方条件的触发下,全球 汽车 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重构,新能源 汽车 成为了 汽车 产业的发展重心。全球各国相继提出了燃油车禁售计划表,出台各项政策孵化新能源 汽车 产业。对于 汽车 产业落后的中国而言,新能源 汽车 将是崭新的一条赛道,更是中国借此发展 汽车 工业的新机遇。所以,中国也抓住了此次机遇,大力培植新能源 汽车 产业,据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止到2019年3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就高达到了635家(其中成功注册486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有450家)。截止2021年2月底,中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售高达550万辆,产销量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一,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销最大的国家。
比亚迪,是中国最早布局电动 汽车 的车企之一,至今一直保持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先地位(2016-2019,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曾连续4年全球销量第一,截止2020年连续8年中国销量第一),并且,于今年5月19日,比亚迪的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且是国内第一个进入新能源 汽车 100万俱乐部的 汽车 品牌。目前为止,比亚迪占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高达17%的份额,也就是相当于,在中国的大街上,每6辆新能源 汽车 就有一辆是比亚迪品牌。
所以,题主你所提的“为什么有人忽略比亚迪也是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依据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