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种类有几种
煤炭的种类有9种,为焦煤、肥煤、无烟煤、瘦煤、弱粘结煤、气煤、褐煤、长焰煤、贫煤。
1、焦煤
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粘结性最佳。山西之焦煤所产焦炭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为炼焦用煤之珍品。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
2、肥煤
肥煤是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主要分部在霍县矿区、三交矿区和古交矿区。
3、无烟煤
无烟煤是高变质煤,具有坚硬、光泽强等特点。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无烟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山西的无烟煤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居全国首位。
4、瘦煤
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配煤, 性 能与焦煤相近。瘦煤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性和耐磨性差,其用途除作炼焦配煤外,还可用与造气、发电和其它动力用煤。山西沁水煤田、西山煤田,霍县煤田和河东煤田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瘦煤资源。
5、弱粘结煤
弱粘结煤是炼焦煤与非炼焦煤之间的过度煤种,主要用作造气、燃料和配焦。山西大同矿区盛产低硫、低灰、低磷的弱粘结煤,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6、气煤
气煤是炼焦煤种之一,粘结性偏下。主要用作配煤炼焦。气煤焦易推焦,煤气产率和焦化产品回收率高,而缺点是纵纹多,细长易碎,气煤单独炼焦可供化工工业使用。山西的气煤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占炼焦用煤的63%以上。
7、褐煤
褐煤是为经变质的煤,外以朽木内含原生腐植酸。其主要特点是含水多、比重小、热量低、可制取活性炭、硫化煤、褐煤蜡、腐植酸、腐植酸铵肥料和其它化工产品。
8、长焰煤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无粘结性和结焦性主要用作燃料。经低温干馏可制半焦、煤气、焦油,造气后可制合成氨等。
9、贫煤
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无粘结性。燃烧时火焰短,延续时间长主要用作动力煤,也可造气用作合成氨原料和气体燃料。太原西山、阳泉、和顺、寿阳矿区有丰富的贫煤资源。
扩展资料:
煤炭指标
(1)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2)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3)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固定碳含量(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5)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6)胶质层最大厚度(Y)
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F 层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7)粘结指数(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枯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煤根据不同方式分类,分类数目不同:
1、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2、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3、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
扩展资料:
煤的形成年代,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的一些生产用途:
1、用于炼焦。焦碳作为炼铁的重要原料,对生铁的质量有关键的作用,如果含硫和磷高,会严重降低生铁质量,灰分高会降低热值。因此用于炼焦的煤必须经过洗选,以降低其灰分和硫含量。炼出的焦碳必须选大块坚实的,不能在高炉中被压碎,以便可以通风。选出的碎焦只能做燃料,碎焦做燃料发热量大,不冒烟,是很好的燃料。
2、用于制造煤气化。煤气化可用于产生合成气,这是一种一氧化碳和氢气气体的混合物。通常合成气被用于燃烧于燃气轮机产生电力,但是,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合成气的通用性也允许它被转换成运输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煤气化联合费托技术被南非的萨索尔化学公司使用,从煤和天然气生产汽车用的燃料。
3、用于制造煤液化。煤液化被用来从煤生产液体合成燃料: 甲烷,和石油化工产品。煤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直接液化意味着碳化和氢化。间接液化就是先把煤进行气化,生成水煤气,再合成乙烷、乙醇等燃料,也可以进一步合成燃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还有就是通过水洗的方法提高煤质,出现了水洗煤,水洗精煤等等。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煤的种类很多,按成煤原始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残植煤等(见煤化学)。商业上,将商品煤分为原煤、筛选煤和洗选煤等。原煤是从矿井或露天矿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筛选煤是原煤经过筛选加工分级,去除部分煤矸石,并根据煤的粒径大小分为大块煤、中块煤、小块煤和粉煤;洗选煤是原煤经过水洗加工,除去煤中大部分矿物杂质的产品。根据洗选后煤中灰分的不同,分为洗精煤、洗中煤、煤泥和尾矿(也称洗矸)。其中洗精煤灰分最低,是质量较好的煤,一般用作炼焦原料;洗中煤灰分较高,多作为电厂燃料;煤泥因粒径很细,含水分和灰分又较高,只能作为民用或一般锅炉燃料;尾矿则废弃不作商品,但有些矿区也作为劣质燃料用。中国南方还有石煤,它是一种灰分很高的腐泥煤,在燃料缺乏的地区,石煤也可就地当作燃料使用。
煤炭主要有以下品种: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煤、石煤,从天然煤性能用途等方面最有价值的是无烟煤最贵,其次烟煤。
国标把煤分为三大类,即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共29个小类。无烟煤分为3个小类,数码为01、02、03,数码中的“0”表示无烟煤,个位数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
烟煤分为12个煤炭类别,24个小类,数码中的十位数(1~4)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个位数(1~6)表示粘结性,数字大表示粘结性强。
扩展资料:应用
1、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2、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3、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4、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褐煤
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烟煤
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无烟煤
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1989年10月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 b、煤样透光性 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中国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 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的深浅程度的。
褐煤: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次烟煤: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阶煤。
烟煤: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温(应该是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
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即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室火焰长。
不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无黏结性的烟煤。
弱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气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肥煤: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
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贫煤: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结焦。
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天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馏而形成的焦炭。[1]
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把块状的煤称为“炭”(太原、清徐、平定、和顺、娄烦、岚县、山阴、长子、晋城、陵川、吉县)、“炭块块”(清徐)、“炭圪拉”(平遥、平顺)、“炭圪瘩”(孝义、汾阳、隰县、忻州、永济)、“大炭”(离石、临县、五台、朔州)、“圪瘩炭”(石楼)、“黑炭”(汾西)、“干炭”(汾西)、“炭坷垃”(五寨)、“炭块子”(大同、忻州、天镇、万荣、永济)、“块(儿)炭”(天镇、运城)、“疙瘩煤”(广灵)、“煤坷垃”(广灵)、“炭圪拉子”(长治)、“煤块”(沁县)、“疙瘩子煤”(临汾)、“疙瘩子炭”(临汾)、“碎坷垃”(朔州)、“炭块儿”(闻喜、新绛)。
把有烟煤叫作“肥炭”(太原)、“肥煤”(清徐、祁县)、“烟儿煤”(太谷)、“粘炭”(平遥、霍州)、“软煤”(文水、娄烦)、“有烟煤”(临县、岚县、石楼、山阴)、“烟煤”(汾阳、广灵、沁县、阳城、临汾)、“黑炭”(汾西、万荣)、“有烟炭”(忻州)、“炭煤子”(朔州)、“炭”(大同)、“大炭”(天镇)、“臭炭”(长治、平顺)、“臭煤”(长子、晋城、陵川)、“烟炭”(闻喜、新绛、运城、吉县)、“大烟炭”(永济)。
把无烟煤叫作“笨煤”(太原)、“煤”(清徐、太谷、祁县、平定、高平)、“干炭”(临汾、霍州、闻喜、新绛、平遥、汾西)、“干煤”(临汾)、“硬煤”(文水、娄烦、晋城)、“大脉煤”(平定)、“小脉煤”(平定)、“无烟煤”(临县、汾阳、隰县、石楼、五寨、朔州、山阴、广灵、沁县、吉县、万荣、永济)、“没烟煤”(岚县)、“无烟炭”(运城、永济、忻州)“煨炭”(天镇)、“香炭”(长治、平顺)、“香煤”(陵川、晋城)、“香烟”(阳城)、“拦炭”(朔州)。
对煤炭的众多称呼中,有的是以煤的外在形态取名的,如“炭圪瘩”、“煤坷垃”、“炭圪拉子”等;有的是按气味来称呼,如“香炭”、“香煤”、“臭炭”、“臭煤”等;还有的是根据煤炭的性质进行命名,如“粘炭”、“软煤”等。山西人对于煤炭分类之精细、称呼之多样,在全国其他方言中也属罕见。
明代时,煤炭在山西被称为“石炭”。翰林大学士陆深在《河汾燕闲录》有记载:“石炭即煤也。东北人谓之楂,南人谓之煤,山西人谓之石炭。”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就是用煤炭烧炼而成的,石炭之名由此而来,并因此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烧旺火。
烧旺火之前,人们都会精心垒旺火。垒旺火有一定的讲究,如果用块状的有烟煤垒旺火,燃烧时煤块烧结在一起,不宜倒塌;如果用无烟的煤块垒旺火,在燃烧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坍塌。俗语说“旺火塌,一年趴”,“旺火倒,一年恼”,因而人们普遍钟情于有烟煤。无怪乎,在太原人们叫无烟煤为“笨煤”,而把有烟煤叫作“肥煤”,其中所蕴含的民众对不同种类煤的喜好各异现象可见一斑。(来源:太原日报;乔全生
张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