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的联系对环境的影响

活泼的小蚂蚁
无限的过客
2023-01-31 07:01:10

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的联系对环境的影响

最佳答案
欢喜的黑夜
冷酷的饼干
2025-08-17 14:48:18

促进环境的净化。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使用新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的联系能够促进环境的进化,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最新回答
魁梧的乌冬面
美满的犀牛
2025-08-17 14:48:18

智能电网概念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利用新能源、互联网等等这些新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全应科技的热电云技术其实就是以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实现热电生产过程最优调控,用智能化的操作来替代传统的“人工+DCS控制”的生产工艺,很不错。我的答案帮助你了吗?如果是,请采纳

俊秀的咖啡豆
激昂的悟空
2025-08-17 14:48:18

智能电网是能够监测分析客户、电网设备及网络节点上电力流与信息流,控制电力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实现电网自主优化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电网的内涵、构架、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意见》中提到: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对坚强智能电网的表述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也就是说,人可远程指挥调度解决问题,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出指令的主体,构建无人值守+集中管控变电站。

可采用图扑软件构建轻量化的 3D 可视化场景,建立动态的数字化变电站模型,数字孪生变电站可视化系统。多维度呈现变电站运维场景,实现变电站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运维设备、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变电站设备的全状态感知力与控制力,增强变电站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高运检精益管理水平。

也提供结合 GIS 地图展示所有变电站点位的解决方案,HT for Web GIS 产品的定位在于运用产品强大的可视化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的数据进行丰富的可视化展示,实现将数量庞大的变电站点位数据呈现在三维地图上。使用 GIS 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多细节层次( Levels of Detail , LOD )的方式加载出更多地图细节,可以直接了解到每座变电站所处具体位置。

采用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根据变电站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进行还原外观建模,实现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纯真的鸡
内向的电话
2025-08-17 14:48:18

在新基建的风口下,众多电网企业正在全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筑牢“数字基础”。一方面,能够满足电力行业的业务应用需求,另一方面,面向政府、大中型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行业外用户,数据中心可提供语音资源和数据增值服务,实现互联互通、一网通办。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变电站作为电网的核心环节,智慧变电站的出现改变着传统变电站运维模式,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变,加快构建“无人值守+集中管控”的变电运维新模式的转型升级,亦推进了智慧电网的发展。案例如下:

以三维中国地图为背景,突出展示福建省超高压输电网效果。500kV 变电站为枢纽站,主要用于跨区域输电。枢纽站在 2009 年以前以敞开式为主,2010 年以后以 GIS 站为主,体积大且数量有限,整个福建省有 26 座,闽南片区 13 座,其中在建的有两座。

通过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在地图上实时展示变电站正常、警戒、告警等状态信息,可快速的定位发出预警的变电站。将电网负荷信息展示在页面面板上,可直观得知当前负荷数据及历史负荷数据,实现整个输电网管控的可视、可知、可控。Hightopo动态的数字化变电站模型,数字孪生变电站可视化系统。采用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根据变电站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进行还原外观建模,实现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多维度呈现变电站运维场景,实现变电站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运维设备、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变电站设备的全状态感知力与控制力,增强变电站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高运检精益管理水平。

通过 3D 可视化技术,展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供电的全部回路走向,结合科技感元素模拟电流流动效果,实现对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直接用于生产和使用电能的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测量、控制及调节等。

通过智能的巡检系统,根据报警设备发出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目标位置,能够实时查看巡检视频及报警信息,工作人员可及时知晓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智能巡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运维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有效提高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监控管理。将多种复杂的电力管理信息聚集在虚拟仿真环境下,结合专业分析预测模型,对运维设备、运行状态、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动态采集与多角度并行分析,辅助决策者管理工作的颗粒度更精细、响应更敏捷、行为更智能。

变电站 3D 可视化系统将多种复杂的管理系统信息聚集在虚拟仿真环境下,搭建变电站全场景的呈现,通过智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巡检、实时监控告警等功能的结合,使运维人员更高效的集中监控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基于多年项目经验积累和夯实的可视化技术支持,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高效的定制化设计与开发,为行业建设添砖加瓦。

电网的数字化升级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智慧电力可视化解决方案,以数字化为载体,依托数据共享优势,将专业横向融合,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壁垒,把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聚沙成塔“,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体系。实现从能源生产侧到应用侧的数据监测、数据融合、数据显示、设备维护联动管控,让“源网荷储”各要素真正做到友好协同。

阳光的唇彩
悦耳的飞鸟
2025-08-17 14:48:18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当今世界各国因经济水平和发展战略不同,智能电网建设的水平和侧重目标亦不相同。美国侧重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解决电网老化和设备更新升级等问题。欧盟扩大可再生资源利用,则将目标指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当前的目标,则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举例而言,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市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甘肃省近年来在此建设了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场,2010年底实现装机容量550.45万千瓦,风电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接近了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但是风电的外送和并网问题一直是困扰风电发展的大难题,只有通过加快建设特高压智能电网,才能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高效的发展平台。

舒适的发带
无限的绿茶
2025-08-17 14:48:18

截至2020年底,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我国已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十四五”阶段中,我国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电网投资额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自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国的智能电网被定义为“坚强的智能化电网”(Strong &Smart Grid)。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并确立了总体发展目标。国家智能电网规划的出台,不仅拉开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更引领了我国电网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建设发展。

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在智能化投资的比例较低,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智能化投资在电网投资中的比例显著提升。按照我国最初的规划,智能化投资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投资额是第一阶段的一倍,占电网投资比例也由6.2%提升到11.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智能化投资将明显增加,二次设备投资占比将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15%。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

自2008年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来,我国电网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2010年的341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73亿元,年均增速7.2%。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论是社会形态和电网生态都对给电网企业及电力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积极转型,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化发展模式,正成为电网企业长期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9年,电网投资进一步受到管控,全年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仅为4856亿元,同比下滑9.62%,为近四年最低。电网公司推行精准投资,意在压减低效投资。电网严控投资主要压的是基建,包括输电、变电、架空线入地,还有收益低且不能计入输配电价的储能,包括发电侧的抽水蓄能和电网侧的电化学储能。2020年电力设备行业受益 “新基建”,国家电网2020以来已经两次追加年度电网投资至4600亿元,发力特高压及电力物联网。

2020年智能电网引领提升阶段基本完成

根据规划,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引领提升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四五”着力构建现代新能源体系建设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了我国下一阶段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在现代能源体系的框架下,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等智能电网相关推进政策也在《纲要》中有所体现。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辛勤的西装
认真的小蘑菇
2025-08-17 14:48:18
是。新能源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感动的钥匙
俭朴的煎饼
2025-08-17 14:48:18

我国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作用比较大,而且电力系统能够更快的适应一些大规模或者是比例,新能源方向进行转变也能够变成能源低碳转型。因为这些方面都是必然的,选择有基础设施的联网和补王,以及强链也成为必然的选择。能够进一步的发展成智能电网,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技术和商业模式,通过多方面进行发力,这样的促进源网荷储处就会变得协调发展。

根据相关信息可以知道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了背靠背式的电网工程,以及正在投产当中,而华北地区正在建立一个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全面投产,这是巨型的一个充电宝,能够承担起电网调峰,以及天谷等任务,全程能够达到2080公里。我们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已经正在有序的推进,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能够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网络型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也有着联网补网等方面的重点建设,还能够提升网络效益。

这是一种经济运行的重要动力,其中关键环节就是能源转型,现在的电力领域出现补网联网也会有序的进展,从多方面进行重点发力。我们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现在处于超前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向更大规模出现转变也会出现新能源方向转变,所以电力装机以及系列都送这样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而且我们国家的口径发电。

装机容量也能够超过24亿千瓦,其中包括生物质发电及水电光伏风电,多年以来都稳住世界第一。现在的农村电力保障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农村供电力以及供电可靠性在一直提升。现在的电力供应保障基础在不断的务实,所以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作用非常明显。

从容的面包
端庄的电脑
2025-08-17 14:48:18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接入电网后需要进行协调配合,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一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要求电网不断提高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电网调度需要统筹全网各类发电资源,使全网的功率供给与需求达到实时动态平衡,并满足安全运行标准;电网规划需要进行网架优化工作,通过确定合理的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网架结构和送端电源结构,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输电环节需要采用高压交/直流送出技术,提升电网的输送能力,降低输送功率损耗。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风能、太阳能并网带来的安全稳定风险,需要新能源发电具备基本的接入与控制要求。智能电网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在接入电网之后的有功功率控制、功率预测、无功功率、电压调节、低电压穿越、运行频率、电能质量、模型和参数、通信与信号和接入电网测试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用以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标准化接入、间

歇式电源发电功率精确预测以及运行控制技术等问题,以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科学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