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首富村”山西皇城相府变形记,为何不挖煤了,反而深挖“文化”?
山西皇城相府之所以改挖煤为挖文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煤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持续不断的挖煤,那迟早有一天会耗尽它;二是煤炭是属于一种有形但不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有文化发展才是无形的持续的发展道路,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计划;三是国家资源的紧缺,要为我们国家的下一代甚至是未来留下可用的资源。
一、煤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不能够再生。曾经的山西是煤矿挖掘重要的省份,虽然确实也为山西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助力,不过却让山西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让山西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次就是也让山西的资源一天一天减少,而且山西本地人对于煤炭的浪费想象也是越来越严重,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及时停止的话,山西甚至中国的能源都会陷入危机之中。
二、文化发展持续有力,更有长足的未来。煤炭虽然发展也挺不错,不过却没有长期发展的趋势,只有文化发展虽然可能前期有一些乏力,不过却可以让未来持续有稳定,只有文化发展起来,才能够解决煤炭中断的空缺,这不光是一种替换,更是文化带着使命般的任务。
三、国家煤炭能源有限,要为未来做储备。国家对于山西这样大面积的挖采煤矿的现象相当的重视,这不光是山西省的发展,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山西的煤矿曾经闻名中国,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山西皇城相府的文化也可以享誉中外。
山西的煤储量大、产量高、品种全,在我国煤炭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煤年产27亿吨,而山西年产7亿吨,尤其外调煤销量,占了全国产量之半。如今山西煤炭供应全国26个省、市,14个计划单列市,远销23个国家。无论产量、外调量、出口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了运出山西的煤,共建起12条出省铁路,其中大(同)秦(皇岛)铁路,朔(州)黄(骅港)铁路是两条煤炭专运铁路,大秦铁路更是重载列车(1万吨)专运线。7条国道、8条高速公路通往省外,即使有这样的运力,各种公路还是常被重载运煤车堵塞交通。
山西共有119个县、市,其中91个县、市有煤,64个县产煤。全省含煤面积达62239.7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0.4%。28个不产煤的县,部分县地下仍有丰富的煤层蕴藏,只因开采、运输成本过高而未开采。
山西的煤层埋藏浅,不少山区煤矿高出地表,可以平巷出煤。上世纪,埋深在300米以下的煤不开采。而在外省,如河北开滦、唐山已开采到800米以下;安徽的淮南开采到1000米之下。直到本世纪山西省才在临县建设采深400米的矿井。孝义、灵石等一些山区老乡家,临烧饭前拿过簸箕到后门外去铲上半簸箕煤来即可做饭,做到即用即刨,天然煤层成为他们私家的“煤池”。
山西的煤煤层很厚,对丈八煤、丈二煤等地方煤层的称呼,就可知这些煤层厚度动辄五六米,地方小煤窑对厚度1米以下的煤层根本不屑一顾。而我国江浙一带,煤层50~60厘米就当宝贝,掘井几百米也要开采。山西只要拿一个县到缺煤省,就可解决该省用煤之需。可见上帝对山西的眷顾。
山西大同—宁武—西山—山西—沁水煤田沉积断面图
山西的煤煤层多。山西共有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三个地质时代产煤,白垩纪、古近纪也产少量煤。石炭纪、二叠纪是山西主要成煤期;石炭纪有5层可采煤,二叠纪有4层可采煤,侏罗纪有8层可采煤。这些可采煤层总厚达20~30米。其中侏罗纪的煤,只在大同、宁武、广灵三地产出,石炭纪、二叠纪的煤则遍布全省。
山西的煤不仅储量大,而且煤种全。阳泉、晋城盛产无烟煤,其发热量高、无烟、无硫,最宜城市居民用。过去在煤气、天然气未普及之前,上海及周围居民用煤就靠阳泉供应。上世纪70年代太(原)焦(作)铁路修通后,晋城地区的无烟煤才大量南下,源源不断地供应南方广大地区。化工行业最欢迎富含挥发性气体的气煤、肥煤,它们主产区在大同、霍县一带;不需配方可直接炼焦的焦煤主要在柳林、乡宁产出;至于动力(火电)用煤,全省七大煤炭集团尽可供应。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能源与精细化学品循环经济园区,魏君龙行走在大型工业设施内。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硕士生张勇2012年进入石圪节煤矿综采队并担任技术队长,2014年7月转岗到司马煤矿成为了综采安装队的常务副队长。张勇表示,公司里高学历、高能力的大学生有很多,竞争非常激烈,他在工作之余一直努力充实自己,计划着凭借实力竞聘更高的岗位。
今年39岁的魏君龙2002年进入石圪节煤矿运搬队机修工岗位。2015年5月,他转岗到高硫煤清洁能源与精细化学品循环经济园区储运分厂机修班并担任班长。虽然不用下井的工作稍显轻松,不过魏君龙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园区内高新设备众多,机械化程度高,他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带领机修班的同事们干好本职工作。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樊坤宏和工友走出矿井的罐笼,今年46岁的樊坤宏1999年进入石圪节煤矿掘进队,2014年转岗到了司马煤矿生产技术部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全新的工作岗位让他适应了一段时间,不过井下经验丰富的他还是迅速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党卫涛(右)与姜久昌在煤矿副立井的罐笼前合影。 陕西渭南人党卫涛和辽宁营口人姜久昌10年前相识于石圪节煤矿,同样供职于安检处的他们在井下工作中建立了亲如兄弟的情谊。2017年2月,他俩同时从石圪节煤矿转岗到王庄煤矿安检处安调科。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潞安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韩会军在用切割机切三角铁,2006年,韩会军进入石圪节煤矿成为了综采队的一名采煤机检修工。2014年5月,他从石圪节煤矿转岗到了高河煤矿工作。2016年5月,他竞选成为检修班班长。据韩会军介绍,他们综采队有三分之一的班组长来自石圪节煤矿,虽然高河煤矿机械化程度高、设备庞大、操作过程复杂,但是他们迎难而上,用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面对新的挑战。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潞安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13名从石圪节煤矿转岗到高河矿洗煤厂的工人合影。 这13名工人于2016年12月从石圪节煤矿自主选择转岗到高河矿洗煤厂,男性员工下一线当洗煤工,女性员工在调度台监控指挥,互相熟悉的工人们配合非常默契。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2年以来,伴随煤炭价格下行,山西经济一度陷入长达30个月的“三九隆冬”。人员多、包袱重,是山西煤炭行业通病。为了改变“一煤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现状,山西省打响了去产能的攻坚战。2016年,山西关闭退出煤矿25座(井),化解产能2325万吨。拥有90年建矿史的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成为当年山西首批关闭退出的煤矿之一。 为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山西省采取内部安置、外部分流、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方式进行职工安置,取得重大进展。以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为例,2016年,石圪节煤矿共实现了2816人的转岗分流安置。石圪节煤矿的“老”工人正逐渐成为了各个煤矿公司的骨干力量。
虽然面对老煤矿的关停,工人们心里总有些不舍,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仍旧积极乐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新篇章。
为在第一线的工友们点个赞
位于我国中部的山西省曾是一个经济大省,由于此地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不少煤老板因此而发家致富,山西省的工业水平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但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盛行,加之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能源工业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产业,若是想要跟上时代法扎你的进程,经济发展的模式亟待转型,山西省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转变时期。
省会太原也曾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城市,之前这里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蓬勃发展的势头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今这座城市的GDP为4028.51亿元,在省会城市里并不算是突出的,在二线城市的行列里更是有些垫底的趋势。
但是人们对于这座城市仍然抱有很大的期待,因为太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美丽的园林城市,在发展旅游业上有着巨大的潜在动力,而它也在凭借着这条道路带动着第三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晋商是十分了不起的,是我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太原市并没有丢弃这一优秀的文化传承,将晋商的经商初心与发展经验得以积累,为本地的贸易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另外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晋商文化遗产也变为了重要的历史景区,吸引着众多爱好历史的游客前来游玩,同时也将山西省的文化宝藏广为传播。我们要给这座城市多一点的时间,等待它的成功转型与厚积薄发,再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位于省内经济第二名的城市是长治市,这座城市位于山西省的东南方,也就是远近闻名的特产上党驴肉的家乡,这里的GDP为1652.1亿元,而省内经济第三名是运城市,曾经这里也是一座著名的“煤城”,而今它的GDP只有1562.9亿元,与第二名相加都赶不上省会太原。
不过这两座城市也都有这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比如说长治的太行山大峡谷、潞安府城隍庙,运城的西侯度遗址、舜帝陵等,都是人们广为熟知的打卡之地。
看到山西省GDP的成绩之后,也有不少人是比较担忧的,在未来山西省究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动城市发展,再次重回经济巅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