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欧洲最大配件中心库落户法国!宇通加速海外布局
近日,宇通客车在法国朗斯举行了欧洲配件中心库的开幕仪式。
法国Lens Liévin地区主席Sylvain Robert、法国Béthune – Bruay地区主席Olivier Gacquerre、宇通欧洲区服务经理杜景军、法国TWV董事会主席Water Charpentier、法国上法大区投资署亚洲业务负责人刘权浒(Guillaume Jinkoji)、JDJ国际事务咨询公司负责人席砚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 历史 性时刻。
位于朗斯的配件中心库不仅是宇通在欧洲设立的首家区域配件中心库,更是目前中国客车品牌在欧洲设立的最大配件中心库,它标志着宇通在全球战略发展中又完成了重要一步,将为中国客车加速驶入欧洲乃至全球打下坚实基础。
欧洲配件中心库的设立,是宇通增强其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为宇通客车“开疆拓土”注入新动能。中国宇通,再次用实力提升了中国客车驰骋欧洲的速度,为中国客车出口海外提供了新思路。
宇通欧洲区服务经理杜景军介绍,宇通欧洲配件中心库以宇通法国子公司为运营主体,是宇通在欧洲配件调拨管理的运营平台,其初期规划面积为500平方米,配件储备规模将达到100万欧元,后续还会随着配件销售规模的增长不断扩大。
宇通欧洲配件中心库的设立,不仅将满足宇通欧洲客户的日常配件采购、紧急调拨和批量订单车辆的配件需求,而且将大大缩短欧洲市场配件的供货周期和有效服务距离,可为欧洲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和更快捷的配件供应,同时能为欧洲市场的宇通车辆提供更好的运营保障。
“如果没有这个配件中心库,宇通车辆的配件从国内到欧洲需要20~25天的海运时间,在欧洲内陆加上报关清关还要一周左右,如此来看,配件供应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而该配件中心库设立后,车辆配件可直接从法国朗斯陆运到欧盟国家,平均时间一周就够了。”杜景军说。
欧洲作为世界客车工业的发源地,对全球客车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欧洲市场也是宇通的战略市场,宇通坚持在资源上优先保证,支撑欧洲市场稳定、可持续 健康 发展。目前,宇通在欧洲地区的整车销量超过8000辆。
“对宇通而言,优质的客户体验是第一位,这也是宇通客车设立欧洲配件中心库的初衷。”杜景军表示,“未来,宇通将在欧洲市场继续坚持稳扎稳打,逐步扩大销售网络,提升服务和配件供给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树立并巩固一个负责任、能与欧洲客户形成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的品牌形象。”
宇通,不仅是中国客车行业的引领者,也正蓄力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客车行业的推动者和赋能者,不断用行动与智慧勾勒着更绿色、更美好的发展蓝图。
为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宇通一直致力于完善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目前,宇通在海外拥有200多家授权服务站或服务公司、320余个授权服务网点,并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拿马、南非、阿联酋等地建立多个海外配件中心库。由服务工程师和维修技师组成的一线服务团队常驻海外各主要市场,积极开展客户需求了解、技术培训、车辆问题解决等工作,以保障车辆的良好运营。
从2015年第一辆宇通纯电动公交车在法国市场开始试运营,到2017年、2018年宇通纯电动城间车的持续批量投入,目前宇通纯电动客车在法国的运营里程已累计超过100万公里。这不仅充分体现出宇通多年来对海外市场的精耕细作与厚积薄发,也彰显出宇通纯电动客车对海外市场需求的契合性和全面的适应性。
截至目前,宇通在整个欧洲地区整车销量超过8600辆,产品遍布法国、英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俄罗斯等众多欧洲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客车推广方面,宇通已在法国、冰岛、丹麦、芬兰、保加利亚等地实现了纯电动客车的批量销售。
此次欧洲配件中心库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宇通客车的海外配件供应体系,将有助于宇通以法国为中心,辐射欧洲,进而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版图,也将进一步助力提升中国客车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制造”更好地通行世界。
毫无疑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中国宇通,将以欧洲配件中心库为载体,为市场扎下更深厚的“根须”,也将助力加快推动中国客车走向世界,助力美好出行。
昨日,郑州市区副董事长崔帆带领郑州市区部分成员,对《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政策》重点提案进行督导。针对这一建议,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回复称,根据《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设定的目标,郑州市计划到今年年底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500辆。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推广应用2558辆,总目标接近50%,居全国第一。今年郑州计划新增新能源公交车730辆,新能源出租车300~600辆。郑州已初步完成《关于鼓励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和《郑州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编制,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电站设施建设提供支持政策。到今年年底,计划建设4个大型充换电站和800个专用充电桩,确保满足600辆替代纯电动公交车和24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充电需求。根据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停车场分布情况,计划建设2000个公共智能充电桩,确保2500辆各类纯电动汽车可充可换。
关于新能源,普通消费者误区有多大?
1、以为新能源就是电动车,那不是玩具吗?比电动自行车多俩轱辘就叫新能源了?
反驳:在你眼里,火箭就是大号的窜天猴吗?
2、电动车,那是有钱人的大玩具。游乐园里碰碰车那不都是电的吗?小时候都坐过无轨电车,拖大辫子的那种,现在电车不就是把辫子剪了吗?
反驳:典型的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你没吃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香。
3、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一个电池好几万,换电池的时候,省多少油钱都得搭进去!
反驳:你可以买电池终身保的产品,换电池一分钱不用花。
4、真混动,不插电!又得加油,又得充电……
反驳:真太监,不好色。你想插,你有那功能吗?插电式混动是比HEV(日系双擎)多了外接充电的功能,可以当纯电车跑,不外接充电和HEV一样。相当于加强版。
5、我这又不限号,又不需要绿牌,那都是大城市没办法才买的。
反驳:第一,现在不限不代表以后不限,第二,哪怕没有新能源相关政策,同价位插混也要远优于燃油。
6、插电式混动,两套动力,故障率肯定高。
反驳:第一,电机没有磨损,不会积碳,也不需要保养,坏的概率极低,电池有衰减,但是可以终身质保。事实上,很多品牌三电系统都终身质保了。第二,你比单细胞生物也复杂,谁更高级呢?
7、插电式混动,说电车跑不了多远,说油车还背这个大电池。
反驳:纯电80Km,够绝大多数人在市区通勤使用,不出远门不用油。去年疫情没出去,我一箱油真的用半年,过年前为了洗车加的油,到了孩子放暑假出去自驾才加第二次。而作为油车使用,因为避免了起步、怠速的油耗浪费,哪怕不充电,也要比燃油车省油。更不要说现在的DM-i了,插电式混动兼具了纯电和燃油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短板。
8、续航焦虑!油车没有续航焦虑!
反驳:油车也有续航焦虑,没有加油站你试试?开到无人区去你试试?真正没有续航焦虑的是马车,遍地都是草,随时能补能。电车现在跑长途的确存在短板,不过新能源不仅仅是电车呀,插电式混动,能加油能充电,长途和油车一样。甚至到了没有加油站的地方,只要你有220V家用电,它就不会趴窝。
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在我的评论区看到的,其实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大家对新能源的认知能低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想一想。
本身对新能源汽车并不了解的普通消费者,他们是如何知道电池衰减的问题的?又如何知道电池的价格,一个电池包好几万?而丰田、本田在国内推混动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提电池的衰减问题呢?想一想?双擎卡罗拉也是有电池的,电池也是会衰减的,而且换一个电池确实2万多,明码标价。那时候为什么没人说日系的HEV混动有这个问题?
电池衰减的确存在,换电池的成本真的很高。不过,比亚迪早在2015年(或许还早)就承诺电芯终身质保,我作为第一代唐车主,身边至少有不下20人换过电池,而且是免费换的,一分钱没花。电芯终身质保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
即便有人知道,后面还会跟一句:自然衰减不保,到时候你就哭了——我哭什么啊?刚说完,我身边不下20人换过了。
另外,琢磨这句话:真混动,不插电。那时候好像是15、16年的样子,市面上混动基本上就两种,唐、秦的插电式混动,和不能充电的丰田双擎,主要是卡罗拉、雷凌。这句话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是巨大的,潜台词似乎是——插电式混动既要加油又要充电,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插电式混动是可以用油,边走边充电的,各方面都要比HEV混动强。其实看卡罗拉双擎和卡罗拉双擎E+的价格就知道技术、成本上的差距了。卡罗拉双擎指导价13.58万,双擎E+20.78万。
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又是给补贴,又是上绿牌免购置税的。那么是谁在说新能源汽车的坏话呢?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新能源的内幕与现状:
聊点你们不知道的吧。
2015年,唐一代上市,2.0T发动机,零百加速4.9秒,全时电四驱,工信部油耗2L,关键是,这车卖20多万!假想一下,如果你是某田,某众,某驰的高层,你怎么想?
这些跨国车企,大集团,他们会没有市场信息部?新上市这样一款车,他们的高层会不知道?比亚迪唐的资料送进总裁的办公室,这帮人是不是得骂街?
要知道,当时能达到零百加速4.9秒的车,都得V6,甚至V8发动机,售价没有低于100万的!衡量汽车价值的最重要的标的物就是动力,现在一个4.9秒的车卖20万,你让我们这些传统车企怎么玩?——我说各大车企瑟瑟发抖你信吗?
我没看见这些高层掉头发,睡不着觉,但是可以想象。哪怕你是卖包子的,你这边一块钱一个素的,两块钱一个肉的,从你爷爷那辈儿开始卖,卖到现在,安安稳稳地赚钱好几十年了,斜对面突然冒出来一个,一个肉丸的大肉包子一块钱6个,就问你慌不慌!这是常理。
这事也不是我凭空猜测,2018年,唐二代上市,当时的大众总裁第一时间跑到上海来试驾,一个是大众集团的CEO,叫马蒂亚斯·穆勒,副驾驶的叫海兹曼,是亚太区的总裁。这哥俩在大众集团算是级别最高的两个人物了,来试驾比亚迪,还超速了,你说他们慌没?
另外,当年10月8日出关数据显示,日本某著名车企从中国进口了六辆比亚迪唐,你猜他们买回去干嘛了?
在2015年,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在做插电式混动,而现在呢,你看看正经造车的车企,谁家旗下没有插混车型?别说BBA了,宾利保时捷也有插混。注意,从第一台唐上市,到现在只有6年,6年的变化有多大?未来6年会怎样?那正好是你一个用车周期。
你不敢买新能源车,为什么车企敢造?真的只为了所谓新能源积分吗?不是,是因为他们不敢不造!不造就被时代淘汰了!所以,现实是,那些传统车企一边忽悠着你们别买新能源,一边自己抓紧时间研发新能源转型。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类,纯电、插电式混动、增程式和氢能源。
氢能源,或者说氢燃料电池是伪命题——是不是觉得氢才是终极能源呢?又被人洗脑了。这玩意会有人推,因为这里面有利益,不光是掌握着大部分氢燃料电池专利技术的日本,也包括某些能源企业——你们都用电就没人加油了,他们就没钱赚了。如果推氢能源,加油站还可以改成加氢站,懂了吧?
氢燃料电池本质是增程式,只不过普通增程式(类似于理想One那种)用油发电,它是用氢发电而已。氢的确是清洁能源,只生成水,无污染——酒精燃烧还只生成水呢!酒精用秸秆就能造出来,是可再生资源,要比氢安全,成本也更低。所以说,氢能源就是伪命题,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就连现在日本,第一批氢能源汽车也当纯电车在用,为什么?加氢多贵啊!
增程式:简单说,就是发动机发电,用电驱动车辆。看似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应该更浪费才对,其实这样转化一次,可以让发动机以恒定的高效率区间发电,而电机的效率都在95%以上,损失的并不多。对比燃油车,有怠速、起步富油状态的高转数等工况,还是相对省油的。另外,电池一般还可以外接充电,能给实现市区零油耗,纯电形式。
增程式的技术并不算先进,但是对比燃油车,优势依旧明显。它也有不足之处,虽然没有里程焦虑,但是因为发动机不能直驱车辆,所以高速时只能拉高电机转数。而电机在高转数情况下,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高速行驶时,纯电车并不省电,而增程式在高速时油耗也没什么优势。不过,增程式仍旧不失为取代燃油车的一种入门级技术路线。或许,在不久之后,加上两档减速器的增程式,会是缺少技术储备的传统燃油车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插电式混动:插混细分的技术路线也有很多,不过总体就亮点,第一,和大部分增程式一样,可以外接充电,在市区短途实现纯电行驶。第二,在长途时,它和增程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动机可以直驱车辆。增程式不是混动,它全程叫增程式电动车,因为油和电泾渭分明,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插混是明显高于增程式的技术,像是比亚迪的DM-i,增程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发动机直驱,,可以让电机和发动机一起提供动力输出,发动机驱动的同时带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增程只是其中的一种。而长城、吉利、奇瑞的DHT也是类似的结构。
另外一种路线则是DM-p,属于强混。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变速箱。如比亚迪的唐、汉DM,即便电池拆下去,车辆依旧可以当纯燃油车行驶,而DM-i之类的结构,需要电机来变速,电机或者电池出现问题,则会失去动力。
插电式混动对比同价位燃油车的话,没有缺点!没有缺点!没有缺点!为什么比亚迪DM-i敢喊出颠覆燃油车的口号?因为人家把DM-i做到了燃油车的价位,以秦PLUS DM-i为例,零百加速7.9秒,不充电油耗3.8L,充电零油耗,算家用电的用车成本一公里几分钱!大部分纯电行驶,哪怕发动机启动也几乎感受不到。动力之平顺,乘坐之安静,燃油车望尘莫及!
纯电更容易理解了,就是电机驱动,电池供电。在续航里程之内,一切都好说,哪怕是十来万的纯电车也有50万的平顺、静谧。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补能困难,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注意!我们不要只看到新能源的缺点,却对传统燃油车的缺点视而不见!我列举几个燃油车的缺点,你对比一下,就知道我为什么推荐新能源了。
1、用车成本高:小车百公里8个油,还别堵车,SUV百公里10个油很正常,拥堵路况十二三个打不住。7元一升油,百公里少说60块钱。对比DM-i,充电算欺负人了,百公里几块钱的用车成本,比坐公交都便宜。就说不充电,用油,轿车3.8L,SUV4.4L,省了一半还多吧?
2、动力差:最起码同价位动力差。10万你买个1.5L自吸,十几秒都是它。秦PLUS DM-i零百7.9秒。也有国产燃油的“小钢炮”,影豹啊、奕炫MAX、名爵5、名爵6,在10万价位能进8秒真没几个。到了20万级别,燃油车撑死2.0T,瑞虎8鲲鹏版、F7X,6.6秒算最快的了,轿车有领克03+高功率版,5.9秒,还得手动模式。汉DM,轻轻松松4.7秒,中大型轿车,落地比03+还便宜。
3、易积碳:燃油车积碳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混动一样会有积碳,但是,因为发动机可以长期处于经济效率区间工作,比燃油车起步、怠速等恶劣工况要好得多。还因为有纯电模式分摊里程,保养周期也更长。
4、噪音大:你有个发动机在那,NVH在好,也会有声音。而电机有天然优势。当然,电机有细微的电流声,有人会受不了,这个因人而异。
5、不环保:这就不用多说了,否则国家也不会大力推广新能源,限制排放。当然,会有人说用电不环保,火力发电什么的。这个也是被丰田章男洗脑了,你觉得制氢不用电?火力发电最起码可以集中治理,而马路上一人一个排气管怎么治理?而且电车充电大部分都在夜间,正好可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
6、寿命短:不是车的寿命,而是使用的寿命,排放政策日益严苛,国六之后是国七,国八,车辆不强制报废,但是排放政策能限制你不让上路。而新能源绿牌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7、动力响应慢:燃油车再平顺,你油门下去,也是机械传动,需要响应时间。而电机的响应是瞬时的。这也是很多人开了电车就不愿意开油车的原因。
买什么新能源?
四大类,氢能源直接pass,我说了,那是坑,信不信由你。纯电、插混和增程式都可以选。
增程式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不过落后也比燃油车强。技术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使用落后技术的车企——它的技术储备和实力也抢不到哪去,所以我并不是太推荐。现在增程式有理想ONE和岚图FREE,这两者我更推荐岚图,因为电池终身质保,而且不是三缸发动机。
纯电局限使用场景,如果你并没有长途需求,超过300公里就飞机高铁了,那纯电可以买。再比如上下班代步,那几万元的纯电车远要比小微型燃油车强得多。
如果家里就一台车,而且还想出去自驾,建议不要选充电。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插混是最好的选择。有人会说,插混是过渡技术——提前反驳一下,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过渡技术?是燃油车向纯电的过渡吧?那燃油是什么技术?淘汰的技术!那买纯电?要过渡到的那种纯电,和现在的纯电不是一个概念吧?纯电是不成熟的技术。所以,现在是过渡期,过渡技术是最适合你的。
比亚迪的DM-i,越便宜的性价比越高,都可以买。唐、汉DM现在是3.0,可以买但是不着急的话还是建议等等4.0的DM-p。长城柠檬DHT插混也出来了,先是玛奇朵PHEV,摩卡新能源也预售了,价格比比亚迪DM-i略高,但是一样可以买。远超同价位燃油车。像是吉利雷神智擎DHT Pro,奇瑞鲲鹏DHT、长安IDD,发布了都值得关注一波。绝对比燃油车强,就看价格了。
最后注意:不管是插混、增程式还是纯电,一定买电池终身保的!除非你富到可以把车当玩具的程度。
北京市国资委一级巡视员翟贤军, 昌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董贵蛟,昌平区经信局副局长高克瑶,北京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杰,北京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凯,北京公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高明、北京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钟强华,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北汽集团总经理、北汽福田董事长张夕勇,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蒋自力,北汽福田党委书记、总经理巩月琼,北汽福田业务副总裁、欧辉客车事业部党委书记、总裁梁兆文,北汽福田品牌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李健等领导及媒体出席活动,共同见证北京公交和北汽福田为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守护祖国蓝天贡献力量,本次交车活动由北汽福田党委副书记吴海山主持。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党中央的期望和重托,也是全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目标。北京是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城市,近年来,北京市以“绿色技术”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智能交通作为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通过创新发展新能源 科技 、打造绿色出行新生态。
北京公交系统是北京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北京城市互通有无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北京公交坚持做首都智慧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北京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凯在交车仪式上指出:“北京公交集团在‘立足首都,服务京津冀,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企业’的目标定位下,努力践行‘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的企业使命,积极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发展,为打赢北京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今年采购的2120辆福田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其中的纯电动车能量储备更大,续驶里程更长;更有利于方便我们灵活调度和远距离运营使用,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
作为北京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和首都“高精尖”产业先行者的北汽福田,积极投身新能源和绿色 科技 发展领域数十年。据了解,北汽福田围绕“智能化、新能源化、网联化、轻量化”创新理念,凭借对绿色技术和品质革新的倡导与践行,在新能源卡客车研发领域以多项行业领先成果一路成就中国商用车新能源标杆,不仅拥有满足城市、城间客运的福田欧辉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智慧客车等全系列绿色客车产品,还在氢燃料电池客车、智蓝新能源物流车等多技术路线储备上,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本次2120辆新能源公交车交付之后,北京道路上将穿梭更多的绿色客车,为首都人民带来更加智慧和环保的出行体验,促进北京交通的绿色智能升级,决胜北京蓝天保卫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首都 社会 经济发展压力剧增。北汽福田扛住压力,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防疫情和稳经营“双线”战役,确保各项举措落地到位,不退不让坚决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体现了关键时刻的国企责任和能力担当。1-8月,北汽福田销量达439146辆,同比增长26.5%,而本次新能源大单的成功交付是福田 汽车 亮出的又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成为首都“高精尖”产业最耀眼的亮色。
北汽集团总经理、北汽福田董事长张夕勇表示:北汽集团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复工复产,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稳经营双向战役,北汽集团将牢牢把握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时代脉搏,坚持 科技 引领,夯实品质建设,用心用情服务,同北京公交集团一道,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投身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力提升市民出行的“绿色获得感”“蓝天幸福感”,为全面打赢北京蓝天保卫战、为首都经济 社会 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当前,北京进入后疫情发展时期,一方面,北京市经济数据逐步恢复高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相关产业也面临着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压力。聚焦 科技 创新,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和标杆企业的合作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资国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市国资委一级巡视员翟贤军表示:北汽集团和公交集团身为市管企业,强强联合,深入推动国企间战略合作落实落地。北京公交集团近年来主动加大先进 科技 的应用,与北汽集团一同推动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运营,全系统新能源车的比例逐年增加,广大市民乘车环境得到改善,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 社会 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同属北京市重点骨干企业的北京公交集团与北汽福田已经有15年的合作 历史 ,双方一直积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产品技术创新,为北京市公共交通提供全系列产品资源。目前,北京公交集团与北汽福田已经不止是单纯的产品采购合作,而是强强联合,从产业发展、资质整合升级、完善公交智造产业链、拓展海外市场四方面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双方优势互补,为把北京公共交通建设为世界级智慧交通系统,共同致力于为北京市提供“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从城市公共出行的路网设计、线路高效运营、新能源车辆、车联网、云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此次新能源客车大单的交付,北京公交集团与北汽福田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规模、共享发展机遇,开创国企“手拉手”聚力发展的新局面。
1、购买续航里程300KM以下的车辆,将无法享受补贴政策;续航里程在300KM-400KM车辆可享9100元的补贴费用;续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车型可享12600元的补贴费用。
2、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
3、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相比2021年整体下降了30%,且在2022年12月31日后,也就是2023年开始,购买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及免购置税政策。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至此已经有快两年的时间,但通过2021年和2022年的补贴力度来看,2022年一定是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过了2022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费用将大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