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会带动什么金属
新能源汽车需要稀有金属共享:钴
符号Co,银白色铁磁性金属,表面银白色,略带粉红色。它位于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和第VIII族,原子序数为27,原子量为58.9332。它是密排六方晶体,化合价通常为2或3。钴是一种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相当硬而脆,具有铁磁性,加热到1150磁性消失。钴的化合价是2和3。它在室温下不与水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到300以上,氧化成CoO,白热燃烧成Co3O4。氢气还原制备的金属钴粉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形成氧化钴。钴是生产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磁性合金和各种钴盐的重要原料。
新能源汽车需要稀有金属共享:锂
锂(Li)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密度最低。用于原子反应堆,制造轻合金和电池等。锂及其化合物不像其他碱金属那样典型。由于锂具有极高的电荷密度和稳定的氦型双电子层,所以锂容易极化其他分子或离子,而自身不容易被极化。这与它及其化合物的稳定性有关。
因为电极电位最负,所以锂是已知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金属性的,铯是已知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
新能源汽车需要稀有金属共享:铟
铟是一种银灰色、极其柔软的易熔金属。熔点为156.61。沸点是2060。同比密度d7.30 .液态铟可以打湿玻璃,会附着在接触过的表层,留下黑色痕迹。
铟的放射性很弱,天然铟有两个关键同位素。一种是In-113是稳定核素,In-115是衰变。所以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铟是一种银白色略带蓝色的金属,非常柔软,可以用指甲划开。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延展性,可以压成薄片。铟一般用作制造低熔点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
随着新能源 汽车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火爆,它所使用的电池制作也让无数商家从中看到了新的财富密码,因此,不少企业纷纷豪掷重金寻求该材料希望可以在电池产业上分一杯羹。
一、钴即是重要原材料也是财富密码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大致可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而三元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能保持高强度续航,在新能源 汽车 生产商把续驶里程当成重点技术开发时,三元锂电池就成为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的主要选择。
钴作为制造三元锂电池不可缺少的原料,现在它的拥有量还仅仅把握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由于奇货可居,它的每次开采都会引得不少资本家争相抢夺,这也导致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掌握了钴的开采和销售网络,就等同于拥有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
二、既要积极的开发钴,又要开拓新技术,实现多元化发展
钴是一种银白色铁磁性金属,表面呈银白略带淡粉色,是生产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磁性合金和各种钴盐的重要原料。它的主产地集中在菲律宾,意大利等国家,目前随着钴价格的日益增高,它的主产地也看到了它的生产前景,现在正在谋求钴供应的定价权,希望财富私有化。
为了应对未来主产地定价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各大能源公司都在积极研发新技术,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去钴”的技术风潮,希望可以摆脱对钴原料的依赖。日前已经有多家公司表示,在去钴技术上已经有了新的突破。
三、面对未来资源争夺战,我国应当努力 探索 新技术
尽管需求增长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制约,但是仍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对钴的需求量还是会成几倍的增长 , 因此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目前的科学技术面前使用钴制作三元锂电池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未来还是要为争夺资源有一场持久战。
中国向来是全球钴精炼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但是钴矿产量仅仅占了1%左右 , 这种资源上的差异导致我们的 科技 发展在材料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虽然现在也在积极的找出解决措施,但是 科技 的进步并非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的努力。
现在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度越来越快,电池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把掌握去钴技术来制作电池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积极发掘多元化的新技术,摆脱资源短缺“卡脖子”的困境,这是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文/知顿)
钴价持续发力一年半价格涨幅近六成,出现如此大涨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钴是新能源汽车的必备材料,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巨大,间接提升了钴的需求量;
2.钴的供需发生变化,钴需求不断增加,供给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这就会导致钴的价格上涨;
3.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钴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出现大涨。
很多人对钴这种小金属不是很熟悉,但最近钴这种小金属却是非常的火,主要原因就是钴最近一年多时间涨幅非常大,钴的上涨有非常强的逻辑,这种上涨是刚需造成的,这也是钴的价格上涨能够持续的原因。钴是新能源汽车的必备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间接提升了钴的需求,钴受到疫情影响,没有办法加大生产,供给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导致钴的上涨成为了必然。
一、钴价格上涨是因为供需发生变化
经济学告诉我们,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和需求,当供给不变,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上涨是必然。钴也是这样的情况,新能源汽车需要钴,从而提高了钴的需求量,疫情影响下,钴没有办法增加产量,这就导致了需求增加,供给不变,钴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升,这是钴上涨的原因之一。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钴的价格上涨
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推动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钴也是受到有色金属上涨影响,从而钴价一年多时间,上涨了近六成。
三、钴的上涨有基本面的支撑
钴能够持续性的上涨,这说明钴的上涨逻辑非常强,不是炒作,钴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刺激了钴的价格,这些因为能够支撑钴价持续上涨,这也是钴能够上涨一年多的原因。
经过爱企查查询得知,华友钴业在重庆并不存在其公司。
华友钴业是一家锂电新能源材料研发制造商,专注于锂电新能源材料制造、钴新材料深加工以及钴、铜有色金属采、选、冶,主要产品为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钴的化学品以及铜镍金属。公司地址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二期梧振东路18号。
身为手机电池里的功臣元素,为什么钴被妖魔化了?钴对电池的密度,能量性能更我优异,但钴太稀有,价格太高.2016年底价格约10万每吨,2017年底是30多万,接近40万每吨.我说的是含量65%左右的三氧化二钴,电池钴不懂,想必主要的原材料钴是一样的,只是制作方法不同而已严格意义上来说,锂是更稀缺的资源!首先,我国有自己丰富的钴矿。虽然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但钴矿还没有到稀缺的地步。其次,作为新能源汽车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比亚迪),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按元素比例而言,锂的需求是1,而钴元素可能只有0.3左右了。最后,锂矿资源的分步。智利、中国和阿根廷是碳酸锂产能最大的3个国家,2007年,该3国满足了全球94%的碳酸锂需求。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汇报说乌尤尼盐沼下的锂储量大得惊人,几乎占有全世界锂的一半。以上3个方面,我们就更加能够看出,锂是属于新能源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了。
钴比锂更稀缺,全世界的钴矿就掌控在几个巨头手中。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钴是可以被替代的。锂作为相对大宗的金属,在动力电池中目前无法被替代。中期看是锂。目前的动力电池发展方向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研发实验的方案中最有前景的是锂硫固态电池,硫没有资源问题,而且如果锂硫电池成功商用的话,电池能量密度基本上翻倍,成本下降,可能推动电动车真的的普及。三元方案是有天花板的,三元体系开创了电动车产业,但是应该是前期过渡的技术。
新能源电池需要矿是锰酸锂。
当升科技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业供应商。中信国安子公司盟固利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生产商,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厂家。新宙邦国内领先的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铝电解电容器化学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锰酸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和低温性能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其材料本身并不太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因此多用于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稳定佳,安全,成本低,寿命长,能量密度低,怕低温。电池温度处于500至600时,其内部化学成分才开始分解,并且穿刺,短路,高温都不会燃烧或者爆炸。
同样,在现货市场上,钴的价格从去年至今已翻了一番。今年3月,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现货市场金属钴报价均价超过60万元/吨。而在一年前,一吨金属钴的报价还不到30万元。
钴与新能源汽车共舞
钴,这种灰白色、并不起眼的金属价格一路狂涨,为投资者和投机客提供了无数获利机会。
在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多位来自新能源行业的富豪进入,背后的钴和锂功不可没。
其实,早在2008年到2016年,钴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甚至由于过于小众,一度被忽视。
那么缘何在近期出现爆发性增长?不难发现,钴价的飙升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有着非常密切而统一的步伐。
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元素,钴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和合金制造领域,也是三元锂电池的必备原料。而三元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主流,目前还没有可替代品。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各国相继给出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大大加快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对钴这种电池阴极成分的需求也直线上升。
由此可见,三元锂电池是拉动“钴”需的最大动力。仅2016年,中国80%以上的钴需求来自电池领域。
另据分析预计,到2025年钴需求将达到20万吨以上。
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钴的资源量是2500万吨,储量720万吨,储量高度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这3国储量就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70%。而中国储量仅为8万吨,占全球储量的1.1%。我国近90%钴原料进口量来自刚果。
与预期的需求相比,钴的稀缺性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前不久,全球最大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商、矿业巨头瑞士嘉能可首席执行官伊万•格拉森博格称:“如果钴全部落到中国公司手里,那么就别想再看到欧洲产的电动汽车”。不难听出,伊万•格拉森博格的言外之意就是:谁拥有了钴,谁就掌握了电动汽车的命运。
在投资市场雀跃飞舞的“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被争得头破血流。
继石油和稀土之后,一场夺“钴”大战正在全球激烈地展开,不少车企与电池厂商也已纷纷布局,一时间硝烟弥漫。
宝马、大众等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还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钴资源端延伸,以此保证原材料供应。
大众则表示目前正在推动建立一个长期的供应合同保障,从而避免材料出现短缺。去年12月初,大众已经邀请钴原料生产商到沃尔夫堡总部展开会谈。宝马也正与钴等电池原材料供应商们举行会谈。
电池的烦恼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的续航里程、安全性等重要因素制约。除此之外,电池的高成本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心病。
“目前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投入都是非常高的,光电池成本可能就占了车子成本的一半以上”。爱驰汽车一位专业人士表示,这主要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产量并不很大,加上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价格过高,导致了前期投资的分摊费用非常高。
而钴价走高对电池价格影响非常大。这位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1KWh三元电池的成本是1200元左右,钴成本占比约10%。
尽管价格一路走高,但仍然有钱难求一“钴”。
国内最大的钴供应商之一的华友钴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现在下订单,差不多要等两个月才能拿到货,而且要先付款。
格林美、华友钴业、金川集团三家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从供应上看,格林美的情况和华友钴业类似。该公司一个人士同样表示,货量并不大。
因此,当人们惊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之时,也有声音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有很大一部分被国外原材料商拿走了。
“钴的价格上涨,其实也跟国外生产方有意识地提高定价有关。” 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钴的主要生产商都在国外,定价权也在国外的生产方手上。
另外一个业内人士同样认为,钴矿资源现阶段仍是寡头控制,从供需来看,钴供给短期其实并不存在缺口,但卖方市场导致出货量及定价权在矿端。
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日前,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
不受制于“钴”
尽管夺“钴”之战打得火热,但国内一些生产新能源的主机厂表示:对此并不需要过多担心。
虽然目前钴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了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但国内动力电池这块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其电池价格甚至有略微下行态势,所以汽车整车厂家暂时并未有钴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除此之外,随着电池技术升级,现在很多厂商已经减少钴的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现在622型或811型三元都在降低钴的比例。”爱驰汽车的这位人士指出。
高企的成本,也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该人士坦言,“钴”作为稀有金属,难免会出现紧缺感。但是,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找个一个平衡,如果技术上过多依赖一种不可持续的东西,那么这种技术不会长久。
这位人士表示:对于像钴这样的稀缺资源价值永久看高是不理性的,能源的多样化一直是国家提倡的,现在的很多技术都有可能是将来的方向。
国外的一些机构也对此早有意识。德国一家研究机表示,“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减少对钴和锂储备的压力,应将研究活动扩大到电池原料替代技术的领域”,
丰田汽车上个月还表示,已经找到了一种使电动汽车更便宜且不易受钴‘锂’供应因素影响的方法。
石器时代的终结并不是世界用尽了石器,而是不断涌现更新的技术完结了石器时代。同样,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受制于“钴”的时代,也终将会被不断涌现更新的技术所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