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的调控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型号推荐?
一、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的调控原理
热泵空调没有非常复杂的原理。它可以在加热或冷却环境中传递热量。在电动压缩机的冷却过程中,高温低压制冷剂转化为高压高温液体,流出车外的液体通过控制阀转化为热交换器,汽车外面比汽车外面冷。当它冷却时,制冷剂变成液体。液体在低温高压下通过膨胀阀。制冷剂膨胀后,通过内部热交换器变成低压低温液滴,降低内部温度。然后制冷剂转化为低压高温气体,直接流入电动压缩机。在这种循环状态下,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车内电动压缩机的加热过程中,高温低压制冷剂转化为高压高温液体,通过开关阀流入车内制冷剂换热器。这样的环境可以提高汽车的温度,冷介质会转化为压力和温度更低的液体。液态制冷剂通过电子阀门膨胀,变成水滴。制冷剂没有更高的温度。当车外空气的热量被完全吸收后,就转化为气体。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然后流向电动压缩机。在这种循环条件下,可以达到给汽车加热的目的。
二、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
①电磁阀 SOV
电流在线圈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吸力,在内部芯片上上下运动,打开控制阀后,有效控制一个执行装置,即电磁阀的介质流量。 dc9v-16v是热泵控制系统选择的电磁阀电压的具体变化范围。 12V为额定电压值,0.8A为具体工作电流额定值,10W为具体额定功率,介质具体流向为单向,合适合理的制冷剂为R134a,具体工作压力值不超过3.6mpa。感性负载是指特定类型的负载。
②电子膨胀阀 EXV
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热力膨胀阀将逐步取代电子膨胀阀。使用电子膨胀阀可以提高过热控制的准确性和准确性,从而增强最终的节能效果。 LIN控制是热泵控制系统选用的电子膨胀阀。 12V是具体额定电压值,9V-16V是具体工作电压范围,0.35V是最大额定电流值,30-120pps是具体驱动频率范围,膨胀阀开度根据脉冲数变化,如果0是具体脉冲数,膨胀阀将关闭,如果480是具体脉冲数,则膨胀阀将全开,适用于多种制冷剂,包括:R410A等,二通用于介质的具体流动方向。
③PT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可以实现同点一个传感器对制冷剂温度和压力的同时测量,无论客户安装座椅,还是匹配线束,对应节省时间,第一时间响应,进而加强对压缩机的维护和保护,从而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质量。 R1234yf、R134a 和 R410a 是工作介质。 -30°C 到 130°C 是具体的工作温度范围。 0.8℃-1.8℃是温度精度的具体数值。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温控系统停放时工作,温控系统是整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更要有效保证某些零部件正常、高效工作。温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整车温度控制系统,又称整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对整车内部温度及部件工作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作用,以保证部件能正常工作,给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温控系统是整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更要有效保证某些零部件正常、高效工作。
温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整车温度控制系统,又称整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对整车内部温度及部件工作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作用,以保证部件能正常工作,给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对于传统汽油车而言,温控系统主要包含空调系统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两个系统相对独立。在此就不累诉了,附两张图给复习加深影响。
空调制冷采暖系统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可根据各个部件工作温度要求,一般会设计有: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制冷系统,与传统车类似,使用电动压缩机取代传统压缩机(发动机带动)。主要包含电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蒸发器、冷却风扇、鼓风机等零部件。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1.注册公用设备(动力)工程师1名
2.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电)4名
3.?二级建筑师1名
4.?一级注册结构师1名
5.暖通专业技术负责人1名
6.给排水专业技术负责人1名
7.水利水电水工1名
8.环境保护1名
9.工程经济及概预算1名
10.煤炭除灰1名
11.电力系统1名
12.热工控制1名
13.通信保护1名
14.化学水处理1名
15.总图1名
办理资质流程:第一步: 工商注册
第二步:购软件(北京建设信源资讯有限公司购)
第三步: 配备人员并注册人员,
第四步 : 准备上报资料
第五步递交材料
第六步 审批(审批流程)市建委-省建厅。
随着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改善汽车操纵性能最有效的一种主动底盘控制技术--四轮转向技术。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并伴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汽车的四轮转向(Four-wheel steering-4WS)是指汽车在转向时。后轮可相对于车身主动转向,使汽车的四个车轮都能起转向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转向机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随着对4WS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用4WS系统。按照控制和驱动后轮转向机构的方式不同,4WS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机械式、电控液压式和电控电动式等几种类型。本文介绍的是电控电动式4WS系统。
2.电控电动式4WS系统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初,日本政府颁发第1个关于四轮转向的专利证书开始,对于汽车四轮转向技术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行着。1985年,日本的NISSAN在客车上应用了世界上第1例实用的4WS系统,开始了现代4W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技术相对成熟的4WS汽车中,大多数采用电控液压式4WS系统,主要用于前轮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的4WS汽车中,这种4WS系统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平稳可靠等优点。但由于液压动力系统在结构、系统布置、密封性、能耗、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转向过程中存在着响应滞后的固有缺陷,使得电控液压式4WS系统在适应现代4WS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准确性方面受到了束缚,不能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的要求。1988年3月,日本铃木公司开发出电控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EPS),首次装备在CERVO车上,有效地克服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缺点。在EPS技术的基础上,电控电动式4WS系统应运而生。1992年,在日本本田序曲的汽车上采用了电控电动式4WS系统。1993年,在日产全新的LAUREL车系上也开始采用电控电动式的4WS系统。电控电动式4WS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容易、控制效果好。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电控电动式4WS将是4WS汽车的发展趋势。
3.电控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