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电池衰减情况是怎样的?
电池衰减换电池标准如下:1、1到10年:衰减分别为8%、4%、2%、2%、2%、1.5%、1.5%、1.5%、1.5%、1.5%。2、超过三年:电池的衰减程度已经影响正常使用。3、等级:电池现在存在的容量低于标称的容量视为衰减。当容量低于20%为电池严重衰减。电池损耗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1、质量问题:电池本身质量较差。2、充电器差:使用劣质充电器。3、工作环境:高温或低温环境长时间作业。4、过度充放电:电池使用到剩余电量低于3%。电路都有保护但是偶尔会发生。5、辐射:长期在电磁强辐射地使用电池(会干扰电池内金属的导电性)。
万城万充
0粉丝
关注
高效、耐用、智能,这款充电桩几乎零差评
万城万充
2022-03-25 16:16 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在万城万充充电站你往往能看到它的身姿,很多电动车主第一次用就爱上了它的快充速度,在充电运营商心中它就是高效、耐用、智能的代名词。 它就是,万城万充一体式智能直流充电桩。
01、充电运营市场存在诸多挑战
当前,充电运营市场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是,充电设备生命周期短,使用低效率的充电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充电模块可靠性,进而影响充电桩利用率和充电速度。第二,智能化不足导致需要定期巡检,运维人力投入大,运维成本高,运维不及时还会导致用户充电体验差。第三,效率不高影响运营收入。
02、何以解忧 唯有高可靠性充电桩
针对这些挑战,万城万充认为,公共充电站建设运营需要建造大功率、高效率、恒功率充电的高可靠性充电桩,以助充电站尽可能地降低线损,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梁翔飞曾在2021国际大湾区充换电论坛分享到,“如何降低充电站运营线损?第一,要尽可能大功率充电;第二,尽可能提高充电桩的使用频次;第三,尽可能保证良好的充电桩散热环境,在运维管理这块一定要高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城万充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推出的一体式智能直流充电桩,可满足不同场景充电站的快充需求,帮助充电运营商实现最佳的成本应用方案。
以主流产品120kW一机双枪直流充电桩为介绍:
高效High efficiency
万城万充120kW一机双枪直流充电桩采用高效率充电模块,最高效率可达95%以上,有效降低运营损耗。
输出电压范围200V-750V,全电压段恒功率输出,充电功率更高,车辆兼容性更高,可实现充电收益最大化。
耐用Durable
充电桩采用工业级元部件及风道设计,双层外壳防护,能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等恶劣环境,故障率低至5‰,运维成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充电桩散热方面,万城万充采用高可靠性的智能直通风通道设计,散热性能良好。
在产品品质方面,万城万充120kW一机双充充电桩已通过了目前严酷等级最高的型式试验,符合国家最新的标准。
智能Intelligence
万城万充还有立体式的安全与防护,包括桩的防护、车辆电池的防护等等。充电桩只要出现异常情况,如高温预警、连接异常等,将会立即反馈到万城万充充电SaaS平台,平台可对充电故障问题智能诊断,及时调整充电输出,异常情况下停止充电并告警,保障充电安全。
充电SaaS平台可智能监控充电的全过程,当发生充电事故时,可根据后台保存的数据,事后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断事故发生责任主体。
03、充电桩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整体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充电领域的市场前景依然向好,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完善,但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未来还将加快增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再迎来政策利好。为促使地方建立优质场站,《意见》鼓励地方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并鼓励地方加强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设施的补贴力度,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要享受这一次的政策利好,则必须选择一个得力的建站投资合作伙伴。
万城万充在充电行业深耕多年,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为全国运营商提供从设备提供、建站方案、平台接入、智能运维、多渠道运营“五维一体”的全产业链充电生态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衰减肯定是有的,因为正常的手机的电池用了一些时间之后都会有生命的衰减,更何况是新能源汽车,所以新能源汽车如果你想要去买的话,你必须得考虑到这个续航的问题,考虑到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
正常新能源汽车保持有效续航的情况下就是80%以上的,这算是电池健康度比较高的手机电池是这个道理,新能源汽车也是这个道理,这个80%的健康度从居民个人正常使用的角度来说,你用个三五年不成问题。跑出租就是正常上班,下班偶尔回个老家通勤之类的,像你每天在形式里头上也就是50公里,最多不超过100公里,一年下来也不过就是两三万公里这样的一个路程。
现在正常的新能源汽车本身续航都有了很大提升,达到500公里没问题,如果算到3万公里的这个一年所行驶的路程,来看你的汽车能达到500公里的续航,那就应该是充了60次左右,我们再加上一些平常的损耗,比如说夏天你要开空调,冬天你要开空调,剩下不到100公里的时候你有续航焦虑,所以你一年给这个车子充电的次数应该就是在70次左右,平均也就是5天左右充一次电。
所以如果你想买新能源汽车的话,这个电池的健康度问题你不需要担心那么多,因为如果就是普通的居民个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你不会有那么远的里程数本身它的使用寿命自然是随着你充电次数的逐渐增加而缩短的,正常使用个3~5年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比较怜惜的使用,然后该保养也保养用个五六年七八年应该不是问题,但那个时候技术可能就有了更大的进步了。
随着双碳目标和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推进,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国内外储能项目纷纷落地,储能规模在飞速上涨,相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都是YYDS。据CNESA统计,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3.3GW,同比增长91.2%,随着今年各地大型独立储能的落地开花,超过去年的增长率应不是问题。
储能单位成本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据公开报道,国内某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的综合单位成本在1.7元/Wh左右,我们也看到在建设时期、充放电倍率、应用场景等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某些储能项目的综合成本却在2.4元/Wh左右,相差特别大。很多人会很疑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诚然,不同项目建设模式、设备品牌、征地费用、其他费用等因素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差异,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 储能能量统计标准不一致。
以常规电厂来说,装机容量一般指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储能有功率和能量两个指标,同时不同的项目建设初期确定的考核指标不尽相同,导致项目备案的功率、能量背后有比较大的差异。 电芯能量、直流侧初始放电能量、储能变流器交流侧初始输出能量、并网点/公共连接点初始输出能量都可被理解为储能的能量,同时实际安装能量又与运行期内运行方式、充放电次数、电量保持率、考核年限、是否考虑站用电损耗、是否预留无功输出能力等多重因素相关。
电芯经串联或串并联后组成电池簇,多个电池簇并联后组成电池堆接入储能变流器直流侧,考虑一致性的因素,放电深度大概在93%左右,储能变流器将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再经一级或两级变压器升压后接入电网,在放电的过程中同样产生功率和能量的损耗。
以某储能电站为例,电芯安装能量为100MWh,充放电倍率0.5C,110kV并网。 并网点的初始输出能量(估算)为: 100MWh 93%(放电深度) 98%(直流侧损耗) 98.5%(储能变流器效率) 98.5%(就地变压器、主变、线路损耗等)=88.4% ,站用电损耗假设按2.4%考虑,实际的初始输出能量为86MWh。可以看出,同样的一座100MWh储能电站,若按电芯能量考虑,电芯能量为100MWh;若按并网点容量考虑,电芯能量需要为116MWh。若再考虑运行期内运行方式、充放电次数、电量保持率、考核年限等,还需进一步的增配,例如假设考核按照10年充放电能量保持率85%考虑,按照每年平均2%的年衰减率,则需要额外再考虑5%的电池超配。对于一些考核周期10年以上的储能项目,还会考虑在运行周期内进行电池的更换或增补,此部分费用是否包含在初期的建设成本内也是造成单位造价差别大的因素。
对于储能电站能量的说法,目前国家和行业还缺乏统一的规定,由于考核点的不同等多重因素的差异,实际电芯安装能量差异较大,各种应用场景和考核方式对储能能量配置的需求点也各不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建议对电芯安装能量和考核点输出能量两个指标进行规定。
现在的新能源电池以高密度的“三元锂电池”为主,优点是相同体积内存储的电量更多。电池是比较敏感的零件。为了提高电瓶的使用寿命,在长时间停放时电量要保持70%左右最好;平时行驶中尽量不要急加速等。如果使用保养的不科学,电池可能一两年就报废了。科学使用,一般的家用新能源轿车的电池跑6年或20万公里没有问题。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的电池组必须至少满足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如在质保期内电池的衰减超过20%,其更换和维修的相关费用均由相关汽车厂家负责。也就是说,至少在8年或12万公里的这一期限内,消费者是无需担心电池组的衰减的;
2、其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程师们对于电池衰减也有着相关应对策略。例如电池低温保护、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的充放电等等;
3、在此亦想着重讲讲电池的充放电,如果电池在每一次使用时都耗尽或是充至全满,对于电池的损耗是最大的,亦是电池衰减最快的。故厂家们通常会对其产品设置阈值,防止用户因为非常规操作而对电池组造成永久性伤害。
(图/文/摄: 问答叫兽)问界M5 传祺GS8 AION V 玛奇朵DHT PHEV 拿铁DHT 高合HiPhi X @2019
法律依据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十七条 新能源汽车企业如发现产品存在影响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限期整改,并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产品使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
1.
接入新能源,保障安全 首先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不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而大规模的储能技术可以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拼接起来,转化为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 其次,储能技术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坚强后盾,它不仅可以提高智能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兼容量,同时也可以实现智能电网能量双向互动。新能源并入电网后,储能在功率上能够实现实时的平衡,能提升能源的消纳能力,削峰填谷,为能源安全再套上一层保护壳。
2.
合理调控,大大降低成本 在使用储能电池时,用“谷电”对储能系统充电,在高峰期应用于生产、运营,电能的利用效率高,不仅可以减轻电网负担,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