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煤炭会出现吗
人造煤炭可能会出现。
现在来看,煤炭已被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所取代,但是由于煤炭储量庞大,煤炭汽化技术的发展,煤炭作为能源的重要程度不可替换。
但是煤炭的构成需要一定的地理环境和漫长时间,若是想要造煤,必定会花费更多的能源,本身就是作为能源使用为目的的,这样明显是得不偿失。
中国状况
资源概述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
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
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加,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
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普通的井是没有煤炭的,只有煤炭矿井有煤碳
全国最深的煤井在位于鲁西南平原的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开钻。截止至8月24日,梁宝寺矿井下掘成井已达230米。总投资约15亿元的梁宝寺矿井可下掘790米,为全国最深煤井,预计2005年正式投产。该矿井探明煤炭储量为5·7亿吨,可开采量1·67亿吨,可连续开采58年。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煤炭:矿物,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按形成阶段和探花程度不同,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主要用于燃料和化工原料.
木炭: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得到的无定型炭,黑色,质硬,有很多细孔.用做燃料,也用来过滤液体和气体,还可以做黑色火药.
杂质:焦碳<煤炭<木炭
一个概念问题:煤炭不是"造"出来的,焦碳和木炭也是加工出来的,不能说是"造"出来的.
古代人主要还是用煤炭炼铁和钢.木炭热量不够,而焦碳技术存在欠缺.
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和繁殖。在地质时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等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是地球上主要的成煤期。
第二,植物遗体要有合适的堆积环境。适合植物遗体堆积的环境主要是沼泽,其次是湖泊及海滨低地。后者经植物遗体的堆积淤浅最终也会演变成沼泽。在沼泽环境中有丰富的水分,为植物繁殖创造了条件,水分又使植物遗体与大气隔绝,免于氧化。
第三,要求地壳缓慢下沉,下沉的速度同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保持平衡,即植物遗体的堆积,补偿填充了地壳下降造成的空间,使地表依然保持沼泽条件。由于有节奏的地壳运动和反复堆积,在同一地区往往具有很厚的煤层或很多层煤。
由植物遗传转变为煤的过程(统称成煤作用),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1)菌解阶段,即泥炭化阶段。当植物堆积在水下被泥沙覆盖起来的时候,便逐渐与氧气隔绝,由嫌气细菌参与作用,促使有机质腐烂分解而生成泥炭。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生物化学作用的阶段,其式是:
5C6H10O5→C20H22O4+6CO2+CO+3CH4+8H2O
可见,通过这种作用,植物遗体中氢、氧成分逐渐减少,而碳的成分逐渐增加。
(2)煤化阶段,即褐煤阶段。由于地壳下降,已形成的泥炭物质被继续堆积的泥炭或其它的泥沙、砂等沉积物覆盖。这样,一方面便形成完全封闭的环境,细菌作用逐渐停止:另一方面泥炭便开始压紧、变硬、脱水和胶结,碳的含量增加,过渡成为褐煤。(3)变质作用阶段,即烟煤及无烟煤阶段。
褐煤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如果褐煤埋藏在地下较深位置,就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褐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密度、比重、光泽和硬度等增加,水分和挥发成分减少和碳的含量进一步增多),便逐渐变成烟煤。烟煤进一步变质,可成为无烟煤,无烟煤具有较强的金属光泽和较大的比重,含碳量更高,无粘结性。
煤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也可用直观表解如下:
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变质作用阶段
前期中期末期原始材料
泥炭褐煤
烟煤无烟煤石墨
HON
-
植物体中的
挥发掉的气体(CO、CO2、CH4、H2O)
增加植物体中的
含挥发成分减少
ˉ
C
65%74%90%96%100%
矿物质
(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