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六年级上册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

迷路的哈密瓜
快乐的鱼
2023-01-31 07:22:54

六年级上册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

最佳答案
彪壮的飞机
冷酷的啤酒
2025-08-17 06:00:5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直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的本能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1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2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3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4

美术学生绘画有创意的作品5

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儿童走在街上,总喜欢问着问那,在成人的眼里,是孩子幼稚的表现,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问题很可笑,很不可思议,这其实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正是在这种好奇和探索意识在懵懂中孕育着未来创新的胚芽。

遗憾的是,儿童的这种创新意识还未萌发之际就遭到扼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年级越高对美术的兴趣降低。传统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

小学美术课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找到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原因和理由。人类的探究活动源自人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是人们探究发现新事物的内在驱动力。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孕育的萌芽期,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对方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者,因为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发现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首先会先喜欢美术教师,然后接受美术,得到教师的表扬时,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绝对的服从教师,惧怕教师,表面上的害怕和尊重,往往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等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佩服。

良好的教学艺术,和蔼可亲的态度,学生会从心里尊重信任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并很快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合作。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动物画画大全

2. 小学六年级优秀图画

3. 六年级人物画画作品

4. 小学六年级美术人物画图

5. 六年级下册美术考试的画优秀的作品大全

最新回答
知性的橘子
健忘的康乃馨
2025-08-17 06:00:50

吴雅明,号称三江蜀人,1947年出生于四川洪雅。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禅学艺术研究会会长。吴主要作品展1979年作品《寒凝大地发春华》选入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获最佳优秀作品奖; 1983年任北京朝阳文化艺术辅导中心秘书长; 1985年作品《高山流水》和《落叶听蝉声》为文化部选送参加日本全国“现代水墨画精品展”,获优秀作品奖。其中《落叶听蝉声》为日本现代水墨画协会收藏; 1986年中国光大集团聘为专职画师; 198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推出《梦寻巴蜀—画家吴雅明和他的画》,载入中日两国共同编辑出版《现代中国画家名鉴》,作品《长江暮色》、《水乡之春》载入画册; 1988年应邀赴日本东京举办画展,受到日本美术界好评,被著名评论家池上正治誉为“现代画坛巨匠”; 1989年日本出版《吴雅明的世界》彩墨画集;北京琉璃厂华夏书画社举办“吴雅明个人画展”,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巨幅作品《秋风江上》,为人民大会堂捐赠画卷; 1990年调入文化部,担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公司艺术顾问。由荣宝斋推出,在日本东京举办“吴雅明作品与徐悲鸿大师遗作联展”,新华书画院在新闻大厦主办“吴雅明观摩画展”,并被《中国当代人才新闻人物》编入书集; 1991年《竹青关河畔》被中南海收藏并编入中南海珍藏画集,应邀赴日本东京举办画展和中国画讲座;、1992年日本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推出中国画家吴雅明作品,并发行《吴雅明画集》,日本前法务大臣收藏书法条幅“道法灵光”; 1993年元月至五月应新华社联合国分社和美国东江基金会邀请,赴美国举办画展; 1994元月应中央统战部邀请,创作八尺山水画《万树红叶醉金秋》,五月应四川乐山市委和市政府的邀请返回阔别三十余年的故乡举办回乡个人画展; 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收藏《蜀乡风情》;应福建同乡会主席邀请与中央统战部宗德路先生赴香港大会堂高座8楼举办展会; 2001年在四川美术展览馆举办“吴雅明教授现代书画作品展”; 2008年在中泰建交三十周年之际,受邀在泰国举行画展; 2009年在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一层艺术馆举行大型画展; 2010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录制并播出艺术专栏《丹青尽写故乡情》。 艺术价值较高,有收藏价值

斯文的季节
英勇的爆米花
2025-08-17 06:00:50

当然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惊悚片《沉默的羔羊》的海报了。

《沉默的羔羊》讲述的是一个经常在梦中听到羔羊鸣叫的女性克拉丽丝,利用自身经历追踪杀人狂魔,最终克服阴影的故事。

影片开始于一个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女性,而克拉丽丝作为联邦调查局的一名建议特工,被要求侦破此案,这里的羔羊虽然指的是克拉丽丝睡梦中经常听到的羔羊的叫声,但也是指代案件中被不断杀害却毫无反抗之力的女性们。

海报的画面咋眼一看,是一张女性的脸孔,这名女性虽然非常美丽,但是整体画面却,跟影片的基调一样透露出一股阴森的气息,她的嘴唇上停着一直色彩斑斓的飞蛾。这飞蛾虽然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灰败的感觉,非常危险。

但是画面继续拉大的话,大家会发现飞蛾的背后看起来像是它们身体一部分的白色部位,竟然是一个骷髅的形状,这让整只飞蛾充满了诡异的气息,显得更加的阴森可怖。

原本到了这里也已经算是非常脑洞大开了,但是画面的惊喜还在继续,如果进一步放大海报的话,大家可以发现,飞蛾背上的那个骷髅,竟然是由无数女性的身体构成的,联想到影片的内容讲述的就是女性不断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可以说是我见过最脑洞大开的艺术作品了,当然影片本身也是非常经典的存在。

彪壮的故事
帅气的睫毛
2025-08-17 06:00:50
徐立业,江苏徐州人,臻艺斋主、墨农。自幼酷爱书画。1986年毕业于长春市广播函授学院国画山水专科。有较高的素描基础,对水彩、水粉、油画具有多年的研究,后专攻国画,潜心作画,坚持不断、持之以恒地对书画艺术进行研究探讨。

徐立业擅长国画,花鸟画、人物画(尤擅车马出游图)。曾受廖静文、娄师白、喻继高、段谷风、贺成、吴俊友、郑正、周长海等老师的指教。

1980年8幅国画作品参加煤炭部全国展,并加入煤炭部美协。

1982年在徐州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4年创立了苏东坡文化艺术馆,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三苏商标”。

2006年成功组织举办了“东坡杯”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展,为弘扬苏轼文化作出了显著成绩。

2009年4月徐立业主编的《苏轼在徐州图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3年作品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展出。作品在广州、深圳、北京、沈阳、香港等书画拍卖行成功拍卖。

徐立业现任苏东坡文化艺术馆馆长、三苏画院院长、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数次发表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煤炭建安报》。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各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刊登。并被台湾、香港、澳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友人及专业美术馆、省级博物馆收藏。

执着的镜子
紧张的乌冬面
2025-08-17 06:00:50
POP最适合你!~

关于“插画”一词的定义,其解释的版本繁多而不一,在此将其统筹归纳为:插画是为了强调、宣传文章之意义或营造视觉效果之目的,进而将文字内容作视觉化的造型表现,凡是这类具有图解内文、装饰文案及补充文章作用的绘画、图片、图表……等视觉造型符号均可谓之“插画”。

由于佛教摧生,让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以唐咸通九年(868年)遗留至今最早的印刷版画《金刚般若经》扉页插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熟练的刀法来看,光是中国文学版画的插画史,已十分辉煌耀眼了,更别说是完整的插画史甚至绘画史了。我们在中西古代的插画作品中,不难发现插画的性质,以宣传政令宗教、歌功颂德的道德教化机能占大多数,严禁至今,除了仍然有一些交通安全,反毒宣道漫画及宗教教化插画延续相似机能外,又发展出许多以装饰、审美、趣味性机能较强的插画,不但保有插画原有的作用,更积极的拓展领域,追寻插画原有的独立视觉语言并创造个人风格。文学复兴的达西文将现代科学带进插画,近代艺界大师罗特列克、毕加索、米罗、达利等人,不仅在纯艺术上的成就被肯定,他们商业美术的插画表现也是让人称赞不已的,其中的罗特列克反而在海报插画方面比起纯绘画引起更多的注意与讨论,其实只要是好的艺术,不管是透过何种表达形式或管道,都能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插画不也是如此吗!

至于插画在作品中又应扮演何种角色呢?简单的说,插画有强调作品诉求主题、营造所需气氛并有指示、解说、装饰、美化及吸引读者、补文字不能达成之种种作用。

一、如何画好POP插画

若想将POP插图画好,应该先掌握POP插画的几个特性,因为POP插画毕竟有其商业用途上的考虑,因此在创作POP作品时绝对要有图文并重追求作品整体最大效果的观念,而不能重图轻文或重文轻图。接着便要考虑成本、时间能否大量复制等问题,一定要在成本和时间所允许的范围内去选择插画的表现方式与材料使用,以免徒劳无功。

具备上述观念后,接着便是如何将自己独们绝活展现的问题了。画POP插画容易,难在使插画即能适切表达主题且能生动自然,引人喜爱及建立个人风格。想让POP插画有如此出色的表现,需要平时技法的经验累积以创造完整度够的画面,另外具备一颗敞开且勇于尝试的心,才能创造无限可能、生动及有个性的造型。

二、POP插画的基本条件

有一些插画的基本条件应该是读者在创作插画前应该了解的,其中包括了 A、观念篇——造型的点线面、B、工具篇——插画用具的认识、C、笔法篇——线条的变化。

观念篇主要是介绍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以造型学将点线面之定义,形态及变化等内容作说明,希望读者在创作插画时融入设计理念,使插画更灵活。

工具篇是要介绍插画用具的特性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制作插画时能物尽其用,发挥用具最大之功能,把失误败笔的几率降至最低。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此单元制作的立意。

笔法篇则是针对不同笔类的笔触及特性,做概念上的分析,也让读者了解运用不同的运笔方式,更能描绘出格调不同的线条,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插图绘制的工作有绝对的帮助。

三、POP插画的表现风格

本单元所要介绍插图的表现风格指的是插图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画风”。

同样一粒苹果会因每一位绘者取决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呈现出各种不同形貌,可能是很写实的、抽象的、俏皮的或生硬冰冷的……,这样千变万化的展现便是表现风格的影响导致,也是绘画的独具魅力所在。

我们再次把插图的表现风格从简入繁的划分为:圆形的应用、方形的应用、三角形的应用、圆、方、三角形的综合应用、造型化、卡通化、与写实表现七个单元作介绍,希望大家在这当中可以充分了解每一种风格之特性与要领,除了更能掌握自己已擅长的风格外,也能勇于尝试陌生的另一种展现,开拓自己的新领域。

在具备各种表现风格的基本认识后,面临另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活用于POP制作上,其实我们只要在制作前掌握POP的行业特质及诉求对象年龄阶层,便很容易可以找出最适合的风格。

四、色彩配置之色彩的属性

人们在面对色彩时,心里会受到颜色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有许多不同的情绪,如沉静、温暖、活泼、轻快、稳重等等。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种族、性别、年龄,或是个性上的偏好,都会对颜色产生不一样的认定及反映。

虽然如此,但色彩仍然具有一般性的共同感情,所以当我们应用色彩时,可以将这一些色彩本身的特性,搭配在画面的整体感觉,或者是特意营造的气氛感觉之中,引发起观看者的感情效果。

色彩具有三种重要的性质,即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颜色的名称。

明度是指色彩明暗的程度,以无彩色为例子,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最低的是黑色,再加上当中的灰色调,则构成明度系列,这是最容易认识明度变化的例子。

彩度是指色彩饱和的程度或是纯粹度,任何颜色的纯色均为该色彩中彩度最高的颜色,一旦混合了其他颜色,则会降低其彩度,混色越多彩度越低。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 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 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 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 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1、 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 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 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 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善,具有幼稚性。

2、 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

3、 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1、 在紫色中红的成份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

2、 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闷、伤感、恐怖。

3、 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 的含蓄。

1、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成为淡淡的粉色,鲜嫩而充满诱惑。

2、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则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的印象。

3、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4、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5、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稚嫩、柔和的感觉。

6、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诱导人联想到淡淡的芳香。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 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 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 佳设计的目的。

一、一般情况下颜色象征意义

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橙——晚霞、秋叶、温情、积极;

黄——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

蓝——海洋、蓝天、沉静、忧郁、理智;

紫——高贵、神秘、优雅;白——纯洁、朴素、神圣;

黑——夜、死亡、邪恶、严肃。

但心理学家也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意义,正如上述的红色,既象征热情,却也象征了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他所身处的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蔡启仁先生举例,好像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特别有好感,就多少和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有点关系,故在不同文化体系下,色彩会给设定为含有不同特定意思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蔡启仁先生举例,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大主教身穿的教袍便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不能随便乱用。

二、新一季流行色

下一季会流行什么颜色?蔡启仁先生说黑色仍会继续流行,而另一种将会是明亮的绿色系列,到那时,我们大概会见到一片鲜艳的绿四处跳跃。

色彩心理不过是其中一个选择条件,还有其它的原因左右设计师的决定,其中一个极普遍的因素便是潮流。当某个时期,某种颜色或某系列的颜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偏好,设计师设计新商品时,便不免会较容易倾向选择那些流行色彩。但是,是谁决定哪些是流行色?流行色的研究,是近半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蔡启仁先生指出,世界上有一个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专门研究色彩的潮流。每年,委员会会对世界各地的流行色调加以研究分析,预测哪些颜色会成为国际流行色,提供设计师参考。

目前各个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流行色的覆盖层面越发广阔,对设计的影响力亦逐步加强。近年来,潮流追捧金属色系,一下子,新涌现的产品全部都不得不抹上三分金属色彩。设计师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为大前题,顺应潮流用某些色彩,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几种潮流色彩中翻出新意,创作出许多精彩的作品。但一些盲目跟从潮流,不假思索“设计师”,其制成品欠缺新意,只求赶上潮流,却忽略了个性。

三、意念为体 色彩为用

翻开任何一本有关色彩设计的书,都有谈到一些运用色彩的基本技巧,诸如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但有趣的是,差不多没有一本书提过意念和色彩设计的关系。也许作者认为意念是设计之本,不用特别多谈也应留意到吧。但他们大概忘记了色彩的魔力有多大,当你面对数以千计的正卖点是什么的东西。其实设计三元素:色彩、图像、文字,全部都只不过是一个设计的外表,一个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设计师的创意。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只有把创作意念融人色彩设计中,整个设计才有灵魂,色彩才能向观众传情达意。

蓝色或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到公园或海边看看,心情会很快恢复平静,这是绿色或蓝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这些色调还可降低皮肤温度1至2摄氏度,减少脉搏次数4至8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粉红色表面给人温柔舒适感,但长期生活在红色不境里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脉搏加快。粉红色波长与紫外线波长十分接近,长期穿著粉红色衣著会削弱人的体质。合理的色彩对学生视觉疲劳的恢复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

一般说浅蓝色、浅黄、橙色宜于保持精神集中、情绪稳定;而白色、黑色、棕色对提高学习不利。医学家发现,病人房间的淡蓝色可使高烧病人情绪稳定,紫色使孕妇镇静,赭色则能帮助低血压病人升高血压。终日与黑色煤炭相伴的工人,最易导致视线模糊而产生朦胧心理,若房间里涂上明亮的色彩,心理状态可获改善。

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中的小海豚
乐观的书本
2025-08-17 06:00:50
《第一章 绪论》

地理环境说认为“环境”就是指大气、水体、生物、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生存环境说--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指受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说认为“环境”是指随着现代工业和大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污染环境。

自然环境可以按两种原则划分:其一是按其区域大小划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其二是按其组成要素划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土壤环境等等。

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状况,文化传统,意识形态)。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环境状况的改变,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对外界的各种冲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对各种有害物质影响的缓解时,就称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的自净作用,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种形式。① 物理净化:环境的物理净化包括: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物理吸附等。② 化学净化: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分解、化学吸附、凝聚、交换、络合等。③ 生物净化:主要是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

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它有一定的限度。在不损害人类和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向环境所排放的废弃物(或这些活动中所释放出的能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对人类或生态系统产生了危害的现象。它往往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规模、结构类型与技术水平的缺陷,使污染物排放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引起的。

污染源既指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

① 按污染性质分:Ⅰ 无机污染源Ⅱ 有机污染源Ⅲ 热污染源Ⅳ 噪声污染源Ⅴ 放射性污染源Ⅵ 病原体污染源Ⅶ 混合污染源② 按污染对象分:Ⅰ 大气污染源Ⅱ 水体污染源Ⅲ 土壤污染源③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特性分:Ⅰ 点污染源Ⅱ 面污染源Ⅲ 线污染源

主要污染源:⑴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工业废渣、噪声⑵交通污染源--噪声、振动;泄漏有害物质、排放洗刷废水、散发粉尘⑶农业污染源--农药污染、化肥使用过多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中硝酸盐的积累;土壤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和农业废弃物污染⑷生活污染源--家庭炉灶和取暖设备排放的烟尘等;生活废水造成的水体污染;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特点:① 影响范围大② 作用时间长③ 污染浓度低。

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表现:① 急性危害② 慢性危害③ 长期性危害--Ⅰ、致癌作用Ⅱ、致突变作用。

《第二章 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污染物,使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容量,从而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工作、精神状态以及设备财产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破坏或恶劣影响的现象。有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为一次污染物(原生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化学过程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次生污染物)。很多次生污染物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原生污染物。

地球上的大气气溶胶,一半是由海洋微粒和陆地微粒(土壤、尘埃和工业排出物)所组生成,其余一半是由各种气体(SO2、H2S、NOX、HC等)反应所生成的各种二次污染物(MSO4、MNO3)的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有两个高浓度区域:近地面层和底同温层。大的气溶胶可被雨滴洗下或重力沉降,小的气溶胶能凝聚,为云雾所捕捉,进入同温层的气溶胶除火山作用放出外,必须小于 0.1~1μm 。气溶胶的类型可按其粒径划分为如下几种:总悬浮物(TSP):Dr≤100μm飘尘≤10μm,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降尘:>30μm。可吸入粒子(IP):相当于飘尘。

大气污染类型1.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特点看,主要有两种类型:还原型和氧化型,二者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危害也完全不同。⑴还原型,又称煤炭型、伦敦烟雾型。⑵氧化型,又称汽车尾气型、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型。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分:⑴煤炭型⑵石油型⑶混合型⑷特殊型

二氧化硫的化学转化1.二氧化硫的氧化作用⑴二氧化硫的光化学氧化⑵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在清洁空气中,SO2非常缓慢地被氧化为SO3,在溶液中,有催化剂存在时,SO2的氧化速度大大提高,在含有金属盐(铁盐、锰盐)的气溶胶雾滴中,SO2的催化反应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2.低价硫化物的氧化反应3.硫酸盐气溶胶的生成⑴水合过程:SO3+H2O→H2SO4⑵气溶胶核形成过程:⑶气溶胶粒子增大过程:4.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氮氧化物的转化:1.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反应2. 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3.HONO的化学反应4硝酸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它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⑴ 地理条件① 辐射条件,有强阳光辐射。夏季中午前后光照强度最大,最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② 气象条件,当天气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风力不大时,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于产生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副高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旱秋季节常成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有利季节。③ 地形条件,在盆地、河谷等负地形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造成污染物的聚积,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⑵污染物条件,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存在分不开的。所以,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和汽车排气等污染源的存在是其形成的前提。

光化学烟雾危害:1.刺激眼睛2.引起胸部压缩、刺激黏膜、头痛、咳嗽等症状3.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损害有机物质4.使大气能见度降低5.伤害植物叶子6.哮喘病的增多可能与之有关。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1.地理因素⑴地形、地物近地面的大气运动,因地形的改变或建筑物的阻挡作用,可造成“卷尘现象”;另外,在刮风时,靠近烟囱发生“吸尘现象”,使污染物不能上升,这往往是局部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⑵山谷风,易造成污染物的聚集。③海陆风,易造成污染物的聚集。⑷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形成城市热岛环流,污染物夜间易向城市集聚。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1.高斯模式⑴高斯模式的条件①开阔平坦地形上的小尺度范围(<10km);②连续性:连续点污染源;③被动条件:污染物是被动的,在进入大气后立即跟随周围大气作相同的运动;④保守条件: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没有任何形式的转化,亦不被消除。⑵简化高斯模式⑶高斯无界模式⑷高斯有界模式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大气污染对局部天气和气候的影响⑴ 降低能见度,减少辐射⑵ 增加凝结核⑶ 形成城市热岛⑷ 放射性污染⑸ 形成酸雨(6)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温室效应。

《第三章 水体环境》

水体污染源1.按污染物来源分⑴工业废水⑵生活废水⑶农业退水2.按排放形式分⑴点污染源⑵面污染源⑶线污染源

水体污染物1 物理污染(1.颜色2.浊度3.温度4.悬浮物5.放射性6.泡沫)2 化学污染物1.无毒污染物2.有毒无机物⑴重金属①亲硫元素:汞(Hg)、镉(Cd)、铅(Pb)、锌(Zn)、砷(As)、硒(Se)、铜(Cu)等亲硫元素②铁属元素铁(Fe)和镍(Ni)。③亲岩元素,铬(Cr)、钒(V)、锰(Mn)。⑵氰化物⑶氟化物3.耗氧有机物

化学需氧量(COD)

用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一些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通常用mg/l表示。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总有机碳(TOC)

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综合指标。

总需氧量(TOD)

水体中有机物除含有机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通常用燃烧法测定。

常见的耗氧有机物:①有机合成原料②有机酸碱③油脂类④高分子化合物⑤表面活性剂⑥生活污水。有机有毒物质⑴酚类物质⑵农药⑶致癌物质

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特点:①数量大;②分布广;③存活时间长;④繁殖速度快;⑤易产生抗药性,很难使其灭绝;⑥去除难度大。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下降,导致鱼类或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特征是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颜色随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河流、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机制:水体营养物质富集,藻类过量繁殖,藻类过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变化,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另一方面,藻类死亡后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分解物堆积导致湖泊沼泽化,有害物质导致鱼类死亡,水体形成厌氧环境,水质下降。 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1.水体环境对富营养化的影响⑴光成层现象的影响⑵温度分层作用的影响2.营养物质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决定于外界供给它所需养分中最少的那一种。这就是著名的李比希最小值定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土壤污染: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向土壤中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重金属,在土壤中蓄积,导致土壤功能下降,抑制作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

土壤的功能及其环境意义:1.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土壤是各环境要素间联系的纽带。3.土壤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净化剂。4.土壤是环境污染物的蓄积和散发场所。

土壤污染: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向土壤中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重金属等)在土壤中蓄积.导致土壤功能下降,抑制作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

土壤的自净作用主要功能有:⒈土壤是一多相的疏松体系,由于土壤质地疏松,固、液、气三态物质存在,使污染物可通过蒸发、淋溶、吸附等途径被净化。⒉土壤是一个胶体体系,土壤中所含的大量粘土矿物胶体和无机—有机复合体,使土壤中的许多离子型污染物被吸附,而暂时脱离循环体系。⒊土壤是一个化学平衡体系,土壤中的化学平衡体系控制了污染物的沉淀和溶解过程。溶解有利于污染物的迁移,沉淀有利于污梁物累积。⒋土壤是一络合— 螯合休系,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配位体,可和污染物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⒌土壤 是一氧化—还原体系,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了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过程。同时,对变价元素如Hg、Fe、Mn等的价态控制,决定了这些物质的迁移转化形式。⒍土壤是一 酸—碱体系,土壤的pH值,也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和迁移转化形式。⒎土壤是一生物体系,土壤微生物是使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因素。

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形式:⑴机械迁移转化,主要是重金属被包在矿物颗粒或有机胶体内,或被吸附于悬浮物上随土壤水份流动而被搬运。⑵物理化学和化学迁移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重金属和无机胶体结合②重金属和有机胶体结合③生物迁移转化。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⒈土壤对农药的吸附。⒉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扩散和迁移。⒊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⒋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土壤污染的防治: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⒈控制和消除工业污染源。⒉控制农药的使用。⒊合理施用化肥。)2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净化能力,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状况来增加胶体的数量,提高胶体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

《第五章 生物环境》

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主要有独立作用、加和作用、拮抗作用、协同作用。

富集系数又称浓缩系数、蓄积倍数、浓缩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含量之比。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降解,使水中的BOD等指标下降,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

植物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⑴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首先,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巨大的作用。其次,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利用一些对污染抗性较强的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净化空气。第三,树木对各种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第四,植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植物还具有吸滞放射性物质、减少噪声、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作用。)⑵植物在消除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许多有机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可通过代谢作用而消除其毒性。也有一些植物的某些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水体污染的生物学评价和监测:⑴污水生物体系法⑵生物指数法⑶种类多样性指数⑷水体污染的生理生化评价方法⑸水体污染的细菌学评价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物种拥有程度的笼统术语,包括在给定的集合体内生态系统、物种或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生物多样性通常含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基因(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由特定种、变种、亚种或种内遗传的变异来计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物种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系的多样化和健康状态,即指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和存在价值。

生物资源的直接经济价值包括生产性使用价值和消费性使用价值两类。

生产性使用价值(或市场价值)是指那些可共市场交易的物品在国家收入帐上反映出来的生物资源的价值。消费性使用价值(非市场价值)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被消费的自然产物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非消费性价值以及为未来保留选择机会(选择价值)和为科学了解某些物种存在或功能(存在价值)等无形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可分为非消费性使用价值或环境功能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几类。

非消费性使用价值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功能或服务支持,而不是提供商品或供市场出售,这类价值包括:Ⅰ.光合作用Ⅱ.生态系统再生产功能Ⅲ.保持水循环Ⅳ.调节气候Ⅴ.生成土壤,防止土壤侵蚀Ⅵ.储存和进行必要的养料循环Ⅶ.吸收和分解破坏污染物Ⅷ.提供娱乐和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等。

选择性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未来或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那种对物种或栖息地既不利用,甚至也不打算光顾一下,仅仅让其存在而显示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特性与保护原则: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遗传多样性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然属性。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或体现,物种是唯一可计量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的最大特性是其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性。所谓生态平衡也主要是以物种的平衡来衡量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物种存在的基础。物种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形成了生态系统的主要特性——整体性。生物与生境的密切关系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生态系统包容众多物种和基因,又形成了其层次性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则有:(1)避免物种濒危或灭绝(2)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3)保护与利用相协调。

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主要表现于:Ⅰ.生境改变Ⅱ.过度收获Ⅲ.气候改变Ⅳ.商业化威胁。

为使开发和保护相协调,必须在开发中遵循下述原则:Ⅰ.生产利用的多样性。Ⅱ.注重当地人民的传统技术。Ⅲ.研究生态系统特征,并按生态规律和特征安排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规模。

《第七章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点:⑴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间接的作用,而环境质量影响则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⑵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人为活动的扰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⑶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的说明、评定和预测。一般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按时间来划分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是指对

区域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评价,通过回顾评价,可以揭示区域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评价往往受历史资料积累情况的限制。⑵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是根据近两、三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⑶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今后的开发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会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1.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污染源评价,是通过确定三个特征数,找出评价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这三个特征数是: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2.评价参数的选择3.环境质量指数评价⑴单因子评价指数⑵多因子评价指数

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污染物的超标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污染物的超标指数;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

世界环境保护战略思想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①《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②《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总观点主要包括:Ⅰ.地球整体性观点Ⅱ.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Ⅲ.协调行动的观点③《2000年及其以后的环境展望》③《关心世界:可持续性战略》

90年代世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点:(1)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学技术(2)围绕环境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全面展开(3)促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立和实施

当前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的特点:1.涵盖面广,影响面宽2.活动频繁,步伐加快3.超出一般原则和认识阶段,进入实质性政策和措施阶段4.外交斗争激烈,国家利益至上。

我国对参与国际环境活动的基本认识:①国际社会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②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事务可维护国家利益③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是我国应尽的义务。

我国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⑴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⑵明确国际环境问题的责任和义务⑶维护各国资源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⑷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⑸环境合作不影响国际经济援助和贸易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⑺促进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⑻国际立法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

我国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保证和支持措施:⑴加强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监测⑵贯彻执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①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实行精细和集约经营②确立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③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战略,将国民经济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④实行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建立产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⑶加强环境外交中的国内协调机制⑷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温室效应气体,或简称温室气体,是大气中存在的能吸收红外辐射并对大气有加热效果的所有气体总称水蒸汽是自然温室效应的代表,它在吸收红外线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层所吸收的红外线中90%是水蒸汽、云和二氧化碳完成的,其余10%才由其他微量气体完成。现在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增加的气体成分,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对流层臭氧、氯氟烷烃等,这也是人类能够主动控制的部分。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为CO2占55%,CFC占24%,N2O占6%,CH4占15

温室效应的作用:⑴气候变暖⑵海平面上升⑶对水分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影响⑷影响热带气旋

温室效应的自然调节机制:⑴陆地生物圈对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的调节⑵海洋对二氧化碳的调节。

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战略⑴改善能源结构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⑶开发新能源⑷保护与扩大森林植被。

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天然降水。酸雨的四大基本特征:生态影响、建筑腐蚀、广域危害、远距离输运。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⑴酸雨对森林的影响,造成森林衰退⑵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酸中和能力的下降,通常表现为土壤pH值降低、碱饱和性下降、可溶性铝浓度增加、土壤离子流失增加以及土壤上面的植被发生变化等。⑶酸化对物种的影响:①酸化导致的植物多样性变化②酸化导致动物多样性减少⑷酸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金属(首要的是铝)溶出,进入水体,提高了水中的铝浓度;酸化的供水溶出供水管道中的铜和铅以及土壤中的镉和汞等重金属,使这些有毒金属过多地进入人体。

酸雨的危害:①土壤酸化②酸化对农作物的影响③酸雨对森林的影响④水体酸化

中国酸雨特点及其与欧美不同点主要是:①大气环流②大气降水③地形④土壤和成土母质

中国酸雨防治对策:⑴政策选择⑵清洁煤能源⑶烟气脱硫⑷煤炭替代能源⑸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