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虎狼环伺的宁德时代,能否坐稳动力电池霸主宝座

害怕的硬币
默默的猎豹
2023-01-31 06:21:34

虎狼环伺的宁德时代,能否坐稳动力电池霸主宝座?

最佳答案
野性的斑马
贪玩的云朵
2025-08-18 15:39:27

股价一路狂奔的“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似乎在开启新的时代。

近30个交易日中,宁德时代股价整体上涨27.61%,最高价为224.29元,总市值逼近5000亿元。这个市值,是其两年前登陆创业板时的6倍。

政策方面也传来利好消息。就在上周末,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发布了《关于一次性增发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办法的通告》。通告显示,北京市将于8月1日起面向“无车家庭”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此消息无疑给新能源车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资本及券商也纷纷表示看好新能源车的红利。然而,属于新能源车的这个“馅饼”未必能顺利砸到宁德时代的头上。毕竟,在当前的欣荣景象之下,宁德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更为明显。

不能说的秘密

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2018年上市,2020年市值逼近5000亿。不得不说,除了互联网领域,很少在制造业中看到发展如此迅猛的公司。

2014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营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财报显示,2014年以来,其营业收入分别为8.67亿元、57.03亿元、148.79亿元、199.97亿元、296.11亿元和455.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3.53%。

繁荣的背面却潜伏着危机。与猛烈上涨的全年营收不同,另一组数据似乎让人看到了这家公司的隐忧。

在宁德时代2020年Q1的财报中,数据显示,其营业总收入为90.3亿元,同比下滑9.53%,归母净利润为7.42亿元,同比下滑29.1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大跌53.24%。相比营收下降,利润率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如果说Q1净利润下滑与疫情有关,那么,回顾之前数据却早有迹象。

2019年 Q3,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为125.91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为13.62亿元,同比下滑7.2%,扣非归母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下滑11.01%。其2019年Q4实现营业收入129.30亿元,同比增长23.31%,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同比增长8.6%,扣非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下滑16.9%。

以2019年Q3、Q4和2020年Q1来看,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为11.01%、16.9%和53.24%。

不仅大环境使宁德时代的营收面临困境,在利润率方面同样受到挤压。宁德时代2020年Q1毛利率降至为25.1%,创下公司近五年以来毛利率新低。官方虽表示,毛利率的下滑主要系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不高,导致折旧等固定成本较高。但整体来看,毛利率的下坡之势已不可阻挡。

从外部原因来看,宁德时代电池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是重要原因。作为动力电池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钴金属,2020年二季度钴原料进口总量1.68万吨金属吨,同比减少19%,其中钴矿进口总量0.01万吨金属吨,同比减少92%。这也意味着,国内钴原料持续紧张,且未来还将至少延续2-3月。

据调研考虑海上在途、国内保税区、贸易商、冶炼厂、电池厂等,国内钴原料库存大概0.9-1.1万吨金属吨,大概1-1.5个月国内钴原料消耗量,正常钴原料维持2-3月库存。这直接导致市场联动,截至7月28日下午收盘, “新能源金属”钴在7月份足足上涨了14.4%,货报价为27.8万元/吨。

同时,根据瑞士银行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宁德时代以153美元/kWh的价格,超过LG、SDI、松下,成为四家企业中动力电池成本最高的企业。这样的处境,让宁德时代背腹受压。

另外,宁德时代的不断扩张,也是摊平利润的诱因。 宁德时代在研发上的投入之大已不是秘密, 2019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29.92亿元,较2018年提高了50%,是国轩高科的6.85倍。

另一方面的“豪横”体现在产能的扩建,截至2019年底,其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174.17亿元、19.97亿元,同比分别上涨了50.47%和22.97%。

为追求大规模产能的投入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构成。加之政府补贴政策的不断收紧让宁德时代高利润期终结,这也是它不得不面对的“成长烦恼”。

宁德时代的烦恼不止一个,如何在蓬勃的市场中,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立起别人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技术就是护城河?

回顾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发家史,必定绕不开其三元锂电池技术,正是这个护城河让它快速称霸动力电池行业。

众所周知,在宁德时代之前,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核心产品的比亚迪,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老大。这种电池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

相反,宁德时代选了当时还不算主流的三元锂电池。所谓的三元,就是电池正极材料中,除了锂之外,还有三种金属,镍钴锰或者镍钴铝。这种电池相较磷酸铁锂电池,在续航能力方面十分优秀。因此成为宁德时代撬开市场最核心的抓手。截至2019年,宁德时代拥有授权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合计5,397项,可谓铜墙铁壁。

但面对技术的不断迭代,三元锂电池这张王牌并不确保宁德时代霸主地位屹立不倒。从技术上来说,三元锂电池已经进入了瓶颈。行业认为,下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应是安全性能更好、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单说能量密度,就是三元锂电池的两倍以上。

没错,宁德时代的技术护城河正在被挑战。“死对头”比亚迪,于近期推出的“刀片电池”, 号称高安全、长续航、高强度等优势,就是要挑战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意图偷袭其固有市场。

2019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8%,位居全球第一,超出比亚迪三倍之多。

彼时,宁德时代“超豪华”朋友圈已经遍及 汽车 圈上下游产业链,除了大众、宝马、丰田、长城、吉利、捷豹路虎、广汽、上海通用、上汽荣威、奇瑞、北京现代、北汽等知名 汽车 厂商,还包括蔚来、拜腾、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乃至博世等零部件巨头都成为其大客户,占据 汽车 圈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一时风光无限。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宁德时代的信任,去年11月,宝马更是与其在2018年签署的价值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1.79亿元)的电池订单增加至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9.01亿元),合同供货时间覆盖了2020年至2031年的订单。宝马也由此成为宁德时代在德国电池工厂的首个客户。

不难看出,宁德时代深知成长带来的烦恼,正在用技术和市场先机建立护城河。在技术革命一浪又一浪袭来的当下,技术门槛有多高?再看利益默契下的合作伙伴,是来偷师或是见“益”思迁?这一切都是未知。

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全球都在积极加快电动化转型,限于能源消耗侧改革的迫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远超其他国家。

在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速度显然更快。第三方数据显示, 2019H1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合计销售98.42万辆,中国占比57.19%,超过一半,增速较国外高33.25个百分点,说中国新能源市场代表了全球市场也不足为过。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对现有双积分政策部分条款进行了更新。

《决定》要求提高新能源车积分比例,2021年为14%,2022年为16%,2023年为18%,每年增加2%,到2025年实现新车百公里油耗4L,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20%的目标。

虽然,政策上对于新能源 汽车 是利好的,但从整个 汽车 行业来说,新能源 汽车 这块“蛋糕”始终不如燃油车,市场依然有限。

再回到宁德时代身上,随着这一市场的开放,它还必须面对虎狼环伺的竞争者。

比亚迪自不必说,它一直都在铆足劲寻找机会“复仇”。倡导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让市场发现了新的选择。此外,比亚迪还与奔驰、丰田、福特等重量级的 汽车 厂商达成了深度的合作关系,这一定程度也会蚕食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外来者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自去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向外资电池开放后,以LG、松下、三星为代表的国际电池巨头,正在快速回归中国市场,抢占国内电池市场份额。

事实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霸主地位已受到冲击。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动力电池调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LG 化学以27.1%的市场份额击败了实力强劲的松下和宁德时代,成为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松下和宁德时代分别以25.7%和17.4%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即便已经与宁德时代合作的特斯拉,也充满不确定性。据报道,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建设一条试点生产线,在电动车领域有着超级野心的特斯拉,已经迈出了自产动力电池的第一步。

外有强敌、内有劲旅的背景下,宁德时代未来的发展很难说不受到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宁德时代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能否进一步开疆拓土,为资本市场再讲新故事,还需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