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煤炭价格大涨的原因有哪些?
煤炭夏季价格或将大涨,推动焦炭生产成本上涨
由秦皇岛煤炭价格走势可得,2007年至今,每年3—4月份煤炭的需求淡季时,国内煤炭价格均有回调,而进入夏季后,煤炭价格均保持上涨趋势。但今年煤炭价格的春季回调不明显,截至4月18日,山西优混煤和大同优混煤价格分别为790元/吨和840元/吨,同比上涨14.5%和14.3%。同时,国家发改委在4月初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煤炭供应的趋紧。另外,近年来煤炭产量持续增长,运输瓶颈将逐渐凸显,汽油价格等的上涨,也增加了国内煤炭的运输成本。总之,在国内通胀高企,以及煤炭供应趋紧的背景下,夏季动力煤上涨将为大势所趋,而动力煤的上涨,必将推动更稀缺的焦煤的价格上涨,由此而推动焦炭的生产成本上升。
钢铁需求稳步增长,使得焦炭需求保持乐观
钢铁行业对焦炭的需求占据焦炭需求的80%以上,由此,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决定了焦炭的需求状况,今年3月,国内粗钢产量为5941万吨,同比增长8.98%,焦炭产量为3488万吨,同比增长12.59%。粗钢和焦炭的产量同比呈高度的相关性,并且粗钢的产量增速变化要领先于焦炭的产量增速变化。在2009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下,钢铁产量同比超预期的大幅增长,直接导致2010年的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压制了2010年钢铁行业和焦炭行业的产量增速。但进入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势增长,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使得钢铁产量增速逐渐恢复平稳,由此,2011年供过于求的严重状况将会有所缓解,钢铁行业利润的回升也将导致焦炭行业的好转,提升焦炭的价格。
另外,目前焦炭期货的上市,让焦炭的价格市场化,这将利好焦化行业的发展,转变焦化行业在定价权上完全被动的局面,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焦炭行业的整合将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焦炭行业集中度也将增加焦化行业的定价权。在此双重利好的情况下,如果焦化行业利润率增加3个百分点,意味着目前焦炭的价格将增加约70元。同时,焦炭夏季受成本推动,价格本身看涨,再加上焦炭的仓储成本等,由此J1109合约目前的价格并未偏高。
煤炭涨价的经济学原理:供需矛盾
今年以来,由于铁路运输的局部缓解、煤炭产能的快速增长、以及煤炭投资的相对过热,使得近期的市场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港口煤炭积压、用户库存增高、部分煤价下调,对于这种现象业内外人士一时间众说纷纭,以至主流观点都认为煤炭总量出现过剩,笔者观点与此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年煤炭市场将会呈现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偏紧,局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一、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几个反差
一是煤炭港口库存多与煤矿库存少的反差。煤炭库存多主要表现在港口库存多和个别用户库存多。从港存煤数量上来看,去年2月底秦皇岛港港存260万吨左右,今年同期港存达到410万吨,尽管港口采取了种种疏港措施,使港存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入3月份,港存数量继续增加,到3月中旬港存数量猛增到430万吨左右,比04年港存最少的时候接近翻番。由于在短期内港存的居高不下,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减少,以至于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港口的交易价格有所下滑。青岛港港存三月下旬在78万吨,日照港在164万吨,京唐港在110万吨,各港口库存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煤矿库存则在快速减少,据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情况披露,到3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1.05亿吨,同比增加655万吨,上升6.6%,比年初增加149万吨,上升1.4%。其中,煤矿库存2300万吨,同比减少244万吨,下降幅度达到9.6%。目前主要产煤省库存减少,如山西、河南、黑龙江等产煤大省有的煤矿没有库存,出现了铁路装不起煤,公路无煤可拉,部分汽车停运的现象。
二是部分用户用煤宽松与部分用户用煤紧张的反差。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煤源依靠港口下水中转的上电、广电、浙电等市场相对宽松,供煤渠道主要集中在有运输增量的大秦线和侯月线,大秦线直接影响了秦皇岛港,同时由于分流影响到京唐港;侯月线一方面影响着内河运输的邳县港、万寨港,另一方面影响到日照港。目前通过水路中转运输的华东、华南局部用户用煤得以缓解,而离港口较远靠铁路直达的用户如广东韶关电厂、河北南网部分电厂等依然紧张。更有甚者,一些产煤大省的电厂也出现停机待煤现象,如山西、河南、陕西的省内一些电厂等。其直接原因一是因为小煤窑由于安全原因复产受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国有大矿超能力生产也难以满足增量需求。
三是库存中劣质煤多与优质煤少的反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管是港口库存增加,还是用户库存增加,其中尤以劣质煤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电厂春节前担心煤炭供应像去年一样紧张,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进了一些劣质煤;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突运存煤,大量煤台存煤包括一部分劣质煤转移到港口及电厂,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发煤站掺杂现象的存在。截至2月底,直供电网库存增加526万吨,增幅为61.74%,大秦线万吨大列的开通不仅把大同的库存全部运出,并且把朔州地区的劣质煤也大量地运进港口,致使秦皇岛港存煤激增,由此,劣质煤下调价格是必然的。过剩只是劣质煤的过剩,优质煤市场紧缺,价格坚挺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四是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对煤炭市场判断的反差。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电力燃料的管理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认为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疲软是煤炭产能过剩所致的看法,煤炭管理部门担心总量过剩、煤价下滑,电力燃料管理部门则提出增强议价能力、迫使煤价下调的主张。但从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用煤企业方面而言,则觉得市场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认为煤炭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不应求的大势还没有改变,
国有大矿的煤炭价格依旧稳定,电厂也没有贸然去谈降价事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煤矿、电力生产单位只看微观,不了解整体情况,而一些管理部门只看宏观数字,而对具体情况了解的不够。
二、对造成以上反差现象的原因分析
1、从需求侧看,今年南方雨季来得早,火电开工率低,被认为最缺电的华中地区湖南、湖北由于水电的增长,已基本摆脱缺电的局面;同时由于春节期间,重点厂矿开工不足,电厂的负荷普遍降低,山东、河北等地的德州、聊城、衡水等17个电厂,除衡水电厂和胜利电厂有新增机组,发电量增幅较大以外,其余多数电厂均表现为开机不足,负荷偏低,发电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资料统计,今年1—2月份电煤调进总量增长达到17.87%,高于耗煤总量10个百分点,同时,国电直供系统的日均耗煤指标在2月份出现萎缩,前两个月,国电直供系统煤炭消耗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铁路和港口煤炭运量的增长水平。
2、从生产角度看,无论国有大矿还是乡镇小窑都由于需求的拉动在开足马力生产,甚至超能力生产,基本适应了运力改善后的市场需要。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27万吨, 同比增加4507万吨,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增幅已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说明,虽然煤炭供应基本适应了当前市场需求,但它是建立在消耗了煤矿原有库存的基础上,目前煤矿库存下降几近到捉襟见肘的状况,已经反映出煤矿的生产衔接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年都有可能延续,而新上的煤矿产能最快也得在明年或者后年才能得到显现,这是煤矿建井周期的特殊性的必然反映。
3、从运输角度看,由于铁路运力得到改善,特别是春节突运期间措施得力、组织有方,促使煤炭需求得到暂时缓解。据有关消息,4月9日产煤大省山西召开了全省第116次铁路运输协调会,会议通报2004年全年煤炭运量为29626.3万吨,比上年多运4051.9万吨,增长15.8%。2005年一季度的煤炭运量完成8575.7万吨,同比多运1598.2万吨,增长22.9%。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力得以改善,特别是大秦线和候月线运量的突然大增,都对煤炭市场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国家通过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的提高满足煤炭供给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年内煤炭市场将是供需平衡偏紧,短缺与过剩并存
做出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1、从宏观层面分析,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市场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今年GDP的增长保守预计为8%,但一季度达到了8.8%,从这种增长势头看,今年GDP的增长预计不会低于8.5%。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增加约6000万千瓦以上,上半年预计投产2380万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将达5.1—5.2亿千瓦,预计2005年电煤需求将增加1亿吨—1.3亿吨,粗钢2005年产量预计在去年2.72亿基础上达到3亿吨,增长约3000万吨,冶金煤需求增加约3000万吨左右,加之其它行业用煤,今年的煤炭增量需求至少在1.5吨,上限在2亿,煤炭需求在大幅增长。
2、从煤炭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分析,今年煤炭产量增长将可能低于电力和冶金行业的增长速度,需求增量大于供应增量。今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9%,而发电量1—2月份同比增长12.1%,预计全年增长约在13%左右;而生铁和粗钢今年1—2月份累计分别增长27.10%和22.9%,原煤产量增长幅度小于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增长幅度。考虑今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整顿力度,限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同时由于煤矿工作面衔接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今年煤炭全年增幅不会超过10%(去年增幅超过13%)。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煤矿销量大于产量,煤矿库存不断下降的原因。
3、从国际煤炭市场分析,新的财政年度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高企对国内煤炭市场有支撑。从目前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的动力煤贸易协议价格涨幅都在50%左右,而炼焦煤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110%,主焦煤价格为125美元/吨,半软焦煤为80美元/吨,低挥发分高炉喷吹煤为100—105美元/吨,都比国内价格高出200元/吨左右;另外,去年实际出口8567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742万吨,今年预计出口总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出现由于出口波动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情况。从煤炭进口的角度讲,由于进口煤炭的离岸价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国内所供煤炭的到厂价,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的渠道可能会受到抑制,进口量大增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煤炭市场供需整体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煤矿增产的不均衡性(主要是动力煤有新增能力,而无烟煤、焦煤新增能力不足);运输改善的不均衡性;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均衡性三个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会使今年煤炭市场呈现个别煤种、区域性、时段性的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局面。
四、今年观察和研究煤炭市场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与以往不同,出现了一些反差,新增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给我们准确把握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也给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定与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铁路因素。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不足是制约煤炭运输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目前通过国家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改变,但改变呈不均衡性,今年煤炭市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局面和铁路运力将呈现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运输瓶颈得以缓解的地区煤炭市场相对宽松,甚至会出现过剩,运力暂时所不达的地区,将会依然处于市场偏紧的状态。
二是煤质因素。从国有大矿来讲,由于一些大矿超能力生产,带来工作面衔接紧张,以往因硫分高、灰分高等因素弃采的工作面,有复采重新利用的情况;同时由于装备改进、技术提高,原来遇构造往往绕过去不采、采后也实行分装分运的情况,现在往往强行通过地质构造,对通过陷落柱、断层及割顶、割底造成的灰分增高也来不及再进行分装分运,客观上使煤炭的质量有所下滑;从小煤窑及小发煤站来讲,由于受利益驱动,的确存在煤矸石粉碎后主观上掺假的现象,也使煤炭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今年煤炭产量预计为20亿吨,如果灰分提高1%,就可能虚增2000万吨的产量。虚增的这部分产量,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下降(浪费运力,增加下游用户成本),更给判断和分析煤炭市场形势带来一些假象和错觉。
三是安全因素。目前由于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国家针对煤矿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现象的治理和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的复产将会延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也相继出台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小矿的盲目生产,大矿的超能力生产都受到了国家的限制,有效供给能力的快速增长将得到抑制。据有关方面信息,产煤大省山西目前核准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仅有623个,产能2.5亿吨,预计全省
4300多个矿井中,将有50%以上的小矿拿不到许可证,同时,大矿超能力生产将被严格限制。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经开始下降,一些煤矿也出现无煤可拉的现象,一旦出现煤炭整体趋紧的局面,需要像去年一样组织电煤突运,可能煤源都存在问题。因此,不管是电力生产部门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不能被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影响。
综上所述,预计4月底至5月煤炭市场将会再度紧张起来,年内煤炭市场仍然会继续呈现整体平衡偏紧,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部分煤种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今年9月份,我国进口煤及褐煤进口总量为3305万吨,远高于8月份的2946万吨,比上月增加+359万吨,较前月增长+12.2%,跃居今年单月最高进口数量,和去年9月份的3288万吨,同比增长0.6%。
(2022年1-9月进口煤炭数量明细图)
图表显示,2022年1-9月份,我国从全球累计进口煤及褐煤共计20092.6万吨,同比下降12.7%,经测算每吨成本989.6元,上涨66.2%。据统计,截止9月份,我国进口煤已突破2.01亿吨,其中印尼煤进口数量为1.15亿吨,占57.6%,高居榜首,印尼仍然是我国进口动力煤最大的来源国。
(2022年我国进口煤炭主要来源国)
9月份,我国从印尼进口炼焦煤24.31万吨,其他烟煤151.26万吨,其他煤388.03万吨,褐煤1508.66万吨,总计为2072.26万吨。
(2022年我国每月进口印尼煤炭数量与品种分类)
因冬季来临,印尼煤炭价格走低和供应趋紧刺激买盘。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比8月下旬上涨了40%,促使公用事业公司和工业买家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然而,随着海外货物价格回升,加上美元持续走强,大胆突破7.3关口,煤炭进口量将有所缓解。9月下旬,4200大卡的印尼动力煤的装船运费价格为每吨91.5美元,而8月下旬仅为75.7美元。
(2022年我国进口印尼煤贸易金额支出明细表)
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中国出口煤及褐煤42万吨,同比增长170.3%;1-9月累计出口319万吨,同比增长62.5%。
9月,中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27万吨,同比增长154.9%;1-9月累计出口730万吨,同比增长41.3%。
据悉,随着沿海电厂日耗快速攀升,部分贸易商存看涨心态,选择暂停出货,也有部分贸易商开始将报价上浮5-10元/吨,但实际成交一般。目前5500大卡蒙煤主流报价在620-625元/吨,山西煤主流报价在625-635元/吨不等。
不过,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近两日因销售冷清,榆林煤价继续下滑,榆阳区两家大矿再次下调价格。其中杭来湾煤矿12月1日将末煤降价15元/吨,优混煤降价10元/吨。金鸡滩煤矿将混煤降价20元/吨,块煤降价10元/吨。
崔玉娥也称,目前市场供应依然比较充足,加上雨雪天气下,下游采购不积极,产地目前依然还是看跌的趋势。
12月1日,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出现回升。截至上午收盘,动力煤主力合约1905报568.6元/吨,涨幅为0.18%。
当日,A股市场煤炭板块也小幅上扬。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午收盘,中信一级煤炭指数涨0.08%,个股中ST云维涨2.81%,开滦股份涨1.21%。
动力煤旺季不旺
与去年冬季动力煤价格高企,电厂供应吃紧的情况相比,今冬煤炭市场可谓旺季不旺。
去年同期,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达到700元/吨以上,而目前港口煤价仅约625元/吨。期货价格走势也显示,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一路上行,主力合约最高达679.8元/吨。而今年4月份以来,该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小幅盘整态势,旺季并未获得价格提振。
动力煤今冬旺季不旺,与电厂库存持续高企直接相关。
“虽然日耗达到70万吨以上,但沿海六大电厂12月1日的库存达到1764万吨,比去年同期要高出50%左右。”崔玉娥称,目前电厂库存可用天数在23.8天,而去年同期则不到17天,差距较大。
据介绍,在今年年初出现电厂用煤极度供不应求的情况后,国内一度加大了煤炭生产量,煤价在2月至5月间出现大幅下滑,港口煤价一度跌至560元/吨左右。此后发改委要求电厂积极补库,要求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20天以上。因此从今年8月份来,六大电厂的库存一直维持在1500万吨的高位,甚至一度达到1800万吨的历史新高,而去年全年,沿海六大电厂的库存整体都持续在1200万吨以下,可用天数在20天以下。电厂积极补库,加之今冬旺季日耗较低,使得市场供需再度转变,煤炭紧缺的情况未能再现。。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消息也称,截至12月1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为1775.37万吨,日耗煤量70.14万吨,可用天数25.3天。分析认为,目前电厂日耗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后期随着严寒天气持续,电厂日耗继续攀升的可能性较大,补库需求有望提升,由于库存总量仍处高位,所以大规模采购的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颓势或依然持续
此番沿海电厂日耗回升,能否带动国内煤市转向回暖?
崔玉娥认为,除非近期降雪天气明显增多,或者出现极寒天气,煤炭资源偏紧,否则今冬煤价很难大幅回升。目前市场有消息称南方天气已有回暖迹象,因此煤价上涨就更缺乏支撑。此外,今年环保督察力度明显加大,导致下游工业企业停产增多,对于工业用电也形成利空。短期来看,12月下旬或1月初煤价或受需求消费回暖的影响有阶段性走高,但如果这一期间煤价未能获得上涨,那么后期临近春节,工业企业停产导致工业用电下滑,煤价就更难再有涨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1-11月煤及褐煤进口量增加9.3%至2.71亿吨,已略超去年总量。在进口煤平控政策引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已通过口头和会议形式通知全国主要港口,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不再安排进口煤炭通关。只有个别为保障冬季供电有紧急需求的电厂,可以通过上属集团公司向发改委进行申请豁免。在此情况之下,下游企业对进口煤的采购需求将转向国内煤炭市场,短期之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沿海煤市有所支撑。
与此同时,环保限产的影响依然持续,或将再度导致工业用煤量下滑。
据悉,河北省政府钢铁产业政策要求,河北胜宝钢铁450万吨产能全部退出,并于12月7日开始正式停产。河南由于全省范围内出现重度或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1个省辖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15个省辖市启动橙色预警,2个省辖市启动黄色预警。按照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预案,将有停产企业6131家、限产企业1.24万家。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消息也称,临近年底主产地晋陕蒙区域部分大矿已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后续将以保安全为主,煤炭产量将会出现环比减少的情况。进入12月中旬以后低气温持续,居民用电需求将继续增加,在日耗高位攀升以及进口煤限制的刺激下,短期之内对国内煤市形成利好,动力煤价格将会有所小幅上涨。长期来看,考虑到终端用户有在协煤的保障下,以及2019年1月份进口煤炭的补充,市场煤的采购需求或将有所限制,煤价仍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
我认为肯定是会再度出现的。因为煤炭是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再加上冬天的到来。煤炭市场的价格正在大幅度上升。
石油煤炭天然气都是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相对于普通国家而言,对三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国家要想发展,那必须要首先做到工业方面的进步。工业进步的前提,必须是拥有足够的矿产资源用于支撑。
冬季储煤需求释放,煤炭股爆发。随着冬天的到来,也表示全球气温将会大幅度降低。那么全球居民对于暖气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是暖气的供给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作为燃烧物。对于欧洲国家而言,本年度的冬天将会非常难以度。冬季的储煤需求量正在不断的释放,煤炭的股票价格也在一路上涨当中。相信在短时间之内,煤炭市场的价格将会长期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煤炭需求量的缺口是非常庞大的。各个国家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煤炭不仅仅能够提供暖气,同样也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电力。因此需要进口更多的矿产资源,而煤炭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要知道煤炭只有少部分地区拥有充足的产量,可是又要满足全球各国家的供给。难免会造成产量不足,导致价格上涨的趋势。
可以选择提前储备充足的煤炭。要想避免煤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损失,我认为各个国家可以选择提前储备大量的煤炭。能够有效保障当地居民在冬天使用上廉价的电力以及暖气,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当然我国在煤炭需求这一方面不需要任何担心,我国可以从俄罗斯地区进口非常廉价的煤炭资源。
2021年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国有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菲律宾等。
澳大利亚曾是我国煤炭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中国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后,澳大利亚在华市场份额迅速流失,先后被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国抢占。
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4月对华炼焦煤出口量创2021年新高,达到了97.4万吨;加拿大3月份对中国份煤炭出口量达到今年的最高值——120万吨。
全球煤炭趋势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疲软无力,多个国家均采取停工、停产的方式抑制疫情扩散,煤企暂停运营。其他行业短时间内无法复工,耗电耗能量远低于往年水平,导致整体煤炭需求量下降。
目前虽然疫情虽有所缓解,但其影响还在。目前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主要集中于技术等行业。煤炭高需行业如电力、制造、建筑业等复工更加缓慢,煤炭需求虽有增长但速度缓慢,需求薄弱。
以上内容参考 中研网-2021中国煤炭市场进口需求预测 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国份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