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煤枯竭的原因
广西合山市是一个县级市,因煤而生,却又曾因煤枯竭而衰。上个世纪末,随着一车车煤炭绝尘而去,留给合山的除了满目疮痍的矿山,还有巨大的产业真空。
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除了煤啥都没有的合山,在煤逐渐枯竭的日子里,如何转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8年来,合山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平坦。但8年的摸索,已让曙光渐渐显现:白色的碳酸钙产业被培育起来,接力煤炭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废弃的矿山被改造成了矿业博物馆,工业旅游发展起来,填补了这座城市旅游业零的空白。
在合山街边一座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记者看到了这座城市的Logo,一个写意的山字。“最底下黑色的那横代表煤,往上中间的红色代表电,顶上那一层绿色的代表宜居生活。这个标志修改了很多稿,大家最满意的是这个。我们合山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层层过渡,从煤到电,然后到绿色宜居的生活”合山市委书记莫莲说。
不再子承父业的矿工子弟们
街道旁的百年老树,废弃的工人电影院、具有年代感的旧房砖瓦、锈迹斑斑的运煤钢轨……在合山,昔日煤矿大开采时期的符号还随时可见。
从出生到现在,合山市北泗镇北泗村的冯江流一直待在这座城市。从小生活在矿上的他,亲眼看到曾经的煤矿棚户区,成为了高楼林立的城区。
在漫长的时间里,几代人在这里出生、学习、恋爱、工作,黑色的煤一点点浸染这些人、这些家庭。合山煤矿始采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计划经济年代,它的产煤量占据广西的1/4,为广西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
冯江流是典型的合山矿工子弟。“我爷爷爸爸们那一辈就在这挖煤。”冯江流说。冯江流的父亲工作时正好赶上合山煤矿的“黄金时段”。那时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家里也添置了小汽车,乐呵呵地挖着似乎一辈子也挖不完的煤炭。
到上世纪90年代,矿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最后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冯江流的父亲也到了退休的年纪,远离城区的矿区也像老一辈矿工一样,很难融入城市发展脚步,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近万矿区人口,像冯老先生一样感叹生活艰难。
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利用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尽快找寻转型之路成为了合山迫在眉睫的任务。
“那时我们最担心的是社会安定和矿工们将来的生活。”莫莲说。
据统计,合山采煤的最高峰曾经达到年产250万吨。随着资源枯竭的现实,合山市关闭了6万吨以下矿井20对。
据了解,其实合山的地下还是有煤,而且还可开采多年。但是合山煤的品质不好,含硫很高,热值低的同时污染大。同时,由于多年的开采,采空区不时发生塌陷和造成居民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
关停煤矿时,那些投入巨资的民营老板们想不通,矿工们也想不通,为什么就不能挖煤了,不挖煤了日子还怎么过?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那时萌发出来。
“为了解决矿工们的生活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对矿工们进行培训,千方百计促就业。我们还建设了大量的保障房,让他们从矿山棚户区里搬出,在解决了他们居住问题的同时,也让他们融入了城镇生活。”莫莲说。
在这过程中,冯江流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子承父业,而是从事地上白色的碳酸钙行业,成广西科锐公司企划经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老一辈的矿工子弟,有了自己的生活奔头。采访中,记者看到的很多像冯江流一样的矿工子弟无不笑脸盈盈。
在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合山矿务局进行了改制和资产重组。很多的矿工及他们的后代,象冯江流父子一样离开了煤矿,踏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废弃矿山变身为工业旅游项目
在保障矿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合山市大力抓好非煤产业的培育。工业旅游就是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产业。
今年年初,一条关于合山市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合山市发布消息,以50万元重奖征集“记忆之城”工业旅游项目规划设计的“金点子”。
“记忆之城”工业旅游项目核心区位于合山市里兰片区,总面积约3000亩,项目范围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工业采矿遗迹,主要有大片的棚户区、原矿区机关大楼等。
合山市要搞旅游了,这对于没有风景区的合山市而言本身就是一大新闻。合山的旅游项目以矿业遗迹为素材,利用这些如今还保存良好的矿山遗迹和合山独特的煤矿历史文化,通过对其进行修复、加固和升级改造,变废为宝打造具有矿业文化节的工业旅游景区。以“记忆”的魂魄,装点废旧矿区,让“记忆之城”,成为合山人民的时代记忆、成为人类工业的时代记忆,建设一个集“工业文化旅游“、“地质科普教育”、“人文历史记录”以及“时代发展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一条蜿蜒的铁路延伸到树林深处,两旁爬满藤蔓,鲜花绽放。记者眼前的这一条条彩虹桥如诗如幻。游客骑着铁路自行车穿过彩虹桥的霸屏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国家矿山主题公园的环卫工人李德林今年51岁了。他从事地下井水排水14年。李德林回忆,当时黑色的煤变成各种颜色的钞票,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在地下从事开采工作很危险,空气里粉尘很多,每到下雨天,道路上基本都是泥浆。“工作面越来越大,出煤量越来越少,资源枯竭了,该关了”。 李德林说。
矿山公园不远处是村民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数人都搬到了新家,只有少数村民还住着老房子。这些老房大多是土坯房,年久失修。“这里的房子,以前还住着好些人家。要是刮风下雨,大家都担惊受怕。现在好了,村里准备把房子修缮一下,改造成乡村旅游景点,把到矿山公园旅游的游客吸引过来。”正在路边树下下棋的居民们说。
“在‘十三五’规划中,合山的定位是把合山打造成‘富、强、美’工业旅游园林城市。”莫莲说,煤电两大工业曾是合山发展的主打产业。百余年的开采留下丰富的生产遗迹,经过巧妙利用,成为了合山走出困境的“宝藏”之一。
当年,合山煤矿开采有广西“三个第一” (广西第一家煤矿企业,广西第一座坑口火电厂、第一条运输煤炭的窄轨铁路的生产遗迹)。如今,合山市利用厚重的百年老矿和工业文化历史,锁定转型重点目标——发展工业旅游,筹集1.5亿元把老旧矿山、矿区棚户区、老火车站、老铁轨等看似毫无用处的废品,打造成“一城一轨一园”三大工业旅游产品。
富有工矿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让资源枯竭型城市踏上工业旅游发展之路,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合山以第一名成绩跨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行列。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合山转型发展的新支点、新动力。
如今周末带孩子到合山骑骑铁路自行车、到十里花廊拍一组婚纱照,已经列入柳州、来宾游客们的旅游项目单。2014年,合山市接待游客总数为8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2015年,合山市举办了广西首届工业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总数为10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增长率达到28%;去年,该市接待游客总数为135.6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亿,增长率达到31.19%;虽然基数不大,但是合山旅游发展几乎是呈几何时的增长。工业旅游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脱贫1920人,合山十里花廊景区入选全国旅游扶贫优秀示范项目,并获得了广西十大创意奖。
“合山工业旅游起步晚,但是发展工业旅游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合山将紧紧围绕以发展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力争到2018年底,年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年旅游综合税收占本市财政收入25%以上。”市长潘振学对合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碳酸钙产业成为新支柱
除了工业旅游,碳酸钙产业也是合山市近年来培育得比较成功的一个产业。目前,已有6家碳酸钙生产企业入驻,预计可实现产值约17亿元。
合山市石灰石储量约15亿立方米,表露面积10平方公里,其碳酸钙含量在95%以上,白度在90%以上。具有“轻、白、纯”三大特点,可满足各种碳酸钙产品生产需求。合山市充分利用碳酸钙资源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大力打造碳酸钙粗加工、精细加工及相关产业链。
11月2日,记者走进广西科锐钙化物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看到,已经投产的区域,机器轰鸣,货车进进出出;正在建设的工地,工人忙绿的生产着,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2015年,广西合山虎鹰建材公司入驻合山。广西合山虎鹰建材公司经过生产实践,不断创新,对石灰石、电厂废渣等进行二次加工,进行二次利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企业”。
随着合山市转型发展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业独大”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被打破,煤炭采掘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降低,广西重要的新型火电能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煤-电-粉煤灰-综合利用”、“电-冶炼-炉渣-综合利用”循环闭合产业链框架,碳酸钙产业、石材深加工、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非煤产业已具雏形。
“目前,合山钙系列产业蓬勃发展,产品有精制灰钙粉、熟石灰、优质块灰、重质碳酸钙、超细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活性碳酸钙等,产能约120万吨。”合山市市长潘振学说,“碳酸钙产业集聚效应,将为合山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增添新活力。”
工业旅游和碳酸钙产业的发展,使合山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统计,合山市资源采掘业产值由2007年的5.09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2.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下降至2016年的16.5%。2016年,合山市实现GDP总量30.44亿元。在转型改革阶段,合山市三产比例从2007年的13.8:48.8:37.4,变化为2016年的14.1:38.5:47.4;且自2015年起,第三产业占比稳定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8年过去,废弃的煤矿棚户区,种植着稀稀疏疏甘蔗的贫瘠土地,已换了一副新面孔。尽管如此,合山由于历经百年煤炭开采,辖区内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区、采煤沉陷区,虽然合山市从2011年起一直努力推进煤炭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部分废弃矿山、废弃矿井生态环境得到整治恢复,清除了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但合山市辖区内因历年采矿引起的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地下水源污染和枯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要完成对全市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任务还非常艰巨。要成为绿色宜居城市,合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中区 柳北区 柳南区 鱼峰区 天下来宾 来者上宾 (原柳州地区) 来宾市,一座古老的城市;来宾市,一颗年轻的新星。 说其古老,因为她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圈可点;说其年轻,因为她是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挂牌成立的地级市。唯其古老,愈现底蕴魅力;唯其年轻,弥见朝气活力。 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素有“桂中”之称。全市面积1.3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45万人,辖兴宾区、合山市、忻城县、武宣县、象州县、金秀族自治县4县1市1区,境内壮、汉、瑶等1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 地理位置 合山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素有“光热城”的美称。合山市地处桂中腹地的红水河之滨,东、西、南和广西来宾毗邻,北面与忻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市区有目前广西最大的煤矿企业——由合山矿务局改制而来的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广西中部合山市的红水河畔(原合山电厂) 行政区划 合山历史源远流长。秦属桂林郡地,汉为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复属领方县城地,唐属羁糜思刚州辖地,宋至民国属迁江县。解放后,迁江县并入来宾县。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来宾县划出设立合山市,辖两乡一镇,总人口14.3万,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近持平。有十三个民族,其中壮族占63,汉族占35,蒙、回、苗、瑶、彝、满、侗、水、仫佬、毛南、京等族占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0人,除藏、宁、疆、青、台等省区外,其余全国26个省、区、市籍均有,民族团结和睦。 地理资源 合山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属石灰岩溶蚀盆地和丘陵谷地,境内有两个9万多亩的准平原,土壤多为第四世纪红土母质,土壤肥沃,宜种粮蔗果等作物。合山市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6℃,无霜期320天左右,年降雨量1203.9至1719毫米。有林面积约7万亩,森林覆盖率15,主要种类有松、杉、荷竹、榕树等。 合山市地下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煤甘石、铁矿、大理石、方解石、石炭岩石等,尤以盛产煤炭而为广西“煤都”。合山市煤田地质储量约7亿多吨,煤田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占市境总面积的73。大理石储量1649万立方米,是桂中大理石基地之一。碳酸钙含量大于90的石灰石分布近万亩,方解石其白度在90以上,这些都是生产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 经济发展 合山市的工业以发展煤、电为主,另外还有建筑材料、机械修造、电器设备、水泥、电石、氧气、陶瓷、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合山煤矿的开采始于1905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合山矿务局1994年原煤产量达250多万吨,占广西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合山电厂始建于1967年,1986年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0.5万千瓦,单机最大容量为10万千瓦。年发电量由1971年的0.32亿度上升到1994年的33亿度,占广西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占广西火电发电量的65。该厂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达360多亿千瓦时,创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建厂投资的7倍多。 农业是合山市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还有玉米、黄豆、甘蔗、花生等;合山市的大米以颗大而香名声远扬,尤以北泗乡、河里乡一带为甚,曾流传着“欲食香禾米,到北泗河里”的民谣佳话。近年来,合山市大力抓提水工程,全市提水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56千瓦,灌溉面积3.08万亩,占水田面积的61.76。与此同时,在不影响国营大矿井生产的前提下,以小煤矿为主体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煤炭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当地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麻烦采纳,谢谢!
来宾市,一座古老的城市;来宾市,一颗年轻的新星。
说其古老,因为她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圈可点;说其年轻,因为她是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挂牌成立的地级市。唯其古老,愈现底蕴魅力;唯其年轻,弥见朝气活力。
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素有“桂中”之称。全市面积1.3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45万人,辖兴宾区、合山市、忻城县、武宣县、象州县、金秀族自治县4县1市1区,境内壮、汉、瑶等1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
区位优势明显。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穿越市区,北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60公里,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56公里,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不可缺少的有机整体,又是广西重点开发的红水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3条国道4条省道贯通四邻,红水河越城而过,500--800吨船舶可直航广州、香港、澳门。
文化特色鲜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被称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秦统一岭南时,在今来宾市境内首设县级行政建治,至今已有2216年历史,汉、三国、南北朝均在境内设桂林郡治。经专家学者考察证实,来宾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保存有以盘古神话为核心的包括盘古寺庙、地名、节日、歌舞、剧本唱词等在内的原生态的盘古文化。
物产种类多样。大米、蔗糖、花生、茶叶、水果、八角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灵香草、绞股蓝,武宣县的三华李、龙眼,忻城县的金银花、乳鸽,象州县的粉葛等名优土特产品名闻遐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4%,金秀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又是全区最大的水源林保护区。
矿藏能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种矿藏20多种,象州县的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稳居广西第一;合山市的煤炭储量达6.7亿多吨,有“广西煤都”之称;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除来宾电厂外,尚拥有中国第一个BOT外资项目来宾火电B厂,合山电厂是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来宾桥巩水电站和金秀下六甲水电站正在规划建设之中,项目全部完工后,全市水电火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将成为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排头兵。
工业初具规模。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电力、制糖、冶炼已成支柱产业;造纸、建材、制药、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有一定规模;一批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相继涌现,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登台亮相。八一铁合金厂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锰铁合金生产基地,来宾冶炼厂铟冶项目每年铟产量占全世界铟产量的1/4;新规划的工业园区,以“高、新、强”为目标,按照功能齐全、科技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园区要求设计,目前已全面启动。
旅游前景看好。被喻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有着“中南第一温泉”美称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是寻幽探险的最佳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风光无限,整个大瑶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来宾市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草花石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海内外,有“来宾奇石甲天下”之美誉。
投资环境良好。建市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进展突飞猛进,全市正在形成交通综合配套、水电供应充足、通信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新格局。同时,全市全面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对客商实行“保姆式”服务,为各方投资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乐园。法国北方电业集团、亚洲康密劳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公司、中钢集团等一大批国外、区外大企业纷纷落户来宾市。来宾,正成为客商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
如今,来宾正按照“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劳动力三大优势,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环境建设、开放合作、改善民生四个重点,全力抓好“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开展“三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全力创优)活动,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崇尚实干精神、敢为人先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来宾打造成为广西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成为广西发展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标兵。
来宾,来宾,天下来宾,来者上宾,来宾人民将以特有的真诚和友好,竭诚欢迎各地宾客前来观光考察、投资置业,共铸辉煌灿烂的明天!QQ360439872
南宁的煤矿有以下:那龙煤矿、合山矿务局二矿、马山县百龙滩煤矿、隆安县白马煤矿、宁明县大闸煤矿、全州县紫岗煤矿、右江矿务局昌盛八矿、田阳县那坡镇正利煤矿、田阳县那坡镇建阳煤矿、田阳县百峰乡绍辉煤矿等。
截至2012年,南宁市已勘查发现矿产资源63种,主要有:能源矿产褐煤、无烟煤、石煤,地热(热矿水)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钒、钛;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铋、钼、锑;贵金属矿产有金、银;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磷、硫铁矿、芒硝、砷、泥炭、重晶石;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萤石、耐火黏土;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滑石、叶腊石、石膏、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材用灰岩、高岭土、膨润土、陶粒用粘土、砖瓦用黏土、玻璃用砂、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粉石英、水泥配料用黏土、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方解石、硅灰岩、建筑用砂(河沙);水汽矿产矿泉水等。优势矿产有钨、银、钒、铜、金、石灰岩、花岗岩、芒硝、耐火粘土、滑石、水晶、砂岩。平势矿产有煤、锰、铝、铅、锌、硫、铁矿、膨润土、高岭土、石膏。探明矿床590处,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28处;有矿山564个,已开发利用的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557处,年产矿石2000万吨。
塘内煤矿、保群煤矿的机械化改造成功,掀开了右江矿务局“机械化、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矿井建设的新篇章,综掘综采一体化、综掘锚喷一体化、安全信息监测监控一体化、矿井运输皮带化、生产系统远程集中控制、自动无人排水系统、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等等,一项又一项新技术在右江矿务局全面采用。
2.矿产分布
金属矿产:主要是铅锌、锰、钛、铁等。
非金属矿产:主要是石膏、石灰岩、花岗岩、陶瓷土、高岭土、磷、砖瓦用粘土等。
燃料矿产:煤、油页岩。
钦州市优势矿种为石膏、锰矿、陶瓷土,有潜力的矿种为钛铁矿。
铅锌矿:
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新华村和钦北区的何阳村一带。已查明的只有浦北县新华铅锌矿中型矿床一座,该矿床查明资源储量Pb+Zn12.59万吨,Ag139 吨,保有资源储量Pb+Zn7.35万吨,Ag94吨;矿产品位为:Pb2.6358%,Zn4.8749%,Ag75.6%,Cd0.0192%。
锰矿:
主要分布在钦南区黄屋屯镇的大角村、那卜村,钦北区大直镇的天岩村、华荣山,板城镇的屯茂村、那必村、大垌镇的镘头麓、灵山县旧州镇的上井村,浦北县寨圩镇的丰门一带,已探明小型矿床14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09.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57.4万吨。矿石品位一般为:Mn 25%,TFe4.5~18%,伴生Co、Ni,矿石易采选。
钛铁矿:
在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钦北区广泛分布,为坡积型和冲积型矿床,估算潜在资源储量为1000万吨左右(矿砂)。已开展普查工作的只有钦南区犀牛脚镇三娘湾小型矿床一处,查明资源储量27.5万吨(矿砂)。矿石平均品位为:钛铁矿矿物 47.48kg/m3,锆石1.35kg/m3,矿石中多含独居石、磷钇矿等,亦可回收利用。
铁矿:
主要分布在钦南区那丽镇的土地田村、灵山县的升平村和升安村,浦北县的罗城村和横流村一带,多为淋滤型赤铁矿或褐铁矿床。共查明小型矿床(普查)10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23.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23.7万吨。矿石品位一般为:Tfe 27.32~43.49%, P 0.29~0.92%,S 0.05~0.5%,SiO2 15.52~25.83%,属高磷贫铁矿。
石膏矿:
主要分布在钦北区的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和灵山县的陆屋镇和三隆镇,统称钦灵石膏矿床,为大型石膏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1425.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1386.5万吨。矿石平均品位为:CaSO4.2H2O 97.66%。QAx中南选矿网
共有小型矿床6座。主要分布在灵山县的石龙村、浦北县乐民镇的平佳村、寨圩镇的丰门村,以及钦北区小董镇的多隆村、那兰村和大寺镇的屯强村一带,估算保有资源储量为5670万吨。主要用于建筑石料、水泥和化工等。
花岗岩:
在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和钦北区均有广泛分布,估算潜在资源储量10亿吨。主要用于普通建筑材料:公路、铁路和港口码头建设。QAx中南选矿网
陶瓷土:
主要分布在钦南区沙埠镇大马鞍和大路铺村一带和浦北镇泉水镇,查明小型矿床2座(普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71.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1.2万吨。矿石一般品位为:Al2O316~17%,SiO2 64~65%,Fe2O3 5.1~6.8%,TiO2 0.84%,烧失量为6~8。
磷矿:
主要分布在浦北县寨圩镇的温江村和钦北区大直镇的天岩村,其中,经详查查明浦北县寨圩为小型磷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03.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6.6万吨。矿石品位是:P2O5 13.87%。
煤:
主要分布在钦北区大垌镇的稔子坪、钦南区那彭镇的那彭圩北东一带,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 2699.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924万吨,属长焰煤、褐煤,主要可采煤层品位:Ad (灰份)30.14~48.88%,Vdaf(挥发份) 54.09~60.02%,Stad(硫) 0.58~5.5%,含油率8.53~17.31%,Mad(水份)5.05~10.17%,Qbad (发热量)17.23~19.84MJ/kg(千焦/千克)。
矿泉水:
主要分布在钦城区白水塘、灵山县友僚村和钦北区大寺镇的天安村和大垌镇鹰山一带,日产可达1500 吨。QAx中南选矿网
高岭土:
分布于钦南犀牛脚联民村,为小型风化残积型矿床,初步查明资源储量420万吨。矿石平均品位为:Al2O317.4%,Fe2O31.20%,TiO20.64%,白度65~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