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动植物如何形成煤炭

多情的银耳汤
爱笑的乌龟
2023-01-31 09:50:15

为什么有的动植物变成了化石,而有的则变成了煤炭?

最佳答案
专注的砖头
英俊的月饼
2025-08-09 09:15:31

树木在被埋入地下后,由于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因而演变成不同的形态。化石,一般是树木的有机成分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流失、分解、挥发掉了,而岩石或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质、电解质等逐渐渗入木材内部化合、沉淀、结晶而形成的,由于木材的不同部分的致密度、硬度和分解速度都不同,所以渗入木材的不同部分的无机质、沉淀物或结晶物的时间顺序、成分构成也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化石会保留木质的原来的纹理和形状。化石的成分与环境有关,在不同的地方,化石的成分是不一样的,我就见过类似玉石一样半透明的树木化石,非常漂亮!

煤炭一般认为是由于植物在无氧、高温、高压状态下形成的。在高温无氧的情况下,植物体的炭水化合物分解后重新组合,形成以炭黑为主,多种有机、无机成分和挥发份组成的媒。由于处于地层深处压力很大,媒就要比木头致密很多,同时,地下的许多矿物质、非金属(如:硫)、放射性物质也会渗入煤炭之中。

人们现在还经常烧木炭,用于取暖和烧烤等。烧炭的原理和媒的形成有类似之处,就是要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才能使木头中的有机质分解,让炭留下来不被氧化,而其它成分大部分则分解挥发掉了,最后形成木炭,因为没有长期巨大的压力,因而木炭比较疏松。

最新回答
贪玩的红酒
自觉的酸奶
2025-08-09 09:15:31

煤主要是远古时期的植物死亡后转变而来,这点在学术界没太大争议;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有生物成油说和非生物成油说,并且涉及到阴谋论什么的,一时半会也没有定论。

煤和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化学成分都很复杂,但主要还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都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能够开采和使用的煤和石油将会越来越少。

煤的形成

地球上的煤基本都源于远古植物死亡后,由于当时的微生物无法分解木质素,导致大量植物碎屑积累,最后在地质作用下又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碳化,从而形成了密实的固态煤。

这个煤的形成理论基本没什么争议,因为大量证据均证明了这个观点,比如:

1、形成时间最早的煤和石油,大约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这也是地球生物第一次大爆发的时期。

2、世界上50%以上的煤,均形成于3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这一时期是陆地植物大量繁盛的时候,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是形成煤的最佳时期。

3、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出现了大量能分解木质素的细菌,所以接下来的两亿年间,煤的形成量减少。

4、世界上的煤矿,均形成于沉积岩中,与理论一致。

5、煤中含有大量有机质,与植物碳化后的成分一致。

6、在煤矿开采中,能见到很多横切面存在树木纹理,这也是最直接的植物成煤证据。

石油的形成

石油的流动性比较好,关于石油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1)生物成油论

这是有关石油形成最为广泛的说法,说远古时候的生物(包括动物、浮游生物、微生物等等)死亡后沉入湖底,由于缺乏氧气,这些尸体无法彻底分解,最终被泥沙覆盖沉积起来。

然后进过数百万年的沉积,这些沉积物越来越深,压力和温度也越来越高,如果条件恰到好处,沉积物中的碳就会转变为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整个过程需要上千万年的时间。

(2)非生物成油论

有科学家提出,自然界中的碳可以固化为碳氢化合物,并在地质作用下可以形成石油。

关于石油的形成,生物成油论占据主导,也有很多证据的支持;但是无论那种理论正确,目前人类技术都无法大规模生成石油,所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地球上可开采的煤和石油用完,那么人类将面临重大的能源危机。

据估计,全世界的石油还能使用大约100年,煤还能开采200年,未来人类必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才行,比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

细心的钻石
风中的发箍
2025-08-09 09:15:31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大胆的小虾米
粗犷的哈密瓜
2025-08-09 09:15:31

煤炭确实是由史前可以生成的。史前的植物有一种叫蕨类森林。蕨类森林他们在石炭纪时期是特别多的,因为这个世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那个时候陆地面积扩大,然后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所以说这种森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大规模的森林,然后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说这个时期是煤炭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个时期植物是特别多的,生长迅速,他们死后有一部分就很快腐烂。但是也有许多在跌倒后避免了分化和细菌微生物的破坏,石炭纪森林不少是沼泽地死亡后的植物就会下沉到泥土中,那里就是一个很封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避免了其他动植物的破坏,并且在压制作用和其他作用下,缓慢的演变成了煤炭,年复一年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煤炭,但是这个过程却需要很多的时间。因为在山西就以前存在着石炭纪的广袤森林,所以说山西的煤层也是特别丰富的。煤炭就是在千百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他们在地面上形成一种的腐殖质,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他们深入的埋藏于地下,地下他们长期与空气隔绝,并且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等因素渐渐的在几百年万年之后就形成了煤炭。地壳如果下降的速度越快,那么植物的残骸堆积的越厚。这里的煤炭层也就越厚,如果是特别缓慢的话,这里的煤炭也就越高。有的可以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但是很多煤炭由于埋藏在地下。特别深的地方,所以说至今也没有被人们找到。所以说煤炭就是经过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形成的。

怕黑的洋葱
端庄的月亮
2025-08-09 09:15:31

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盖了大片土地,包括菌类、蕨类、灌木、乔木等植物。但在不同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被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因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煤炭

光亮的花瓣
自由的蜗牛
2025-08-09 09:15:31

煤炭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都知道煤炭是由树木形成的,那么,煤炭是由哪些树木形成的呢?

煤是黑色固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煤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成。因此可以说,煤就是植物化石。在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二叠纪(距今约2.7亿年)、侏罗纪(距今约1.8亿年)和第三纪(距今约0.7亿年)造煤最多。参加石炭纪造煤的植物主要是沼泽森林的建群种,有高达30~40米的蕨类植物鳞木、印封木、芦木以及窝木、树蕨等,一些早期的裸子植物如种子蕨、科达树也加入这个阵营。

科达树

鳞木

芦木

科达目植物是早石炭纪到晚二叠纪的高大乔木,是主要的造煤植物之一。科达树是高大乔木,树干很直,有的种类有20~30米高,直径也在1米左右,上部分枝很多,形成树冠。根和茎的次生木质部很发达。叶单生,带形或舌形,最长的不过1米,螺旋状排列在枝上,叶脉多在基部分叉。孢子叶穗着生于退化叶的短枝的顶部,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穗都很狭长,分别组成分散的“花序”。花粉粒扁平,风媒传播。种子扁平或具翅。木质坚硬。管胞具多裂的具缘纹孔,孔膜简单,没有形成孔塞。科达目可能是种子蕨的后裔,也有人说是从前裸子植物进化而来的,到二叠纪晚期基本灭绝。银杏植物和松柏类植物是科达目的后裔。在侏罗纪和早白垩纪的时候北半球有大片的松柏森林,遗体堆积,炭化成煤。在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侏罗纪—早白垩纪的煤层中,就有大量的松柏类植物的木材遗体。在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早、中侏罗纪含煤地层十分发达,盛产植物化石。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该地区早、中侏罗纪植物群的基本面貌已经比较清楚,即以真蕨纲和银杏纲占优势,并有较丰富的楔叶纲、苏铁纲和松柏纲。其中真蕨纲以蚌壳蕨科、紫萁科和大型的枝脉蕨为主,并出现少量双扇蕨科、马通蕨科、合囊蕨科等植物。银杏纲中的Ginkgo,Ginkgoites,Baiera,Phoenicopsis和Czekanowskia等大量出现,并有相当的分异度特点,被认为是主要造煤植物。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重要的煤炭产地,源于天山的玛纳斯河将山体切割成几十米深的巨大沟谷。在距今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河湖纵横,蕨类、裸子植物等繁茂生长。在煤田深处常见的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化石。蕨类化石主要是有节类的新芦木、紫萁科的拉发尔蕨、蚌壳蕨科的锥叶蕨和分类地位不明的枝脉蕨等,现在它们都已经灭绝。裸子植物化石主要是银杏、茨康叶以及松柏类的枝条、球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