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及新能源卡车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是什么?
1、针对我国露天煤矿受外包运营模式影响由半连续、连续工艺向非连续工艺、大型设备向小型设备倒退的趋势,提出使用无人驾驶矿车新能源卡车可在露天煤矿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环保运输 针对我国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处于试验阶段,适应恶劣天气和矿山环境的能力较差以及目前我国新能源矿车处于产业化初期,受电池重量、循环寿命、充电速度、电池性能等因素制约的现状,无人驾驶矿车应重点研发非结构化道路无人驾驶感知融合技术、规模化运营智能调度技术、智能校车异常控制技术、露天矿时变场景匹配关键技术、高可靠高算力无人驾驶计算平台、大型矿车关键部件、基于数字孪生的设备健康管理技术等。
2、新疆露天煤矿开采和剥采全部采用外包作业模式。在一些露天煤矿,负责日常运营和安全管理的只有30、40人。外包单位“小、散、弱”,导致露天采矿技术装备发展走上“低端”的错误道路。目前,新能源矿用卡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氢能源。研发出的 200吨以上氢能重型矿用卡车。 2019年4月,国内首辆200吨以上氢燃料锂电池混合动力矿车下线成功 2019年10月,山西诺豪集团研发的100吨矿车油电混合动力系统首次亮相 一般国内对油电混合动力和氢能矿用卡车的研究较少,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纯电动新能源矿用卡车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大约从2018年左右开始。不完全统计,我国各露天矿场有200多辆纯电动矿用卡车。
3、外包单位“小、散、弱”,导致露天采矿技术装备发展步入“低端”的错误路径,过程从半连续、连续倒退到不连续过程,装备从“大型化”向“小型化”发展 通过无人驾驶和大型矿用新能源卡车,实现安全智能安置人员,提高露天煤矿本质安全水平,解决招工留存难问题,促进降本增效,提升节能环保水平 露天煤矿作业现场 适合开发无人技术。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雷无人技术的成功经验已被借鉴。 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无人驾驶提供了技术支撑,动力电池和氢能的发展为矿用新能源卡车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支撑,因此我国露天煤矿具备条件 无人驾驶及大型矿用新能源卡车的应用。
智能调度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环节联系紧密。智能调度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六个方面:电网运行数据的精确测量与网络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广域测量技术、调度专用数据网络相关技术。电网运行监视全景化与可视化技术领域。指能够从时间、空间、业务等多维度,实现调度生产全景监视、智能告警,电网运行数据、分析结果的全面整合、共享和多角度可视化展示的相关技术。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评估与辅助决策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在线仿真技术进行的稳态、动态、暂态多角度在线安全分析评估技术、辅助决策和多维多层协调的安全防御技术。调度决策技术领域。包括年度方式、月度检修、日前到实时计划编制与安全校核等技术,以及节能发电调度应用技术。运行控制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技术,高频切机、过载联切等技术及其相互统一协调优化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网频率、电压、潮流等的自动调整和控制技术。网厂协调技术领域。包括实现常规电源和新能源的标准化并网、优化调度和灵活快速调控的技术。GPS智能交通系统即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写为ITS,最早也叫IVHS(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System)。ITS的中心思想方法是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监视、控制等科学技术,使交通运输达到人—车—路综合协调的新境界,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新能源技术包括:
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能源、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领域的新进展,在太阳能补充了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多晶硅材料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技术。
1、氢能: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化重整制氢和焦炉气重整制氢技术;
2、核能: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核聚变堆进;
3、生物质能:我国目前加大沼气工程的建设,已形成年产沼气数十亿立方米的能力;
4、化学能:源 钒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及有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内容;
5、风能:风机大型化技术。
扩展资料:
新能源技术——核能
一、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其优越性极为明显。1公斤铀235裂变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现代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每年约需200一300万吨原煤,大约是每天8列火车的运量。
二、同样规模的核电站每年仅需含铀235百分之三的浓缩铀28吨或天然铀燃料150吨。所以,即使不计算把节省下来的煤用作化工原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是从燃料的运输、储存上来考虑就便利得多和节省得多。
三、据测算,地壳里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铀矿不超过400万吨,所能释放的能量与石油资源的能量大致相当。如按目前速度消耗,充其量也只能用几十年。
四、在铀235裂变时除产生热能之外还产生多余的中子,这些中子的一部分可与铀238发生核反应,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能够得到钚239,而钚239也可以作为核燃料。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大大扩展宝贵的铀235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技术
智能电网在目前学术层面没有统一的定义。它是以电力流、信息流为主线,涵盖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先进性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能够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的坚强性得到巩固和提升。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故障发生时,电网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实现自我恢复,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柔性交、直流输电、网厂协调、智能调度、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网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经济,并能适应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接入。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损耗,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建立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电价状况和停电信息,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企业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新能源技术包括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新能源技术是高技术的支柱,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等。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种类:
洁净煤:采用先进的燃烧和污染处理技术和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途径(如煤的气化与液化),减少燃煤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太阳能:太阳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极大,而地球所接受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因地理位置以及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地点和在不同时间里所接受到的太阳能有所差异,地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平均值大致是:
北欧地区约为每天每一平方米2千瓦/小时,大部分沙漠地带和大部分热带地区以及阳光充足的干旱地区约为每平方米6千瓦/小时。人类所利用的太阳能尚不及能源总消耗量的1%。
地热能:据测算,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从地表向下每深入100米温度就约升高3℃,地面下35公里处的温度约为1100℃一1300℃,地核的温度则更高达2000℃以上。
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370亿吨煤所释放的热量。如果只计算地下热水和地下蒸汽的总热量,就是地球上全部煤炭所储藏的热量的1700万倍。
地热能主要用来发电,不过非电应用的途径也十分广阔。世界_L第一座利用地热发电的试验电站于1904年在意大利运行。地热资源受到普遍重视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热能主要用来发电,地热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达数百万千瓦。
我国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西部和台湾等地。
一、主要学习内容:
新能源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考取中(高)级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C照)、汽车配件销售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专业,毕业生可到汽车制造厂、汽车4S店、汽车检测站、汽车运输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就业前景较好,发展空间较大。
三、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装配与调试、性能检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就业前景:
说到行业前景,近期有个很大的喜讯,那就是财政部部长张少春表示,今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作,首先就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将加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日俱增。自动化专业最对口的单位,以东北大学为例,一般对口给钢厂、电厂、烟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是物流优化、调度部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