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甘肃省平凉市临台县是全国煤炭储蓄量最大的地方吗

合适的高跟鞋
怡然的菠萝
2023-01-31 11:12:29

甘肃省平凉市临台县是全国煤炭储蓄量最大的地方吗?

最佳答案
俭朴的鞋垫
含糊的向日葵
2025-08-08 13:14:58

不是喔。

提起煤炭储量,在多数人的印象印象中,山西、陕北和内蒙鄂尔多斯是中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毕竟各种媒体最经常曝光的都是这些地方,日进斗金、财大气粗的煤老板也多出于此。鲜有人知道,新疆才是我国的煤炭资源第一大省,新疆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四成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新疆奇台县是中国煤炭储量最大的县,探明储量1200亿吨,远景储量3700亿吨以上,而奇台县的人口只有26万,也就是说,人均煤炭储量140多万吨,按照最近秦皇岛港口动力煤的最低价格470元每吨来计算,每一个奇台人竟拥有多达6.69亿元人民币的煤炭财富!

最新回答
妩媚的乐曲
陶醉的龙猫
2025-08-08 13:14:58

3月11日,西北矿业公司传来喜讯—— 五举煤业顺利取得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标志着该公司已具备合法采矿资质,打通了制约矿井建设提速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早日建成投产奠定了基础。

五举煤业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境内,井田面积29.5平方公里,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47亿吨,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240万吨,采用立井、暗斜井开拓方式,煤质属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的不粘煤。

为进一步加快五举煤矿项目手续办理,西北矿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矿井项目手续办理专项工作组,五举煤业加强手续办理工作专班人员配置,根据国家部委和甘肃省相关政策制定各种工作预案和应急方案,采取分点挂靠、多线作战、上下联动、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全力克服手续办理过程中新政策出台带来的影响,以最快速度完成补充协议签订、缴纳资源价款等事宜,完成了采矿许可证办理。

今年以来,五举煤业聚焦“矿井建设突破年”主题,以高质量快速建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矿井为目标,以“起跑就加速、开局就冲刺”的战斗姿态,真抓实干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矿井建全面提速。目前,五举煤矿井下已进入三期工程招标施工阶段,地面设施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预计3月份完成主立井井架斜架竖立工作。新建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基础已动工开挖,联建楼、及洗煤厂土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采矿许可证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证,也是取得开采矿产资源的法律凭证,证照的顺利取得为我们‘确保18个月、力争15个月’建成投产的目标扫清了障碍,铺平了矿井快速建设的道路。”五举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昌尧表示,他们将始终秉承“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工作精神,用最短的工期、最少的投资、最好的质量把矿井建设好、发展好,在甘肃大地上树起现代化矿井的新标杆。

怕孤独的鸡翅
自然的银耳汤
2025-08-08 13:14:58
这堆煤的总吨数:1.2×25=30(吨),

实际每天烧煤的吨数:30÷30=1(吨)

综合算式:1.2×25÷30

=30÷30

=1(吨)

答:实际每天烧煤1吨.

受伤的时光
贪玩的麦片
2025-08-08 13:14:58
地质储量359.74万t,工业储量323.77万t,可采储量307.58万t,总剥离量5452.54万m3,平均剥采比17.73m3/t。确定生产能力0.3Mt/a,设计服务年限9.3年。

精明的鞋子
无辜的白猫
2025-08-08 13:14:58
平凉

甘肃省平凉市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全市总人口2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崆峒区城镇人口18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0%。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全市粮食自给有余,实现了解决温饱这一历史性目标,跨入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阶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凉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即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区。

平凉市 面积11325平方千米,人口219万人(2004年)。

崆峒区 面积193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744000。区人民政府驻西大街。

泾川县 面积148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74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灵台县 面积20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744400。县人民政府驻中台镇。

崇信县 面积 850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744200。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

华亭县 面积126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7441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华镇。

庄浪县 面积155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744600。县人民政府驻水洛镇。

静宁县 面积2193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743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自然资源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 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最为富裕的是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洪岳村,洪岳村的村民,勤劳致富,

矿产资源: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石灰岩资源:有资料介绍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 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庄浪县卧龙寺石灰岩矿床为远景储量,约2 亿吨。对石灰岩的利用,目前主要是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

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旅游资源: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6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 (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旅游业有望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之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宝中铁路纵贯全市,公路形成了以312国道和天水一平凉、银川—平凉、宝鸡—平凉等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点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便捷畅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市2004年电话用户达11.04万户,普及率达10.4部/百人。西兰乌光缆贯穿全市,七县(区)市话全部实现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覆盖了境内县以上城镇,通讯方便快捷。全市已建成33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5座,已实现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2-3个乡(镇)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电力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电力不仅能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向其它地区送电。

经济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元(大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以上。“平凉金果”荣获2004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存栏73.6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470多万张,肉、蛋、奶年总产量达8.97万吨。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69万吨,草畜、果菜等农村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1.75亿元,“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品牌走出西北,享誉全国。工业经济在促改革、调结构、求发展中不断开拓前进,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以煤炭、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制革等行业为主体,以“全国煤炭优秀企业”华煤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200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分别调整到25.95:39.57:34.48,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凸显。

聪慧的棉花糖
踏实的小虾米
2025-08-08 13:14:58

中国主要煤矿分布的省及煤矿的名称:

1、内蒙古: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

2、陕西省:榆神、榆横矿区、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

3、山西省: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区。

4、东北省: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

5、河南省: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

6、河北省: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

7、云南省: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

扩展资料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

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煤矿通史

炙热的可乐
甜美的电灯胆
2025-08-08 13:14:58
题主是否想询问“内蒙煤炭年产量”?12.2亿吨。根据查询内蒙煤炭资料显示,内蒙煤炭年产量12.2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以上;2022年上半年生产煤炭6亿吨,其中外运3.9亿吨。电力总装机1.56亿千瓦,上半年发电量3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外送电量1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天然气产量157.6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13.7亿立方米,原油产量74.5万吨,煤制油产量61.1万吨,均有一定增长。

神勇的白猫
忧伤的小鸭子
2025-08-08 13:14:58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时期继续向北漂移,东部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滨太平洋构造域,西部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挤压,形成新特提斯构造域。

中生代末至新生代以来,中国古大陆东部因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西部受新特提斯关闭以及印度板块的俯冲,控制了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构造运动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并导致中国大陆构造格局的改观,影响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大陆三叠纪含煤盆地集中发育在晚三叠世,与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分布范围及盆地特征亦与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的发育,处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的印支期,具有明显承前启后的特征。位于大陆北方塔里木-华北板块的含煤盆地,因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结束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均已转化为陆相沉积。位于大陆南方华南板块的含煤盆地,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延至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盆地的发育基本承袭在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基础上,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换,沉积盆地样式已转化为前陆坳陷盆地或拗陷型盆地,但盆地发育的规模一般较大。晚三叠世含煤盆地期后变形改造可分为两种类型,处于稳定陆块或地块之上发育的盆地,距燕山期后构造活动带较远的地域,盆地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处于构造活动带的盆地均被变形改造为规模较小,零星分布的盆片。由于煤层埋深较浅或受岩浆热演化影响较小,煤岩变质程度相对较低,有些尚处于低变质烟煤阶段。受全球性古气候、古植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大陆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发育较差,煤层多,厚度薄,聚煤中心规模小,煤炭资源丰度低,煤炭资源量为127.69×108t,仅占煤炭资源总量的0.04%,排在各时代煤炭资源量的末位。三叠纪含煤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至今尚无一口煤层气井对晚三叠世含煤岩系进行勘探,大多数盆地(片)均属寻找煤层气藏不利地区,仅楚雄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库车盆地含煤岩系发育和保存相对较好。

华北陆块是中国大陆最古老的稳定地块,震旦纪至华力西期形成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晚石炭世开始形成滨浅海—海陆交替相沉积,至早二叠世早期(山西期末)海水全部退出,形成了晚石炭至早二叠世海陆交替相—陆相含煤盆地。古老稳定的华北陆块及古生代形成的克拉通盆地是中生代沉积盆地发育的基底和基础。在华北陆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上发育的三叠纪沉积盆地,早中三叠世继承了晚二叠世以来的陆内沉积特征,沉积范围亦大体相当,晚三叠世太行山断裂以东地块隆升,含煤沉积缺失,太行山断裂以西广阔地域形成的沉积盆地,即是华北三叠纪含煤盆地的原型盆地。

华北三叠系沉积岩层发育较为齐全。沁水一带为灰紫色细粒长石砂岩、灰绿色长石砂岩夹薄层页岩,厚1039 m。宁武一带为浅紫红色中细砂岩及紫红色砂质泥岩,厚1655 m。济源一带为绿、紫红色细砂岩及中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厚2308 m。鄂尔多斯三叠系地层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连续沉积,下统下部刘家沟组为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和尚沟组为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灰绿色页岩,厚528 m。中统纸坊组为灰黄、红色长石砂岩,暗紫色砂质泥岩,厚1600 m。上统延长群为灰绿色砂岩组合,含煤及黑色页岩,厚1000 m。延长群可分三个组,胡家村组、永坪组和瓦窑堡组。延长群上部瓦窑堡组属陆相含煤砂泥岩沉积,为河流—湖泊沼泽相长石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炭质泥岩及煤层。岩层厚度变化大,东厚西薄、南厚北薄,在子长、延安、宜川一带厚200~400 m,自西向北逐渐变薄,厚50~100 m。

印支晚期,库拉-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俯冲,其影响在华北陆块由东向西逐步增强,紫荆山断裂活动,差异升降明显,断裂以东地块隆升遭受剥蚀,晋西挠褶带翘斜,山西隆起抬升,隆起中部拗褶形成沁水盆地雏形,山西隆起北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大部被剥蚀。西部的鄂尔多斯广阔地域,一边挠曲,一边下陷,形成西高东低丘陵地貌,逐步形成西陡东缓的巨型前陆坳陷盆地。随着扭压应力增强,盆地不断下陷与周缘山岭抬升,侏罗纪沉积范围逐步缩小,至晚侏罗世为山麓相粗碎屑岩,早白垩世亦以粗碎屑沉积为特征,早白垩世末整个盆地隆升遭受剥蚀。在燕山及喜马拉雅期,鄂尔多斯盆地逐渐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巨型盆地纵列于中国大陆东部大型沉降带与隆起带的西侧。

印支末期,鄂尔多斯盆地隆升,形成西高东低地势,早侏罗世盆地沉降沉积了富县组,底部为砾岩、砾状砂岩,其上为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岩性和厚度变化大,数米至数百米,局部夹薄层煤,是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次要含煤层。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进入稳定沉积阶段,沉积范围扩大,曲流河发育,河道加宽,湖泊加深,漫滩沼泽地带形成较厚泥炭坪,晚期地形趋于准平原化。中侏罗统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主要含煤层。延安组下部宝塔山砂岩段为细、粗砂岩,底部有细砾岩,顶部夹泥质粉砂岩及页岩。枣园段为砂岩、页岩、泥岩、油页岩互层。盆地东部为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煤层,底部含砾砂岩,旋回清晰,发育完整,含煤性好。盆地西南部在下段砂岩中夹页岩及煤层。延安组含煤岩系向西超覆于前侏罗纪地层之上,盆地西部为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夹煤层,厚250~400 m。中侏罗统直罗组为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细砂岩及页岩,底部为中粗砂岩,厚100~400 m。中统安定组为页岩、泥灰岩,厚50~150 m,与上覆上统芬芳河组不整合接触,反映了中侏罗世末有一次构造变动。芬芳河组沉积范围缩小,主要发育在盆地西侧,为山麓相块状砾岩夹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变化大,为1000~1200 m,与上覆下白垩统地层不整合,反映侏罗纪末又有一次构造变动。早白垩世志丹群沉积范围扩大,厚1500 m,盆地西部厚达3000 m,早白垩世末盆地隆升,结束了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发育史。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含煤岩系为瓦窑堡组,陆内河流沼泽相含煤砂泥岩沉积,中粗粒长石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炭质泥岩、煤层。东厚西薄,南厚北薄,厚度变化大,煤层多,多为不可采的薄煤或煤线。子长至安塞含煤较好,含煤5层,单层厚0.2~2.95 m,一层可采。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富县组与中侏罗统延安组。上三叠统延长群瓦窑堡组沉积后有一间断,富县组与其为假整合接触。富县组为砾岩、砂岩、泥岩,岩性与厚度变化大,数米至数百米厚,局部夹薄煤层。分布在盆地东缘富县、神木、府谷一带。延安组下部枣园段为砾岩、页岩、泥岩、油页岩互层夹煤层。盆地东北部榆林、神木、东胜、准格尔一带含煤好,西南部下段砂岩夹煤层,西部碎屑岩互层夹煤层。延安组沉积中心位于吴旗至延安一带,厚300~500 m。富县、庆阳、固阳一线以南厚度小于200 m,盆地西北及北部厚200~300 m,灵武东为近南北向沉积中心,厚度大于300 m,最厚690 m。延安为无煤区,向北、西、南含煤变好,北及西部好于南及东部。延安至环县以南含煤1~10层,厚2~12 m,平凉至彬县厚10~20 m,最厚34 m,可采煤厚1~8 m。西北和北部煤层多而厚,含煤3~27层,厚6~33.1 m。东胜、杭锦旗、乌审旗、盐池西南及汝箕沟煤层厚20 m以上,局部厚40 m,可采煤3~5层,总厚4.5~20 m。

华北陆块辽东隆起浑江盆片为三叠纪残留盆地,主要含煤层为北山组,下部砾岩段厚252 m,中部含煤段厚162 m,为砾岩、粉砂岩、页岩夹煤层,上部火山岩—碎屑岩段厚162 m。中部含煤段上煤组含煤2层,单层厚1.5~2 m,可采煤层厚3.5 m;下煤组含煤2层,厚0.6~1.4 m。在浑江盆片以北,位于天山—赤峰活动带东端有吉东盆片群,包括双阳、蛟河、延吉、珲春、东宁盆地(片),是天山—赤峰活动带及以北地域仅有的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盆片分布零星、范围较小。吉东盆片群含煤岩系上三叠统大酱缸组,为砂岩、板岩、砾岩、凝灰岩夹煤层,厚度大于1440 m,含可采煤层1~8层,煤层变化大,不稳定,烟筒山一带含煤多达15层,可采煤11层,厚24.58 m。据印支期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继承性强,浑江盆片与吉东盆片群可能是同一原型盆地,经燕山期后构造运动改造后,被肢解形成盆地残片。

侏罗纪含煤盆地除鄂尔多斯盆地以外,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的北部,且以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在鄂尔多斯盆地以西有腾格里西缘盆地群,含煤岩系为中侏罗统下部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含煤性较差,其上下地层均缺失。在鄂尔多斯盆地以北有包头北盆地群,包括河套盆地、固阳西盆地、包头—武川盆地,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五当沟组,含煤性较差,与下伏前震旦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其上覆含煤层召沟组为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砂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油页岩,厚920 m。石拐一带含煤5层,可采煤1层,厚5.5 m。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有晋北盆地群,包括大同盆地、宁武—静乐盆地。晋北盆地群是在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基础上发育的断陷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之下缺失三叠纪含煤岩系,平行不整合在二叠系地层之上。下统永定庄组不含煤,其上大同组为中侏罗统下部主要含煤层,大同组为砂岩、泥岩,宁武—静乐盆地有炭质页岩、夹泥灰岩。大同盆地东南部厚200~264 m,含煤好,厚20 m,可采煤3~17层;西北部含煤差,厚10~150 m,最厚200 m,煤层厚小于10 m。宁武—静乐盆地厚327~553 m,含煤7~10层,煤层不稳定,厚2.4~7.5 m,可采煤5层,最厚5.5 m。

位于华北陆块北部的京西盆地,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下统上部至中统下部的窑坡组,属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厚130~766 m,含煤17层,可采煤5~7层,均厚0.6~3 m。下段属河流相、滨湖相中细砂岩、粉砂岩夹粗砂岩,底部为火山碎屑岩,厚309 m,含煤10层;上段湖泊相中粗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厚120 m,含煤4层,含煤差,局部可采。分布在晋西北—冀东北的蔚县盆地群包括蔚县、怀安盆地和浑源、涞源盆地,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下部至中侏罗统下部下花园组,陆相含煤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厚27~400 m,下部中细砂岩、粉砂岩夹中粗砂岩,上部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含煤15层,可采煤5层,单层均厚1.27~4.2 m。冀北辽西盆地群位于京西盆地之东,包括承德、平泉、北票、迁西、卢龙盆地,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上部北票组,下段为砂岩夹粉砂岩、泥岩、砂砾岩、煤层,上段为厚层泥岩夹粉砂岩、砂岩、煤层。岩性稳定,厚度不稳定。北票厚1000 m,含煤14层,可采煤3层,均厚0.5~1.6 m。辽东田师付盆地群位于辽东隆起上,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上部长梁子组,下部为砂岩夹粉砂岩、泥岩、砂砾岩、煤层;上部泥岩夹粉砂岩、砂岩、煤层,厚320 m,含煤较差,不稳定,含煤6层,可采煤3层,单层厚0.41~3.63 m。吉东南盆地群包括柳河、抚松盆地。柳河盆地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上部杉松岗组,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夹煤层,厚106~254 m。杉松岗组含煤9层,可采煤1~6层,单层厚0.51~5.82 m。抚松盆地含煤岩系为中侏罗统上部漫江组酸性火山岩含煤沉积,厚326.1 m。自下而上为酸性熔岩段,厚度200 m;含煤段为中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炭质页岩互层、煤层,厚53 m;凝灰岩段厚55 m。漫江组含煤4层,单层厚0.46~1.32 m,局部可采煤3层,厚3.1 m。

分布在华北陆块东部郯庐断裂带的鲁东坊子盆地,含煤岩系覆盖在三叠系地层之上,为中下侏罗统坊子组砂岩、砂砾岩、泥岩,厚140~256 m,含煤3层,中下两层煤为可采煤层,厚0.5~10.52 m,一般4~6 m。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代裂谷带的豫西义马盆地,含煤岩系为中侏罗统下部义马组陆相含煤碎屑岩,厚26~136 m,含煤3~5层,可采煤1~4层,厚15.6 m。西部砂岩、砾岩,含煤差,煤层小于10 m;东南部粉砂岩、泥岩,含煤好,煤层厚10~20 m。

义马盆地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一是鄂尔多斯侏罗纪原型含煤盆地东界延伸至山西隆起,由于后期构造运动使山西隆起与华北陆块南缘隆起遭受剥蚀,形成义马及宁武—静乐、大同等残留盆地(片);二是根据燕山期构造运动特征,义马盆地或晋北等其它盆地都是在前中生代基础上形成的断陷盆地,孤零零的散布在陆块上。坊子盆地的形成是断陷型盆地可信度较大,说明燕山早期郯庐断裂带即有沉降活动,推测断裂带的深部还可能有侏罗或白垩系含煤岩系存在。目前已经勘探初步证实,在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层覆盖之下,曾发育有中生代含煤盆地。早中侏罗世在郯庐断裂带西侧为渤海湾断陷盆地,在华北南部为淮河、济源断陷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发育在太行断裂东侧为冀中断陷盆地,都发育有含煤碎屑沉积,其含煤性尚待进一步勘探查证。

华北陆块的北缘隆起带及其北的天山—赤峰活动带还有松辽南盆地群—包括阜新、北票、朝阳、赤峰盆地,辽东盆地群—包括抚松西、新宾盆地,都是侏罗、白垩纪含煤盆地,将在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与天山—赤峰活动带章节中叙述。

重要的手机
勤奋的水蜜桃
2025-08-08 13:14:58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良好。平凉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2.3%。平凉是甘肃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资源相对富集。平凉土地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全市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气化用煤。市内的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灰岩探明总储量2.4亿吨,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多万吨,成为陇东最大的建材基地。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能够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135.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3.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9万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的明显优势。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崆峒山,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崆峒道源胜地旅游区、泾川西王母朝觐旅游区、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旅游区、静宁成纪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区、庄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设生态旅游区、华亭莲花台人文自然及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崇信五龙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区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投资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投资发展的硬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优化环境、集聚人气、提升形象、实现双赢为目标,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创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狠抓环境优化,坚持以诚信招商、以环境留商、以感情融商,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平凉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建成了崆峒区二十里铺、华亭县石堡子、静宁县八里等一批具有较强聚集力、辐射力的工业集中区,促进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民营经济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全国知名节会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初见端倪,目前,平凉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3亿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0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0元,增长10%。特别是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能源煤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8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50%,发电量84亿千瓦时,占全省的近20%,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实现了直接出口。静宁、泾川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全市果树经济林151万亩,果品产量51.46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耕地种草面积达107万亩。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饲养量89.76万头,其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商标局受理,牛肉制品、皮革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和辐射周边3省区14个市的旅游经济圈,道源寻根之旅、丝路遗珍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者,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平凉以黄土高原人文生态旅游的鲜明特色和崭新形象,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发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强市富民为根本,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主攻三大目标(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建设四大基地(全省煤电化运基地、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推进六个跨越(在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地方工业、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上推进新跨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平凉,这颗美丽的陇东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开放的平凉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谋求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