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新能源什么时候出商务?
2011年1月8日,以“起航2011 为中国节能环保事业加油” 为主题的、奇瑞新能源汽车2011商务年会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50家奇瑞新能源专营经销商参加了大会,会议总结了2010年奇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和优势,部署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整体措施和商务政策。各经销商积极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经验,献计献策、共谋发展。
本次大会不仅是奇瑞首次新能源汽车的商务年会,同时也是国内车企首次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商务年会,明确了2011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服务的具体工作计划,为今后奇瑞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稳健发展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导读
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的利用不仅在 汽车 产业内部释放了巨大的数据红利,未来也必将成为 汽车 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重要纽带。随着我国“新基建”的不断推进,高速低延迟的5G网络覆盖与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的建设,势必会加速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与数据井喷。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应用会加快 汽车 产业向信息化与智能化迈进的脚步,而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与电力等行业的融合还将产生出巨大的蓝海市场。
2020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0) 将于 2020年10月27-29日 在 上海 汽车 会展中心 举办。迄今为止,SAECCE年会已成功举办26届,成为在国内举办的 汽车 行业标杆活动之一。
本专题分会以 “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应用——融合与机遇” 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主旨演讲和互动讨论。通过聚焦“大数据背景下新能源车辆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等若干议题,共同交流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应用的主流技术与最新发展趋势,加速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技术成熟,并加大 汽车 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N01: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应用——机遇与融合
会议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7日 13:30-18:00
上海 汽车 会展中心
协办单位
吉林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
会议主席
王震坡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
王震坡,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 科技 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科技 部“中青年 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和机械行业“‘十二五’先进 科技 工作者”。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与安全管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布式驱动电动 汽车 集成与控制)、国家863计划项目(电动 汽车 充换电设施设计集成与管理)等纵向项目12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9篇(ESI高被引3篇),第一作者EI论文6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专(译)著4部(“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及应用技术”入选“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授权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4项。获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项排名第一),中国 汽车 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联合会议主席
许楠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
许楠,吉林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副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博士后,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理事,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目前担任Applied Energy、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和SAE Journal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发表新能源 汽车 领域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 科技 发展计划项目以及企业的合作研究等项目。荣获国家教育部博士生新人奖,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iCET2019),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计划等。
主要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评价、车辆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人-车-路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控制与评价、开放式绕组电机控制、智能辅助驾驶。
01
演讲嘉宾简介及演讲摘要提前看
大数据+区块链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刘鹏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
演讲要点
1、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2、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现状介绍。
3、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
4、动力电池数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演讲摘要
概述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和动力电池发展数据研究现状,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状况,并对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介绍,对动力电池数据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种基于数据的电动 汽车 全工况行驶能耗评价方法
袁新枚
吉林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教授
演讲要点
1、电动 汽车 能耗评价的需求。
2、一种新型的电动 汽车 能耗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能耗评价方法。
3、仿真实验结果及讨论。
4、该方法在高速路充电站规划上的一个应用。
演讲摘要
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 的能量管理策略
宋珂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所长
演讲要点
1、智能网联 汽车 概述。
2、智能网联 汽车 的通信技术。
3、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 能量管理技术发展历程。
4、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 能量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演讲摘要
智能网联 汽车 与新能源 汽车 将是未来 汽车 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当今 社会 和人们对这两项技术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使用智能网联技术(ICT),新能源 汽车 可以与外部世界(例如其他行驶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互联网等)进行信息实时交互,这就是所谓的车联网系统(V2X)。在对各种交通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辆可以识别当前行驶状况并对未来驾驶状况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实现车辆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实时优化,以满足不同驾驶条件下的车辆驾驶需求。这不仅能大大改善新能源 汽车 的燃油经济性,也能够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介绍近年来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应用情况,基于智能网联技术的新能源 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以及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协调发展的趋势。
大数据在新能源 汽车 安全风险防控的应用研究
张照生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
演讲要点
1、新能源 汽车 安全情况统计分析。
2、新能源 汽车 安全预警与防控方法研究。
3、典型事故案例数据分析。
演讲摘要
基于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数据,统计分析车辆报警、事故车辆相关情况,从大数据角度分析影响新能源 汽车 安全相关因素,提出新能源 汽车 安全预警和防控方法,并以具体事故案例分析新能源 汽车 预警情况,为新能源 汽车 安全管控及产业 健康 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大数据背景下新能源车辆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方
法研究
许楠
吉林大学 汽车 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联盟理事
演讲要点
1、新能源车辆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现状。
2、大数据背景下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方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信息-物质-能量"三层式全局优化架构的建立及应用。
4、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
演讲摘要
概述近年来新能源车辆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现状,介绍大数据为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带来的机遇,明确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信息-物质-能量”三层式全局优化架构以解决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方法实际应用问题。最后,针对全局优化式能量管理平台未来在区域交通能耗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
数据驱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算法 探索 研究
韩雪冰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研究员
演讲要点
1、基于云端大数据的电池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基于数据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池的安全预警。
3、基于数据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池的寿命估计。
演讲摘要
在新能源 汽车 使用过程中,伴随着电池的使用,电池性能不断衰减,电池组内单体间的不一致性持续增加,一致性问题还可能导致电池组的失效,引发安全问题。随着云端数据的广泛应用,电动 汽车 的数据能被监测、记录。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有效的评估电池组一致性、估计电池寿命,进行电池安全预警,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电池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储能应用的电动 汽车 电池的
二次利用
班伯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演讲要点
1、退役电动 汽车 电池二次利用的必要性。
2、电动 汽车 锂电池的衰减现象的本质。
3、退役电动 汽车 电池二次利用的关键技术 SOH估算。
4、退役电动 汽车 电池二次利用国内应用实例。
演讲摘要
近年来电动 汽车 (EV)产业飞速发展,为了保证 汽车 的动态性能和行驶安全,电动 汽车 电池在一定服役时间或性能下降后就需要更换。退役 汽车 电池二次利用是将保留了足够的性能的退役电动 汽车 电池组,用于特定的储能系统中。在本报告中整理了锂离子 汽车 蓄电池二次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收集了SOH估算的相关方法,特别是针对目前大数据背景下的提出了整合电动车能源管理系统的SOH估算方法,列举了退役 汽车 电池可能的二次利用的利用场景。最后,根据目前国内退役电动 汽车 电池二次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展望。
新能源车与外部环境的数据融合带来的机遇和
挑战
王川久
北京泓达九通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要点
1、大数据让新能源车看的更远,了解的更多,同时我们对车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车辆与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3、大数据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4、几个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演讲摘要
新能源 汽车 与外部环境的大数据交换,将使车辆更好的融入道路交通系统,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同时车辆的设计、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均发挥出与以往不同的作用。
关于SAECCE 2020
2020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0) 将于 2020年10月27-29日 在 上海 汽车 会展中心 举办,诚邀 汽车 及相关行业的企业高层、技术领军人物、资深专家学者、广大 科技 工作者参与会议。SAECCE以“ 汽车 +,协同创新”为主题,围绕新能源 汽车 技术、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 汽车 关键共性技术,深度探讨如何快速推动技术创新,重塑新型产业格局。
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已成功举办26届,成为在国内举办的 汽车 行业标杆活动之一。此外,原定于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年会(CICV 2020)将和2020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0)合并举办。
SAECCE2020将组织1天(2场)全体大会、50多场专题分会、20多场(论文交流)技术分会,展览面积约10000平米,预计将吸引3000多位来自政府机构及行业组织、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参会及参观。
欢迎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广大 科技 工作者通过组团或个人报名的方式积极参与!
02
SAECCE 2020 日程架构
从电动车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实现形式那天起,我们相信很多电动车厂商和消费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动车何时能够全面代替燃油车,也就是说何时能够实现“禁售”燃油车,让电动车和现在的燃油车一样,成为汽车的主要实现形式?之前几年,随着欧洲一些国家先行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国内一些电动车、电池生产制造商便在各种场合频繁“吹风”,希望国内尽快推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其中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最为活跃。当然这些厂商的头头脑脑们,力推禁售燃油车,并非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和节能减排,大多数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尽快成为刚需,如果一直拖下去,燃油车不被禁售,这些厂商可能就挺不了太久了!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目前国内电动车整体的续航里程虽然上去了,但是充电桩、充电桩的布局,充电速度依然没有办法支持现有的电动车能够实现和燃油车一样的方便程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很多城市和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找不到高速充电桩,这些基础设计的缺乏和电动车本身在充电速度上的缺点,导致电动车的使用成熟度还是非常不足的。如今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推动禁售燃油车,那么很多低收入群体、边远地区消费者可能就再次脱离有车生活了。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短期内让电动车全面代替燃油车并不现实。
当然很多行业机构和产学研机构也在不断向禁售燃油车“泼冷水”。日前,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举办,期间制定了和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参与制定的几位专家对于电动车电动车代替燃油车的具体时间点,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基本都认同2050年之前,电动车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车!
通过上述表述,基本上可以认为,至少在未来30年内,国内电动车想要完全取代电动车,基本上不可能了。当然这对于电动车厂商,尤其是抛弃燃油车产品,突然转向电动车的一些传统车企来说,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从之前其他机构和相关层面的表态来看,国内电动车的发展路径,不可能是以禁售燃油车这样一刀切的形式来实现,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自然取代的可能性更大。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表示,到2035年,传统的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将转化为混合动力车型;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15年之后纯燃油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燃油车的形式并不会退场,而是以插电混动、48V轻混等形式实现内燃机的“继续服役”,相比于纯燃油车,混动车型的油耗更低,实现节能,同时能为无法使用纯电车型的消费者继续提供服务。而电动车作为未来的汽车主力,在充电桩、充电站覆盖比较全面的地方,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所以其实这样相对温和的转化过程,是符合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实际使用需求的。
所以其实对于大多数电动车厂商来说,基本上都要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禁售燃油车遥遥无期,希望通过禁售燃油车,让现在在产品力层面依然层次不齐,大多数难堪大任的电动车产品成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刚需,基本上就要落空了。几乎所有的电动车厂商,都要重新审视市场需求,真正意义上夯实产品实力,以真正的有实力的产品一点点代替燃油车,就像现在国产Model 3在一些城市的销量超越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一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祁驿
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宣布,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视频截图
其中,他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其中,针对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版技术路线图指出,至2035年,我国将形成自主且完整的产业链,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将与国际同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
2030年-2035年,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并将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
智能网联方面,至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具体来看,2025年HA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开始进入市场;2030年,实现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划应用;2035年,HA、FA级智能网联车辆具备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间的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能力,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难道说到2035年路上就见不到燃油车,厂家也不给产销燃油车了吗?
答案99%以上是不会的。
首先,这个技术路线图,是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作为参考依据用的,它提出的,都是一些美好而远大的目标,并不是政策本身。
如果你看过技术路线图1.0版本,然后对照执行结果你就能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次,即便这些目标变成了政策,距离2035年不是还有15年吗,一台车你能开15年不换吗?
按照现在大家换车的频率,我觉得15年可能已经换过三轮了吧,所以这两年您买车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买的买,该换的换,技术路线不是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10月27日开幕的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便是在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另一热点——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介绍技术路线图2.0主要内容时,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
1)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李骏指出,技术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 “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除了电动化之外,业界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
据李骏院士介绍,随着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2020年百公里5L的目标值,目前已大量应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汽油机热效率逐渐靠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7DCT和8AT相继实现量产;CVT方面,CVT180 、CVT250相继量产。
但面向未来越发严苛的排放标准,单纯提升汽油机热效率显然难以完成,因此,“禁燃”的声音不断传出。但鉴于我国国情,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种类更为合适,要在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因此,专家组一致认为,今后15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车型去转变,用“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
正是基于此,2.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国汽车油耗将在未来5年、10年及15年达到不同的标准。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是对我国汽车电动化路线的合理修正,将引导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进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性有望显著提升,国内厂商技术储备充足,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关键的过渡产品,其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迅速增长。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过去平稳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动力(HEV)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尤其是在2020年前7个月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下滑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混动车型(不含进口车)批发销售16.6万辆、同比增长16.2%的逆势上扬。而丰田、本田等日系在华合资混动车型的表现更是出色,仅广汽本田混动车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就达到了82,284辆,展现出了极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汽车有望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这也是丰田首次将其核心混合动力技术提供给外国公司,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19年丰田品牌在华市占率约为6%)。
此外,日产汽车也在加强其在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该公司将发布一款配备了其ePower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日产汽车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轿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路线将出现重大变化,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在未来15年所占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而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构成的新能源汽车的份额则会减少。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过去10年全力以赴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并希望以此赶超传统汽车强国的战略出现调整。
9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于南京举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介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透露了上述方向。
王秉刚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应该并举发展,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各占一半,而混合动力是内燃机汽车最有效的节能技术,要积极推动传统汽车实现“混动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全面采用“电驱动”技术,用“全面电驱动化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国情。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专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路线图1.0版本。路线图2.0的编制于2019年3月启动,历时一年多时间,有1000多名专家参与了编制。路线图2.0已经于8月23日通过验收,并将于10月27日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
按照路线图2.0的规划,混动新车到2025年要占传统能源车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要达到100%。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2030年占30%以上,2035年占50%以上。
而四年前制定的路线图1.0提出的目标是,节能汽车2025年占比40%,2030年占比50%。新能源汽车2025年占比超过15%,2030年占比超过40%。
两个版本的路线图对比一下可以发现,混动汽车占传统能源车的比例显著提高,路线图1.0的目标是到2030年占50%,路线图2.0提高到了75%。同时,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则出现下降,路线图1.0的目标是到2030年占40%,路线图2.0则降低至3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2019年12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路线图2.0的目标也比其低5个百分点。不过,该规划的正式文件尚未公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目标降低,到2025年的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目标也从路线图1.0中的4L/100km放宽至路线图2.0中的4.6L/100km。
同时,在大力鼓励混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的发展路线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要改变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还要发展适用于混动车辆的功率型电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
“制定路线图2.0的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起抓。”王秉刚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15年之所以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应该并举发展基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很复杂,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可能对中国更加适合。二是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交通能源只有多元化才更加安全,仅仅依靠电或者仅仅依靠石油都是不安全的。三是中国的电力还是以煤炭发电为主,电力部门的规划到2035年煤电仍占一半左右,而煤炭除了作为能源以外,还是珍贵的材料资源,我们也要珍惜它,而世界上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被我们利用。
不过,王秉刚同时指出,在强调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的同时,仍然要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10年前中国确定的以“纯电驱动”为主的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动汽车拉动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改变了延续百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结构,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增强竞争力的新的重要基础。
路线图对于车企的技术路线选择将起到什么作用?该路线图的制定目的是“支撑政府行业管理、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及引导社会资源集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去几年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的主要依据仍然是政府的补贴政策,由于混动汽车没有补贴,绝大部分车企都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并将于2022年底彻底退出、以及“双积分”政策鼓励发展低油耗节能汽车,预计混动技术路线将重新受到车企的重视。
?不过,一个尴尬的局面是,在过去十年中国全面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已经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也停止了对高效内燃机技术的开发,大部分车企也不具备混动车辆所需的机电耦合技术研发能力,在这种局面下,传统能源乘用车的全面混动化要如何进行呢?当然,以丰田为代表的在混动领域拥有强大技术能力和丰富产品组合的跨国车企肯定会对中国的政策调整拍手称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