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各种煤的价格是多少
华北市场:8月4-10日煤炭市场供应持续偏紧,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炼焦煤、无烟煤和喷吹煤价格有明显的上涨。首先是动力煤市场方面:虽然华北地区各地高温少雨,加之奥运会的开幕,各地夏季用电达到高峰,电厂日耗煤达到高峰,但由于国家二次限价令和保证电煤供应政策的强有力的执行,各地电煤价格没有出现上涨,而且进入8月份后秦皇岛港煤炭交易价格正在缓慢回落,较上周各煤种平仓价高位价格平均下调10元/吨,6000大卡大同优混平仓价高位价格在1010元/吨,较上月下调20~40元/吨,同时一方面由于奥运的进行,为保证环境质量,秦皇岛港煤炭装卸量迅速下降,库存回升,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力保电煤政策的奏效,港口库存不断增加,秦皇岛港可能会面临疏港压力,因此动力煤价格在下一阶段内还会有所回落,由于各港口和电厂库存的稳固回升,山西各动力煤主产地价格平稳运行,8月4-10日山西动力煤主产地大同地区6000大卡左右的优质动力煤车板含税价在780元/吨左右,价格稳定;河北开滦矿区的动力煤交易价格基本稳定4500大卡的动力煤出厂价在690元/吨左右;其次是炼焦煤市场方面,8月4-10日华北地区的炼焦煤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山西焦炭集团本月再次提价,西山地区8月10日的焦精煤车板价在2500元/吨左右,较7月底上涨14%左右;河北开滦地区8月10日的焦精煤和肥精煤的出厂价格均达到2100元/吨,较7月底上涨300元/吨左右,邯郸和石家庄地区的焦精煤价格也有明显上涨,涨幅也在300元/吨左右;8月4-10日内蒙古乌海地区的主焦精煤车板含税价格在1900元/吨左右,较7月底上涨200元/吨左右,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价格在全国煤炭价格普遍高涨的局势下,也出现了连续大幅的上涨;同时在无烟煤和喷吹煤价格上,本月也有幅度不小的上涨,山西的无烟煤和喷吹煤价格本月初一致上涨,涨幅在300元/吨左右,晋城地区的无烟中块本月10号车板含税价在1600元/吨左右,同时阳泉地区优质喷吹煤车板含税价也在1700元/吨左右,山西无烟煤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煤矿整合速度加快,大量小煤矿关停,当地煤炭供应再度紧张,为了整顿市场,整合资源,缩小与市场价格的差距再度提价,由于主流市场价格走高,华北地区各地价格也随之上涨。 西北地区:8月4-10日西北地区煤炭市场运行活跃,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但炼焦煤价格有明显上涨。受到全国动力煤市场紧张的影响,处于干旱高温的西北地区的动力煤市场供更加紧张,但由于国家和各地对于限制电煤价格上涨的政策的出台和各地力保电煤供应的措施的大力推行,西北地区动力煤价格没有出线大幅的上涨,同时宁夏和甘肃两省签订了煤炭供需协调机制框架,宁夏确保落实08年与甘肃签订的700万吨煤炭合同的数量,同时两省共同向铁路部门争取运力支持,尽可能增加煤炭运量。这项举措一方面确实从数量上保证了西北地区的煤炭供应,另一方面也增强市场的信心,因此西北地区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而且这种稳定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陕西榆林地区的动力煤出矿价格为545元/吨,神木地区的烟块煤出矿价格为650元/吨,价格基本稳定;甘肃兰州地区和宁夏灵武地区的烟煤价格也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甘肃兰州地区6500大卡的动力块煤出厂含税价在680元/吨,宁夏灵武地区5000大卡的动力末煤出厂含税价在495元/吨;在炼焦煤市场方面,8月4-10日陕西地区的焦精煤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8月初黄陵地区的焦精煤价格在2100元/吨左右,涨幅在300元左右;宁夏地区石嘴山的无烟块煤受到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8月4-10日也有所上涨,目前出厂含税价为1180元/吨。 东北地区:8月4-10日东北地区煤炭价格基本平稳,涨幅最大的是炼焦精煤。8月10日黑龙江的七台河、鸡西和鹤岗地区的炼焦精煤车板价基本在1750元/吨左右,较7月底有150元/吨左右的涨幅,此次炼焦煤价格再次出线明显上涨的原因是由于市场需求仍旧旺盛,但供应持续紧张;在动力煤市场方面,8月4-10日动力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黑龙江鹤岗和双鸭山地区5000-5500大卡的动力煤价格基本在460元/吨左右。 西南地区:8月4-10日西南地区煤炭运行良好,各种煤价格基本稳定,炼焦煤价格稳中有升。动力煤市场方面:8月4-10日四川、重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但由于力保电煤供应措施的稳步推进,宜宾地区5000大卡烟煤的出矿价在365元/吨左右;炼焦煤方面:由于四川、贵州是西南地区炼焦煤的主要产地,但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多地区的煤矿生产并未完全恢复,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供应明显不足,而全国的炼焦煤市场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西南地区的炼焦煤价格在本月初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成都地区的焦精煤车板价在1700元/吨左右;贵州六盘水地区的主焦精煤价格上涨至2000元/吨左右。 华东地区:8月4-10日华东煤炭市场交易活跃,各种煤炭的市场价格涨跌不一。山东地区:山东地区动力煤价格稳定,山东煤炭管理部门和电力部门已经保证要确保电煤供应,加大外省的电煤调运量同时加快省内煤炭资源整合,确保电力用户用电保障,5500大卡的动力煤出矿价在565元/吨左右;其次是炼焦煤市场方面,8月4-10日济宁地区的气肥煤和兖州地区的气精煤价格普遍上涨,兖州地区的6500大卡的优质气精煤的车板价现已达到1800元/吨,兖州块煤的车板含税价也达到了980元/吨,整个山东地区煤炭市场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安徽地区煤炭市场整体运行正常,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炼焦煤价格仍在持续上涨,涨幅在100元/吨左右,淮南地区的1/3焦精煤的车板含税价已经达到了2200元/吨,淮北地区的焦精煤的车板含税价格也在2000元/吨以上,铜陵地区无烟煤价格8月4-10日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江苏和上海地区:江苏四港各品质的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而且在下一阶段内有可能会有小幅回落,而徐州地区的气肥煤价格则出现明显上涨,5700大卡的气肥煤出矿价格已经逼近1800元/吨;南京地区从各地调运的煤炭价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从晋城调运的无烟末煤车板价已达到1350元/吨;上海地区的优质主焦煤价格也涨至2400元/吨左右,但上海沿江电厂5000-5800大卡/千克的动力煤到厂含税价格回落30-40元/吨。 中南地区:8月4-10日中南地区煤炭市场供应持续紧张。广东地区:广州港的煤炭的内贸交易价格在8月4-10日基本稳定,8月10日6000大卡的山西优混到港价已经达到了1100元/吨,5600大卡的神木优混价格为1050元/吨;8月4-10日湖南煤炭市场运行活跃,各种煤炭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上涨,但无烟煤价格均有小幅上涨;河南地区:河南地区煤炭供应很紧张,无烟煤价格有明显,涨幅在300元/吨左右,平顶山地区的焦精煤价格也有200元的上涨;义马地区的动力煤价格基本稳定,目前义马地区的长焰块煤车板含税价格在455元/吨左右。
求采纳
成“能耗双控”重点,短期运行影响大
《意见》强调:我国将继续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根据意见,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由此看来, 我国“能耗双控“政策将长期坚持,煤化工企业所盼的是,地方政府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切莫采取”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为,让煤化工企业或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推行“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动,“能耗双控”政策不断趋严加码,煤化工企业很受伤。例如一家大型煤化工公司自今年以来多次受到地方政府双控政策影响,3月份被当地政府要求企业每天大幅降低电量,限电后企业无法满足最低负荷用电需求,经沟通无果后被迫按照政府要求停车。这家企业周围的其它三家企业也遭遇相同的命运,相继被迫停产。今年9月初又以能耗指标用完为由,被要求停产。就这样开开停停,断断续续,原本效益就不好,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我国包括青海、宁夏、广西等9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广东、福建、云南等8个省(区)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受此影响,3季度以来,上述拉响红色一级预警的省区纷纷雷霆出击,限制“两高”产业。又由于4季度是传统的用能旺季,那些上半年能耗双控指标完成得较好的省(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也开始加大了对列入“两高”名单的产业的控制。一时间,几乎所有煤化工项目受到限制,产业现状一片黯然,行业发展信心再次受挫。
各地“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方式,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企业的运行、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最直接影响,就是一些地方对煤化工企业限制供煤、减少供电,给正常运行的煤化工企业带来极大困扰,导致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整个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生死大考。
被列入“两高项目”,长远发展无前途
《意见》强调指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
不难看出, 《意见》将煤化工作列为“两高项目”,并直接点了煤制烯烃、煤制油气的名。 而国务院在《方案》也明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我国煤化工行业中,传统煤化工早已被各地列为两高项目限制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等“两高”项目;广东省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煤化工、焦化等项目纳入“两高”项目管理台账;陕西省也出台了对“两高”项目限产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我国现代煤化工一般指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四个工业路径。其中煤制烯烃是现代煤化工中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个路径,发展也最快。据统计,2020年国内煤制烯烃总产能达1120万吨/年,且产能还在进一步释放中。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市场价格暴涨影响,不少企业着实赚了一把。但这个现代煤化工领域的“明星“项目,《意见》规定”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意思是,煤制烯烃的“存量项目”仍可继续保持运转,但今后不得有“增量”项目出现。由此,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前景已十分清晰,试图再行上马煤制烯烃的想法可以打消了。
《意见》要求 “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事实上,我国煤制油气的产能规模并不大,煤制油产能为921万吨/年,煤制气产能规模为51亿立方米/年,由于煤制油气项目投入高、经济性差、风险大,企业发展意愿普遍不强,此前一些获得批复的项目基本处于观望状态,有的甚至不打算继续推进,即使不控制,也少有愿意再干这类项目。
煤炭供应“量缺价高”,企业普遍”吃不饱”
《意见》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这表明,我国煤炭消费的“峰值”将于2025年到来。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供应骤然紧张,煤化工企业普遍“吃不饱“。《意见》使不少企业再一步认识到,今后煤炭“量缺价高”将成为制约煤化工发展的关键瓶颈。
今年三季度以来波及我国20余省市突然爆发的“拉闸限电”危机,背后的要因就是缺煤。
我国煤化工已经成为继煤电之后,消耗煤炭最多的产业,是煤炭的第二大用户。据统计,我国煤炭年消费总量为40.8亿吨,其中发电消费动力煤34亿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3%;其余17%则主要为煤化工用煤,约5亿吨以上。
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由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速度远高于煤炭产能释放的速度,使得原本富足的煤炭产量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以蒙东地区为例,这里是我国褐煤的主产区,储量丰富,过去煤炭贱比白莱,2005年当地褐煤价格每吨仅几十元,眼下却超过300元/吨。由于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和煤电项目的上马,该地区煤炭紧张状况已持续多年,无论是发电项目、还是煤化工项目都因缺煤而“半死不活‘,由于煤炭”量缺价涨“,使得当地多个煤化工项目因缺煤日子很不好过,生产负荷难以保证,企业持续亏损;而煤电项目也因缺煤而不能正常发电,有的坑口电厂都难以保障煤炭需求。而据了解,这决不是蒙东一地独有的情况,如比陕西榆林、神木,内蒙鄂尔多斯等地的拉煤卡车排起了长龙,我国多个富煤地区出现煤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国内大宗化工商品居高不下,对煤化工构成极大利好,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有钱可赚,高油价支撑煤化工开工率显著提升。于是,各地煤化工企业开足马力抢抓市场契机,这样一来,煤化工开工率远高于去过几年,煤化工对煤炭的需求更加旺盛。据测算,2021年煤化工用煤或增加5000万吨,平均每月增长400多万吨。有人测算,“十四五”期间,如果油价一直处于相对高位,2025年煤化工用煤量将比2020年底增加约1.2亿吨。
最近,国家正在加大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缓解当前能源危机推出了大力释放煤炭产能、稳定增加煤炭产量、引导煤价回归合理水平等8项措施,煤炭紧张局面开始出现好转,各地“拉闸限电”已有好转。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性措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关部门在考虑煤炭总量控制时,如果忽略了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的刚性需求,煤炭“量缺价高”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本报6月22日获悉,为了保证超亿吨的煤炭年需求量,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寻煤模式正在形成。
广东省经贸委交通处李敬斯告诉本报记者,这一模式首先由政府出面,与国内重点产煤企业签订框架协议,再由重点用煤企业与煤炭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同时广东省还采取了积极寻求国际煤炭供应,以进口煤炭为补充的策略。
据了解,为了保证这一模式的切实有效,广东省还鼓励企业到铁路沿线、北方港口建立煤场收煤,保证煤炭供应稳定。
政府搭台"寻煤路"
广东省煤炭供应主要依靠海上南北航线实现运输。6月18日,交通部水运司和广东省经贸委联合召开了广东省海上南北航线煤炭运输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重点协调落实了与神华集团签订的煤炭供应框架协议有关事项,确保'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每年向广东供应煤炭5000万吨。"李敬斯说,广东省的目标是政府和煤炭企业达成的供煤框架协议,至少达到该省"十一五"煤炭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据了解,在落实神华集团5000万吨供煤协议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部门还将与中煤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山西同煤集团等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李敬斯透露,与这些企业的协议将留在9月份山西煤炭博览会上再签。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能源处一位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2006年广东煤炭供应先松后紧,但整体平稳,预计2007年供需形势比2006年有所好转,但仍存在时段性或局部性供应紧张。"
这位负责人介绍,2007年广东新上燃煤机组较多,且集中在沿海地区,电煤需求量增大。预计2007年广东全省消耗煤炭约12400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电煤消耗约8300万吨,同比增长194%。
据了解,2007年全国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2亿吨,新增煤炭需求1.5亿吨,但是铁路到港运能仅增加0.8亿吨。运力与需求并不匹配。
此外,由于优质电煤总体供应不足,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相差较大,而油价、运价、煤价整体呈上涨趋势,2007年重点电煤组织任务艰巨。而由于广东自己不产煤,未来煤炭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煤炭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煤炭供应尚未表现出大面积紧张的时候,广东已经未雨绸缪。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能源处官员说,2006年,广东省就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对煤炭采购和运输进行周密部署的情况下,积极组织电煤抢运,使全省电厂存煤一直保持合理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与煤炭集团签订框架协议,用煤企业再与企业签订经济合同这种形式保证广东的用煤供应。"李敬斯说。
企业部署"寻煤戏台"
"经贸委与神华集团签订的只是框架协议,用煤企业还需与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李敬斯介绍,在与神华集团签署框架协议的同时,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蓝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煤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洁能电力水煤浆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还与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煤炭供应及煤化工项目合作意向。
实际上,作为广东省发电企业的"带头大哥",粤电集团未雨绸缪走在最先列。
早在2004年,粤电集团就与神华集团签订了2000万吨煤炭购销协议。从2005年开始,由神华集团煤炭运销公司分别向粤电集团供应电煤500万吨、650万吨、800万吨,煤炭价格在双方协商确定的基础价格上,上下浮动不高于5%。
2005年5月,为保障下属火电厂燃料的海上运输,进一步加强对燃料运输成本的控制,粤电集团与控股子公司粤电力(000539.SZ)等三方共同成立"广东粤电航运有限公司",投入资本金2亿元。
粤电集团总经理邓安表示,粤电集团因为拥有三张"王牌"(3家参控股船公司),能够将海运煤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为此集团方面可以节省几亿元。
2006年4月,粤电集团又与神华共同投资8000万元成立了粤电山西能源公司。该公司主要以投资开发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主,拟投资山西霍尔辛赫煤矿等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加大山西省及周边地区煤炭资源的投资开发今年4月6日,由同煤集团、北京能源投资集团、粤电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山西马道头煤矿及电厂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而另一个发电巨头广州控股(行情论坛)(600098.SH)的煤电一体化步伐同样并不落后。
2005年6月,广州控股属下全资子公司广州珠江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与同煤集团正式携手,共同出资建设新东周窑矿井建设项目。这个将耗资20亿元的煤矿项目,是广州控股投资参股的首个大型煤矿项目。
而之前的一年,广州控股还成立了广州南沙发展煤炭码头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煤炭卸载和中转业务,同时与中国远洋属下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中远发展航运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煤炭运输等业务,并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和探索。
"煤电一体化这是趋势,有利于我们从上游控制成本。"广州控股证券事务代表李腾高对本报表示。
另据了解,广东发电"三套马车"之一的深能源也展开了煤炭投资。继2004年10月与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后,其在惠州港荃湾半岛东部新建了2个5万吨级煤码头专用泊位。此外,深能源还将采取购买股权的方式控股中铁(惠州)铁路有限公司,由重新组建的公司启动长度约8公里的惠大铁路进港线建设,以便与惠州港专用煤码头配套。
"像粤电、广州控股、深能源等这几家大的发电企业的需求占到整个电煤的65%,我们鼓励他们以参股煤矿公司和航运公司的形式保证煤的供应。"李敬斯说。
外引进口煤
虽然广东已通过大型煤炭企业保证了每年8000万吨煤的供应,但依然还有几千万吨的缺口,这给国际煤炭进入广东市场带来了机会。据了解,仅2006年广东就向海外采购煤炭2500万吨以上。
今年4月,满载着来自印度尼西亚煤炭的"成功号"轮船首次靠上广州港集团新港码头卸货,揭开了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引进海外煤的序幕。
"今年会有近200万吨印尼工业用煤将在华南煤炭交易中心挂网销售。我们目前还在与俄罗斯等国的矿主洽谈进口煤炭事宜,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煤进入到国内来挂网销售。"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娄忠干表示。
"海外煤在中国还是有不少竞争力的,比如越南的无烟煤和印尼的环保煤等,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目前海外煤进入中国的主要问题还是物流链过长,如果能降低物流链成本,前景应该不错。"娄忠干说。
记者从广州港集团了解到,去年国外煤进港的增幅高达60%,全年进港800万吨,主要来自越南、澳大利亚和印尼三个国家,其中越南的无烟煤占到400多万吨,印尼为200多万吨,而澳大利亚则接近200万吨。
本报获悉,在进口煤炭增加的同时,广东省发电企业正在寻求通过东南亚建立海外煤炭供应基地。广东省已经考察了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煤矿和港口,主要目的就是建立海外煤炭基地。 广州报道 本报记者 朱宗文
1. 降低能耗,采用节能技术,提高燃煤设备的效率;
2. 加大替代能源的使用,如替代煤炭的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3. 加强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煤炭的消耗;
4. 加大对煤炭的储备,预防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
5. 加大煤炭的进口,为国内煤炭供应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