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学工程学院pk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学院
普渡大学工程学院隶属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普渡大学,是全球最顶尖的工程学院之一,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的各类权威工程学院排名中都有出色表现。该工程学院的大名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是有口皆碑,被誉为“工程界之翘楚”,学院规模和教职数量在美国属最大,教职中有20多位是美国工程院院士。该院是培养美国工程师最多的五所工程学院之一,每50名美国工程师中就有1位毕业于普渡;也是产美国宇航员最多的大学,培养过包括人类第一位登月人阿姆斯特朗在内的22位美国宇航员,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
工程学院本身就是南威尔士大学最好的专业,工程学院没有细分的专业。南威尔士大学最好的专业有:
1.工程专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工程专业全澳第一,世界排名16。
2.光伏、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 :UNSW拥有澳大利亚最大的工程学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和亚太地区领先的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学院(School of Solar and Renewable Energy)。
3.商学、金融与会计:UNSW享誉全球的澳大利亚商学院拥有1.2万多名学生。UNSW与行业和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澳大利亚、中国和亚太地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简称UNSW),是澳大利亚一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学府。创立于1949年,其主校区位于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
留学交流群4771,5082,6看下。
学校的具体情况,要是不问中介,就等着有他们学校的学生跟你讲讲。
我知道的是该校处于俄亥俄,气候跟咱们中国北方差不多。现在都考新托福了,没有考老的了.新托福是机考.
想了解别人的“见解”,不如自己去他们学校的网站看看。
毕竟这个学校不是哈佛和斯坦福那么有名气的学校,中国人对它的了解还不够多。
http://www.udayton.edu/artssciences/biology/profiles/hong_yiling.php
从网上给你查了一段学校的介绍,基本都差不多.你可以看一下.但具体的还是建议你自己看网站.
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 建立于1850年, 位于美国中西部技术和工业的中心的俄亥俄州,是全美十大天主教大学之一, 同时也是俄亥俄州最大的私立学校, 拥有10000个以上的学生, 其中有6600位全职的大学生, 当初是由罗马天主教的神父与弟兄,共同创建
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具有70个学术性的科系包括艺术, 企业管理, 工程科学, 教育, 法律等, 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 同时也发挥其成为区域大学城的功能,协助那些想学习, 而藉由学习拓展自己领导能力的人?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曾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评荐为国家学术级的大学, 而且名列天主教学校之首之一, 俄亥俄州教育部门曾经评鉴州内教师教育计划, 并以此分为4级, 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的教师教育计划荣获最高等级
戴顿大学 University of Dayton的地理位置在Dayton市东南方约2英哩的郊区,环境幽静、安全整洁,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而Dayton市是著名的Mead、NCR、Reynolds、Standard Register等大 企业公司所在地.也是航空工业的出生地,更是世界最大的科学技术人才集中地之一
刘德华教授,清华大学套用化学所所长,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生化工程研究部副主任。1999年5月调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套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2017年5月任东莞理工学院 *** 教授。
基本介绍中文名 :刘德华 外文名 :Liu Dehua 国籍 :中国 职业 :清华大学套用化学所所长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 :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代表作品 :《生物法耦合生产生物柴油和 1 , 3 -丙二醇的套用基础研究》 基本情况,研究领域,在研项目, 基本情况 1986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套用化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得化学工 程 博士学位。1991年4月至1993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已改名过程工程研究所)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 自1993年3月博士后离站至1999年4月,一直在中科院化冶所工作,期间于1994年10月到1995年7月在美国普渡大学可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 分别于1993年9月和1997年9月被聘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生化工程研究部副主任。1999年5月调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套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再生资源利用、生物能源工程、发酵工程与技术、生物反应器等。 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国家攻关、“863”、“973”、“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迄今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其中已有15项获得授权。 教学工作与获奖 刘德华教授担任本科生《工业微生物与代谢工程》和《大一新生研讨科:生物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受到学生的好评。 主持完成的《生物法耦合生产生物柴油和 1 , 3 -丙二醇的套用基础研究》获 2006 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 年,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在研项目 国家 973 项目“新型固态发酵耦合过程传递规律和代谢调控”子课题 国家 863 项目“ 1,3- 丙二醇的生物炼制技术” 代表论著 [1] Li, WDu, WLiu, DH. Optimization of whole cell-catalyzed methanolysis of soybean oil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7 , 45 (3-4): 122-127. [2] Zhang, TZhou, YJLiu, DHPetrus, L. Qualitative *** ysis of products formed during the acid catalyzed liquefaction of bagasse in ethylene glyco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7 , 98 (7): 1454-1459 [3] Du, WWang, LLiu, DH. Improved methanol tolerance during Novozym435-mediated methanolysis of SODD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GREEN CHEMISTRY, 2007, 9(2): 173-176 [4] Zeng J, Du W, Liu XY, Liu DH , Dai LM.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parameters and pretreatment on Rhizopus oryzae cell-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of vegetable oil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6, 43 (1-4): 15-18. [5] Liu HJ, Liu DH , Zhong JJ. Quantitative response of trehalose and glycerol syntheses by Candida krusei to o *** otic stress of the medium.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 (2): 473-476. [6] Li LL, Du W, Liu DH , Wang L, Li ZB. Lipase-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of rapeseed oil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with a novel organic solvent as the reaction medium.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6, 43 (1-4): 58-62. [7] Wang L, Du W, Liu DH , Li LL, Dai NM. Lipase-catalyzed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soybean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with absorbent present in tert-butanol system.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6, 43 (1-4): 29-32. [8] Cheng KK, Zhang JA, Liu DH , Sun Y, Yang MD, Xu JM. Production of 1, 3-propanediol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glycerol broth.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6, 28 (22): 1817-1821. [9] Hao J, Xu F, Liu HJ, Liu DH . Downstream processing of 1,3-propanediol fermentation broth.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6, 81 (1): 102-108. [10] Liu HJ, Li Q, Liu DH , Zhong JJ. Impact of hypero *** otic condition on cell physiology and metabolic flux distribution of Candida krusei.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6, 28 (1): 92-98. [11] Du W, Xu YY, Liu DH , Li ZB. Study on acyl migration in immobilized lipozyme TL-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5, 37 (1-6): 68-71. [12] Lin RH, Liu HJ, Hao J, Cheng K, Liu DH . Enhancement of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 fumarate addition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5, 27 (22): 1755-1759. [13] Hao J, Liu HJ, Liu DH . Novel route of reactive extraction to recover 1,3-propanediol from a dilute aqueous soluti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5, 44 (12): 4380-4385. [14] Xu YY, Du W, Liu DH . Study on the kiics of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of triglyceride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with methyl acetate as the acyl aeptor.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5, 32 (5-6): 241-245. [15] Liu HJ, Liu DH , Zhong JJ. Interesti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o *** ophilic yeast Candida krusei to heat shock.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5, 36 (4): 409-416.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政策需要,能源企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船舶设计与研究等这些企业都需要响应国家政策,节能减排,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来代替现在的污染比较严重的石油和煤炭能源。
国家现在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培养新能源工业急需,掌握清洁能源,新能源工程,节能工程,能效政策,能源信息管理相结合和的复合型人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生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The REaCT course will provide you with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ir exploitation.
It provides the foundation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solar, wind and marin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lso the knowledg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renewablestheir integration into usage into zero carbon built infrastructure and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and climate issue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renewable.
其中太阳能在学校运用最广。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 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开设专业了能源经济、政策与环境硕士Economics and Policy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MSc、能源与环境材料硕士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MSc。
3.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开设了可持续能源发展硕士MSc in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s。
4.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开设了能源与环境硕士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5.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开设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硕士 Renewable Energy and Architecture (Nottingham/Ningbo) Masters (MSc)。
6.伦敦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London开设了能源环境技术与经济硕士MSc Energ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管理硕士MSc Renewable Energy and 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7.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开设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硕士MSc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能源与社会学硕士MSc in Energy and Society。
8.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开设了可持续能源系统硕士MSc in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9.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开设了能源与可持续性硕士(方向能源资源与气候变化)MSc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Energy re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能源与可持续性硕士(方向能源,环境与建造)MSc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Energy,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s);可持续能源技术硕士MSc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10.拉夫堡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开设了可再生能源管理 Master in Renewabl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