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吴越:启辰全面转型新能源,做最懂普通人需求的新能源品牌

无辜的泥猴桃
细腻的冷风
2023-01-31 11:53:04

吴越:启辰全面转型新能源,做最懂普通人需求的新能源品牌

最佳答案
健忘的水池
粗暴的老鼠
2025-08-08 03:49:23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启辰事业总部首席商品专家吴越

“启辰以后要坚定向新能源转型,从今天,从现在这个时刻起,我们以后就不再研发燃油车了。”12月30日广州车展首日,启辰品牌对外宣布将全面进行新能源转型,并发布了两款新能源车型——纯电概念车启辰Ve concept,以及启辰大V DD-i超混动车型。

据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启辰事业总部首席商品专家吴越介绍,未来,启辰不仅将在混动及纯电领域发力,在氢能源领域也将响应国家进行布局。

自2020年底回归东风日产之后,此次转型,启辰在整个体系中将扮演智能化的先行军、新能源的践行者的角色,并将为东风日产的销量增长开辟第二曲线。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启辰要如何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吴越看来,依托日产以往的市场探索,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懂得如何做一款受普通消费者喜爱的舒适、好开的车型。而启辰要做的,就是做最懂普通人需求的新能源品牌。

同时,在国家稳经济的总体策略下,吴越认为,启辰主打的中低线市场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而这也将为启辰未来的销量增长增添助力。

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

汽车产经:这次在广州车展启辰品牌正式宣布进行新能源转型。2022年末,启辰重回东风日产体系,那么这次启辰新能源战略转型后在东风日产的定位是什么?   

吴越:启辰和英菲尼迪在回归东风日产之后,目前东风日产相当于是三个品牌共同运营。共同运营的同时,各品牌面向的客户和市场是不一样的,各自有各自扮演的角色。作为启辰来说,首先我们是大东风日产里面智能化的先行军。第二,启辰是东风日产新能源的践行者。第三,启辰是东风日产整个增长的第二曲线。

具体来说,智能化的先行军,因为东风日产是比较庞大的企业,每年有100万辆左右的规模。一个大的企业在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时,往往会受到体制、流程等限制。启辰在这里面实际上是非常独立的一个组织,它非常灵活,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尝试,包括研发、制造、采购到后面的营销手法都可以先试,相当于开路先锋。在整个东风日产的产品线里面,启辰也相当于新能源的践行者,我们先把这个路开出去。同时新能源是现在整个大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整个东风日产来讲,启辰也会扮演第二成长曲线的角色。

汽车产经:具体来说,我们的新能源转型战略是怎样的?

吴越:启辰以后要坚定向新能源转型,从今天,从现在这个时刻起,我们以后就不再研发燃油车了,很坚决。新能源有很多发展路线,比如纯电、PHEV、氢能源,这些东西实际上启辰现在都已经在尝试了。今天我们带来2款新车型,一款是基于启辰V-π原生纯电平台打造的全新概念车启辰Ve concept,以及首款搭载启辰DD-i超混动技术的启辰大V DD-i超混动。这两款车是我们在PHEV和纯电平台分别进行的一个尝试,产品马上就会落地。

目前实际上不管是混动,还是纯电都有很大的市场机会,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这两部分人群的需求有非常明显的不同。比如混动,它的客户群体可能是原来使用油车的客户,由于油价上涨,由于消费需求和思维的变化,消费者对PHEV的抵触越来越小,他会看到PHEV和油车相比的新价值。

纯电这一块,它的产品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纯电平台带来的绝对大空间,带来绝对好的静谧性、加速性、智能网联等,这些是原来的车提供不了的东西。我认为至少在中短期,五年内这两个市场在中国是齐头并进发展的,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是两头在走。

氢能源的话,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在探索,在明年就会投入试运营。

汽车产经: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启辰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新能源品牌?

吴越:很简单,启辰面向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很普通的,需求也是很一般的,所以说启辰可能不会做什么高精尖的东西,什么L4的自动驾驶、多少的激光雷达等这些造车新势力蔚小理、<a class="baikekeyl" href="https://car.yiche.com/tesla/" title="特斯拉"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ta-id="189"

最新回答
舒心的钥匙
高大的眼神
2025-08-08 03:49:23

1.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纯电动车型将会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混动车型只是过渡。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商用车领域先行发展,短期内难以推广到乘用车市场。电力与氢燃料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方向。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模型预测分析,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将仅为10%。在未来十年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

2.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用户不再担忧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后发现,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里程焦虑将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随着更多颠覆性的电池和充电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将不再是问题。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充电解决方案以提升充电便利性,包括换电模式,移动充电服务以及整合大量充电设施运营商的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等。

3.新零售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直销模式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但直销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因此,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能驾驭的。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从传统经销商体系直接转型为直销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表面上看,用户喜欢直销模式带来的体验,包括透明的价格和友好的店内体验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零售转型将围绕渠道协同与业态创新两个方向发展。

4.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竞争,市场格局将被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中外汽车厂商竞相发力的重要领域。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讲,唯快不破。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而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价款产品布局,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结算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实力四是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使再大也无法支撑当前近500家注册在案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并存发展。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是未来两三年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

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出行市场、新科技将成为重要利润池。新能源汽车将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有了很大的延伸。上游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科技产业,下游产业链则延伸至终端消费者市场的零售、用户生命周期服务、电池回收等业务。价值链的演变带动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和资本链的激活,在资本驱动下,不仅新造车企业纷纷入局,更吸引各种跨界巨头加速布局。

沉默的外套
淡淡的月亮
2025-08-08 03:49:23
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颁布,补贴退坡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试金石,在这个条件背景下,势必带来新一轮的大洗牌,或许部分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老牌车企都会被市场给淘汰。面对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进入一个很长时间的阵痛期。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情况,车企转型谋生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新能源汽车产品永远是王道,你的产品续航里程足够长,电池维护成本低,超级快充足够便捷,车机智能化水平高,整车包括电池安全级别高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条件。加大研发投入,打完产品创新,做出优质精品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

二是探索多元化的产品适配市场。现在的市场大环境就是多元化的市场,共享理念的引入是整个市场的蛋糕扩大了好多倍。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优势,再加上搭载的各种智能化配置,最适合进入共享领域发展。积极布局共享领域不仅能迅速提高产品销量,优质的产品更能无形中提升车企品牌含金量!当然相应的补能维修等运营管理水平要跟上,这样才能在新的领域立足并开拓业务。

三是顺应潮流探索个性化定制。探索搭积木式的生产模式,从车辆的配置,动力电池,都是可以作为定制的部分。简单说就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新能源汽车,比如消费者可以先选择续航较短的电池组以控制购车成本,后期如果有长距离的需求,再进行更换电池组满足需求。

最后我觉得就是新能源汽企,特别是新进的车企要抱团取暖,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自身成本,控制价格,凸现价格优势,同时结合各家所长做出能在市场上经得住考验的优质汽车。

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批评指正

妩媚的天空
花痴的猫咪
2025-08-08 03:49:23
1.管理机制。我国不管在新能源产业还是其他产业,均存在“多头管理”的交叉、重复的管理机制,往往造成效率低下,程序复杂,部门协调交易费用较高等现象,从而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实行“一头管理”

2人才机制。目前从事新能源的高端人才只是些具有一定研究和工作经验背景的海归,还普遍缺乏能解决产品科研和生产工艺等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健忘的龙猫
成就的小熊猫
2025-08-08 03:49:23

“上市3天,收获了6000个订单。”

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刚刚宣布正式开启新能源转型的哈弗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

在新势力、新品牌们新车上市动辄两三万预订量的当下,在不少人看来,哈弗的数据多少有点不够看。

暂且把新势力数据的可靠性放在一边不谈,事实上,外界认为哈弗数据亮点不足的原因,或许还在于有比亚迪月销十数万辆的成绩在前,人们对哈弗这个曾经的“SUV领导者”的转型自然多了一份期待。

谈到哈弗转型的销量目标,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哈弗CEO李晓锐曾提到,“希望年底前H6车型里燃油和新能源的比例至少做到四六开”。

但是这四成,究竟是新增数据还是从现有的燃油车销量中转化而来,李晓锐并没有明说。

这种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哈弗当下的处境。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来者,哈弗想要演好“新能源SUV专家”的新剧本,仍然面临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是所有转型者都难以避免的困境。

NO.1

[ 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

在哈弗H6混动车型发布之后,一时之间,H6 PHEV与同级别热销车型比亚迪宋的对比成为了网络热点。

就在媒体们纷纷列出各种角度,对两款车型进行对比,预测谁会是接下来的销量王者时,有多位业内人士提到,混动H6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燃油版H6自己。

“只要燃油版H6还在大卖,差不多样子的混动版可能很难走量。”

挑战来源于价格。

以HEV版本为例,一位哈弗终端销售人员表示,“同等配置差不多比燃油版贵3万,如果想靠省油把钱省出来,差不多要开6万公里,也就是大约6年。”在他看来,拿这样一笔账,并不太容易说服消费者。

PHEV版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8月22日的发布会上,哈弗共发布了两个PHEV版本的车型,55km续航版预售价16.88万元,110km续航版17.68万元。

有分析师直言,“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只是多了一块电池价格就高四五万,是很难接受的。”

再加上最近几个月来,燃油车优惠幅度增大、购置税减免,少有优惠的混动车型价格优势更不明显。

虽然PHEV版用车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但正如上述分析师所说,对于原本想买燃油车的用户,在没体验到混动优点的情况下就让他们为燃油经济性买单,实现起来同样很难。

“车是不错,就是希望正式上市价格能再低一点。”发布会之后,多位消费者在各大汽车论坛上写下类似的留言。

在H6混动版上市前的沟通会上,价格问题也是媒体们最为关心的方面。“现在消费者买混动,要求就是不能比油车贵太多”,有媒体人直言。

对于以了解消费者和市场需求著称的长城而言,这一现状想必是了然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价格打下去。

在沟通会上,面对成本问题,哈弗CTO吕文斌曾大吐苦水。一边是“长城集团的造车理念,做产品一定要做到极致”,而另一边“电池都在涨,现在又供不应求”。“成本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苦不堪言” ,吕文斌说到。

NO.2

[ 两条路线的battle ]

在哈弗H6 PHEV开启预售之后,曾有不少人将其与比亚迪宋Pro及宋PLUS进行对比,指出其入门价格要高出不少。

与此同时也有人直言,从哈弗的定价策略来看,他们或许并不打算“让HEV和PHEV努力去平替燃油车”。

关于哈弗H6混动版的价格策略,李晓锐曾解释为“哈弗切入新赛道,会在成本管理上做很多工作”,但“并不想用降低成本的方式,丢掉原来的优势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心智”。

除此之外,更多的考量或许还在于不同的定价策略背后,是两条不同的企业发展路线。

有投资人士表示,比亚迪的定价策略,是依托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优势“直接把所有利润砍掉,只保留利润基本点,以白菜价出售产品,破釜沉舟All in新能源”,只为快速占领市场。

而对于一向稳健经营的长城来说,盈利能力一直是其注重的因素。

今年年初,由于A00级车型成本上涨,长城毅然停产了销量不错的黑猫、白猫等低端车。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欧拉的销量仅同比增长12.52%,远远落后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107.8%的平均增速。

但从财务角度来看,长城却实现了毛利率的向上。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的毛利率增长至18.4%,比在新能源市场上春风得意的比亚迪毛利率(16.3%)更高。而吉利由于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毛利率下滑至了14.6%。

NO.3

[ 混战下的新挑战 ]

不过,不同的路线选择在带来不同财务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挑战。

这边的长城想要保住利润,而另一边有业内人士表示,

比亚迪已经把10-20W的新能源车型利润空间压缩到了最低,其他车企还想在这个市场寻求盈利不太现实。

再加上吉利、长安等其他竞争对手,都已经进入了坚决转型的阶段:

长安深蓝SL03推出之后,实惠的价格甚至抢走了比亚迪的大量订单,以至于后者破天荒地发布了针对SL03的竞品话术;

吉利方面发布内部目标,计划今年下半年单月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到30%。帝豪L不仅停产了燃油版本全面推广混动,终端的优惠幅度也扩大了5000元;

五菱星辰将混动车型的价格压到了10万元以下,“基本压着BOM成本“;

即使是比亚迪,随着产能增长,秦DM-i车型终端不仅有了现车,还有了几千元的优惠。

“只要阶段性利润不转型就是等死,主动转型(面临巨额亏损)又像是找死。”面对进退维谷的局面,大部分的自主品牌也依然站在了变革的一边。

甚至不只是自主品牌。

面对自主品牌混动车型的冲击,“接下来丰田可能要出大招了,它会把卡罗拉的价格拉到8、9万,把HEV车型降到现在燃油车的价格,就算赔钱也要保量”,有知情人士透露。

到那时,要利润还是要销量,恐怕将是所有品牌新能源转型首先要作的选择题。

寒冷的钻石
甜美的雪糕
2025-08-08 03:49:23
最近,区块链独角兽企业趣链科技成立了全资控股企业——泉客科技,专注于聚焦能源转型、低碳经济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为相关部门及商业组织提供一站式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与新能源综合管理与增信系统。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以“技术创新、场景突破、双碳先锋、能源转型”为宗旨,助力新能源与双碳生态体系全面落地,加快低碳发展进程,赋能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精明的小笼包
怡然的硬币
2025-08-08 03:49:23

环卫行业新能源转型在现在的大背景下可谓是势在必行,一方面是配合国家政策,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节能增效的一大措施。

2020 年 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 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能源结构根本转型,把从源头控 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行动转化为促进我国中长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和新机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更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特 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实施新能源 汽车发展战略。

石油消费及机动车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碳排放活动主要可以分为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和林业及其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中国产 业信息网,能源活动为中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占历年排放总量的 75%左右。石油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能源消费活动中占比维持在 20%左右,在中国整体碳排放占比约为 15%。石油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大部分来自机动车排放,是中国实现碳排放控制的重要 抓手,有效控制机动车碳排放对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至关重要。

公共领域服务车辆新能源化是“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生态环境部积极将推动把达峰行动纳入中央“环保”督察,作为环保领域的环卫新能源装备的推行将成为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的重要抓手之一,史上最严环卫新能源政策有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