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种猪场是哪一家
顺义区赵全营镇。
座落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京郊养猪第一村。
自1997年建成以来,本场连续投入大量资金引进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台系杜洛克、皮特兰等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精心指导下,全方位数字化管理、GBS软件选育,所育出的种猪都是最好的。
很多啊例举了一些
祝你好运
猪场(顺义区2)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顺义区
猪场(七北路)
地址:昌平区七北路附近
兴华公司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顺义县北小营镇西乌鸡村规模养猪场
地址:北小营镇西乌鸡村
刘娘府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石景山区
良种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顺义区
西山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巨山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苇沟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顺义区木林镇陈各庄猪场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顺义区百度地图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农信互联”)是一家农业互联网高科技企业。
2018年9月,农信互联以增资前70亿元的整体估值完成B轮融资,成为农业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饲料、化肥、农药(不含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农业机械;会议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除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内容)。
扩展资料:
农信互联立足生猪产业,打造生猪产业数字生态平台“猪联网”,包括猪管理(猪场SaaS)、猪小智(猪场AIOT)、猪交易(投入品采购+生猪销售+网络货运)、猪金融(产业金融)、猪服务(在线问诊、行情资讯、猪场大脑)五大核心体系,为生猪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
同时,打通生猪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面向上游饲料企业的“饲联网”、“药联网”、中间商和零售商的“企店”、屠宰食品企业的“食联网”,开创数字经济时代的智慧养猪新生态。在成功打造猪联网基础上,持续发力田联网、渔联网、蛋联网,将产业互联网的触角不断延伸到涉农各产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平西府西王府街63号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04438
网址:www.beijinghei6.com
北京黑猪产于北京市双桥农场和北郊农场。
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等京郊各区县。并推广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北京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两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部微凹,额较宽,颈肩结合良好,背腰较平直且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乳头多为7对。
北京黑猪成年体重,公猪262公斤,母猪236公斤。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52头。据测定,20~90公斤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为609克
(因为我没有亲自去过,希望你本人亲自去参观后在选择购买)
2009年4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重组为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元集团始建于1949年9月的平郊农垦管理局;华都集团始建于1975年4月的北京市机械化养鸡养猪工程指挥部(北京市畜牧局的前身);大发畜产公司创建于1985年5月。三家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为首都副食品供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的首都农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超过500亿元,员工近4万人,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64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1家,境外公司4家。首农集团在畜禽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物产物流等方面具有行业明显优势,业已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5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三元”、“八喜”、“峪口禽业”、“太子奶”、“丘比”、“华都”、“黑六”、“百年栗园”等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都农业集团将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内涵,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食品加工业和物产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和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提供绿色健康食品、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龙头地位、首都标志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公司简介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北京首农集团所辖奶牛育种、奶牛养殖、畜牧技术服务体系、种猪育种等相关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于2013年10月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旗下拥有绿荷牛业分公司(原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种牛科技分公司(原北京奶牛中心)、华育种猪分公司(原北京养猪育种中心)、饲料分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农畜牧山东分公司及河南分公司、白城分公司(吉林)、兰西分公司(黑龙江)。涵盖畜禽养殖全产业链,以良种繁育为核心,以“做世界一流动物育种专家”为愿景,充分发挥首农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高产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畜牧企业。
法定代表人:张振新
成立日期:2001-09-11
注册资本:175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58028909490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英文名:Beijing Lvhe Cattle Farming Co., Ltd.
人员规模: 1000-4999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德茂庄德裕街5号
经营范围:生产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祖代)经营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纯种大长、长大杂交一代母猪)生产、经营种公牛冷冻精液(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褐牛、娟姗牛)生产、经营荷斯坦奶牛批发兽用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中成药、外用杀虫剂、固体消毒液加工浓缩饲料(禽畜、幼禽畜、种禽畜)、配合饲料(禽畜、幼禽畜、种禽畜)、精料补充料(反刍)(饲料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03月31日)加工复合预混合饲料(禽畜水产、反刍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06月12日)(以上范围限分支机构经营)牛场设计猪场工艺设计生产、经营荷斯坦奶牛(公牛)(限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地址,许可证有效期至2017年02月20日)养殖牲畜批发机械设备及配件(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种植农作物奶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批发饲料、饲料添加剂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修理林牧渔机械。(该企业于2013年11月11日由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6月20日,正邦 科技 宣布将会携手国家电投进军新能源产业。在赛道股大幅反弹的六月,“沾锂”概念无疑是投资者的最爱,公司股价也因此喜提涨停,股价大幅反弹的同时公司也暂时摆脱了股权质押风险。但公司涉嫌“市值管理”的质疑声却冒了出来。
互联网行业中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日,恰好有一家养猪企业,主动选择向风口靠拢。
6月17日,正邦 科技 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家电投签订“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40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
“‘江西猪王’竟然开始跨界布局新能源了,合作方还是央企,看来公司的股价有救了”,一位投资者如是说道。
或受上述利好消息的影响,公司股价于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暴力反弹。6月20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6.95元/股。
然而,资本狂欢“转瞬即逝”,6月21日开盘,正邦 科技 迅速下跌,最终收跌4.6%。二级市场用脚投票背后,正邦 科技 投资额高达400亿的新能源项目让外界疑虑丛生。
对于目前身陷流动性危机的正邦而言,400亿不是一笔小数目。监管机构以及二级市场有着相似的疑惑,跨界新能源的钱究竟该从何处来?
进一步深究,因股价“跌跌不休”,正邦 科技 的大股东质押股份如今已经在平仓线的边缘,另有声音认为,转型或是正邦 科技 的权宜之举。
400亿的新能源项目,究竟是“真故事”还是“假噱头”,仍需交给时间验证。
400亿扩产 资金从何而来?
率先发出质疑的是深交所。
监管层与投资者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此前不久,正邦 科技 还因为资金紧张,公司旗下的商票发生了逾期。
6月8日,江西正邦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指出,受猪周期影响,正邦 科技 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对于一家市值巅峰接近800亿元的大型猪企而言,5亿的票据兑付本不应该是什么难题,但公司在过去几年近乎于“疯狂”的扩产中,动用了大量杠杆工具,这使得不仅使得公司的负债率高企,还为公司带来了大笔的财务费用。
高杠杆、高利息下,正邦 科技 的现金流“捉襟见肘”。
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余额51.33亿元,同比减少60.65%,其中受限资金32.98亿元,而同期有息负债余额232.48亿元,一年内将到期的债务金额合计188亿元。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2.60%。
猪价上行周期中,公司可以通过卖猪的利润来补足高杠杆问题。但在猪价下行的2021年,公司负债高企的风险逐渐暴露了出来。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生猪日度均价为16.3元/公斤,较年初下降19.11元/公斤,累计跌幅超过50%。
最能直观反应这一问题的便是公司的业绩,根据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正邦 科技 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均呈现亏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8.19亿元、-24.33亿元,同比下滑427.62%、1249.73%。
如今的公司不仅盈利能力堪忧,手中的负债亦是危如累卵,公司及子公司和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合作方等签署的逾百亿担保更是隐性负债。
为了舒缓紧绷的资金链,公司也是祭出了定增、转让资产等诸多手段,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公司造血困难的困境。
公司的股价也是随着公司基本面的恶化而不断下挫,2020年8月7日至今,公司股价累计跌幅高达71.24%,市值也从原先的800亿元跌至目前的200亿元。
公司股价大跌之后,股权质押风险也接踵而至。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司突发利好后的涨停则显得十分耐人寻味。
无奈的 “市值管理”?
对于正邦 科技 的股东而言,公司股价大涨无疑是喜闻乐见,但对于公司实控人林印孙而言,公司股价的触底反弹更像是让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未解押股权质押数量达6.68亿股,占其持有股份总数的92.4%。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权质押项目中有一部分是在公司股价处于高位时实施的,在公司股价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阴跌后,该部分质押项目或存在平仓风险。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公司高达119条的质押明细中,发生在近一年内,主体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的质押项目数量高达33条,其中达到预警线的质押项目数量为7例,已达到平仓线的质押项目数量为1例。
公开资料显示,正邦集团背后的第一大股东为林印孙,持股比例高达60.75%。
而在查阅其余未达到预警线的质押项目后发现,这些项目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公司近期的股价低点距离预警线仅一步之遥。
以公司2021年12月所进行的一笔股权质押为例,股权质押人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质押股份数量高达7400万股,占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公司股份9.49%,平仓价格为5.14元/股,距离公司近期股价低点5.21元/股仅相差0.07元。
这也意味着公司股价一旦加速下滑,公司大量的质押项目将会面临平仓风险,对公司股价进一步形成负反馈。最坏的情况下,若质押部分股权全部被强制卖出,不排除公司实控人易主的可能性。
不过这一切都在公司宣布进军新能源后迎来了曙光,股价的大幅反弹帮助公司暂时摆脱了质押盘遭到强平的问题。但公司涉嫌“市值管理”的质疑声却冒了出来。
成败 “猪周期”
今年一季度正邦 科技 业绩再度大亏之际,有投资者将正邦 科技 比作为当时的雏鹰农牧,建议公司提早进入债务重组。
2019年10月,昔日的“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就曾因资金链断裂饿死数百万生猪,最后无奈退市,导致雏鹰农牧无缘接下来为期两年的超级猪周期。
但若把时间拨回2020年,正邦 科技 的待遇则是完全不同,当年公司依靠着暴涨的猪价大赚57.44亿元,同比增加248.75%,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91.66亿元,同比增长100.53%。
公司的股价也是水涨船高,2020年期间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达63.49%。也因此,正邦集团实控人、正邦 科技 创始人林印孙也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江西首富。
很难想象,两年的时间里昔日的“江西猪王”就成了投资者眼中的“敝屣”。而公司基本面之所以恶化的如此之快,既有上文提到的公司大举借债扩张的因素存在;另一方面,也部分源自公司在转型“自繁自养”模式时步伐过快以及转型时间节点的选择错误。
近年来,随着一轮轮猪周期的交替更迭,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步代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成为生猪养殖未来的趋势,养殖公司纷纷跑马圈地以求在竞争中搏得好位置。作为行业领先者之一,正邦 科技 自然不想在本轮扩张中落后于人。
2021年下半年开始,正邦 科技 开始逐步由原先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逐步转向于“自繁自养”模式。而2021年的下半年正式此轮猪周期的景气低点,当时的猪肉价格一度下探至11元/公斤的整数关口。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公司此前沿用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自繁自养”模式下虽然在生产成本以及成产效率上更胜一筹,但该模式所需的育肥土地和猪舍都需要自有自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十分庞大。
而在2021年下半年也就是猪周期的景气低点,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处于下滑阶段,显然难以为如此庞大的项目持续输血。
正邦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其也曾想过退出,这点从2021年公司淘汰母猪的数量上便可以窥探一二。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淘汰母猪约220万头,一、二季度分别淘汰35万头、5万头,这意味着公司在2021年下半年淘汰了母猪约180万头,抽身之势初现端倪。
但猪场一旦开工便没有了回头箭,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 科技 在建工程为 历史 高位的41.21亿元,主要就是各地在建的猪场。
本文源自环球老虎 财经 app
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是1999-12-21在北京市顺义区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南。
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3102558507M,企业法人石谊,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的经营范围是:培育种猪;制造饲料;普通货运;饲养猪、家禽。(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52713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20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更多信息和资讯。
根据正邦 科技 答复,该项目前期主要由国家电投投资建设,正邦 科技 将通过租赁屋顶收取租金,不涉及资金流出,目的是加速现金回流,盘活资产。然而以目前公开的招投标案例来看,即便正邦 科技 将全部屋顶及土地用来光伏发电,其年租金收入可能也不足3亿元,与公司负债规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目前,牧原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等头部上市养猪企业均涉足光伏项目,试图取得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不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有业内人士认为猪场光伏收入相对养殖效益来说不成比例,更多是概念炒作。
正邦 科技 “只收租不出钱”
正邦 科技 近期披露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签署合作协议。国家电投将对正邦 科技 的土地、能源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力争在三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预计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左右。
双方将推进实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动农光互补、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模式。国家电投为正邦 科技 提供清洁能源电力,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正邦 科技 则支持国家电投在农业、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新技术产业投资与布局,优先筛选生态能源用地、养殖场等屋顶资源,与国家电投签署屋顶租赁协议。
2021年亏损188.19亿元的正邦 科技 ,业绩压力与资金压力可见一斑。截至2021年末,正邦 科技 资产负债率为92.6%,货币资金余额共计51.33亿元,同比减少60.65%,其中受限制的货币资金32.98 亿元,同比增加147.61%。2022年6月8日,正邦 科技 披露公司及子公司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多家养猪企业涉足光伏发电
正邦 科技 并不是唯一想要借助光伏项目收获经济效益与 社会 效益的养猪企业。
2022年5月30日,“猪老大”牧原股份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在猪舍和屠宰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目前,子公司内乡牧原肉食光伏项目已投入运行。
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内乡牧原肉食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591万kW·h,相当于每年减少1970吨标煤燃烧。公司202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计划装机量50MW,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0万kW·h,每年可节省1.67万吨标煤,减排温室气体2.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新希望也是业内较早布局光伏发电的养猪企业。2021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显示,新希望沂水分公司引进了太阳能项目,运行一年节省标准煤480吨;北京千喜鹤、辽宁千喜鹤、河北千喜鹤分别增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电量总计379万kW·h。
除牧原、新希望外,天邦食品今年4月与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邦食品创始人张邦辉现场表示,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猪场屋面等资源,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尤其是公司阜阳临泉工厂系亚洲单体最大的一体化屠宰加工基地,能耗巨大。
温氏股份也在5月31日答复投资者称,公司在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已于前期进行试点,处于 探索 阶段,现已成立光伏项目工作小组,“目前未参股绿色电力行业”。另一上市养猪企业唐人神6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龙华农牧部分猪场已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并已运行。目前公司正与能源单位初步洽谈,盘活屋顶闲置资源。
据艾格产业投资合伙人刘晓东了解,大型猪场建设光伏项目在过去并不多见,仅有少量试点。从企业角度看,猪场虽有能源消耗,但用电费用占比较小,不是成本大项,而生猪养殖本身是重资产投资,自行建设光伏项目无疑增加了资产投资,没有明显效益,所以养猪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做,需要有一定经济刺激,比如出租闲置屋顶收租金,与电力企业共享发电收益等。
出租收益与养猪效益“不成比例”
排除节电、碳减排等效益不谈,出租屋顶用于光伏发电能给养猪企业带来多少收益?
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标公告显示,某项目屋顶租金中标价格为2.8元/平方米/年,另一项目20年土地租金为500元/亩/年。另据国家能源网今年2月消息,国家电投集团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标的江西省龙南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项目,租金报价为4元/平方米/年。
与多数养猪企业只是利用屋顶资源“收租”不同,饲料企业通威股份2015年通过并购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踏入光伏产业,并将水下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推出“渔光一体”项目。截至2021年底建成“渔光一体”光伏电站48座,全年结算电量30.9亿度。不过通威股份早在2020年财报中就曾提醒,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公司将围绕成本目标,逐步实现“渔光一体”规模化布局。
“我不认为猪场建光伏是标配。”刘晓东称,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光伏电板是一种运营型发电设施,养猪排泄物的挥发可能会对光伏板产生一定腐蚀作用,增加光伏企业的运营成本。而清洁光伏板产生的废水、废液可能会对猪场环境和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一年能发多少电?租金能有多少?猪场建光伏的收入相对养殖效益来说是不成比例的,我认为更多是噱头和概念炒作。”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