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卡麻斯的大货车是什么车?
不叫卡麻斯,叫嗄斯货车,前苏联斯大林格勒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货车。
其实最早进口中国的货车是嘎斯51,是一辆非常皮实耐用的长头货车,后来的解放CA10就是仿制的嗄斯51,这款车在抗美援朝直到60年代初期都是原装苏联进口车。
后来苏联解体以后,又出口到中国一批嗄斯货车,车型是嗄斯75,也是长头5吨货车,现在已经差不多全淘汰了。
货车拉煤的目的主要是运输。货车适用于煤炭、矿石、建筑物料等货物的运输,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又称作卡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1991年,苏联解体。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解体了,留给了世人太多的遗憾,同时,有太多我们没有看到的黑科技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但是苏联也给世界献上了非常多礼物,其中各式各样的载具一直影响着世界多个国家,也包括我国。
上图是国内网友拍摄的照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方头方脑、拥有三块前风挡玻璃的重型卡车是怎么样的卡车,只能凭借外形看出来这是苏联产的。这些卡车是苏联的布里安斯克轮式拖拉机厂在1991年生产的BAZ-6950。BAZ-6950重型卡车的光辉在一定程度上被我们所熟知的MAZ-537和MAZ-543这些知名的车型所掩盖,但是BAZ-6950背后的故事和前面两款车同样充满着传奇色彩。
这一切还要从上图中这辆搭载2K6导弹的ZIL-135 8×8卡车说起
布里安斯克轮式拖拉机厂(BAZ/BZKT)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吉尔ZIL的旗下,初期以生产拖拉机为主,后期生产过著名的BTR-152装甲车。但是在这之前,这家工厂的名气并不大。1958年吉尔开发出了ZIL-135卡车,但由于吉尔生产的车辆过于多样化,无法满足ZIL-135的产能,于是这一生产任务就交给了BAZ。ZIL-135拥有着超乎寻常的设计,其采用了两台发动机驱动,每台发动机驱动单边的车轮。除此之外,该车的第一轴和第四轴带有转向功能,使得这样一台大尺寸的卡车也能够拥有灵活的机动性。
由于手上掌握了多轴底盘的技术,所以BAZ开始进一步着手其他车型的研发。1975年,BAZ开始开发一款全新的8×8系列车型,该车命名为BAZ-6950。上图中展示的是BAZ-6950的原型车,采用了MAZ-537的驾驶室。由于当时苏联的汽车厂都是属于国家控制,就像当年斯太尔技术进入中国所有厂都在用一样,这些车辆技术都是可共享的,用MAZ-537驾驶室也没有什么问题。后来BAZ-6950慢慢的改成了自主的驾驶室,也就是本文中介绍的这款车使用的驾驶室。
早期车型采用了UTD-25坦克发动机,但是这款发动机各方面指标都非常差,寿命短可靠性低,低温效果下工作情况差。1985年,BAZ-6950车型衍生出BAZ-6950M系列车型。BAZ-6950M改进了车辆的动力系统,安装了两台卡玛兹的740柴油机,动力系统也相继变成了卡玛兹的产品。后来这辆车定型以后,被正式命名为BAZ-69501,也就是本文中的主角。
上图是BAZ-69501的外观尺寸,整车的尺寸为11040×3127×3030mm。整备质量约为29吨,第一轴与第四轴的轴距为6800mm。
外观方面,BAZ-69501非常粗犷。左右两侧各安装了一个圆灯的大灯,圆形大灯搞不好是集成了MAZ驾驶室的设计风格。矩形三窗驾驶室,非常粗的前保险杠,车身打满了铆钉。虽然说驾驶室工艺不怎么样,但是它的强度和实用性的真的非常优秀。
驾驶室前下部采用了船型设计,增加了底盘的接近角,提高车辆的越野能力。当然BAZ-6950系列还衍生出了独立的水路两用车。BAZ-69501的驾驶室准确来说应该是单排驾驶室,设置如此多的车窗也是便于成员在车内观察。上下车踏板采用支架设计,在驾驶室左右两侧各安装了一块非常大尺寸的站立平台。车门边上安装了扶手,开关采用旋转把手。
打开车门以后可以看到这辆车生产于1991年,下面还有CCCP的字样,后面生产的车型应该把CCCP的字样抹除了。1993年卡玛兹的专供动力工厂发生大火,专供这款车的双发动机驱动系统全部被烧毁,于是BAZ-69501这款车的历史在1993年画上了句号。
副驾驶安装的俄文操作规
3米宽的驾驶室内部一共安装了四张成员座椅,里面已经破败不堪。但是从驾驶室内部可以感受到苏联军车的暴力美学,全车内饰非常简单,绝大多数的部件都裸露在外面。
三幅式方向盘,整体布局都很简单。不知道什么原因,车上的电子器件全部被拆除。
动力输出部分位于驾驶室的后面。BAZ-69501安装了两台卡玛兹的740发动机,气缸的布置形式为V8,单台发动机的排量为10.58L,功率为210马力。两台发动机可以产生420马力的功率驱动车辆,而这款发动机可靠性也比较优秀。
双发动机驱动车辆的形式,每台发动机通过一组变速箱和差速装置来驱动单边的车轮。上图是ZIL-135的底盘分解图,BAZ-69501与其结构布局基本类似。动力传输方面BAZ-69501采用了两个干式离合器、两个卡玛兹-14 5挡手动变速箱、两个带可锁定差速器的分动器和两个动力输出部件。
底盘方面就不用过多介绍了,8×8的驱动形式。和之前介绍的MAZ-537一样,这批BAZ-69501同样应用在矿山上,所以车厢被改装成了可以翻转的自卸车厢。不过用这款车来进行矿物运输多少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毕竟这曾是前苏联服役的导弹运输车。
全车全部采用了独立悬挂,由于是单边驱动,所以左右两边的半轴都是独立的设计。每边的半轴都分为两段,车架内部一段,车架外部一段。内部的半轴通过车架的动力传输孔与外部半轴连接,万向节则可以适应不同角度。
转向桥结构比较复杂
作为9S52M导弹运输车的BAZ-69501
BAZ-69501的底盘结构可以说是苏联暴力美学军车的另外一种路线,但是双发动机无论从维护成本,还是系统的调试等方面都远高于传统的单发。BAZ-69501并不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技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只能用一种敬佩的方式来看待它。而卡玛兹工厂出事了以后,BAZ也着手研发新款车型。
后来BAZ基于BAZ-6950系列车型推出了更多的底盘,上图中是BAZ-69502车型,驾驶室已经变成了梯形。外观上的变化是一方面,BAZ-69502在动力方面做出了更大的改变。
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一台雅姆斯-238B发动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300马力,形式为V8。该车将动力系统改造成了发动机+变速箱的传统布置形式。底盘的驱动形式还是保留原样,将两套动力系统系统集成到了上图中第三个部位的分动箱中。最后,BAZ-6950系列发展到BAZ-69507,还有一款BAZ-6953。直到现在,这个系列车型还在继续发挥它的余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946年,嘎斯-MM型军用卡车停产,代之以更新的、载质量为2.5t的嘎斯-51型军用卡车。该车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配备了动力强劲的6缸发动机以及液力制动装置。之后还出现了全驱式车型,被命名为嘎斯-63型。嘎斯-51型军用卡车一直生产了31年。
同时,斯大林汽车厂也推出了替代吉斯-5型军用卡车的新车型,即吉斯-150型军用卡车。它的载质量为3.5t,并首次使用了5挡变速器。一年之后,在该车型的基础之上,该厂还研制出了吉斯-151型军用卡车。该车型采用气动制动,并有接口与挂车制动系统相连。被誉为苏联第一款驱动形式为6x6的军用卡车。
此后,斯大林汽车厂不断对吉斯-151型军用卡车进行改进,在其投产9年后终于推出了吉尔-157型军用卡车(1956年赫鲁晓夫下令将斯大林汽车厂改名为“利哈乔夫”汽车厂,简称吉尔,ZIL)。该车型已经具有了轮胎压力中央控制系统。直到今天,它还出现在世界一些热点地区。
装备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国领导人在出兵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场面,因此也曾经向苏联请求过军事支援,但苏联对于求援信号一直置若盲闻,不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直到长津湖战役结束后,苏联却大力向我军提供军事援助,使我军战力短时间内飙升十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一场民族内部战争,但由于其中牵扯到了美国的利益,所以之后在美国的领导之下成立了联合国军,并公然插手朝鲜战争,致使北朝鲜一落千丈节节败退。
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我国边境,加上美军战机此前在我国边境屡屡挑衅,严重危害了我国边境人民安全以及国家主权完整。北朝鲜此时被逼无奈向我国发出求援信号,当时处于刚刚建国,原本是国内最佳发展时机,这一仗若是插手无论胜败都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毛主席秉承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道理,最终中共中央经过商讨,一致决定派百万志愿军出征援朝,任命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与此同时,中央也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忧心忡忡,毕竟我国当时的空中力量几近空白,再加上陆军装备如此落后,与兵强马壮的美军作战又该那什么来弥补这些差距。
为此我国领导人找到了苏联方面,同为 社会 主义阵营的我国表示可以帮助北朝鲜抗击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但在军事上希望苏联能够予以支持,尤其是空军方面。但苏联对此却始终含糊不清,不肯给予明确的回答。
苏联此时也在考虑着朝鲜战局,他们判断即使中朝联手也未必能与联合国军一较高下,从这里也能看出我国当时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压力,当所有人都不看好你,才会有放手一搏背水一战的勇气。
苏联之所以选择朝鲜,很大原因就是苏联的地域,他们只是想把朝鲜当作自己的海军港口。但如果插手朝鲜局势,就势必会和美国彻底决裂,这是苏联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场面,毕竟他们更愿意看到美国被我军牵制,自己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快速发展,稳坐世界第一强国宝座。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便苏联在战争初期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我军依然选择参与战场。长津湖战役是与美军之间爆发的第二场战役,由第九兵团主力参战,1950年11月第九兵团受令前往沈阳火车站预备奔赴朝鲜,但因为战况紧急很多战士甚至来不及更换冬装,穿着单衣归队。
此战过后我军累计冻伤人数两万余人,美军冻伤七千余人,无愧于那句话“这场战斗我们不仅是在跟美国较劲,也在跟老天爷较劲。”这场战斗历经十七天,最终以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全面告胜落幕,我们打败了美陆战一师,甚至歼灭了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这是战前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结局。
麦克阿瑟战前认为将我军的所有物资炸毁,就会彻底瓦解我军的攻势,在他的认知中,一直没有食物来源,没有后勤补给的部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零下三十度的战场上作战。他胸有成竹,得意忘形地放出了让战争结束在圣诞节之前的狠话。
但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大快朵颐之时,我们的志愿军匍匐在冰天雪地中一动不动,只为发动那最强一击。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172团6连的战士们负责埋伏阻击美陆战一师,但当美陆战一师经过之时,6连却没有任何反应。
58师师长震怒不已,亲自来到6连阵前想要质问,但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时,却泪流满面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6连的战士们身体保持着射击预备姿势,成为了一座座晶莹的冰雕。
就是凭借着志愿军如此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赢取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此战过后苏联也对志愿军彻底改观,毕竟朝鲜如果落入美国之手,这也是苏联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既然如今志愿军有挑战美国的能力,苏联自然会鼎力相助。
苏联主动找到中方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一次性提供了6个整编师的苏联装备援助给志愿军,除此之外包括3000辆卡车,一些高射炮,以及那举足轻重足以改变战争结局的空中力量,这些雪中送炭的武器装备,足以让我军在短时间内整体实力提升10倍不止。但同时为了隐藏苏联援助的真相,这些扶持的武器装备都是采用了志愿军的涂装。
并且苏联还派出了军事代表,这些战士统一穿着我国军装,彼此之间使用中文或者朝鲜语交流。苏联的装备应用在我军身上是如虎添翼,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完全拥有了直视美军的底气,也大大推进了双方之间和谈的步伐。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此战过后世界上无任何国家再敢轻视我国,我国已经拥有了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反击的底气与实力。冰雕练的传奇是值得敬佩的,也是令人深思的,这样惨痛的教训让我国在之后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目的就是让冰雕连彻底成为军事上永不再现的传奇故事。
波兰一个炎热的夏日,数十辆汽车和卡车在博格丹卡煤矿前排队购买燃料。数百万家庭将面临冬季煤荒。波兰是欧洲主要的煤电生产国,也是欧盟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进口煤炭1200万吨。由于价格因素,进口煤炭主要用于家庭和小型热电厂,波兰对俄罗斯煤炭的“激进”制裁无疑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博格丹卡是波兰首都华沙东南部的一座大型煤矿。最近,排队买煤的汽车停在了煤矿前。
阿图尔是一名退休老人,他告诉路透社,他周二从30公里外的斯韦德尼克赶来,希望为家人买几吨煤。波兰是欧盟最大的煤电生产国之一,80%的电力来自煤炭。超过380万户家庭依靠煤炭取暖。但近年来,随着深度开采成本的增加,产量稳步下降。该矿的工人说,和波兰的大多数煤矿一样,他们把生产的大部分煤炭卖给了发电厂,去年他们把不到1%的煤炭卖给了个人买家。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家庭,该矿从几周前开始实行两班倒,周末不会关闭。
但为了防止囤积或倒卖商品,政府出台了限制措施。57岁的退休工人阿图尔就是其中之一。几天前,他开车30多公里到煤矿排队,希望给家里买几吨煤。阿图尔说,他已经排队等煤好几天了,密切关注着自己的头寸,担心自己买不到。阿图尔说他已经连续三个晚上都睡在车里了。在此期间,卫生条件很简陋。因为它相对便宜,并且作为一块煤块出售,它受到许多波兰家庭的欢迎。在今年与乌克兰的冲突加剧后,波兰早在4月份就对俄罗斯的煤炭实施了禁运。波兰正面临着煤炭短缺和价格上涨。现在,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签署了一项法律,为所有使用煤炭取暖的家庭提供3000兹罗提,约合4324美元的一次性补贴。
货车是四轮的,载重在2.5-5吨左右。而卡车有6轮,10轮,12轮,16轮还有20轮和22轮的,载重从十几吨到几十吨不等。
第二,卡车它是无棚(顶盖)的,没有遮拦,所以不适合于长途运输货物。但是货车一般都是长途运输。
第三,卡车(Truck)的正式名称为载货汽车(货车,GOODS VEHICLE),是运载货物和商品用的一种汽车形式。而货车(Wagon)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
第四,卡车也是载货的,相当于卡车可以是货车,但是货车并不一定是卡车。
正常不超载45吨左右的样子。算这个算一个月要拉440多次。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这几种分类。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以煤为标题写过一首诗,赋予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截至2011年,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32.4亿吨,相当于18.00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比例高达48.3%;其次是美国,占世界产量比例为14.8%;排名第三的是澳大利亚,占世界产量比例为6.3%;印度和印尼则分别排名第四五,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是5.8%和5.0%。
煤为不可再生的资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
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煤也是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源泉。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芳香烃;通过煤的直接或间接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十几万辆军用卡车。1941年,美国斯蒂贝克公司开始生产Studebaker-US62.5吨十轮卡车,从1942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开始为苏联提供大量军用车辆,其中大部分是斯蒂贝克2.5吨十轮卡车。有US1到US11多种型号,其中数量最多的是US6,绝大部分通过海运送到苏联前线,成为红军的主要军用车辆。
借助这些车辆,苏联红军得以初步完成了摩托化,作战式样有了变化。有了美国提供的运输车辆,苏联的汽车厂得以集中力量生产前线急需的武器,如BM-13N火箭炮(卡秋莎),然后安装到汽车上,运往前线。
斯蒂倍克-US6卡车其标称载重2.5吨,实际装5-7吨都没问题,优异的性能使俄国人对该车印象深刻。
1943年苏联接受美国技术转让,高尔基汽车厂以美军US6卡车为原型开始投产嘎斯51汽车。
与此同时,斯大林汽车厂以美军万国Internationalkr-11为原型也推出了替代吉斯-5型军用卡车的新车型,即吉斯-150型军用卡车。它的载质量为3.5t,并首次使用了5挡变速器。
一年之后,在该车型的基础之上,该厂还研制出了吉斯-151型军用卡车。该车型采用气动制动,并有接口与挂车制动系统相连。被誉为苏联第一款驱动形式为6×6的军用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