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来源
煤炭的来源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这两种矿物的来源完全不同~~~~煤炭矿藏本是远古植物化石,需要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银却是重金属,由于地壳运动才上升至浅层地表,矿藏需要相对活跃的地质环境。
这就导致了,煤矿中伴生银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煤炭来源于远古时代的植物。
煤炭形成的两大关键阶段:
1、泥炭化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依赖一种生物,那就是地球上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分布广泛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把植物的残骸进行分解,发生腐化,然后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将植物遗体变成含有多种元素的泥炭。
2、煤化阶段
在前一个阶段微生物的辅助作用之下,大量多元素泥炭物质形成,这些物质经过地壳的沉降作用能够形成煤炭的雏形,再经过无数年的沉降过程以后,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煤炭进一步凝实,最终变成我们平常能够看得到的煤炭。
什么是沉降运动?
我们的地球一直存在着许多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导致地质本身并不稳定,而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当然,小幅度的地壳运动频率更高。随着地壳的运动,地面的各种物质都会沉入非常深的地下,这就是沉降运动。
泥炭之中本身富含大量元素,这些元素里面的杂质元素会随着高温高压的条件而逐渐被剔除,只剩下碳元素不断积累,纯度越来越高,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形成了褐煤,也就是级别最低的煤炭。这种褐煤在经过进一步沉降以后就能够变成高纯度碳元素,也就是煤炭。
结语:说白了,煤炭就是植物的遗体通过一定作用得到的。在无数年前的远古时代,地表上到处都是植物,从古代到现代无数年积累的植物遗体形成了大量煤炭,也就有了我们今天能够利用的能源。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从此白银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
从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2200年中,白银地区的行政建制经常变化,归属不定。
解放前的几千年中,天灾不断,战乱频繁,老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解放以后,白银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并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煤炭生产闻名于全国。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
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
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
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
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
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
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黄河白银段为S形,基本上是南北流向,至景泰五佛则由西向东,经黑山峡入宁夏境内。
以全市辖地作为整体,景泰县、白银区居西北,靖远、会宁则居东南(平川区暂不论,包括在靖远内叙述)。
两大地区基本以河为界,一处河西,一处河东(靖远刘川等到地也在河西)。
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春秋战国时期,景泰、白银区一带还是我国古代羌族人民的驻牧地,靖远、会宁一带为义渠戎的活动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这样,就隔断了北方匈奴与西方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
当时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县治在今会宁郭城驿附近。
武威郡、安定郡均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祖厉县、鹑阴县由安定郡改属武威郡,媪围县依旧,这样,今白银市全属凉州武威郡地。
《后汉书·郡国志》载:“武威郡,十四城,户万四十三,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媪围、鹯阴(故属安定)、租厉(故属安定)。”鹯(音沾)阴县和租厉县在《汉书·地理志》中分别为郭阴县和祖历县,不知为何各造成一字之差。
《后汉书·冲帝纪》中出现的“鹯阴河”名后,有唐朝章怀太子作的注语:“凉州姑臧县(即今武威——笔者注)东南有鹯阴县故城,因水以为名。”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所标鹯阴的位置,在今景泰东南部的尾泉和平川西北部的高家坝与靖远刘川的荒草梁等三县区的交界地一带,靠这里的黄河标示为“鹯阴河”。
实际上汉代的鹯阴城在今平川区陡城乡,至今遗迹尚存,1990年我在残存的城墙上还发现了引水的陶管。
自武帝打通河西走廓、兴起丝绸之路以后,两汉都极为重视同西域的联系,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张夜一段的行走路线共有三条,其中北路经过靖远和景泰,渡口是景泰与平川之间的索桥,它的通行,促进了这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武帝承“文景之治”,加上他自己励精图治,使国势依然强盛。
他也是我国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之一,一生多次出京巡查,会宁一带就有他的足迹,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冬十月,……逾陇,登空同(即今平凉崆峒山——笔者注),西临祖厉河而还”(《汉书·武帝纪》)。
东汉开始,国势日渐衰落。
安帝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凉州“大饥,人相食”(《后汉书安帝纪》),“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顺帝汉安二年(143年),武威郡等地发生大地震,从九月开始至次年四月止,长达半年之久,“凡百八十日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同上)。
地震还没结束,鹯阴附近又成了战场,三月,“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殁”(《后汉书·冲帝纪》)。
这一系列天灾兵祸,使白银人民蒙受了重大损失。
三国魏时,曹操统一北方,河西一带内乱时有发生。
鹯阴为战略要地之一,东临海源,西护武威,南屏金城、北拒匈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河西叛军往往屯兵于此。
这里,也是丝绸北路的必经之地,占据了它,能攻可渡河西进,南下金城;相距时则占有优势,地位主动;不利时便西退武威,北走大漠。
因此,它成了著名的古战场之一。
一次,凉州生乱,武威告急,魏将张既率兵征伐时,就曾于叛军“七千余骑”相拒于鹯阴,因为不易攻打,便迅速改道直奔武威(见《三国志·张既传》)。
西晋时,今白银市境内无治,皆属凉州武威郡地。
当时武威郡辖七县,只有5900户,还不足西汉户的百分之六十,由次可见,无治之地更是人烟稀少,这主要是战乱所至。
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就被“八王之乱”结束了。
“永嘉南渡”以后,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之中,地方政权纷纷割据,更迭频繁,白银地区归属不定。
公元327年前后,白银地区基本上以河为界,西北为前凉所属,东南为前赵占据。
366年前后,前秦占据东南,382年左右,又取代前凉。
至此,白银境地全属前秦。
395年左右,又被西秦入主,409年前后,又全部易手后秦。
《读史方舆纪要》载:“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西晋乞伏乾归自苑川(今榆中县境内)徙都度坚山,七年(411年)置秦兴郡治焉”。
这说明,西秦统治时,曾将都城建于度坚山。
度坚城遗址位于今武川乡宋梁村左家沟,1950年前后尚存部分城墙,1956年白银公司露天矿大爆破后遗址全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着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此外,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这些放射性和稀有元素是半导体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