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比亚迪欲拿下印度新能源车市场40%份额 计划2030年达成

大胆的抽屉
暴躁的铅笔
2023-01-31 17:40:03

塔塔引路QQ开道,奇瑞该不该碰印度市场?「自主走出去・印度篇」

最佳答案
冷静的耳机
痴情的中心
2025-07-23 07:33:41

【导语: 通过捷豹路虎国产而建立起联系的奇瑞和塔塔,最近又有了新的动作。根据相关报道,奇瑞 汽车 准备借助塔塔在印度当地的网络,来拓展在印度当地的销量。印度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 汽车 保有量,曾经被不少厂家视为能够直接对标中国的下一个潜力巨大的 汽车 市场。对于曾经错失中国 汽车 市场先机的外资车企也曾经将重心放在印度市场,但结局并不理想。所以就算有塔塔,这个印度 汽车 行业的地头蛇引路,奇瑞是否要碰印度市场呢?面对国内如今不振的车市,印度会否是奇瑞这样的自主品牌新的希望所在呢?】

撰文|张大川/编辑|钱 蕾

2018年,印度的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2018年国内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尚有4745美元。从 汽车 产销上来看,印度2018年的销售突破了400万辆,其增长率成为哀鸿一片的全球车市中的亮点所在,但同时印度人均保有量非常低,因此印度也成为被视为下一个中国 汽车 市场的原因所在。

奇瑞能否将QQ辉煌在印度重现

目前的印度市场领先的是马鲁蒂铃木,此外印度塔塔 汽车 也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车企。总体来说,马鲁蒂铃木、印度塔塔、韩国现代、印度马恒达和日本丰田五大 汽车 巨头占据了印度近80%的市场份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败走中国的铃木,却能够占据印度市场的半壁江山,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国人熟悉的奥拓和雨燕两款铃木车型,至今仍然是印度销量排行榜的重要玩家。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还是太穷,其较低的人均GDP成为国民购买力的最大限制。因此像铃木和塔塔这样的低成本车型在印度取得不错的销量也就不让人觉得过于诧异了。

大众、通用等车企败走印度启示

印度人均GDP较低,贫富差距较大,使得小型车或者廉价车在印度市场备受欢迎。而传统欧美车企的中大型车缺少购买力的支持。此外,印度薄弱的基础设施,也让很多豪华品牌以及中高档乘用车失去了一展性能的机会。所以以小型车闻名全球的铃木能够占据印度乘用车市场销量的一半,宛若当年在中国的德国大众。而大众、通用一众欧美系 汽车 巨头则无法在当地立足,或退出印度市场,收缩该地区的业务;或维持较低的市场份额,苦苦支撑等待印度市场出现较大的翻转时机。

不过值得奇瑞或者其他希望进入印度市场的自主品牌注意的是:并非只要有了低成本车型,就能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当年美国通用曾将通用五菱宏光挂上雪佛兰标在印度当地生产。但事实上,这款在国内的低价神车,并没有在印度取得亮眼的成绩。对于奇瑞 汽车 或者其他希望进入印度市场的自主品牌来说,前车之鉴,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仔细研究当地市场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是硬性和本土化开发,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

印度做新能源有戏吗?

石油资源匮乏,且高度依赖进口的印度,曾制定过在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能否真正成为强制法规目前不得而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印度政府对于推广新能源 汽车 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由此来看,借助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自主品牌进军印度的一个绝佳抓手。而国内自主品牌的低成本电动车车型以及相关主机厂积累的丰富的工程开发和商业化运营经验,如果可以借助印度政府未来释放的各类补贴与奖励政策,说不定能够复现铃木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占领印度半壁江山的场景。

但是要大规模推广新能源 汽车 ,尤其是纯电动车,通过国内的例子就能发现问题依然不少。我们所面临的续航里程、基础设施、电池安全、低温环境启动等,在印度或多或少都会重演。尤其是印度国内对于基础设施的更新,笔者实在是不敢恭维。

在其他诸如驾驶辅助、车联网领域,自主品牌车企也有一定的机会。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车企,是否能够抢占市场的先机,将最为领先的技术导入到印度市场,同时能够维持一个较低的售价,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总结来说,对于希望在印度市场通过四化来实现弯道超车的自主品牌来说,四化是机会,但问题也会不少。

禾颜阅车点评:

在将观致与凯翼两个主机厂项目剥离之后,奇瑞 汽车 凭借一系列的新车型,开始取得稳步的增长,尤其是在大环境不佳的2018年以及2019年前四个月,奇瑞取得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奇瑞。但是对于奇瑞来说,目前的品牌力与产品力对于企业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滞。但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凭借与塔塔的合作关系,将低成本车型导入到印度市场,对于当前的奇瑞来说,也是在做增量市场。不过,对奇瑞来说,最重要还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在研判当地市场和消费者的偏好上。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款低价车型就能实现铃木在印度的辉煌几乎不太现实。不过印度市场对于国内的弱势自主品牌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 探索 与值得尝试的市场。但具体怎么来实施,就真的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不过好在奇瑞还有塔塔这个合作伙伴,让人依然可以充满期待。

最新回答
含糊的果汁
强健的泥猴桃
2025-07-23 07:33:41

在我的印象中,大概是从2017年起,国内车市就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新能源车开始普及。

因为在之前的时候,提起新能源车,也就是纯电动 汽车 。相信不只是我,包括很多人在内都会联想到老年代步车。

而随着特斯拉、蔚来 汽车 等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崛起,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纯电动 汽车 。这些车企所生产出的纯电动 汽车 ,不仅仅是外观大气 时尚 ,更重要的是这些车型的配置更加的智能,性能也更为强悍。

再加上对于新能源车的免购置税、不限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倾向,近两三年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可谓十分的迅猛。

确实,相比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车也更加的环保。对于那些有条件充电的消费者来说,使用成本也更加的低廉了。

于是,早在2018年全球有很多国家宣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其中荷兰和挪威是2025年,美国加州、德国和印度是2030年,法国和英国是2040年。

与此同时,更是有不少车企也相继宣布禁售燃油车。根据网上流传的信息,来自瑞典的沃尔沃更是宣布将在2019年停止生产销售传统内燃机车。菲亚特克莱斯勒也宣布在2019年开始,玛莎拉蒂以及生产电动和混动车型,Jeep品牌在2021年将全面生产纯电动车。捷豹路虎紧随其后,也称在2020年捷豹路虎旗下车型为电动或混动车型。奔驰、福特、大众、丰田和长安等车企也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也都在2030年之前。

消息一出,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顾虑重重,不知道该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客观的说,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的新能源车虽然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福利,但也确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续航里程缩水、容易发生自燃、更换电池成本高和二手车保值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购买一辆燃油车还是觉得更加的踏实。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禁售燃油车,也存在很大的疑惑。

在9月16日召开的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这个问题有答案。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总体目标是2035年节能 汽车 与新能源 汽车 各占50%, 汽车 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准确的说,2025年我国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占车市总销量的15~25%,2030年提高至30~40%,2035年实现50~60%。

那么也就是说,即便是到了2035年,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占比还是能到40%左右。

所以,在最近20年内,基本上不要担心买不到燃油车了。

平淡的盼望
自信的樱桃
2025-07-23 07:33:41

一个是成本贵,产量低,另外一个是生产厂家追求高利润,从而导致电动汽车贵。

但造成今天仍然难有纯粹的电动车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电池储能 缺乏高质量的电动机和传动技术。 另外,国内外发展电动汽车,原本的着眼点是在核电基。

主要信息: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公开表态,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我国已启动传统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

在中国之前,印度、挪威、法国和英国已经宣布,将逐渐淘汰燃油车,以更加清洁的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取代。挪威设定的最后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国和法国都是2040年。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普及的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技术。三是充电桩的普及。四是电动汽车废弃电池对未来环境污染问题。

只要这几个问题解决了,禁产禁售燃油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就归零了,禁产禁售燃油车就被社会普遍接受。

超帅的大门
幽默的楼房
2025-07-23 07:33:41
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宣布的国家主要有: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挪威和印度。

退出时间:

荷兰、挪威:2025年;

德国、印度:2030年;

英国、法国:2040年。

随着法国、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提出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之后,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趋势的情况更为明朗。中国作为当前最大的汽车市场,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我国也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同时备受关注的“双积分”政策也即将发布。

俊秀的乌冬面
美满的黑猫
2025-07-23 07:33:41

“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机会还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中国汽车出海这件事,军人出身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有着一副只许打胜仗的架势。当下,印度成为长城汽车今年重要的战场之一。

在2月初的印度新德里车展上,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总计展出了20多款车型。不仅仅是长城,海马汽车、上汽名爵更是继续加码,长安也计划今年大举进军。比亚迪更是在此前宣布,要在印度推出电动面包车。

长城汽车哈弗品牌在印度亮相的概念车(来源:evoindia)

受疫情影响,近期新冠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确诊人数节节攀升。中国汽车产业备受重创,供应商、整车厂复工进度缓慢。然而,在全球公认卫生环境差,连厕所都修不好的印度,病毒几乎绕道而行。

而正是这样一个“开挂”的国家,吸引了众多国产汽车品牌“南下淘金”。但与其说是捞钱,不如说是给这些“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印度,是它们当下最好的“练兵场”。

印度市场有何魔力?

作为仅此于中、美、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印度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消费潜力,在众多车企眼中,就像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异国沃土。

一方面,印度总人口超过13亿,千人汽车保有量仅20余辆,相比中国173辆的保有量,有着不少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据麦肯锡公司此前曾作出的预测,印度有望在2021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尽管印度乘用车市场2019年的销量有所下滑,但印度汽车市场仍旧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潜力可以挖掘,这也是中国车企争相进入印度市场的诱因。”?乘联会主席崔东树对创业邦表示。

名爵品牌(来源:官网)

以国内车企出口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为例,上汽的3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分别位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今年,上汽海外主销品牌MG名爵在印度市场开始销售的两个月中,印度工厂订单数便超过了2.8万辆。

此外,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倡导“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能源印度”等国际战略,和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中国汽车产业不谋而合。

而为提高电动汽车普及率,印度政府已经拨出了近1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95亿元),用于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这也意味着,在“新四化”方面积极布局的中国,在印度这一方兴未艾的市场上也有可能获得优势。

不过,虽然印度市场相比国内当下的市场环境来讲,发展潜力巨大,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自主品牌仍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第一关,就是来自日系车企的竞争压力。

根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有60%的市场份额被日系品牌所占据,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8%,欧系与美系品牌分别为2%和1%,中国车企市场占有率仅为1%。

其中,仅玛鲁蒂铃木、现代汽车、马恒达和塔塔四家车企,就占据了印度乘用车市场份额的82%以上。

而从2019年印度汽车销量前十名的榜单中也可窥见一二。销量Top10的车型中,7款车型均来自玛鲁蒂铃木,另外3款则是韩系车。

为何在中国惨遭退市的铃木,在印度却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呢?

Maruti?800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承的品牌忠诚度。

在印度,大多数年龄稍大的消费者,人生中驾驶的第一辆车通常来自上一代。而在当时,与日本铃木牵手的Maruti Udyog,生产出了印度第一款国民车Maruti 800,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奥拓。品牌效应下,人们在购买下一款产品时,自然会优先考虑玛鲁蒂铃木这个品牌。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消费需求。

印度目前消费水平较低,且人口众多,密度大,因此又便宜又不占地方的微型车便成为了最优选。而率先进入印度市场的日本车企,抓住了这一消费需求,以能耗低、价格低的小型车产品,打开了市场销路。

正因如此,铃木虽然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在印度市场,铃木仍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超过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三家公司销量总和。

第二关,是SUV和电动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SUV销量增长了5%,虽然总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SUV细分市场仍呈增长态势。

2019年,铃木为迎合印度市场对SUV产品的上升需求,35年以来首次发布了一款新微型四轮SUV。另外,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集团也开始加速了在印度市场的SUV和电动产品布局。

铃木英格尼斯(来源:铃木官网)

而这两个细分市场,恰恰就是中国品牌进入印度市场的首选品类。要想打赢这场仗,对中国车企来说,必须建立本土特色,需要有本地生产、供应商基地和研发机构,甚至建立起本土伙伴关系。

而从中国车企目前的反应来看,似乎已经逐步开始了本地化策略。

从出口到建厂

中国汽车杀入印度

与其他市场相比,印度发展电动车更具有迫切性:空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3个在印度;每年有100多万人因吸入有害气体而死亡。

去年,印度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印度销售的所有汽车都必须是电动汽车。这对中国车企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众多自主品牌对于印度市场虎视眈眈,上汽无疑是最早“杀入”印度市场腹地的车企。

2017年,上汽投资了32.75亿元收购并改造通用汽车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厂。去年6月,上汽在当地投放了首款“互联网汽车”MG Hector。截至目前,名爵Hector已售出近1.6万台。

名爵Hector Plus (来源:官网)

“我们有信心这个市场可能经过3-5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对我们来说是10万辆甚至20万辆级的市场,所以我们还有进一步在印度投资的打算。”

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而据创业邦了解,上汽目前正在考虑追加3.5亿美元投资,在印度建立第二家工厂。

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之下,上汽名爵也推出了首款名为ZS EV的SUV电动产品,起售价约合20.38万元。上汽名爵相关负责人向创业邦表示,自开放预订后27天,这款电动产品已经获得了2800多个订单。

德里车展上,长城汽车超3000㎡的独立展区(来源:官网)

而近期出海动作频频的长城汽车,为进入印度市场更是卯足了劲。

目前,长城已经为开发印度市场投入了超过68亿,包括收购通用汽车的塔里冈工厂、产品开发、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力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制造。除此之外,长城还计划在印度投资建立锂离子电池以及内燃机等制造公司。

“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汽车市场更是成为了大多数汽车公司的首先投资目的地。”

今年首次征战印度德里车展,长城汽车便独立包馆了3150m?的展台,哈弗品牌、长城EV以及多款核心零部件悉数亮相,并宣布了“愿景2025”计划。

长城汽车印度业务销售与市场总监哈迪普·辛格·布拉尔进一步表示,长城还计划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一系列SUV产品。“我们想成为SUV和EV细分市场中的一员。”

再说长安方面,其实长安出海印度的萌芽已孕育了3年。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现在长安也已将设想付诸实践。

据悉,长安在印度寻找建厂地址的同时,还在与当地的供应商进行初步谈判。此外,长安还在考虑是否在印度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组装厂。

而在国内已经边缘化的海马汽车也与印度本土制造商Bird Electric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双方将在印度开展生产、销售、出行及充电桩建设等各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所以不难看出,中国车企们都试图在电动汽车领域,吞食原本由日韩品牌所占领的印度汽车市场份额。

不止是印度

中国汽车正在开向全球

不止是印度,中国汽车正在“走出中国,走向高端”。

根据中国汽车国际贸易协调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汽车整车出口前十大国家分别为墨西哥、智利、沙特、俄罗斯、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厄瓜多尔、泰国。

不仅是2019年,自主车企自2000年初出海时,都是将中东、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发展程度较低的市场作为首站。

例如,连续17年夺得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第一名的奇瑞汽车,140多万辆新车均是销往中东、南美、非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等待出口的汽车(来源:路透社)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都没能渗透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虽然也在一些欧美国家投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但实际上尚未拿到欧洲等成熟汽车市场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表示:“与国内相比,北美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法律、法规、消费传统以及地区特点,尤其是产品责任法等相关规范,都需要我们想得更周全,准备得更充分。”

同时,中国车企想要在欧美市场打拼出一片天地,品牌认知度更是绕不过的一座大山。

“很多国外的消费者根本分不清中国品牌哪家是哪家,他们只是笼统地知道都是来自中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安宁表示,在欧美消费者眼中,中国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想从中国品牌中脱颖而出,塑造品牌个性和差异化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尽管如此,中国车企仍纷纷将进入欧美市场视作海外业务的终极目标。

按照奇瑞的规划,2020年起,奇瑞将推动品牌“走上去”,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到2025年实现汽车出口销量50万辆,出口额50亿美元的目标。

吉利则更快一步。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领克品牌首席执行官魏思澜称,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为欧洲市场生产领克汽车。

爱驰U6 ion (来源:官微)

造车新势力中,爱驰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爱驰U5,已于去年亮相;爱驰第二款车U6 ion,也已于本次日内瓦车展上公布。

去年在北美车展。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在现场表示,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广汽传祺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将从原定的2019年内推迟到2020年。

虽然广汽传祺进军美国的时间节点已经多次推迟,但从广汽高层的言论来看,其进军美国市场的目标也不会停止。

写在最后

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在这场淘汰赛中的一个很有力的“外援”,但海外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导致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的炸弹。

研究机构J.D. Power为自主品牌的“出海”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充分意识到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不尽相同;二,“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注重质量;三,在国内本土市场进行创新尝试之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今后的必争之地。而如今的印度市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