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亳州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能源局获悉,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了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2012年12月芜湖获批试点城市后,安徽合肥、亳州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马鞍山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新能源示范城市是指在城市区域能源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达到较高比例或较大利用规模的城市。据悉,下一步,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安徽能源局将遵循新城、新能源、新生活的发展理念,加强对3城1园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创新支持政策措施,加强新能源规划与城市节能、供热、配网规划的衔接。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建筑中的应用,显著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力争2015年实现芜湖6.5%、合肥6.6%、亳州16.7%、马鞍山示范园区9.4%的规划目标,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
合肥人造太阳7,000万℃,运行超千秒的创新纪录,让很多中国人都非常震惊,这一技术其实解决了很多的能源问题。这一实验装置的成功研发,以及在实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惊人的实验成果,让不少中国人都非常自豪。我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在不断努力,很多中国人也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科技不断发展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以及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效要不少外国人都非常惊讶,同样这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在之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是很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开放,我国对于科技方面的投资也变得越来越大。在现代科技生活,特别在日常也可以看到科技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现在中国人在应用科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娴熟能力。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那么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也没有现在这么强大。
二、符合能源发展需求这一次人造太阳创新纪录在公布之后引起很多人的狂欢,其实可控核聚变技术一直受到现代科学家的重视。因为在新的生活当中有不少的能源已经濒临枯竭,如果想要更好的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行发展,那么所有人类将不得不寻找其他的能源,而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在能源发展过程当中,从一开始使用的木材到石油再到如今的一些新能源技术能源发展,也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进步。
相信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投身到祖国建设当中,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科技创造,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5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则重磅消息刷屏汽车圈:大众斥资20亿欧元完成在华电动化领域两大布局:购入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
一方面,大众吃下了外资入局国企混改的“第一口螃蟹”,并打出合资车企股比放开第二弹;另一方面,雄心勃勃转型“新四化”的大众,也在全球最大的、未来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开启了全产业链布局。
更不能忽略的是背景,全球汽车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阴云经久不散。在中国市场,一场以5G、AI、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基建运动在后疫情时代展开,各大跨国造车企业鏖战中国汽车“新四化”主场。
与此同时,大众也发起了一场由内而外、押宝汽车“新四化”的变革。全力转型电动化,大众计划投资800亿欧元研发电动汽车并开放MEB平台;拥抱自动驾驶未来,大众与福特在自动驾驶和电动车方面合作;开发数字化平台,大众付出巨大精力谈判下欧洲经销商,将“玻璃宫殿”模式打破并寻求与美国经销商的对话。
在中国市场,在2019年年末,大众集团宣布2020年在华针对电动出行领域的投资将占40亿欧元总投资金额的40%左右,并正式公布了“goTOzero”战略。依托于ID.家族车型的推出和国内两大MEB电动平台工厂,大众汽车将在国内展开更为全面的电动化布局。
按照大众的既定的规划,2025年将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8年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将达到1160万辆,这个数字占集团全球纯电动汽车目标产量2200万辆的一半以上。
有业内专家指出,大众选择此时有次动作,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时机的偶然性。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在微博中用了“好事成双”的成语,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以全新的姿态扩大对外资的开放,向全世界释放了强大而积极的信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则表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深化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及可持续移动出行的战略。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予大众汽车集团更多机遇。”
“大众的嗅觉很敏锐,就像当年进入毅然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一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有充分的忧患意识,为了抓住中国的战略机遇下了很大决心。”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
2018年中德自动驾驶汽车展示活动上,中方领导人与江淮大众德方负责人的一段对话让人记忆犹新。
中方领导人问:“现在是德国企业控股吗?”
企业负责人答“我们和中国企业的股比是50:50。”
“你们想多控股也可以。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放开汽车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中方领导人说,“而且你们的企业在中国注册,所有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们都一视同仁。”
德方企业负责人笑着说:“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期待。”
此时,左手江淮右手国轩高科,安徽合肥已经成为狼堡实现电动化雄心的福地。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
水滴汽车APP注意到,今年4月安徽方面出炉《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布局,推动安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份工作要点的目标是,“2020年全省生产汽车90万辆以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此外,《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机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质量效益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汽车强省地位初步确立。”
显然,大众在电气化战略布局和技术优势与安徽按捺不住的新能源造车理想高度匹配。毫无疑问,大众与同为安徽重点企业的江汽控股和国轩高科深度绑定将得到有力支持。大众电动化战略持续推进,也将圆了安徽新能源汽车梦。
大众是在中国市场成立合资企业最早的跨国车企,1984年和1991年,分别成立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35年来大众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共同经历风雨,建立了彼此互信、互敬的基础。
大众方面表示,“此次对电动汽车以及本土电池生产企业的投资是大众汽车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将助力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向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迈出坚实步伐。”
但迪斯也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江淮大众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生产的车型能实现良好互补。”同时“大众汽车与其他电池供应商的合作有序开展,不会受到全新合作的影响。”
无论如何,“大众未来的重中之重是电动化,电动化的未来看中国”,大众的投资考验的是先复制人的魄力和深谙中国市场之道的底气,并不在一朝一夕的付出与回报,是坚定与中国市场共成长、共发展的眼界。
如冯思翰所言,大众汽车集团有幸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从当年的市场开拓,到今天的深化合作,历史见证了中国市场环境更加开放,也见证了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合肥市辖区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包括公交、出租、租赁、公务、环卫、物流、旅游、电力、通勤等)和个人公用和专用直流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单位为充电桩建设提供便利的物业管理单位或法人单位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的企业开展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的电池、整车生产等企业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小区”或“示范单位”。
财政补助标准
(一)购车补助。对单位和个人购买纯电续驶里程(工况法)大于 1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按照中央财政补助标准1:1的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助其他类新能源汽车原则上按中央财政补助标准 1:0.2的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含省市两级资金,中央和地方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车辆售价的 60%。
(二)换购车辆补助。对个人提前淘汰自有黄标汽车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或纯电动物流车的,在享受提前淘汰黄标车财政补偿资金的基础上,再给予 3000元/辆的财政资金补助。
(三)分时租赁企业奖励。对车辆运营规模达到 300辆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企业,第一年(是指 2016年)给予每车每月 500元的运营奖励,第二年(是指 2017年)给予每车每月300元的运营奖励。
(四)充电设施补助。对验收合格、管理规范的公用和专用直流充电桩(正常营运 3个月以上,且单个乘用车充电桩每月平均充电量不少于 450度电),按照充电功率给予 200元/千瓦的财政资金补助对住宅小区新建(不含规划配建)的充电桩,给予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 500元/个的财政资金补助。对自行或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纯电动乘用车超过 10辆的法人单位,给予 2000元/辆的财政资金补助,专项用于单位充电设施建设管理。
(五)电池回收奖励。对整车、电池生产企业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系统并回收利用的,按电池容量给予每千瓦时 10元的奖励。
(六)示范小区和示范单位奖励。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较大,应用里程较长,充电设施建设与应用规范的企业、居民小区,给予每个单位 10万元的奖励,专项用于公用或专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
(七)其他补助。对个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的,在与中央财政 1:1配套的地方补助资金中安排 10000元/辆,用于充电费用补助和私用充电设施安装。首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用给予全额财政补助、