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取样机取煤样时对煤炭颗粒度的要求怎样?
1、采样器的开口要求
采样器初级切割器开口的宽度至少应为被采样煤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初级子样切割器的开口不得小于30㎜。即煤的标称最大粒度为50mm,则采样器开口至少为150mm。
注:称最大粒度:与筛上累计质量分数最接近(但不大于)5%的筛子相应的筛孔尺寸。
2、几种机械采样机形式:
切割槽式
摇臂式
皮带中部采样
3、对于粒度较大煤均匀性相对较好(除非刻意掺假),初级子样方差较小,相对采样精密度较高,在消除系统误差(采样机本身没有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采样准确性较好。
注:初级子样 :在采样第1阶段、于任何破碎和缩分之前采取的子样。
参考文件:GB/T 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1部分:采样方法
煤炭在火电厂发电成本中大约要占70~80,因此,煤的质量与电厂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系,并且根据煤质化验结果可以指导锅炉的燃烧运行。因此对煤炭进行取样化验是化学监督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火电厂需要取样化验以下样品。(1)入厂原煤样:在进厂运煤工具上按规定的方法采取样品,化验结果用于对原煤的验收,及时发现是否"亏卡"。化验项目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等。(2)入炉煤样:在锅炉前输煤系统中(常在输煤皮带上)按规定采取样品,化验结果用于监控锅炉的燃烧工况和计算发电煤耗。化验项目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3)煤粉样:对于燃烧煤粉的锅炉来说,在制粉系统中按规定的方法取样,化验结果用于监控制粉系统的运行工况,尤其是安全性。化验项目有细度、水分。(4)飞灰样:煤炭在锅炉中燃烧后,一部分灰随着烟气带到锅炉的尾部,由专用取样器取样,化验飞灰可燃物的含量,指导调整燃烧工况,提高燃烧经济性。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可以满足运行需要。元素分析是评价燃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需要时才做元素分析,包括碳、氢、氧、氮、硫五个元素(碳、氢、氧是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碳、氢决定发热量,硫是有害元素)。
2.根据所用煤种的均匀程度来确定采样周期,其时间间隔可根据需要确定。
3.采样装置取得的样品须具有代表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a.采取子样装置的入口宽度须大于煤的上限粒度的2.5倍,并不得小于50mm;
b.采样时不得人为地把大硬块的煤或矸石推到一边;
c.取出样品的过程中所采到的煤样不得有任何损失。
4.B型采样器的刮煤铲采样速度应大于输送带的速度,并保证所采煤样全部落入集煤斗中,采样头的活动臂在运动时既要不损伤皮带,又能全部刮出子样。
5.刮煤铲上不应有粘附煤的现象。
6.液压推动装置应密封良好。
液体密闭采样器,但液体主要是看介质是否易挥发,有毒。如果是普通的介质,类似污水等,液体密闭采样器主要由操作箱体,法兰,管阀件,压力表,采样模块,保护罩和采样瓶构成。
如含硫化氢、苯等液体,一般根据规范来谁,应采用钢瓶采样,如需要玻璃瓶采样,则增加吸附罐,这样把液体挥发出来的气体吸附掉,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各管阀件之间由卡套连接,卡套连接拆卸方便,耐压高,维修简便,相比焊接方式更灵敏实用。
拿带氮气吹扫和蒸汽伴热的液体密闭采样器来说,密闭采样器采用的是阀门管件在面板后的设计,这样把操作人员和阀门管件被不锈钢材质的操作面板隔开,减小了因走漏、高压、高温对采样操作人员的伤害。介质从入口法兰处进入采样系统,从出口流回回路管线进系统内循环,保持采样器内的样品新鲜,是具有代表性的。
循环一段时间后将三通阀开至采样档进行采样,观察玻璃瓶中的液位,到达采样量后,关闭阀门。翻开氮气阀进行吹扫,吹扫的过程中,将残液吹至玻璃瓶中,通过气体吸附罐的处理后,排至放空管线或指定的处理管线。吹扫后,将玻璃瓶从采样模块上的双针中拔出,采样瓶有特制的密封垫,拔出采样瓶后可以到达自密封的效果,无任何走漏结论该公司密闭采样器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良好。
密闭采样器作为一种集成度高,安全性好的采样设备,已经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煤炭等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的手工采样,密闭采样的优势比较突出。
其他危险源:
①采样器下方禁止站人,防止采样器掉落;
②运煤车四周禁止站人,防止煤炭洒落,造成人身伤害;
③前后道闸不要站人。
1.1.1 概述
移动煤流采样可在煤流落流中或皮带上的煤流中进行。为安全起见,本标准不推荐在皮带上的煤流中进行。
采样可按时间基或质量基以系统采样方式或分层随机采样方式进行。从操作方便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时间基采样较好。
采样时,应尽量截取一完整煤流横截段作为一子样,子样不能充满采样器或从采样器中溢出。
试样应尽可能从流速和负荷都较均匀的煤流中采取。应尽量避免煤流的负荷和品质变化周期与采样器的运行周期重合,以免导致采样偏倚。如果避免不了,则应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方式。
1.1.2 落流采样法
该方法不适用于煤流量在400t/h以上的系统。
煤样在传送皮带转输点的下落煤流中采取。
采样时,采样装置应尽可能地以恒定的小于0.6/s的速度横向切过煤流。采样器的开口应当至少是煤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并不小于30mm,采样器容量应足够大,子样不会充满采样器。采出的子样应没有不适当的物理损失。
采样时,使采样斗沿煤流长度或厚度方向一次通过煤流截取一个子样。为安全和方便,可将采样斗置于一支架上,并可沿支架横杆从左至右(或相反)或从前至后(或相反)移动采样。
1.1.2.1 系统采样
1.1.2.1.1 子样分布
初级子样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采样单元中。子样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间基采样)或质量间隔(质量基采样)采取,第1个子样在第1个时间/质量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子样按相等的时间/质量间隔采取。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采样器横过煤流的速度应保持恒定。如果预先计算的子样数已采够,但该采样单元煤尚未流完,则应以相同的时间/质量间隔继续采样,直至煤流结束。
为保证实际采取的子样数不少于规定的最少子样数,实际子样时间/质量间隔应等于或小于计算的子样间隔。
1.1.2.1.2 子样间隔
如下确定系统采样时的子样间隔:
a) 时间基采样
1.1.2.1.3 子样质量
子样质量与煤的流量成正比。
1.1.2.2 分层随机采样
1.1.2.2.1 概述
采样过程中煤的品质可能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应避免其变化周期与子样采取周期重合,否则将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采样偏倚。为此可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方法。
分层随机采样不是以相等的时间或质量间隔采取子样,而是在预先划分的时间或质量间隔内以随机时间或质量采取子样。
分层随机采样中,两个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或质量间隔的子样很可能非常靠近,因此初级采样器的卸煤箱应该至少能容纳两个子样。
1.1.2.2.2 子样分布
子样在预先设定的每一时间间隔(时间基采样)或质量间隔(质量基采样)内随机采取。
1.1.2.2.3 子样间隔
如下确定分层随机采样时的子样间隔:
a) 时间基采样
按式(1)计算采样时间间隔。
将每一时间间隔从0到该间隔结束的时间(s或min)划分成若干段,然后用随机的方法,如抽签,决定各个时间间隔内的采样时间段,并到此时间数时抽取子样。
b) 质量基采样
按式(2)计算采样质量间隔。
将每一质量间隔从0到该间隔结束的质量(t)数划分成若干段,煤质分析仪器然后用随机的方法,如抽签,决定各个质量间隔内的采样质量段,并到此质量数时抽取子样。
1.1.3 停皮带采样法
1.1.3.1 概述
有些采样方法趋向于采集过多的大块或小粒度煤,因此很有可能引入偏倚。最理想的采样方法是停皮带采样法。它是从停止的皮带上取出一全横截段作为一子样,是唯一能够确保所有颗粒都能采到的、煤质仪器定硫仪从而不存在偏倚的方法,是核对其他方法的参比方法。常规采样情况下,停皮带采样操作是不实际的,故该方法只在偏倚试验时作为参比方法使用。
1.1.3.2 子样采取
停皮带子样在固定位置、用专用采样框采取。
采样框由两块平行的边板组成,板间距离至少为被采样煤标称最大粒度的3倍且不小于30mm,边板底缘弧度与皮带弧度相近。采样时,将采样框放在静止皮带的煤流上,并使两边板与皮带中心线垂直。将边板插入煤流至底缘与皮带接触,然后将两边板间煤全部收集。阻挡边板插入的煤粒按左取右舍或者相反的方式处理,即阻挡左边板插入的煤粒收入煤样,阻挡右边板插入的煤粒弃去,或者相反。开始采样怎样取舍,在整个采样过程中也怎样取舍。粘在采样框上的煤应刮入试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