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11月份新能源销量怎么样?
可以说如今的国产自主品牌的实力可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有些国产自主品牌都让合资品牌甘拜下风。可以说在燃油车的领域中,哈弗H6有着其他汽车品牌无法超越的神话,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比亚迪可是王者。特别是看到比亚迪1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更是让大家感到震惊不已。因为比亚迪11月份新能源的销量同比暴增了138%,可以说比亚迪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根据比亚迪官方所公布的销量可以看出,11月份的总销量是53943辆,同比增长了30.63%。但是,这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26,690辆,也就是说同比增长了138%。这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当然,现在比亚迪汽车可是大名鼎鼎,旗下车型的布局也是非常的全面。特别是全新上市的比亚迪汉,不仅拥有着绝世美颜,再加上它所搭载的刀片电池,让它能够所向披靡。虽说他在上市之初是不被看好的,因为很多人对它的实力表示质疑,毕竟特斯拉在国内汽车市场是非常受欢迎的。可是,有句俗话说,不争萝卜争口气,比亚迪汉11月份的销量是10,105辆。而且从比亚迪汉的销量数据上面可以看出,它如同爬楼梯一辆,销量是一层一层往上递增的,从刚上市之出的1000多辆到现在的1万多辆,所以证明它的实力和大家对它的认可。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说比亚迪按照这个速度是完全有可能超过特斯拉的Model 3,更何况比亚迪汉的售价还是比较亲民的,再加上它打破了大家对于传统新能源的认知,不是大家认知中新能源的动力,就如同乌龟在爬。人家能够做到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9秒而已,给你带来激情四射的动力感受。
最后,比亚迪除了在新能源领域中拥有着不错的战绩之外,比亚迪的燃油车也是非常的厉害。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比亚迪的燃油车销量也是非常火爆。同时这也证明国产自主品牌真正的站了起来,不管是在品质还是口碑上面的表现,都不再是曾经被不屑一顾了。因为,销量说明了一切,相信比亚迪未来可期,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比亚迪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五菱宏光打造“网红爆款”
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最近,新能源车板块消息不断。9月1日,小米 汽车 总部正式落户北京;8月29日,比亚迪全新纯电动车海豚在成都车展现场上市,被业界视为“十万级新能源市场最大变量”,此前比亚迪已杀入A股市值前十;由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 EV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国产新能源车企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8月29日,“十万级纯电精品”比亚迪海豚在成都车展上市,四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9.38万元-12.18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 汽车 的车企,比亚迪在2021年突破不断。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正式下线,由此成为全球最快量产100万电动车的企业,目前全球车企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完成新能源 汽车 “百万战绩”。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突破5万大关,开创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新纪录。8月4日,比亚迪市值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有望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中国车企。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由此诞生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新能源行业巨头。8月12日,比亚迪向挪威客户交付第一辆电动 汽车 ,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坚持自主创新,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截至今年4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3万项、授权专利约2.1万项,稳居新能源车专利榜单第一。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中国 汽车 品牌。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的“心脏”,宁德时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已连续4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度冠军;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厂商。
陈士华分析,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强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从材料、工艺与设备、电池模组、电池包管理及电池开发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先发优势。“两家企业市值攀升,双双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表明 社会 肯定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8月26日,工信部发布《中国 汽车 产业发展年报(2021)》,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8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相关产业经验来看,当一个品类渗透率接近10%,即意味着该品类驶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上升,一批国产新能源 汽车 品牌强势崛起。今年1月和4月,被称为“人民代步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两度登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据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四席,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和广汽Aion S。
比亚迪汉EV和五菱宏光MINI EV被视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两类代表。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分析,2019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车企 探索 应对之策:一种是像比亚迪汉EV这样开发中高端车型,以20万以上售价覆盖成本;一种是国民车五菱宏光,市场定位精准,针对低消费群体,推广节能型低能耗 汽车 产品。
自主品牌稳步向上,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竞逐新能源赛道。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 汽车 产品。许海东称,自主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逐渐在新能源 汽车 舞台具备了不惧合资品牌车企挑战的实力与底气。
新能源 汽车 带动 汽车 出口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 汽车 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 历史 同期新高,新能源 汽车 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 汽车 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 汽车 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汽车 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差距。新能源 汽车 所涉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是我国在世界 汽车 产业格局翻盘的好契机。
经过20年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单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占一半。
东风智新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守武介绍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已经实现自主掌控,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产品迭代速度,还是从产业基础到资源的可获取性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实现自立自强的保障。陈士华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头部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核心优势,针对具备比较优势或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重点突破高安全、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高效、高比功率的驱动电机技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电机控制技术;重点突破车机高算力主控芯片等车用半导体和元器件攻关;以新能源 汽车 为载体,攻克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必须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
发展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已处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化推广的阶段,而解决新能源 汽车 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首要问题是首次购置成本高。据测算,新能源 汽车 较传统燃油 汽车 成本劣势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上,而使用成本则优势显著,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约为传统燃油 汽车 的五分之一。
新能源 汽车 安全主要是电池安全和行驶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报道的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约100起,故障率最高的是车辆充电时自燃,占事故总数的31%;新能源 汽车 智能化行驶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亟待市场规范化。
目前,欧美日韩都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加速奔跑。未来五年,将是全球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借助内循环,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许海东分析,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该团队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在出行里程上,84%的用户每天实际行驶里程在40km以内,61%的用户每周充电次数小于等于2次,日常代步出行场景多为上下班通勤、购物逛街、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以二到四人居多。五菱由此打造出宏光MINI EV,重新定义小型电动车的空间、安全、能耗、能源补给和服务,获得了年轻用户群体青睐。
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
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企业践行“国之大者”的 历史 使命。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新能源 汽车 既是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
中国一汽纪委聚焦新能源 汽车 发展、“卡脖子”技术、“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新要求,深入开展中央 科技 创新引领决策部署情况专项检查调研,集团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到研发总院、红旗工厂等10余家单位调研,并到长春金山、北京祥龙博瑞等11个红旗、解放4S店暗访,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报告,并督促推动做好相关问题整改。
同时,做实“下沉监督”、“联合监督”,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向党委提出意见建议79条,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实施“873”、“1025”和“3310”技术攻关计划,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在73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持续推动新能源“353”旗羿·登峰技术战略,支撑红旗E-HS9(新能源)、E-QM5(新能源)等三款车型实现量产。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20万辆、增长100%,今年上半年销量又实现增长107.3%;中国一汽半年整车销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4%、28.2%、25.3%,持续巩固了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中国一汽纪委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实现以红旗品牌为引领的中国一汽新能源业务跃迁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特色的生态,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2022纯电动汽车排行榜为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广汽埃安等。
根据公安部上传的数据,2022纯电动汽车排行榜中有三家车辆销售突破10万辆,有十家企业销售量在2-10万辆之间。2022年比亚迪延续了2021年的战绩,持续盛势,持续领跑市场销量,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市场份额达到26.4%是特斯拉的市场占比的一倍;但特斯拉和上汽五菱仍是三甲榜单上的老朋友。尽管自2022年开年以来,特斯拉一路领涨,且涨价次数最多,但是市场销量表现仍旧强劲。上汽通用五菱的王牌产品——宏光MINIEV,一直以来都是蝉联轿车的销冠。在第一季度榜单上,宏光MINIEV是唯一销量临近10w的新能源轿车。”
回答于 2022-05-07 轨道交通乘务 只招14-18岁初中生 专业详情 新能源汽车技术 学制:3-12个月 免费咨询 汽车美容贴膜 学时短,好就业 专业详情 焊工培训+考证 焊接技术专修 免费咨询 查看更多
近日,各大车企纷纷发布2020年销售战绩。“一哥”上汽集团虽然连续15年国内市场销量第一,但是销量下滑超过10%,疲态尽显。旗下的上汽大众销量甚至比一汽大众落后60多万辆。自主 汽车 品牌方面,长安 汽车 实现了全年销量双位数的增长。
上汽集团:售车560 万辆,上汽大众领跌
据上汽集团发布,2020年该集团累计销量560万辆,连续15年保持中国车企销量第一宝座,全年目标(600万辆)完成率约93.34%。较2019年的623.8万辆销量,上汽集团2020年销量下滑10.22%。
其中,上汽大众以24.79%下滑领跌上汽集团大盘,2020年全年,上汽大众累计售出150.55万辆新车。
上汽集团旗下另一家合资车企上汽通用,2020年全年累计售出146.75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29%。
虽然合资车的销量下滑,但是自主品牌销量却创下新高。由荣威、MG、五菱、宝骏等组成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阵营”,2020年销量达260万辆,在上汽集团的年度总销量中占比46.4%,创下 历史 新高。2020年“黑马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的制造商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突破160万辆,贡献了上汽自主板块61.5%的销量。有分析认为,2021年,在新一轮新能源下乡等政策的持续推广下,五菱品牌或持续保持其“神车”光环,再创销量神奇。
新能源方面,2020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约32万辆,同比增长77.8%;在海外市场方面,2020年上汽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1.3%至38.97万辆,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排名国内行业第一。
根据规划,未来上汽集团还将投放近百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近60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而“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全力推动新四化创新,迈上全球 汽车 企业前五,成为万亿级 汽车 产业集团。
一汽集团:售车370 万辆,一汽大众扛大旗
与上汽大众销量大幅下降对比鲜明的是,一汽大众去年销售整车216万辆(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增长1.5%,蝉联乘用车销量榜冠军,成为2020年国内唯一一家产销均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相比之下,一汽大众的销量超过上汽大众65.6万辆。
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底的一场中保研碰撞测试,让上汽大众的质量受到公众质疑,导致上汽大众旗下的车型销量集体下滑,并逐步被手持奥迪“王牌”的一汽大众赶超。
数据显示,2020年一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370万辆,这也是该集团有史以来的最好销量成绩。其中,一汽—大众销量为216.2万辆(含进口车),一汽丰田为80万辆,马自达为8万辆。
广汽集团:售车204 万辆,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是增长主力
2020年,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成为整个广汽集团的销售主力。数据显示,2020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204.4万辆。相比2019年的206.22万辆,同比微降0.9%。其中广汽本田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达80.8万辆,同比增长5.7%。广汽丰田全年累计销量达76.5万辆,同比增长12.2%。而广汽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为38.46万辆,同比下滑7.95%。
长安 汽车 :售车200 万辆,增长14%
在众多销量下滑的车企当中,长安 汽车 脱颖而出,2020年累计销量200.37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长安逸动系列车型则全年销量达到174912辆,同比增长高达41%。
据悉,2021年,长安 汽车 计划推出9款全新和升级的经典序列产品。而未来5年,长安 汽车 将推出105款车型,其中包括新能源 汽车 23款,使其产品谱系不断升级壮大。
吉利 汽车 :去年售车132 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1月6日,吉利 汽车 公布了2020年12月及全年销量数据。12月,吉利 汽车 销量为154,202辆,同比增长约19%,环比增长约2%;1-12月,吉利 汽车 累计销量1,320,217辆,完成全年销量目标,连续四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2021年,吉利 汽车 将销量目标定为153万辆。
据悉,132万辆不是吉利的巅峰,早在2018年,吉利就已经突破了150万辆的高度。
中汽协:预估去年 汽车 销量降1.9%
近日,中汽协预估,2020年 汽车 行业累计销量完成2527.2万辆,同比下降1.9%。中汽协预计,2021年 汽车 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 汽车 市场也将会保持稳定,2025年有望达到3000万辆。
与此同时,逆全球化,新兴经济体崛起遇阻;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塑;经济换挡,高增长时期隐性矛盾凸显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给 汽车 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产业上下积极应对和逐步适应。
作者:南都全媒体研究员 卢若情
来源 | Tech星球
文 | 乔雪
时过境迁,新能源 汽车 已经不再像刚出世时那样,陌生、新鲜又不被信任;从最早的一批玩家入场的时间开始计算,距今已超过10年。今年上半年已过,盘点各方势力战绩,可“管中窥豹”看出各家车企跑出的不同的曲线,以及背后蕴含的趋势。
我国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从0%到5%,用了近12年,而从5%到超过10%,才用了不到半年。这也意味着,2022年新能源 汽车 是从“春秋”转向“战国”的节点,过了这个临界点,整个行业会加速发展,持续洗牌。
过去10年,造车新势力销冠不断更迭,现在“两超(特斯拉、比亚迪)多强(蔚来、小鹏、理想)”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持续洗牌的强大竞争压力之下,优胜劣汰,向集中化靠拢将是不可逆的趋势。
现在,竞争远未结束,即便是现在坐在王座之上,也不能说就是胜利者,造车新新势力的“冰与火之歌”,将在新能源市场长时间持续。
造车新势力的销售冠军再一次易主了。5月的新势力里,销售冠军还是理想 汽车 ,6月就轮到了小鹏。
对于蔚来而言,6月充斥着坠车、趴窝等舆论危机,但6月也是一个重要节点,时隔5个月,蔚来终于回归万辆俱乐部,也是今年蔚来首次交付量破万。
在上半年的6个月中,小鹏拿下3次冠军,理想拿下2次,后来的势力零跑 汽车 拿到过1次,而老牌冠军蔚来则一次都未登顶。而再先前回溯,蔚来从去年9月开始,就再也没有登上过冠军的宝座。
变化是明显存在的,曾经的二线造车新势力,已经强势挺进第一梯队。
造车新势力里各方力量交替领跑,冠军没有坐稳超过2月。
变化产生于2021年。这一年,造车新势力里小鹏、蔚来率先过万,理想随后也达到,但“蔚小理”的位置还没坐稳,哪吒 汽车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之后,打破了传统的“蔚小理”三巨头格局,成为黑马。今年前6个月,哪吒的交付量稳稳地占据了新势力前三的席位。
而后继者也在继续追赶,零跑依托于ICT的技术实力,凭借受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欢迎的车型,摆脱了长期垫底的局面,已经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超200%,上半年销量51994辆,甚至跑赢了蔚来。
两者无疑都是在切分“蔚小理”当前还未涉猎的市场,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 汽车 产品市场的规模效应正在逐渐凸显。
但仍有更强势的玩家,想从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玩家口中夺食,背靠华为的赛力斯一问世就来势凶猛,6月销售7658辆车,同比上涨524.12%,其中问界M5就占了7021辆,6月份新增订单更是达到了10685辆。随后紧接上市的问界M7,则被认为是直接与理想正面竞争,虽然目前销量还未破万,但仍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数字或许更有说服力,根据Tech星球统计,理想 汽车 在195天成功交付1万辆 汽车 ;小鹏则用了169天迅速追上,后来居上者极氪,则在继续刷新这一数据,从1到10000辆仅用了99天;而根据AITO 公布的官方数据,问界M5将这一数据在此缩短到87天。
后进的势力们,正在用一种更汹涌的速度赶超之前的玩家。
目前的排位赛中,新势力五强已初具雏形,但市场上玩家们的竞争,绝不是只有这几家,月销量一万辆,只算是够到了门槛。
尽管造车新势力在拼命追赶,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销售冠军面前缠斗,但别忘了,摘掉“新势力”的保护色,另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是,新能源的两大巨头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两超”格局基本成型。
力量对比颇为悬殊:比亚迪6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13.40万辆,连续四个月销量过10万辆,上半年累计卖出64.13万辆新能源 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销量。
特斯拉也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全球交付量为56.5万辆,略逊色于比亚迪,不仅低于50%的增长目标,也是交付量近两年来首次下滑,但这是在疫情和改造上海工厂的同步影响下的成绩,同比也达到了增长46%。
对比两大巨头的战绩,新势力们每月的销量,还在1万辆左右徘徊。
上海的疫情,让围绕长三角 汽车 供应链的车企基本陷入停滞,而比亚迪强大的自供能力,让其即使在低谷的大环境中,拥有深圳、西安、长沙基地等九大生产基地的比亚迪,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3、4、5月的销量均超过10万台
另一方面,底气十足的背后,让两大巨头足以谋划更为长远的战略。
短暂的停摆让特斯拉更重视产能,上海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将在7月中旬暂停 汽车 生产两周,以进行升级,从而提高工厂产量。此外,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还将再扩建50万平方英尺。
改造后,特斯拉将包括位于欧洲、美国、中国三座超级工厂,投入运营后,产能将迅猛上升。
比亚迪也注意到这点,即便是当前的产能并不饱和的情况下,也仍规划在2022-2023年陆续打造十余家新工厂。
另一方面,比亚迪正在把重心转向更广阔的市场,即便已经有“朝代系列”多款旗舰车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依然采用了“车海”战术,两个月内推出了五款新车型,包括新款汉家族、腾势D9、海豹、2022款唐EV、唐DM-p,基本保持着半个月上市一款新车的节奏。而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下半年还将有数款新车上市,届时,比亚迪将深入攻占市面上各种车型和价格区间的消费市场。
巨头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虽然总销量高于特斯拉,但在 汽车 业务毛利率上,比亚迪仅为15.6%,特斯拉则达到32.9%,特斯拉的均价在30万左右,而比亚迪只有其一半。因此,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两大巨头考虑得更多的问题是,在攻下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向更高利润进军。
从市值来看,比亚迪是仅有的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中国车企。虽然市值还被特斯拉甩在身后,但是6月,比亚迪首次问鼎全球销冠,是颇有 历史 意义的一幕,这或许是比市值更有说服力的砝码。铁王座由谁坐稳,还不到最后说胜利的时刻。
两大巨头的地带目前相对稳固,令巨头不安的事实是,如今新能源 汽车 的环境不同以往,特别是当互联网基因越来越深入地切中新能源 汽车 这一市场,苹果、小米、华为都不想放过这块巨大的蛋糕,也使得新造车效率大幅提升。即使坐上铁王座,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
就像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谈到,“电动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这个时候是看谁的资源多、供应链更完善、推出的产品优势更大,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在真正的金字塔尖上,竞争关乎速度,同样也关乎效率。这也意味着,后继新势力向前的追赶通道尚未完全清晰。
“从0到10000,有很多感慨,对绝大部分整车厂来说,这都是一个小目标,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这是小鹏 汽车 在2021年9月首次月销过万后,董事长何小鹏的感慨。
而今年,这份担忧变成了隐隐的一份自信:“20万的交付,对于 汽车 行业来讲,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0年新能源造车破产倒闭的企业名单中排着一长串:因现金流断裂、行业竞争而倒闭的前途 汽车 ,烧光84亿未造出一台量产车的拜腾 汽车 宣布破产清算,2021年博郡、赛麟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走上末路。
对于目前阶段来说,销量已是最基础的入场券,下半场的竞争不仅是电气化,而是智能化。在这一领域,挑战还很多。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驾驶,二是智能座舱。作为最早入局新能源 汽车 的玩家,特斯拉的视觉道路一枝独秀,既能节约成本,也能获得最多的订单认可。而同属相似阵营的比亚迪就不如前者的技术实力,未来的隐忧是可能远不在供应链方面,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的能力或将成为掣肘。
主机厂也已经觉察到这一趋势。
被吉利予以重望的新能源王牌极氪,虽然硬件配置优秀,但还是因为车机落后被诟病,而收购了魅族是表象,改善车机可能是深层的谋划。
练内功,补短板,这也将是一大趋势。相比于智能化这一必修课,各家要补齐的选修课各不相同。
智能化的隐忧折射在另外一个层面,是高端布局困难导致的盈利能力不足。
从今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看,低端车型的销量在不断萎缩下降,而中高端车型的市场是增长迅猛的。随着后补贴时代的来临,车企面临的成本压力加深。因此,无论是从争夺市销率,还是从增高利润的角度,对于目前没有相应产品的车企,都在谋划进军中高端市场。
而对于凭借性价比而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哪吒和零跑,也将要拿出技术的进步和车型的丰富,才足以应对在新能源领域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
而对于已经打出了高端牌的蔚来则有新的问题要解决,聚焦智能化外,还要打造出一款爆品和代表作,目前手握5款车型,月销还在万辆左右徘徊,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此外,宝马、奔驰、大众等这些老牌车企也逐渐觉醒,开始在国内市场大面积投放新能源车型,虽然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观的销量,下个阶段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较而言,还有不少品牌仍处在危险的边缘,曾经被视为国内最有希望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3,曾和“蔚小理”处于同一梯队,今年5月威马 汽车 的交付量(上险数)为3240辆,1-5月,威马上险数仅为18,061辆。岚图和极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前者月销量906量,后者只有4302量,都在交付量上尚需大幅突破。
智能化下半场,包括百度、苹果、小米在内的新玩家都会陆续下场。无论是在智能驾驶的多年经验、技术储备以及丰富的用户基础,甚至是在资金、可调动的资源方面,未来市场竞争都会愈发激烈。
汽车 供应链人士王芩对Tech星球表示,“当前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经迎来拐点,新一代新能源 汽车 角色的较量、博弈、替代,不能够再遵循传统燃油车时代静态的思维来判断。”
2022年,将会是新能源车企加速洗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