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合肥包河区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安徽合肥包河区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由合肥市商务局于2022年5月1日出台;目前的政策状态是:已生效;执行时间为:22年4月1日起;具体内容以下: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在现有电费补贴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辆一次性电费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总量1万辆
推进高效安全纯电驱动、燃料电池与整车设计的发展。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促进行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集群部署,在常务副省长刘辉亲自组织下制定了市场主体的政策诉求,借鉴相关省份的先进经验。
能够有效的制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清单补齐短板。严格执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支持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省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清单中的项目以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
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车载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现代化水平为重点,重点突破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支撑建设更安全、更耐用、更智能的综合三维交通网络。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长期绩效观察研究。构建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络,开展典型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观测分析,研究结构和材料长期性能演化,为工程结构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安全保障。
改变以往单纯的直接补贴方式,采取“基金基金”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支撑力量。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根据技术变革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对智能网联、燃料电池、充换电、氢能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强推广应用支持,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车、专用车、公务用车、驾驶培训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数据显示,虽然安徽也加入了长三角经济圈,但它的汽车工业产销规模要弱于周边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于品牌溢价较低的现状,只能力拼中低端市场,盈利水平着实不高。
期望实现整体转型,从农业大省升级为工业大省的任务,让安徽一届又一届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平地而起,机会终于来了。
大众与江淮联姻 博弈还将继续
其实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的方式,来盘活国有车企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链,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资虽然贵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钱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带给江淮更多的经验,也没有提升企业的抉择效率和执行效率,毕竟央企本身就以稳与慢出名,央企与国企的组合,对扩大规模提升行业形象有极大裨益,但对安徽急需的对机制和治理机构的整改并没有预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资成为了另一个解法。这一次,培养了上海现代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大众汽车决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且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取了关键的管理权。
瞬间咸鱼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众还一度进入了“分手剧本”,坊间传闻两者在产品层面停滞不前,甚至江淮大众的研发中心除了一个奠基仪式,其他毫无进展。彼时大众挥舞着西雅特,时而向前一步时而向后一步,撩拨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江淮也没安好心,他们虽说是准备与大众联手在新能源车市布局,实质上还是窥探着大众手头拥有的燃油车资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说不定江淮大众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对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达品牌开心地将之收入囊中,当时直接动摇了江淮大众的根本……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毕竟此前大众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要调整各家合资公司的股比,上汽大众中外股比为50:50,一汽大众中外股比为60:40,而此次虽然在最弱的江淮大众上成功实现了目标,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比态度。
毕竟先得做出成绩,说话声音才能更响亮。
而对于安徽的工业布局来说,损失掉控股权也没啥,毕竟此前江淮大众就属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让大众控股之后,起码大众会更加上心,投资有了,新车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众MEB电动平台,以及电动车工厂和研发中心,要知道当初为了给桑塔纳做配套,养活了多少配件厂,而一旦设想中的5年内推出5款纯电动车真能实现,那么无疑安徽的汽车工业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超车机遇和挑战。
捡漏蔚来 并获得重要话语权
根据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12万辆,已经占据了全国10%的比重,并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还算不错,但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领头羊,所以当蔚来出现困境时,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新创的公司没有融到200亿人民币的能力,可能比较难开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发出一句感叹:“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融资速度是造车新势力的命门所在,只有拿到钱才有接下来的研发、建厂、量产、铺设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新势力的理念可能会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但最终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颠覆动力科技,但不能颠覆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融完市场上的钱,让对手无钱可融。在这场速度竞争中,我只要比对手多融到钱,对手就会因为资金流断裂而进入安乐死,博郡汽车是这样,拜腾汽车也是这样。
蔚来原计划在上海建厂,据称地址都去考察过无数次,但特斯拉这个“小三”出现后,“未婚妻”蔚来直接被一脚踢开,也间接导致了蔚来接下来的融资计划难产,起码得想个法子把这事儿给圆回去。
在危难时刻,安徽国资委挑中了蔚来,这个时间点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来的计划,京沪两地是唯一的选择,这两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实力强,并且一旦与城市发展绑定,售价明显偏高的蔚来也能够从政府采购中得到一些分润,并且京沪本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就明显更好,牌照问题卡住了不少想要拥有一台车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穷水尽,蔚来是绝对不会将基本盘从这两个城市撤走的。
但没办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即便是来到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但这可能是唯一能够融到的救命钱,人穷则志短,不得不低头。
那么对于安徽来说,将蔚来收入囊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中国唯一一个在定位上可以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说一个国产品牌将最便宜的车卖到30万以上,大家都会觉得这绝对是自杀行为,但蔚来通过疯狂的烧钱,让市场接受了35万起的ES6以及46万起的ES8,这与一众围绕20万左右的消费市场做文章的造车新势力门,成功拉开了差距。
同时,蔚来已经具备了黏性非常强的粉丝群体,同时由于蔚来一贯注重服务的传统,已购车用户也愿意将车型推荐给身边好友。根据李斌自己的话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蔚来ES6已经连续8个月蝉联了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冠军,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436辆,其中ES6为2685辆,ES8交付751台,从而让它的累计销量达到了42342辆,其中10429辆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话,蔚来是活下去了。同时,由于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蔚来也开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钱砸出了一个高端品牌,但中后期继续砸钱意义不大,而是应该专注于精细化服务上,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要求也没那么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于奥迪、雷克萨斯就已经超乎他们想象了。当然,蔚来在服务上的花费依然是在烧钱,但速度相比过往要慢了一些,目标是从过往每年每单亏损4000多元,能够控制到只亏损1000多元,这个差额如果能实现的话已经足够让穷怕了的安徽投资人满意,而如果真的像规划那样,在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而且在年底达到两位数,安徽就是真正捡了一个大漏。
更何况,按照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的协议,蔚来来到安徽之后,会将中国总部设立于此,并“建立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让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讯飞、京东方、江淮大众、国轩高科等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合作。
写在最后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产业链也需要足够的购买力支撑,毕竟大家都喜欢支持本土企业。
安徽2018年GDP为37114亿元,总量全国第11名,人均则位列全国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势头相当不错,特别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之后,它可以承接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产业转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政府采购机会,这对于蔚来或者江淮大众来说,也有着光明的前景。
当一系列基础夯实之后,安徽将真正在新能源市场上提速,它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好说,但我觉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的放矢,安徽省重点打造新能源车产业集群,在整车、电池等领域完成布局。2019年底以来,安徽省内的 汽车 产业在进行再梳理、重点打造新能源车产业:引入蔚来,强化和大众集团的合作(让渡江淮大众、国轩高科控股权)提升部分企业经营效率,奇瑞 汽车 完成混改引入新的资金支持,初步完成了新能源整车、电池的布局,叠加原有的部分零部件优质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能源车产业集群。
一省(安徽省)两市(合肥市和芜湖市),十四五规划继续重点推动 汽车 产业更上一步。安徽省:培育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和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 汽车 产量占全国比重10%以上;零部件就近配套率达到70%以上。合肥市: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年产能达到150万辆,实现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120GWh,驱动电机年产能超过120万套,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芜湖市:引进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
产业集群正反馈+政策支持下,安徽会成为新能源车企产能布局的重要选择之一,就近配套带动设备和零部件需求的快速增长。安徽省相对完善的新能源车产业链集群和支持政策正在吸引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到来,也使其成为 汽车 行业新进入者产能布局的重要选择之一,也吸引中航锂电等优质零部件企业以及消费电子巨头立讯精密的到来,正反馈效应加速形成。不断扩容的产业集群会带来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设备和零部件需求,安徽省本地公司以及在安徽有产能布局的公司将会受益。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乘用车终端需求不足
本文源自金融界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大众(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30万辆,至2023年投产生产多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这意味着江淮大众成为继南北大众之后,第三个推出MEB平台车型的车企。
大众(安徽)前身为江淮大众,是大众与江淮成立的合资公司。
按照此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大众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大众(安徽)制定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