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发达的煤炭、石油产业?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搞笑,因为现在和过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技术上,都是无法超越的。然后古人不使用煤炭石油也有自身时代的局限性。
开采技术的局限和重要性, 工业革命之后煤才作为战略资源被大量开采且使用。 总结就是需要的迫切感不大,没人愿意花冤枉钱去弄一堆没多大用的东西。而且国家也不愿意浪费国家财力,所以古人才会没有使用煤炭和石油。这个一个网友的自述。
首先,古人没有刻意去研究开采技术。其实在古代,人们对于煤炭和石油的需要不是很大,因为当时只要掌握砖木取火或者保存火种的技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当然统治者也需要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没有浪费大量的财力。
其次,古人对于煤炭石油的概念不熟悉。因为煤炭石油今天普遍使用,是因为人类已经不能满足以前的生活方式。所以开始探索新能源,然后发现了在地底下的煤炭和石油,才会有开采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生生活水平技能。
总之,古人为什么不用煤炭石油也有自身时代的原因,然后如果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具体原因。但是一般上来说都是因为技术问题比较多,然后就是没有思想上的觉悟,自身统治阶级的垄断思想等,都会影响到古人为什么不用煤炭石油。
《中国产业2016年度运行分析》近日出版。该书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撰写。“分析”一书以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为基础,分为工业、装备制造、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12个部分,重点分析了上述行业和领域2016年全年运行情况、运行特点和2017年发展趋势。
“分析”指出,在经历持续下滑之后,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经工业景气指数趋于稳定。2016年四个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在平稳中略有回升,分行业来看,煤炭、石油、钢铁、化工等行业景气状况明显好转。2016年一至四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上升3.4点,行业呈现加速回暖态势;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上升2.2点,实现“触底反弹”;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上升2.0点,第四季度景气指数已接近2014年之前水平;中经化工行业景气指数上升1.1点,走出“V”字底部。
“分析”认为,2016年,工业品特别是资源类产品价格有所恢复。2016年下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价格同比先后由负转正,第四季度上述行业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3.3%、11%、25.9%、9.6%、3.3%和2.5%。造成工业品价格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又有货币因素的作用,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原材料行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初步季节调整,2016年四个季度,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72.9%、110%、3733.6%、551.6%,扭转了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1%、-37.1%、184.7%、371.8%,摆脱了连续17个季度同比下降的趋势;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4%、18.7%、48.4%和41.3%,在经历2015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2016年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6.2%、14.1%、12.9%和15.2%,好于上年平均水平;石油行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分析”判断,目前,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工业企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高技术、新兴产业比重虽然不断提升,但带动作用仍有限,传统行业“去产能”形势还相当严峻。
2.正如以上解释,由于存在替代关系,那么就有彼此起伏的走势,油价上涨了,那么使用原油成本高,那么别人就会选择煤炭做能源,对煤炭就是利好
3,在国际经济没有复苏的情况下,油价估计会长期徘徊在40美元左右
4.煤炭能源至少在未来50年之内还是世界主要的能源,长远来看,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取代是必然的。但是在这50年左右的投资机会里面,只要你好好把握,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尤其在国内,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其能源消耗所占比例甚至大于石油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认为,新型煤化工发展前景看好,但技术瓶颈亟待突破。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示范装置大多仍在装置建设后期或准备试车阶段,新型煤化工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
新型煤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则来自技术创新。通过新型煤化工技术,可以把固态的煤转化为石油替代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极大地减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新型煤化工技术也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提供便利条件,产业化的应用将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为煤化工走低碳技术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通过洁净、高效的途径,实现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以优化终端能源结构,未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除发展传统煤化工产品外,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如煤炭液化、煤气化——合成燃料与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清洁生产和提供清洁产品,如现代液化工程、先进的合成反应工程等在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企业投资开发先进技术,同时注重新技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化。
森林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煤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目前水资源用量已占到总量的1/5,其开发利用量已超过世界的任何国家。 中国地下水资源总量870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000亿立方米,已开采量880亿立方米,超采的后果严重。总起来说,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球人均的1/4,前苏联的1/7,美国的1/3。据预测,到下个世纪20年代,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1800立方米。
石油
据1993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资源量为800亿吨左右,得到证实的储量极为有限。已探明石油储量约占资源量的20%,约为30亿吨。据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中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占有量仅10吨,居世界第41位。目前,剩余可采储量连年徘徊不前, 1994年“储采比”为22.2,1995年储采比降为22,远低於世界平均46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