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电池前段后段区别

懵懂的雪碧
风趣的芒果
2023-01-31 10:40:36

新能源电池前段后段区别

最佳答案
细腻的海燕
慈祥的煎饼
2025-08-08 19:19:33

动力电池制造过程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后段三个环节。

1、锂电池洁净车间的在电池产品前段就是正负极生产的过程,包含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等六道工序,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涂布工序,在整个前段工艺中价值量占比达85%。 涂布工作原理便是使用涂布机将搅拌后的浆料均匀涂覆在金属箔片上,并烘干制成正、负极片。

新能源锂电池制造设备

新能源锂电池制造设备

2、中段是电池制作的过程,包含叠片/卷绕、入壳、焊接、干燥、注液等五道工序,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卷绕/叠片工序,在整个中段工艺中价值量占比约为70%。卷绕环节是使用卷绕机将制片工序或收卷式模切机制作的极片卷绕成锂离子电池的电芯。 其工艺流程可以理解成一种常见的食物——卷饼的制作过程,就是将正极、隔膜、负极如同蛋、肉、饼等食材卷在一起的过程。叠片环节是将正极、隔膜、负极规则地叠放在一起,可以想象成夹心饼干的制作过程。

锂电池洁净车间

3、后段是检测组装的环节,包含化成、分容检测、Pack成组等三道工序,其中以分容检测工序价值量占比最高,在整个后段工艺中价值量占比约为 70%。分容检测环节是测试电池的容量和其他电性能测试。

最新回答
清秀的云朵
痴情的金毛
2025-08-08 19:19:33

2018年11月17日下午,我来到山东康洋电源有限公司,探索新能源蓄电池的制造过程。

像所有工作人一样,我在佩戴好口罩后,才被允许进入车间。首先,我来到了极板车间。在这里,铅块被磨成铅粉,一部分铅粉用于做板栅,也也就是电池支架,另一部分要和膏,涂在板栅上。

涂板后的板栅进入到固化车间,进行固化、化成充电。

固化后的极板,要进入到下一个工序——分刷片工序,极板在这个工序经过分片、刷耳等工艺处理,成为一片一片的小极板,就可以去组装车间了。

在组装车间,工人们会对极板进行包板、铸焊、封盖、打色胶区分正负极等,一只完整的电池就基本完成了。

最后,还要对整只电池进行充电、检验,合格的电池进入到包装车间,打码、包装,一只完整的电池就算是做好了。

在康洋公司,我除了学习到新能源蓄电池是怎样生产的,更重要的是,公司整洁的生产环境、有序的工作秩序,严格的工艺管理,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的道理,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难以成人成才。工人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

能干的麦片
明亮的饼干
2025-08-08 19:19:33
1、废旧汽车动力电池拆解工序复杂且具有安全隐患,由于国内动力电池在尺寸及结构规范尚没有统一的可依据的法规,现在国内各电池厂家属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电池系统设计完全不同使得无法采用同一套拆解流水线适合所有的电池包和模组,导致电池拆解时极为不便。如果要进行自动化拆解,那面对现在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电池包及模组,需要对生产线的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处置成本过高。现国内基本都是靠人工拆解,工人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电池回收过程效率,同时由于电池包本身具有高能量,可能会发生短路、漏液等各种安全问题,进而可能造成起火或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企业仔细研究电池包拆解过程中安全及效率的问题。

2、产品一致性差且剩余寿命及电池状态无法系统评估,废旧汽车动力电池在重新进行梯次利用时必须经过品质检测,将电芯分选分级,包括安全性评估、循环寿命测试等,将电芯分选分级,再重组后才可以被再利用。但是如果动力蓄电池在服役期间没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再利用过程进行电池寿命预测时,准确度可能会下降,电池的一致性无法保障,同时测试设备、测试费用、测试时间、分析建模等成本都会增加。由于不同电池的内阻特性、电化学特性、热特性相同,电池的不一致性和可靠性可能也无法保证,如果一些存在问题的电池在筛选过程中没有被检验出来,而再次被使用,会增加其他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风险。所以,如何做到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是该种情况下梯级利用的关键所在。

热心的眼神
故意的石头
2025-08-08 19:19:33
理论上,扩散最重要。因为太阳能电池片本质上就是个PN结,扩散就是制作PN结的。但是基本上用的是国产的设备,操作简单。

扩散前制绒是用酸液或碱液腐蚀表面,主要是化工。扩散后是刻蚀,设备有湿法、干法区分,可化工、激光、等离子体刻蚀。有些厂,为了保证质量,制绒与刻蚀两个工序用的是国外同一个厂的设备,统称清洗。系统人性,考虑周全,当然人机界面是英文。

刻蚀后是PECVD,镀一层膜,可管式也可板式。

最后是丝印,就是丝网印刷电极,线好长,一般是外国的设备。自动化高,控制精准。

关键是看个人专业兴趣、所在厂的规模及其所选用设备类型。

附一点:看设备是人工还是自动插片,这是劳动强度问题,哈哈!

祝好运!

精明的爆米花
饱满的保温杯
2025-08-08 19:19:33

对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公司,我一直都比较关注,也写过先导智能、璞泰来、福能东方 的 深度分析文章(详见文末链接)。根据部分投资者朋友的建议,结合三季度报的解读,对这三个公司的近期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 先导智能。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财报数据参考意义有限。三季度财报确实很亮眼,业务呈现加快发展的经营态势,这也符合锂电和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发展趋势。具体财报解读如下:

一是业务快速扩张。 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勉强跟去年持平,但 单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8.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1.5% ,应收账款同增100%环比增加50%,预付账款同增54%,存货余额基本持平,但存货周转率却是大幅提高,达到去年同期的2.7倍。 合同负债 (预收款)15亿,同比增加20%环比增加38%,也基本验证了上半年新增订单大幅增加83%(达到35-40亿,账期一般是3331)的说法。经营现金流环比下降7成同比下降22%,但仍然有1.15亿,有所偏紧但仍在合理范围。

综上, 锂电和光伏设备受益于产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公司计划用2-3年时间综合营收达到100亿(去年47亿,今年预估60亿左右)。

二是盈利质量有所提升。 虽然公司单三季度毛利率下降比较大,只有33%,环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有点大,后期需要关注变化 ),但净利率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恢复到15.4%的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因为净利率提升和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增长明显,达到8.34%,同比提高了2.7百分点。 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大幅减少 ,研发占营收比例从二季度的16.7%下降到三季度的5.3%。

从股东结构看 ,三季度香港结算公司大幅增加2674万股,持股比例从5.22%增加到8.24%。明星私募睿远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1547万股占1.76%。

今年以来,先导智能的股价波动比较大,3月份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从最高的60元跌到34.5元,回撤42%(我在这个阶段逐步建仓,左侧伸手,多次补仓,平均成本40左右);后面震荡回升到53元,涨幅54%,但之后受定增压价、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等影响,跌回到40元左右,回撤25%;9月15日定增方案落地,宁德时代包揽25亿定增金额,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不仅打破了原来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合作不愉快的市场猜疑,通过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还增加了先导智能后续发展的确定性,也对先导管理层不注重股东价值起到制约作用,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之后的市场表现也验证了这样的判断,股价震荡上行到目前的60元,涨幅达到50%。

今年5月15日我在文章《有些瑕疵的优等生——先导智能深度分析》对先导智能的评价是这样的

半年过去了,基本验证了之前的预判,我们体会其中的奥妙,也是投资的乐趣之一。更加深了我对投资的感悟: 长期投资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被演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而短期的市场表现却是变幻莫测,受阶段性信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较大,是难以预测或把握的 ;两者结合来看给我们的投资启示是: 在具备长期投资逻辑的好行业好公司,遭遇不影响长期逻辑的阶段性利空影响的时候,往往能有一个不错的布局好公司的价格 。

热爱投资,能够赚钱的结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凭借个人对行业和公司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做出自己的预判和决策,随着时间推移,逻辑被演绎,预判被证明,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二、福能东方

这个公司市场可能好多人并不了解,他 不象 先导智能那么有名气,看他的公司财报也是一塌糊涂,已经连续8个季度报告扣非净利润是亏损的。为什么关注他,最大的亮点就是今年他 收购了软包电池设备龙头企业--超业精密 ,定增价6.1元,5月份开始并表。7月29日《一个还未被关注的锂电设备龙头——智慧松德的投资逻辑分析》和9月2日《日出东方,冉冉升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对公司做过深度分析。现在来看看三季度财报的表现。

福能东方前三季度营收4.9亿元,同比增长252%,扣非净利润亏损1256万元,但却同比增长35%。看上去好象还不错,但这是因为5月份开始并表超业精密形成的同比大增。所以,要重点关注三季度的环比数据,单三季度营收2.69亿,环比增长22%,但扣非净利润却亏损423万(二季度是盈利1753万),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环比增加了1085万(有可能是加大了业务拓展力度,而相应订单确认收入的时间错配),管理费用增加了1602万(有可能是公司总部从中山市搬到佛山市费用支出较多),研发费用增加617万,这三项费用合计比二季度增加了3304万。 因此,三季度的业绩是增收不增利,整体表现是低于我的预期的 。

但结合公司订单和并购超业精密的业绩承诺来看,我觉得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没有完整反映公司的经营发展态势,存在阶段性隐藏利润的可能 。 一是 按照超业精密并购的业绩承诺,今年不低于7900万的净利润,上半年已经完成3838万,下半年还有4100万左右的缺口,按照持股比例88%计算,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万,而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才610万。 二是 从超业精密的订单看, 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14.48亿元 (去年同期11.4亿),其中已发货未确认收入11亿元(设备已交由客户,待批量生产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 三季度末合同负债7.03亿元 。公司答复深交所半年报问讯时说:“超业精密新增订单较多,在手订单充裕,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可能性较小,收购超业精密时形成的商誉目前没有出现减值迹象”。 因此,超业精密四季度贡献3000万左右的归母净利润是有实现基础的。

公司的另一核心业务大宇精雕,随着3C产业链逐步复苏及5G换机潮的到来,预计未来几年大宇精雕经营趋势是稳中有增,上半年大宇精雕实现营收1.3亿元,归母净利润1375万元(全部是二季度贡献的)。因此,这块业务全年完成4000-5000万的净利润应该也不是大问题。

从前十大股东构成看,三季度新进牛散杜辉雯(三季度同时进入同为佛山市控股的佛燃能源前十大股东),持股791万股,比例1.35%,新进机构华泰资管,持股520万股,比例0.9%。

原实控人郭景松夫妇及其控制的松德实业公司三个股东持股的1.31亿股被司法轮候冻结,占总股本比例19.57%,8月15日披露减持公告,在2020年12月15日之前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司法过户减持不超过4.89%的股份,目前为止未见实际减持,预计以司法过户的形式完成减持的可能性较大。

原大宇精雕的创始人雷万春减持678万股,持股比例从7.38%降至5.8%,因为基本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了, 未来仍有继续减持的可能 。

从市场表现看,公司股价三季度在7—8.3元区间内横向震荡了三个多月(我上上下下也坐了三个月的电梯),近期逆势放量突破区间上沿,有走出一波趋势性行情的可能性。一看市场大环境能否逆转,二看两个原有大股东减持进展情况,三看公司为推动整合以后的业务发展,会不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四看作为佛山市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平台公司,佛山市未来是否还有新的资本运作可能。最后就是要关注公司新获订单和业绩的验证情况。

三、璞泰来

锂电设备业务占比在15%左右,主要产品为前段核心设备涂布机。总的来看璞泰来三季报还是不错的,三季度营收14.59 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 36.5%;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2%,环比高增长 111%。公司三单季度汇兑损失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898.5万元,剔除汇兑损失影响,三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21.36%。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0.4%/ 30.8%/34.1%,三季度环比改善明显,预计主要是内蒙一体化石墨化产能逐步爬坡(自供率从上半年的30%提高到三季度的60%)、原材料针状焦价格明显回落(上半年降价30%)以及海外高毛利产品放量(LG出货占比35%以上,提升明显)导致。考虑到今年负极整体有降价,璞泰来毛利率依旧较高,充分说明负极的降价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一体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对冲了。

据 CIAPS 统计,公司前三季度负极出货4.4万吨,同比增长 27%,份额约18%,其中第三季度出货2.1万吨,同比增长 67%,环比增长 45%,份额提升至19%。公司负极业务有望保持稳定成长。

之前看好璞泰来的主要逻辑: 一是优秀的管理团队,拥有资本、管理、技术多方面实力,赛道甄选能力强。二是锂电负极、设备、基膜及涂覆隔膜等业务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拓展,打造锂电综合服务商。三是技术领先,产品定位高端,深度绑定国内核心客户(宁德时代、ATL)的同时,海外客户(LG 、三星SDI)持续突破。详见5月31日《一家神奇的锂电平台型公司——璞泰来深度分析》。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7月份以来璞泰来股价呈现波浪式横向震荡走势,逊于同期的宁德时代和恩捷股份。主要原因:一是定增方案迟迟没有落地,跟先导智能等公司一样存在股价被压制的可能,二是11月3日将有2.4亿占总股本55%的首发股解禁。虽然短期来看,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但拉长周期看,产业景气度向上还是比较清晰的,公司成长的确定性还是蛮强的。我继续选择坐电梯。

四、锂电设备的行业分析

作为锂电池制造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将直接影响锂电池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转型推动锂电供给端加码,叠加 汽车 电动化浪潮催生需求端爆发,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锂电设备行业有望充分受益。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锂电设备市场将迎来大发展。据业内机构预计,未来5年锂电设备行业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2020年仅国内市场需求就将达到340亿元,国产设备产值有望突破270亿元。

锂电池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前段工序(极片制作)、中段工序(电芯制作)以及后段工序(检测组装)。从价值量来看,前段、中段、后段设备成本占比分别约为35%、35%、30%。其中,前段设备中涂布机价值量占比最高;中段设备中卷绕机、叠片机价值量占比最高;后段设备中化成分容检测占比最高。

作为前道核心设备,涂布机要求能将搅拌后的浆料均匀地涂在金属箔片上并烘干成正、负极片。目前涂布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 80%,国内前五大涂布企业 璞泰来 (新嘉拓)、 浩能 科技 、先导智能、赢合 科技 (雅康精密)、金银河等市场份额占国产总量达到 60%以上。

一般来讲,圆柱电池采用的是卷绕工艺,软包电池采用的是叠片工艺,方形电池既可采用卷绕工艺也可采用叠片工艺。当下,锂电设备卷绕机市场寡头特征日益明显,TOP5的企业 先导智能、赢合 科技 、诚捷智能、吉阳智能、华冠 科技 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先导智能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叠片工艺作为未来锂电池电芯制备工艺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各大设备厂商正加大布局力度。随着电芯大尺寸化和高能量密度化 的 不断演进,叠片工艺或将成为未来国内锂电生产中的增量工艺,相关设备企业有望受益。其中, 赢合 科技 与热复合叠片领域国际领先的德国MANZ在叠片机领域签约合作。 福能东方 (超业精密)是国内软包电池龙头孚能 科技 的最大设备供应商,在叠片工艺上国内技术领先。

相对前段和中段,后段设备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国产化率较高。据了解,目前国内共计拥有40多家化成分容设备企业,设备国产化程度高达95%以上;其中 杭可 科技 、先导智能、星云股份、瑞能股份 为龙头。

随着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和高品质发展,将促进对设备技术要求的提升,进入下游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设备供应商,将受益于新一轮动力电池扩建和集中度提升,锂电设备产业链各环节的优质设备供应商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而实力弱小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将在不断洗牌中提质升级。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记得留言、转发,您的鼓励是我坚持分享的最大动力。

瘦瘦的小馒头
沉默的玉米
2025-08-08 19:19:33

光明网讯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结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发布。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 科技 委员会联合主席欧阳明高代表大会公布了本年度评选结果,共有7项创新技术和7项前沿技术入选。

本次评选于2020年2月份正式启动,来自全球新能源 汽车 主要技术领域的27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 科技 委员会,负责本次评审工作。本次评选从整车集成与控制、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智能化、轻量化及新材料、能源供给、其他相关技术等8个技术方向共征集了百余项前沿及创新技术。

经形式审查后,有56项创新技术和51项前沿技术进入初评环节;经过初评后,有12项创新技术和10项前沿技术进入终评环节。经过最后评审,7项创新技术和7项前沿技术脱颖而出。

据介绍,此次获奖的7项创新技术已实现量产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新能源 汽车 的技术水平;而获奖的7项前沿技术则展示了全球基础研究的最新方向,为今后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战钊)

链接

2020年7项创新技术

1、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

——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首创的具有高集成效率、高安全防护的动力电池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拉深/挤出工艺制约,并攻克超薄铝壳焊接技术,成功开发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的超长超薄铝壳刀片电池,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利用刀片电池独特长宽比特征,实现超长尺寸电芯的紧密排列,获得超过60%的体积集成效率。与传统电池系统40%的体积效率相比,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 汽车 续航里程达到600km。同时,基于磷酸铁锂先天的安全优势,刀片电池的紧密组排设计、多功能集成包络设计和系统三明治式结构设计可以从多层级多维度保障动力电池系统安全。

2、面向海量场景的自动驾驶云仿真平台技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该技术在计算节点中闭环运行全栈自动驾驶算法,并利用云计算的强大算力,支持一万个以上场景的并行计算,使得1000个测试场景的运行时间从2天大幅缩减至4分钟,并实现全自动化测评。在虚拟城市中数以千计的自动驾驶车辆不间断的持续行驶,并通过随机工况和激进交通流提升测试复杂度。云仿真节点中通过数据压缩、场景分割、网络策略模型、流量锁、全局帧同步等机制保证了仿真时序一致性和通讯效率。同时,为实现高精度场景建模,使用多传感融合技术自动计算三维模型位姿、网格和匹配纹理,自动化率超过90%,三维场景相对误差小于3cm。该技术实现了高并发、高效率、高容灾、低成本,保障数据安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

——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单体成组模组再成组电池包” 三级成组设计思维,从电池包结构高度集成、新工艺研发以及热管理优化等方面开发了全新的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实现两级成组—“单体直接成组电池包” 。CTP技术将电池包的重量成组效率从行业平均水平70%提升至80%,体积成组效率从56%提升至65%,零件数量减少25%。同时,减少了传统模组的生产工序,生产效率提高20%。量产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超过170Wh/kg,同时在研产品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达到215Wh/kg。

4、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

——上海捷氢 科技 有限公司

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通过采用超薄金属双极板、低Pt催化剂、空气侧无外增湿及智能控制策略,有效缩小了燃料电池系统体积,降低成本。搭载该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可达到92kW,体积功率密度达到956W/L,贵金属Pt载量为0.35mgPt/cm2,可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双平台,尤其是能满足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中重型货车功率的需求。同时,该技术通过建立质子交换膜中水含量状态的在线智能检测与控制策略优化,实现-30℃的无辅助热源的低温启动,可补足目前纯电动技术在寒冷区域应用不足的空白,形成优势互补局势。

5、800伏碳化硅逆变器技术

——德尔福 科技

该逆变器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和应用了Viper电源开关。该开关高度集成了双面散热技术,并将原来的硅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电源开关更换为了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与前几代逆变器相比,可以减少40%的重量,缩小30%的整体尺寸,提高25%的功率密度,同时可以减少最高70%的开关损耗。该技术下的逆变器可以赋能电压高达800伏的电气系统,相比如今最先进的400伏系统,因重量和损耗的较少,它可以提升电动 汽车 (EV)的行驶里程并将充电时间缩短一半。

6、基于升腾AI的自动驾驶云服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 Octopus基于“升腾910”AI芯片和AI训练平台,通过软硬件加速,自动分析算法、并行仿真等技术实现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数据快速闭环。Octopus提供数据、训练和仿真三大服务。Octopus突破了真实世界时空的约束,在仿真空间更高效地运行算法,快速得到算法里程数据和性能评测数据,旨在降低自动驾驶开发门槛,让自动驾驶开发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

7、车用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开发宽电流适应性膜电极、高效流体分配金属双极板和自调节集成化电堆结构,实现了燃料电池电堆的高比功率和高可靠性,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kW/L,并完成了电堆及其关键部件的工程化开发,成功通过38项车规级验证。经电堆、发动机台架及整车的振动试验、环境标定试验、碰撞试验以及路况测试表明: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可以满足全天候环境车用要求,为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部件和技术支撑。

2020年7项前沿技术

1、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技术

高电压镍锰酸锂材料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和快锂离子传导特性,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在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剧烈的副反应是限制镍锰酸锂材料商业化的最大障碍,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构造稳定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和耐高电压的材料体系,具体包含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高电压镍锰酸锂材料电解液开发匹配技术,高电压辅助配套材料的匹配改性技术,这些技术也将推动电池行业向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的目标前进。

2、新型无氟碳氢质子交换膜技术

新型无氟碳氢质子交换膜表现出较强的化学耐久性,较高的离子交换率使其电导率是目前领先的全氟磺酸膜的1.5-2倍。同时显著降低了氢气的渗透,这不仅减少了寄生电流密度的损失,而且可以减少由渗透的氢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过氧化氢。碳氢质子交换膜的低气体渗透性主要是由于碳氢聚合物的气体溶解度比含氟聚合物低,碳氢膜低氢气渗透率的特性,可以减少铂层带状化,增加催化剂层寿命。同时,减少氢气渗透降低了燃料电池系统对氢气排放的要求,提高了整体氢能效率和续航能力。

3、基于3D结构复合载体的铂基合金催化剂技术

本技术采用石墨烯为载体材料,以阳离子聚合物PDDA功能化的碳黑为间隔物,与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解决制备过程中石墨烯片层发生堆叠的问题;经化学还原得到三维石墨烯/功能化炭黑复合材料,然后担载Pt及其合金纳米粒子,制得基于3D结构复合载体的铂基合金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可避免过渡金属的腐蚀,电化学活性、稳定性优异, Pt利用率大幅提高,成功实现了Pt用量及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

4、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技术

固态锂电池以其高比能、高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未来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核心动力,设计和制备物理与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固态电解质迫在眉睫。“刚柔并济”的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设计理念,是以尺寸热稳定性好的“刚”性材料为骨架支撑,复合电化学窗口宽、室温离子传输性能优异的“柔”性聚合物材料和高离子迁移数锂盐,有效解决了单一聚合物电解质尺寸热稳定性差和力学强度低,以及单一无机固态电解质界面传输和加工性能差的瓶颈问题,利用该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研制的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高比能、高耐压、长寿命等突出特点,是未来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的重要选择。

5、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技术

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是实现 汽车 智能化的基础,是机器替代人的眼睛识别外部环境,迈向无人驾驶的前提。智能驾驶感知计算平台基于车载人工智能计算处理器和视觉算法的深度融合优化,利用先进的车载视觉传感器、雷达等感知设备,支持针对复杂场景的细粒度、结构化的语义感知,对高度可扩展、模块化的三维语义环境重建以及透明化、可追溯、可推理的决策和路径规划。满足不同场景下高级别自动驾驶运营车队以及无人低速小车的感知计算需求,支撑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

6、高功率密度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技术

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具有较低内阻,较高功率密度,较高效能和良好高频切换特性等优点。以上性能可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性能,跟传统硅基组件相比可提高30%以上的效率,在应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有效减少驱动逆变器系统体积,降低系统成本。受限于单颗芯片输出电流较小,暂时无法使用于车用驱动逆变器。但通过芯片并联与应用高导热键合材料来降低热阻提升整体电流输出,可以实现高功率密度和每相可输出350A大电流的高功率硅基氮化镓功率模块。目前,硅基组件中MOSFET无法耐高压 、IGBT开关切断速度不够快造成能量的损失较大,随着硅基氮化镓成本的降低,未来在车载充电机,驱动逆变器,车辆到电网的电力储存等新能源 汽车 市场应用上氮化镓有较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7、扇形模组轴向磁场轮毂电机技术

扇形模组轴向磁场轮毂电机是具有扇形模组定子绕组、制动盘和电机转子一体化设计的新型轴向磁场电机。应用到乘用车上能有效降低轮毂电机的簧下质量,能有效结合液压制动以保证车辆制动安全性,能避免与现有车辆底盘悬架零部件的运动干涉。关键技术涉及扇形模组定子绕组设计封装技术、制动盘和转子一体化设计制造技术、电磁和机械耦合的NVH技术、扇形模组电机的控制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形成独立转向的驱制动一体化零部件,可以形成分布式驱动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

包容的手链
落寞的小白菜
2025-08-08 19:19:33

作为国内 历史 最悠久的 汽车 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成绩斐然,旗下桑塔纳、朗逸、帕萨特、Polo等经典车型,成熟而有口皆碑,有着极大的市场保有量。上汽大众能有如今的成就,除了德系机械工业带来的优秀制造品质之外,大众MQB模块化平台的建立,功不可没。

大众尝试模块化平台建立始于80年代,从PQ系统平台技术进行改进提升到MQB、MLB等模块化平台。与传统平台技术不同,模块化平台使得 汽车 制造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平台出色的延展性能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进一步缩减。据了解,从2012年至2019年,MQB平台上生产的车型从1款增至11款,这种1年1-2款的速度,为上汽大众的燃油车市场带来了不少红利。

就在上汽大众燃油车之路高歌猛进的时候,2009年,国家为进一步节能减排,密集推出一系列新能源 汽车 扶持政策,新能源 汽车 市场悄然崛起。为了能早早地分到“蛋糕”,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企业,纷纷入局新能源 汽车 市场,此刻的景象就如同当年的国内燃油 汽车 的红利期,只要进入就能分到一杯羹。可就是如此的诱惑下,不少人发现上汽大众并没有入局?这样一个大好时机,嗅觉敏锐的上汽大众会没有发现?一时间不少人哗然。

难道上汽大众不想抓住机遇吗?其实不然,在上汽大众眼中,大机遇也面临着大挑战,新能源 汽车 电池安全问题频出,如何提升质量的同时确保用户用车安全 and 用电安全? 这 是一个比市场互相竞争分羹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根本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即便是短时间能获得红利,未来如何发展之路上也会碰壁。而且上汽大众不像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在电池技术上有着自己的专利,想要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杀手锏”。这个时候,“模块化”概念再次成为上汽大众发展新能源车型之路上的重头戏。

有句老话叫“术业有专攻”,攻克燃油车模块化平台的大众集团,在新能源模块化平台的建立上更加得心应手, 2015年 就打造出全新的新能源模块化平台,称之为MEB平台。据悉,MEB平台采用专门针对电气化动力系统的设计理念,一切都环绕电池而造,同时又抛弃掉内燃机与油路,带来更加宽敞和灵活的全新空间布局,还可复制传统车领域研发造车的优势与市场基础。一方面,通过采用平板式电池模组布局方式,使车辆拥有更长轴距与更短前后悬尺寸,轴距和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相比有很大提升,内部空间更加宽敞。同时,纯平的设计使得原来的中央地台从此消失,后排中间乘客可以享受更加舒适的腿部空间。另一方面,电池包完全嵌入车底,显著降低车辆重心,实现接近50:50的前后重量分配。

这种突破传统燃油车内部空间使用限制,又能将电池安全摆在第一的平台,真正打开了大众的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上汽大众国内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大门。

好的工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上汽大众新能源造车又何尝不是呢?有了MEB纯电模块化平台的支持,2020年大众在海外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量产车型ID.4,作为ID.家族首款车型,新车也肩负着开启大众 汽车 电动化新时代的 历史 使命。此后,上汽大众在国内建立属于自己的MEB工厂,并推出旗下全新纯电SUV车型ID.4 X,吹起向国内新能源市场进军的集结号。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ID.4 X是颠覆性的。首先是命名方式,这种字母+数字的简单搭配,紧紧贴合新能源车型“减”字当头的主题,也跳脱出上汽大众传统 汽车 的命名方式,富有独特的意义。其次,ID.4 X有别于传统的“油改电”车型,是真正意义上的100%纯电动 汽车 ,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ID.4 X颠覆传统新能源车型以“里程”为核心的主攻方向,将电池安全摆放在了第一位。得益于上汽大众MEB平台自身优势资源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优势,ID.4 X车型的电池包在设计时,仿若拼凑乐高一样,在底盘中间位置留有一个安放电池包的位置。而周边框架则采用铝合金进行打造,底部则由高强度的铝冲压底部装甲构造,内部使用高压横排连接设计,可谓将电池包进行分割后,再重重包裹在“装甲”内。而在电池包上部,线路版上除了安装有智能操控芯片外,还设有2毫秒级高压切断机关,可在突发状况下,第一时间切断电源。电池包覆盖的上层盖板,上汽大众使用三重密封壳体包覆,并加以三重防护呼吸阀,保护好座舱内部乘员的安全。对于这样的设计,上汽大众将其称之为360 全方位保护装甲。

电池本身,上汽大众ID.4 X的电池包由宁德时代提供,这是特斯拉等新能源车型的供应商,也是全球顶尖的电池供应商。为了让电池能承受极端情况下的各种环境压力,其本身经过K13温度冲击、化学腐蚀、极端碰撞等338 项电池安全测试项目,超过国标 285 项(国标仅 53 项)。 在电池包的封装工艺上,上汽大众还采用铝材MIG焊接、RIVTAC铆接、Micro-Mig焊接等全新工艺加强电池包的强度。

在电池安全技术中,我们常常听说电池中置技术、电池智能冷却系统等等,可真正能保证100%电池安全的技术并没有,只有为了加强安全防护等级而做的多重措施。不过,“起步容易,精品难”,为了提升那一丝安全概率,车企都在细节上下狠功夫,而上汽大众基于MEB平台,从安装位置、封装工艺、电路控制等多方面来进行保障,致力解决新能源车型电池安全矛盾为用户带来的困扰。 这足以看出 上汽大众在打造新能源车型时想要颠覆安全防护的决心。对此,2021安行中国在各大城市宣传安全行驶重要性时,最主要的目地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上汽大众算是以身作则做到了这一点。

其他产品层面,ID.4 X采用全新设计语言,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不再占据车头多余的面积,封闭简化后的单横条格栅,将两侧车灯进行相连,既拉宽了整个车头的视觉效果,又不再累赘。而横条与“VW”车标上新增设灯带,随着大灯将会一同开启,视觉效果更加出众。同时下方的格栅变得比以往厚重,主要用于凸显其SUV的身份,增加运动效果。

车身侧面,上汽大众特有的高腰线设计得到保留,但为了增加 时尚 元素,ID.4 X采用上下两侧撞色搭配,车顶又采用黑色,这种多层次颜色的不同叠加,打破以往大众燃油车传统的风格,尤其是尾部贯穿式的尾灯,与车头一样,logo上也设有灯带,用以彰显品牌情调。车身尺寸 方面 ,ID.4 X的长宽高分别为4612/1852/1640mm,轴距为2765mm,虽然是紧凑型的车身,可是其轴距却超越以往燃油车,这里面MEB架构特有的空间优化能力功不可没。

车辆内部,ID.4 X将颠覆效果进一步扩大。这种与以往上汽大众截然不同的内饰风格,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车内采用简练的横向线条构造出整个中控造型,悬浮式的中控液晶大屏变得尤其醒目,而一侧的5.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不再镶嵌在中控内部,采用的是与中控屏一样的悬浮式设计,搭配车内心情炫彩氛围灯,以及取消挡把后更简洁的操控台,未来感极为浓厚。按键布局,半触控式按键取代了以往的实体物理按键,弹指间的操作或许就能感受到ID.4 X的 科技 感。另外,车辆还将配备AR-HUD增强抬头显示功能,全面提升车辆的 科技 感。至于车辆的换挡按键到底在哪?ID.4 X选在了仪表盘的右侧,这是基于国人操作习惯进行设计,比较方便。

配置部分,ID.4 X将搭载上汽大众打造的IQ.Drive系统,全新的车载辅助系统、舒适系统、信息 娱乐 系统、控制和显示系统,都在这个系统内都有所继承。与此同时,在主动驾驶安全层面,诸如ACC全速域自适应驾驶、车道偏离预警等达到L2+级别的高阶ADAS驾驶辅助功能都将出现于ID.4 X车内。

然而,上汽大众ID.4 X仅仅是个新能源开始,随后在2021年6月17日,上市推出的ID.6 X智能纯电SUV,将目标放到二胎家庭,7座大空间的布局以及更大里程的续航标定,进一步扩大上汽大众在新能源 汽车 各大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大众未来的战略计划,上汽大众还将基于MEB平台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届时ID.家族的阵容会愈发强大。

或许在不少人眼中,上汽大众入局新能源市场较晚,竞争优势并不大,可上汽大众当的并不是“搅局者”,它更像是一个“终结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像是一个“先驱者”。“终结”的是大众以往单一燃油车战略的时代,“先驱”的是品牌新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而且在上汽大众看来,竞争只会徒增市场内耗,在这个能源革新的时代,引领新能源市场共同进步才是关键。

上汽大众一直以来都在讲求如何充分地融入中国本土市场,MEB模块化平台的到来,使得国内多款国产车型有了更好的发展,随着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开疆拓土”,或许在燃油车市场上汽大众“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新能源市场也能重现。

写在最后:

新能源 汽车 将是未来国内 汽车 市场的重要发展领域,也是众多车企看重的核心竞争之地。上汽大众带着MEB模块化平台入局,不以竞争者的身份去抢占市场,相反却想的是如何优化电池安全,带领新能源 汽车 市场向上发展,这是开启市场良性竞争的开端,也是上汽大众作为龙头传统 汽车 企业的责任感。

或许上汽大众入局晚了,可它带来的MEB平台技术以及产品却并不“晚”,ID.4 X出色的品质与安全性能,向众人展示了品牌想要做好车的自信,或许在不久,我们能看到上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厚积薄发,书写企业新篇章的传奇。

苹果战斗机
怡然的砖头
2025-08-08 19:19:33
新能源汽车是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汽车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份大趋势,主打节能减排,6061铝板合金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底板就是使用6061铝板合金制作的。

6061铝合金硬度较高,可以采用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可以通过淬火和时效等热处理手段来提高机械性能,它可分为硬铝、锻铝、超硬铝和特殊铝合金等。因此,6061铝板合金成为理想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运输机械、动力机械及航空工业等方面,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底板也是不错的选择,有较大的优势。

河南明泰铝业专注铝板生产20年,有着成熟的加工技术,其生产的6061铝合金硬度较高,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有着不小的贡献,并且长久耐用,价格合理,是常用的铝板合金,有着不错的口碑和技术含量。是使用较久和较广的一种铝合金板材,有着较好的口碑。

友好的大地
稳重的溪流
2025-08-08 19:19:33
一、永磁同步电机检测

1、检测项目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整机系统可检测电机交流耐压、绝缘电阻、直流电阻、热敏阻值、反电动势,可选配匝间耐压、空载性能,其中空载性能可分别检测驱动器输入端和驱动器输出端数据。

2、检测过程

将永磁同步电机与检测设备连接好,按动启动按钮即可一站式检测所有设定参数。

3、检测结果

此种测试可所有项目一键测试,减少测试工序和人员,降低企业成本,且所有测试数据均自动存储,对接MES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共享。

二、交流异步电机检测

1、检测项目

可检测交流异步电机整机,检测项目与永磁同步电机相同。

除此之外,交流异步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均可一站式检测电机常规性能及可靠性能,主要测试项目为堵转性能、温升试验、短时过压试验、短时过流试验、短时过转试验、超速试验、输入电参测量、输出机械参数测量及效率等,统一称这种检测仪器为测功机。

2、检测过程

将电机放置于测功机机头,按动启动键即可检测。

测功机适用于实验室电机研发、生产、质量认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航空航天、科研院校及电机生产厂家,为用户自主研发提供硬件测试保障,协助用户完善设计方案,验证产品质量。

三、汽车动力总成检测

1、检测项目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汽车动力总成测试主要测试项目有:交流耐压、直流耐压、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

2、检测过程

将电机与检测设备连接,即可检测。

无限的大白
动人的飞机
2025-08-08 19:19:33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组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控制器以及其他电气机械装置。电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12个电芯组装成1个模组,16个模组组装成一个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运输到整车厂进行装车工序。

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作为汽车唯一的动力来源,电池电能的高低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提高动力电池组电能的方法有两种:采用高容量的电芯,使用更多的电芯。

一般电芯容量越高,成本也越高。因此优化电池组的结构,尽量使用更多的电芯成为整车厂设计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章将介绍目前动力电池组的结构。

动力电池组的电池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动力电池系统。

电池单体(Cell,简称电芯):构成电池系统的最小单元,由正极、负极及电解质等组成。

电池模块(Module,简称模组):由电池单体和模块控制器组成,作为电池系统构成中的一个小型模块。目前SVW的纯电动车用的模组为12个电芯2P6S(2并联*6串联)组装而成。

动力电池系统(Battery,简称动力电池组):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其中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控制器以及其他电气机械装置。目前SVW的纯电动车的电池组使用16个模组组装而成。

因此,电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12个电芯组装成1个模组,16个模组组装成一个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运输到整车厂进行装车工序。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